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封神之清平游记 > 第811章 茹毛饮血(五)

封神之清平游记 第811章 茹毛饮血(五)

作者:西乡二里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8-15 12:52:18 来源:笔趣阁

清平子望着山上的坟,点了点头。

去年所见那些比较低矮的坟,已经修葺垒高,焕然一新。宫疏雨父母的小坟,也已垒到和她祖母的差不多大小。若无意外,应该是去年清明节时,大竹村的村民所为,宫疏雨他们都很感动。

两村相距不过十多里,还是有差距。

宫疏雨他们在坟前烧纸,袁天纲的身体已不大好,不能久蹲,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坟边,静静看着。这里埋着自家的小妹,还有不曾谋面的外甥夫妇,眼角已有些湿润。

放了鞭炮,袁茹钰陪着袁天纲在那里看着,种沐流、商林、袁世敦、宫疏雨他们又去给其他坟上香烧纸。这些坟是别人埋的,根本不知道谁是谁,只知道里面有当年村子里的故人。

“道长,村子里似乎又多了很多人。”左师丘望着村子方向,已经有人往这边的坟山走来。

“不知道又是什么地方逃难而来。”清平子点头道。

大竹村有三处房屋极其密集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散散落落的屋子与茅草屋,遍布各方。去年过来的时候,只有一处宫疏雨他们当年居住的地方有人,尚未住到一半。现在站在山顶望出去,各处都有人在走动张望,是否住满未知,但人数肯定是去年的数倍。

坟山下边的一块地里,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在地里除草,蹲着一步步挪动,行动已有些不便。一个孩子跟着她,不时望望山上的清平子等人,露出好奇的神情。

“列先生,你们又回来看哪。”当先到坟山来的一人,正是去年聊过的梁大叔,“左先生,你也回来了。”

“梁大叔。”清平子走下去,握住梁大叔满是老茧的手,“谢谢你们。”

“算得了什么、算得了什么。”梁大叔摆了摆手,“我们这些人,也就只能做到这样,和你们的帮助比起来,算不得什么。”

“列大哥、左先生。”梁大叔的儿子二狗也招呼他们。

去年与左师丘返回路过村子的时候,见过打探消息回来的他,请宫疏雨取了个名字,梁秋实,秋收的秋,果实的实,诚实的实。他只知道这么个意思,并不知道字该怎么写,平常大家还是唤他二狗。

“秋实兄弟又长高了。”清平子拍了拍他的肩头。这个小伙子已快二十岁,正是大好年华。

人慢慢聚了过来,招呼着清平子他们,站在前面的都是去年得了钱粮的熟悉人家。

聊了几句,烧完纸钱后,梁大叔他们请众人到村里去坐坐。

“袁老,这是你老的屋子吧?”梁大叔烧了开水,用干净的碗端了出来,放在袁天纲旁边的凳子上。他们一般都是喝最便宜的苦茶,自然不好意思拿出来招待这样的富贵客人。他知道现在住的屋子是宫疏雨家,自然也以为是袁天纲的家。

“谢谢。”袁天纲扶了扶碗,“这是我家妹子的。”说着,指了指旁边坐着的宫疏雨,她的身份已在袁家慢慢传开,“他们家。老家在扬江府那边,当年匪盗之祸,家里的人走散了,我家妹子和一些村民逃到这里,我们逃去了其他地方,好不容易才重逢。”

“重逢就好、重逢就好。”逃难走散,在天齐王朝是很平常的事情。

接话的是大竹村新的里正王宏林,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就是去年去左师丘村子路上遇到那群逃难人的领头老人,大家最后也选择停留在大竹村。

在几批逃难而来的人中,他算是比较有文化的人,被大家推为里正,有什么需要和镇里接洽之事,都是他代表大竹村去处理,时间虽不长,也很有些威望。

“王老,我看地里的麦子长势还可以,田地有限,现在村子里人多,怕也不大够吧?”袁天纲当年也种地,知道这边粮食的产量根本无法与天泰比,差不多只有一半左右。

比如稻谷,天泰亩产一般在一千到一千二百斤,这边只有四五百斤,高的也就六百斤左右,顶天了,而麦子的产量还要低些。

一个村子的地有限,人越多,上交的粮也越多,能留下吃的越少,而吃的人却增加了,自然越艰难,他们当年就是这样。

说起粮食,村民的脸色都有些不大好看,王宏林叹了口气,道:“不瞒袁老,就是去年长势那般好,我们也没吃到好的米、面。”

“这是怎么回事?”商林看了袁天纲一眼,“我听说去年麦子的长势比今年还好,稻谷也算丰收,就算上交得多,人也多,不过不够吃,也不至于没有好的吃吧?”

“商老,你不知道。”梁大叔摇了摇头,“长势是好,本来也是丰收,可是……不是人过的日子呀!”

王宏林接道:“去年两季大丰收的时候,宋……宋将军的人下来,说什么收麦、割稻产生的什么扬尘,会污染环境,收割的时候必须用洒水车洒水,不然严惩不贷,逼着大家出洒水车的钱,没钱就用好粮抵。收割的时候,谁不指望老天爷放晴,好晒干粮食入仓存放着,他们来洒水,甚至在晒粮食的坝子里洒水,每天过两遍,全是水啊!**、天灾,尤其是稻谷,转眼遇上秋雨连绵,都发了芽,全废了,上交的时候,他们又只收好粮,把人往死里逼呀!只要有人敢闹事,架起枪就打,谁不怕,没办法。”

袁天纲握着拐杖的手紧了紧,种沐流、商林等人的脸色也变了。

梁大叔道:“后来,里正旁敲侧击的了解了一下,似乎镇、县里存粮不少,放着喂老鼠,他们就想了这么个整人的法儿,发了芽你没吃的,就买粮呗,他们存的旧粮就卖出来换了钱。如果不是玉米、红薯撑着,去年真没法过来。”

袁天纲对种沐流摇了摇头,没有必要,走了宋八斤,又会来个赵八斤、钱八斤,都一样,道:“王老,我看村子里孩子不少,有没有想过让那些孩子去念书,学点东西?”

“念书?”王宏林摇了摇头,“我也想过,念不起呀!现在这边没有学堂,若去镇里,又负担不起,没办法,能活下去都不容易,哪里能想什么念书。我平常教他们识几个字便罢,就是这个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