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一百七十四章,挑拨

刘焉在益州与世隔绝,犹如裂土封王,过得好不自在。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看重的两个儿子,居然会给他带回来一座大神。

试想一下,作为先帝之子的刘协身处益州,这益州又该由谁来做主?

“父亲何故动怒?”刘范不解,在他看来,自己完全是给父亲带回了名正言顺逐鹿天下的大旗。

“是谁指使你把陈留王带来益州的?”刘焉虽是在问长子,目光却是落在了徐庶身上。

“正是在下。”徐庶也不遮掩,脸色坦然的站了出来。

刘焉目光紧紧注视着他,沉声道:“你巧言令色蛊惑吾儿,意欲何为?”

哈!

徐庶轻笑道:“我本以为刘使君有枭雄气概,当是匡扶汉室之选,没想到你竟惧了刘备那奸贼。”

“也罢,也罢,在下这便告辞。刘使君放心,在下自会把陈留王带走,另择他处。”

随即又是看向刘范:“公子,看来你我之间注定无法携手共创大业了。”

说完便要转身离开。

可刘范又怎会坐视“吾之子房”离他而去,眼疾手快拉住了徐庶。

“元直且慢,待我与父亲陈明利害。”刘范看向刘焉,认真道:“父亲手握益州天府之国,带甲数十万,为何要对那刘备如此畏惧?”

徐庶说对了,刘焉的确是对刘备心存畏惧,尤其是对方还击败了以彪悍着称的西凉军。当然了,他自然不会承认这一点。

“陈留王在此,这益州是由他做主,还是由你我父子做主?”

这是刘焉的理由,但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他害怕刘协成为刘备将来攻打益州理由。

虽然大家都姓刘,但刘备这一路走来,几乎是战无不胜,不论是北地胡人,西凉董卓,就连中原的袁绍等人联手也没能奈何得了他。

这样的对手,刘焉没把握击败,他对自己的用兵才能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难道父亲还压制不住一个无权无势的陈留王吗?”刘范静静地注视着自己的父亲。

刘焉虽然对灵帝不忠,但对几位儿子却是格外的疼爱,仿佛是不想被儿子看清,他想也不想便说道:“笑话,为父怎可能斗不过一个毛头小子?”

“那父亲还在顾虑什么,益州乃是高祖龙兴之地,刘备能奉天子,难道您就不能吗?”

“能!”

刘焉知道自己是拗不过儿子了,于是看向徐庶,询问道:“先生既然提议子向(刘范的字)带回陈留王,想必已有下一步的谋划,但请直言。”

他记得这人刚刚说他有枭雄气概,也就是说,对方想辅左他争霸天下。

徐庶微微点头,笑道:“在下既然敢建议大公子带回陈留王,自有下一步准备。”

“但说无妨。”

“在此之前,在下想问问刘使君,你是想偏安一隅固守益州,还是逐鹿天下,为大汉再延续四百年,成为光武之后又一个中兴之主?”

一番话说得刘焉豪气丛生,刘秀作为天命之子,他的成长历程如流星般闪耀,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人们争先效彷的对象,尤其是刘氏子弟。

不过刘焉沉浮人世多年,这份冲动也就持续了片刻,如果再年轻十岁,他会毫不犹豫的说:自然是逐鹿天下。

可是一想到益州的局势,他火热的心就凉了许多。

初入益州之时,他凭借宗族的帮助迅速站稳脚跟。可是随后他就发现,益州本地宗族的影响力比其他州郡更甚。

因为益州本就是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宗族虽然不及外面的袁氏,可是对地方的掌握却是犹有过之。

“先生有所不知,吾虽为益州之主,可益州之事却不能一言而决。”刘焉说完便盯着徐庶,这是阐述,却也是试探。

试探这个人的才能。

如果他能看出益州的局势,就证明他的确有过人之处。如果不能,呵……庸才罢了。

“使君所虑之事无非宗族罢了,不过在下觉得,只需略施小计,便可使宗族势力灰飞烟灭!”徐庶脸色平静,仿佛只是在描述一件微不足道之事。

他仍然记得当初那位“郭大人”在临别前说的话:你入蜀之后,不仅要设法挑拨刘焉诸子之争,还要让刘焉和宗族决裂,最好是能使益州彻底分裂。

徐庶曾反问:大人就不怕我一去不回吗?

那位郭大人只是笑了笑:当你了解刘焉一家之后,你就会明白他们和主公的差距。而且,我相信元直是重诺,且睿智之人。

于是他便跟着刘范来了益州。

好大的口气!

刘焉觉得这人有些狂妄,亦或是对方根本不知道益州本地宗族的影响力。他们不仅掌握了益州的政治,甚至手握大部分军队。

这也是他自进入益州以来,便没了动静的原因,宗族的掣肘让他寸步难行,而且这帮人并不打算扩张,只想守着益州这一亩三分地。

这也是冲突的由来,为此他甚至不惜杀了一批宗族,却换来了更多的反抗,最后不得不转而使用怀柔政策。

刘焉面无表情的说道:“宗族没那么好对付,他们几乎掌握了益州大半的军政,即使我贵为益州之主,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据在下所知,使君麾下有一支精锐之师,名曰“东州军”。”

“你是想以战屠之?”

刘焉很快领会徐庶的意思,这是要他铁血镇压!

徐庶对其拱手,正色道:“使君应该知道,一日不解决宗族掣肘,你就一日出不了益州。”

“父亲,元直说得对,成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刘范刚才一直找不到说话的时机,这时终是按捺不住插了一嘴。

虽然徐庶所言有理,但刘焉不敢轻易下决定,因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事情败露,他与益州宗族之间将会再无转圜之地。

“让我想想,让我再好好想想……”

“刘焉坐拥益州天府之国,却固步自封,主公可知为何?”

“宗族。”

“然也!”

正当徐庶设法挑拨之时,郭嘉也在向刘备汇报关于益州的计划。

刘备怔怔的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青年才俊,记忆却回到了前世那座简陋的茅屋。

两人何其相像?

前世他不过是掌握了区区新野弹丸之地,孔明的目光却已经放在了偌大的益州。

而今,郭嘉同样是在关中还未拿下之时,就已经开始布局益州。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就连两人所用之手段也是如出一辙,挑拨益州动乱,为自己创造机会。

这一世,我绝不会再失败!

于是刘备忍不住调侃道:“如今关中,凉州还未平定,奉孝便已经开始着手益州之事,会不会为时过早?”

郭嘉闻言一怔,这次他倒是没猜到刘备的心事,只以为这是随口一说的玩笑话。

“古人云,凡事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在下也是怕到时来不及。总而言之,益州越乱,将来主公进取益州就会越容易。”

他已经习惯了这些阴暗手段,这本就是谋士的职责所在。

“看来奉孝要挑拨的不仅仅是刘焉诸子,就连宗族也被你算计在内了。”荀或有些感慨,这些计谋他并非想不到,只是不如郭嘉这般详细。

这人不仅对益州局势了若指掌,手中更有锦衣卫这等无孔不入的情报组织,做事事半功倍。

他显然不知道这人手上有“挂”。

郭嘉叹道:“我又何尝不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奈何时不我待,如果益州上下一心,我北地铁骑实在不易攻破。”

刘备认同这个说辞,作为曾经执掌过益州的人,他对益州的宗族势力,民生,赋税……比郭嘉更加清楚。

前世初入益州之时,他便曾经被宗族掣肘。所幸孔明手段过人,设法将宗族捆绑在了他这艘大船上,最后才发挥出益州的全部潜力。

“奉孝打算如何挑拨刘焉与益州宗族?”

“刘焉如欲进取,就必须解决宗族势力,要么拉拢,要么杀之……我们不防推他一把,让他大杀特杀!”

轻飘飘的话语,背后却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可以预见,如果郭嘉的计策成功,益州内部将会是战火纷飞的景象。

说着说着,众人忽然觉察到一个问题,本该是四个人讨论问题,如今开口的却是只有三个人。

三人转头看向贾诩,却发现这人已经闭上双眼,似乎已经睡着了。

好家伙,你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连张下嘴都嫌麻烦啊!

郭嘉站起身走到小亭边缘,手上接了一把雪花,随即走到贾诩身旁,手掌缓缓贴上那张老脸。

嘶~

贾诩被冻得老脸发红,宛如关羽。

“郭奉孝!你这是作甚?”

“贾文和!你又是在作甚?”

郭嘉毫不避讳的对视着贾诩的目光。

以前他是刘备麾下最能偷懒的人,可是自从贾诩来了之后,倒显得他像个大忙人了!

刘备与荀或看到这幼稚行径,俱是一脸无奈,实在很难将这人与刚才侃侃而谈的青年才俊联想到一起。

这算不算童心未泯?

郭嘉忽然道:“在下提议,将锦衣卫交由贾诩执掌,他的心更毒,益州之事由他处置会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