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封神之清平游记 > 第819章 刚·柔

封神之清平游记 第819章 刚·柔

作者:西乡二里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11 来源:笔趣阁

窦太后的画像到了江陵,整个江陵府,只有城里卖个十元、二十元一张,乡下都是派人直接送到村民家,吩咐他们挂像祈福而已。

对于那些困难群体,该施粥施粥,该发粮发粮,他和谢良佐甚至直接派出大批官吏监督此事,一旦出现因太后寿诞而敛财甚至欺压黎民的现象,严惩不贷,就是为了提高窦太后和梁王的声望,为将来做准备。

你以为梁王权武能发展成为天齐王朝最大的藩镇,甚至威胁到了镐京,仅仅是靠武力吗?绝对不是。手腕、能力与武力,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绝对要稳。

现在倒好,他们辛辛苦苦,甚至花那么多冤枉钱收买民心,你们这边四处拆台,败坏太后声誉,甚至闹出工部尚书米钟粟被诛九族之事,真是岂有此理。

那些藩镇的地头,欺压黎民还可以理解,也管不了。可这里是镐京,是京兆府,天子脚下,竟然也闹成这样,月深甫首先想到的就是阴谋。

他心里多少也有些对窦太后的不满,爱慕虚荣,目光短浅,若非她是梁王的母亲,他一定要想法子弄死她。

“开车,去礼部。”月深甫慢慢闭上眼睛,他要去会一会年希维。梁王即将入京,绝对不能出事。

“你说什么,段凝让中军都督府的人拿了礼部办差的人?岂有此理,还有没有王法?”年希维将电话一把砸回去,拿上外衣准备出门,他要走一趟刑部,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你、你不能乱闯。”

年希维猛然打开办公室的门,一张意外的笑脸出现在门口,自己的秘书不敢拦他,只是好言相劝,根本拦不住。

“年尚书,何事如此着急上火?”月深甫看了他一眼,自己走入办公室,根本不理会他已变了的脸色。

“月长史,这里是镐京礼部,不是你们的江陵府,如果连最基本的规矩也不懂,我可以派一些礼部的官吏过去言传身教,别让人以为江陵乃是蛮荒之地,莽夫之乡。”年希维挥手让秘书退下。

“呵呵,原来年尚书还知道自己掌管的是礼部啊,我还以为是什么锦衣卫、东厂呢!”月深甫看了一眼办公桌上的电话,刚才年希维一把砸回去,听筒没有盖正,里面还传来呼喊年尚书的声音,“年尚书看起来很忙,我就长话短说,不知是谁让那些不懂规矩、没有脑子的下流坯子,打着为太后祈福的名义四处作恶,欺压良善?”

“月长史,我一个堂堂尚书做事,需要一个江陵府的长史教吗?”嘭的一声,年希维一把将座机挂断,“礼部负责主持圣慈皇太后寿诞诸事,乃是太后她老人家亲自下达的指示,若是月长史觉得自己能力不错,可堪大任,不妨去太后那里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我倒是乐得清静。”

“下官才疏学浅,人微言轻,如何比得上年尚书,可以将镐京闹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年尚书,凡事过犹不及。那些小民或不能拿高高在上的尚书大人怎样,但如此大的寿诞,诸事繁杂,方方面面涉及到多少金钱往来,如果将来陛下觉得不大对,一旦让天守布武、刑部查起来,我怕年尚书要担一个驭下不严之责。太后七十寿诞,欢欢喜喜最重要,不仅太后高兴,黎民也应该高兴才对,纵使不高兴,也不能流泪流血吧?这可不是好兆头。黎民流血,或许就会让太后流泪,若是太后流泪,有人就要掉脑袋,工部尚书就是前车之鉴。还请年尚书思之慎之,不要辜负了太后对大人的信任和期待。”月深甫说完,也不管年希维,自往外走,到门口的时候一顿,又补充了一句,“对了,梁王马上就要入京,还请年尚书好自为之。”

月深甫刚走出办公室,年希维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简直是奇耻大辱,一府长史,竟敢在尚书面前指手画脚,嚣狂至极。

“备车,去刑部。”尚书也不是白当的,不过数秒,年希维已稳定情绪,与往常无异,随之吩咐秘书,连秘书也产生了错觉,好像刚才发火的不是尚书大人。

伍修儒府。

“道长觉得大齐如何?”伍修儒请了段凝、清平子、宫疏雨坐下,书房里就他们四人。

现在是下午六点过,也就晚上能抽出时间办私事。太后寿诞,忙的肯定不止礼部,尤其是百官之首的左丞相,加上其他政事,必然是非常忙碌之人。

“一个字,乱。”清平子含笑看着伍修儒,虽然不知道左丞相会以什么话题开头,本来答案也不该是一个“乱”字,但现在这个字却是他最想说的。

“是啊,乱,藩镇之祸,道长以为如何?”

“伍相,我知道一个大唐王朝,为了应对边关寇敌,在边疆驻军防御,设立兵镇,以节度使统御,总揽地方财、政、军、监等所有大权。后来,节度使地位及兵力急剧膨胀,以致引发兵乱,兵锋攻破京师,皇室狼狈逃窜,犹如丧家之犬。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助王朝收复两京复国的也是兵镇节度使,相爷以为节度使之职是对是错?”

“权力造就野心,人总是会变,总揽地方财、政、军、监大权,有几个人会放弃如此权势?他的家族与部下也不会答应。”

“相爷说的对,人会变,但也不会变。自古以来,皇室乱国者有之,外戚乱国者有之,宰辅重臣乱国者有之,甚至宦侍乱国者也有,不能因噎废食,一概否定。节度使出了问题,否定整个官职体系,真正出问题的是节度使之职吗?不是,是人,藩镇也是同样的道理。说难听一点叫藩镇,相爷仔细想一想,除了极个别不成气候的匪盗,大齐有几个藩镇不是王朝镇守一方的将军、大臣,最后拥兵自重?是人出了问题,造就了藩镇,怎么能将所有问题算到‘藩镇’二字头上?大唐王朝从亡国边缘被救回,又延续了一百多年,败也节度使,成也节度使,藩镇不一定是乱,也不一定是祸。何况,如果说藩镇造乱还可以理解的话,请恕贫道多嘴,而今镐京之祸又是为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