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 第120章准备离开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第120章准备离开

作者:一片雪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13:35:00 来源:笔趣阁

杨奉听到探子传回来的消息,顿时吃了一惊,急忙让人把董承和韩暹喊过来议事。

“这一次,李傕三个人并没有扎下三座大营,而是合兵一处,共同扎下了一座大营。

这样一来,我军刚开始制定的计划,恐怕就难以实施了,你们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董承和韩暹听到杨奉的话,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董承才叹了一口气,“李傕如果把大营设计在一处,我们在想要采用调虎离山的办法,已经是不能了,要不,我们就直接偷袭,你们看怎么样?”

杨奉摇了摇头,“万一我们去偷袭,他们有准备,那该怎么办?”

韩暹急忙点了点头,“是啊,李傕狡猾多端,万一他想到我们会偷袭他们,那岂不是糟了。”

听到二人的话,董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岂不是没办法了。”

说到这里,董承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众人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不如我们也不去偷袭了,趁着李傕等人没有注意我们的时候,我们连夜离开这里,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说不定我们已经赶到孟津了!”

二人听到这番话,目光顿时一亮,韩暹急忙点头,“这样最好,李傕以为我们会去偷袭他们,他万万想不到我们会跑,我看就这样最好。”

杨奉却有些担忧,“李傕如果真的设下陷阱,就一定会派出大批的探子来到我们这里探查,万一我们退军,他们恐怕在第一时间就会发现,然后引兵来追,那我军必败无疑啊!”

听到这番话,韩暹皱了皱眉头,忽然开口说道,“杨将军,你说的有道理,我看不如这样,我们留一些人在这里,当做我们没有离开的样子,这样他们自然就无法发现我们的大军已经离开了。”

听到韩暹的建议,杨奉皱了皱眉头,“这个办法虽然好,可是,该留下谁呢?”

杨奉的话音落下,场中顿时陷入了一阵寂静之中。

三人都很清楚,留下的人,十有**回不去了。

正是知道这个结果,三人都不愿意留下自己的人,所以在等着对方开口。

董承看到二人都不说话,皱了皱眉头,“我看大家也不用想了,我们三人平分,每家留下500人,应该就可以隐瞒过去了。”

听闻此言,杨奉长叹了一口气,“好吧,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

既然商量出来了办法,三人也不罗嗦,立刻回到自己的军营,挑出一些老弱病残留下,其余的人悄悄的向着孟津的方向退去。

……

李傕,郭汜和张济三人在大营中等到了天快亮了,却依然没有等到杨奉,董承,韩暹来偷袭。

李傕气急败坏,立刻命人前去查探杨奉,董承,韩暹等三人的动静。

“启禀大司马,董承的大营无异常!”

“启禀大司马,杨奉的大营无异常!”

“启禀大司马,韩暹的大营无异常!”

李傕听到探子回报,顿时大怒,立刻吩咐众人领兵出营。

三路大军缓缓的来到杨奉,董承,韩暹三人的大营前。

可是,杨奉,董承,韩暹的营中却并没有人出来迎战。

张济感觉有些不对,立刻来见李傕,“大司马,不对啊!”

李傕也发现不寻常,立刻吩咐一队士兵前去叫阵,却哪曾想,大营中的士兵并没有回应。

就在李傕恼怒之余,却愕然发现,对面的大营营门竟然打开了,一队士兵举着白旗从里面走了。

“大司马,小人愿意投降!”

张济顿时吃了一惊,急忙上前询问,这才知道杨奉,董承,韩暹等三人,在半夜的时候已经离开了。

“大司马,糟了,我们中了他们的计,恐怕他们已经赶往孟津,和陛下汇合了。”

李傕气得暴跳如雷,厉声大吼,“来人,给我追,一定要追上他们。”

张济急忙伸手拦住,“大司马,他们半夜就已经逃了,我们现在才要追,恐怕已经是来不及了。”

郭汜也已经接到消息赶过来了,听到张济的话,怒吼的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放过他们吗?”

张济摇了摇头,“如果放他们走,我们就会惹来大祸。

不过,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狡猾,我们要好好想想,该怎么样才能把陛下抢回来,决不能再莽撞了。

现在离洛阳越来越近,如果我猜的没错,陛下恐怕已经派人传信,召各路人马了。

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时间,恐怕就真的没机会了。”

郭汜冷笑一声,“怕什么,我们的兵力比他们强,只要我们赶到孟津,一定能将陛下抢回来。”

张济苦笑着摇了摇头,“大将军,在这一路上,我们的实力始终比他们强,可是,到现在也没有把陛下抢回来,这又该怎么做?”

“你?”郭汜顿时大怒,“平阳侯,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瞧不起我吗?”

张济正要说话,李傕去忽然摆了摆手,“都别说了,还是好好想一想,我们该怎么抢回陛下吧。”

说到这里,李傕转过头看着张济,缓缓问道,“平阳侯,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张济点了点头,“陛下赶往孟津,无非就是想要借助孟津的城墙和我们战斗。

而我们如果真的要去攻城,也肯定会损失惨重。

我想他们正是打的这个主意,所以才会赶往孟津。”

说到这里,张济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二人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既然这么做对他们有利,那我们就决不能去做。

大司马,我们退兵。

让他们以为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所以只能退兵的样子。”

听到张济的这一番话,李傕皱了皱眉头,“平阳侯,可就算我们退兵了,难道等到陛下离开孟津,然后我们就去追吗?”

张济摇了摇头,“大司马,我们装作退兵的样子,但其实我们是绕路埋伏在孟津通往洛阳的路上。

陛下看到我们退兵了,以为已经安全了,一定会离开孟津,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在半路拦截,就可以轻易的夺回天子。”

听到张济的这番话,李傕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我军现在即可退兵,然后绕路去孟津前面的官道上。”

“不行!”张济急忙摆手,“大司马,就算我们要退兵,也至少要摆个样子才行,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会相信呢?”

李傕皱了皱眉头,“平阳侯,那以你的意思,我军该如何行事?”

张济缓缓说道,“杨奉,董承,韩暹带兵退往孟津,那我们就追过去,等到和他们对峙两天之后,让他们以为我们没办法攻打下孟津,然后我们离开,这样他们就会相信我们是真的离开了。”

听到这番话,李傕冷笑一声,随即怒吼,“传令下去,大军即刻出发前往孟津。”

随着李傕的一声令下,大军启程朝着孟津的方向赶去。

……

孟津城中,刘协正在和杨彪等人议事,忽悠人前来通传,“卫将军求见。”

没多久,杨义便大步走了进来,拱了拱手,“参见陛下。”

刘协摆了摆手,“杨将军,你有什么事情吗?”

杨义拱手说道,“陛下,现在离洛阳已经不远,很快又有援军到来,所以臣想求陛下一件事情,希望陛下能够首肯。”

刘协皱了皱眉头,“杨将军,是什么事情?”

杨义缓缓说道,“陛下想要去洛阳,可是,长安之地又无人打理,所以臣想请陛下让臣去打理长安之事。”

“什么?”

刚从长安牢笼里逃出来的刘协,听到这番话,顿时吃了一惊,“杨将军,你说什么,你想要回长安?”

杨义点了点头,“正是,希望陛下能够应允。”

刘协眉头皱了起来,“杨将军,你想要回长安,那你可别忘了,那里还有李傕,郭汜和张济三个贼子,你认为他们会放过你吗?”

杨义摇了摇头,“陛下,长安一地,经过董卓等人一番残害,已经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惨不忍睹。

臣这次回去,就是想要让长安重新恢复生机,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希望陛下能够应允。”

听闻此言,刘协一愣,“杨将军,可是李傕,郭汜和张济他们一定不会放过你,到时你该怎么应对?”

杨义摇了摇头,“陛下虽然已经来到孟津,可是,李傕,郭汜和张济等人一定不会放弃,陛下只需要坚守孟津,等待援军的到来,就可以趁机将此三人消灭。

而臣去长安以后,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听到这番话,刘协有些为难,他想要将大汉新军发展成自己的队伍,借此来重振朝纲。

如果杨义带人离开,那这一番心思岂不是落空了。

想到这里,刘协皱了皱眉头,“杨将军,长安的事情让别人去做吧,你留在朕的身边,岂不是更好?”

杨彪也急忙说道,“杨将军,是啊,陛下此时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这时离开是不是有些不妥?”

杨义摇了摇头,“陛下,援军很快就要到来了,就算臣留下,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倒不如让臣离开,一旦事情有变,臣也可以赶过来救援,这样岂不是更好!”

听闻此言,刘协猛然想起孤立无援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来救驾,又怎么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想到这里,刘协点了点头,“好,既然你想离开,朕也就不留你了。”

说到这里,刘协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众人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杨义,朕封你为光禄勋,假节钺,开府,遇事可便宜行事。”

听到刘协的这句话,在场的众人顿时一呆,杨义急忙上前拱手谢恩,“多谢陛下,臣一定不负圣恩。”

刘协点了点头,“杨将军,希望你不忘今天的话,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等到杨义离去后,杨彪急忙说道,“陛下,赏赐杨将军假节钺是不是有些不妥呀!”

假节钺。

这可不是平常之物,凡是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武将如果拥有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

开府就更是厉害了,可以组建一套新的机构,而且机构里的人员也都有开府之人任命。

丞相的权利为什么如此之大,就是因为丞相有开府的权利,可以组建自己的行事机构。

刘协将这两项超级权力都赋予了杨义,所以,杨彪才感觉有些不妥。

刘协听到杨彪的疑问,忽然叹了一口气,“杨太尉,如果杨将军去了长安,远离朝廷,就算朕不给他这两项权利,难道你认为他就不会行使这两项权利吗?”

说到这里,刘协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彪回答自己的话,便态度叹了一口气,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既然是这样,朕为什么不直接赏赐给他,让他念朕的恩呢。

另外,这一路上封的官还少吗?

李傕,郭汜和张济三个人,哪一个不是假节钺,开府?”

听到刘协的这番话,杨彪叹了一口气,没再说话。

从董卓进京,杨彪就一直在皇帝的身边,所有的事情他看的最清楚了,也明白刘协的心意。

杨彪很清楚刘协不愿意让杨义离开,可是,他又无法阻止,因为,皇帝现在只是个空壳,没有任何的权利。

刘协听到杨彪的叹息声,也不由叹了一口气,心中暗暗期待,来勤王的这些兵马之中,有中心为大汉的人。

杨义回到军营之中,立刻让人收拾行李,准备动身前往长安。

只不过,士兵们虽然已经准备好了,可是,杨义并没有下令离开,因为,他还想要等杨奉和董承二人赶过来。

徐晃是五子良将之一,不但为人勇猛,更是智谋非凡,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杨义在军营中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才听人前来禀告,杨奉,董承,韩暹三人带兵回来了,便立刻派徐庶前去。

徐晃当将手下的士兵安顿好,便听到士兵前来禀告有人来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