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封神之清平游记 > 第814章 茹毛饮血(八)

封神之清平游记 第814章 茹毛饮血(八)

作者:西乡二里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8-16 12:56:55 来源:笔趣阁

清平子返回时,村民们都围过去感谢他。

今天要不是他们在,整个村子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何况看他的意思,还要弄10万斤大米来。10万斤啊,他们整个村子辛辛苦苦一年,除去上交的粮食,剩下的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清平子也吩咐他们,每家每户都将窦太后的画像贴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些画像,也请王宏林派人给附近村子送去,让大家都贴,交代清楚,别惹事。

最后就是10万斤米的问题,主要提供给大竹村,让王宏林安排,一定要公正公平的分。另外,留些备用,如果其他村子有困难,或有逃难经过的人,也帮一帮,大家都不容易,一起活下去。

“列先生,那个、那个五谷村。”王宏林还是问了出来。他刚才离的不远,清平子与贺老四的对话,也听到不少,不知道清平子为何会对五谷村“另眼相待”。

“五谷村……里正,五谷村没有几个好人,最好不要与他们来往,而且,他们好像也很富有,不需要操心。”

“我明白了。”王宏林点了点头。

他们到这边的时间不长,与其他村子的人没多少亲密来往,或许平常打过招呼,至于好坏,还分不清。既然清平子说他们不是好人,那肯定不是好人,绝对不用怀疑。

说好留在村子里吃午饭后,王宏林就挑了一些做饭能手去准备。

村民渐渐散去,清平子将写着贺老四卡号的纸条交给况奉直,让他派人去镇上找座机联系段凝打钱,如果没有,就走一趟县里。

“小公子。”

“婆婆,有事吗?”听到呼喊,清平子转过身,见是之前在坟山下地里除草的老人,走过去扶着她。一手牵着小孩,一手拄着棍子,佝偻老腰几乎弯成了90度,看人都要仰着脑袋。

“我、我听村子里的人说,小公子要分粮食给大家,所以过来问问。”说出这话,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声音越来越小。她在地里干活,并不清楚村子里发生的事,后来听邻居说,连忙丢下手里的活,跑回来问问。

“是有这个事,怕是要过两天才能运过来,我已经安排给王宏林王里正,大家都有,放心。”

“谢谢,谢谢恩人。”老人拉着孩子就要跪下去,“冬冬,快给恩人磕头。”

宫疏雨两步过去,已与清平子扶住了老人和孩子,眼泪差点滚了出来。看着这个牵着孩子的老人,她又想起了自己的祖母。

扶了婆婆到一边坐着聊天,才知道她夫家姓木,这个孩子是她的曾孙,叫木冬冬。他们是去年秋收后逃到这里,一个村子只活了十多个人。

他们一家只剩下这么两个没有什么劳动力的人,王宏林安排村民给他们在村边搭了草棚子住,匀了一点土地给她种,还要过几个月才有收成,一直都是跟其他村民借一点吃的度日。

聊着聊着,袁天纲他们也眼角湿润。可以想象,当年村子里逃出来的亲人,他们就是这般苦苦坚持着,过着猪狗一般的日子。

吃饭的时候,将木婆婆和木冬冬一起带了过去。本来,王宏林只安排了各家户主与帮忙做饭的村民陪同清平子他们吃饭,但木婆婆家就两个人,剩下的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自然不会说什么。

吃了饭,根据各家人口多寡,或五六百,或七八百,户主都领了钱。袁天纲他们待在村子里,与那些村民聊天,商林、袁世敦、清平子、宫疏雨则跟着左师丘去斑竹村,苏啸带了几个人跟着。

“宫丫头,当年你就是走这条路去左先生那里上学?”别看商林比袁天纲小不了两岁,身体还很硬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袁天纲拄着拐杖,已经走不了多少路,不然也想去斑竹村走走。

左师丘是宫疏雨的启蒙之师,没有左师丘,没有念书,宫疏雨根本不可能走去天泰王朝,也就不会重逢,他心里对左师丘很感激,所以派了袁世敦,代表他去看看。

“就是这条路。也不是我一个人,当时还有村里的几个孩子,大家一起走。都是孩子,一路上打打闹闹,也不觉得累。若是遇到雨天,就不好走,下雨的时间长些,有些地方脚陷进去,根本拔不出来,奶奶就背着我送过去,放学又来接我。”

商林点了点头,道:“当年,袁大哥去镇上念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农活,我们一群孩子也跟着他去,守在学校外面,等着他放学,一路上他就将学到的东西教给我们。你奶奶也跟着我们去过,那时候还小,袁大哥背着她,有时候在学校外面等着等着,就哭起来,怎样也哄不好。”

走到斑竹村外,左师丘远远的望了一眼,叹了口气。这边也住了人,他的屋子,已经换了陌生的主人。

宫疏雨他们陪着左师丘去扫墓,苏啸带着人去村里,将窦太后的画像分发给他们,让他们老老实实贴上,如果日子不好,就送些钱给他们。村民们见苏啸他们背着枪,又穿着战服,自然听话。

“老师,如果村子里的人过去,看来我们要重新编写一套速成教材,以语文、数学、科学为主,慢慢加上信息技术,年轻人不考虑拿毕业证之类的问题。”宫疏雨道。

“科学?”坐在坟边、望着村子的左师丘扭头看着她。

“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宫疏雨点了点头,“其实,年轻人能过去学习,我是最高兴的,他们都是将来可以拿起武器的作战人员。我的想法是,以基础知识为辅,一切以未来战争为导向,也就是说,语文、数学是基础,科学、信息技术要为战争服务。我们不能只考虑做个小藩镇,守一方天地太平,既然要做藩镇,就要做最好的藩镇,最大的藩镇,要让权家也要看我们脸色行事,这样才有保障,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现代主导战争胜败的是高科技武器、新概念武器,更是电子战、信息战,甚至要考虑向宇宙天基武器发展,纯步兵几乎没有作用。随着我们实力的扩张,迟早要走到这个层次,要逐步组建炮兵部队、装甲部队、工程部队、防空与防化部队、特战部队、电子对抗与通信部队,还有研究中心、军工厂、战时医署、后勤中心、战略支援等,甚至要考虑自己开矿采矿冶炼的问题,更别说海空部队、火箭部队与航天部队,我们要自己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战时体系,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科学和信息技术必不可少。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将来回乡不跟着我们,学好了应用科学,成为大齐比较稀缺的技术人才,总是有吃饭的手艺,比在乡下种地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