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一百六十九章,釜底抽薪

并州。

“军师,如今袁军正在攻打牵招将军的营寨,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

太原城楼上,张辽,荀或以及驻守并州的武将正眺望着远方,那是牵招率领的援军驻扎的方向。

距离上次攻城战结束已有三个月,随着冀州方面韩馥派来的两万援军抵达,袁绍再次主动打破僵局。

这一次他并未选择攻打太原,而是调转枪头,开始出兵攻打牵招,大有先破这支援军,逐渐孤立并州之势。

相比起坚固的城墙,显然营寨更容易攻破。几天的攻寨大战下来,双方俱是损伤惨重。

荀或听到张辽的话,摇头道:“此乃围城打援之计,我军若是出兵,很可能会被袁绍聚而歼之。”

张辽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只是牵招毕竟是带兵前来增援,若是不管不顾,日后只怕不好交代。

荀或看出他的顾虑,又道:“牵招将军率领的援军是羽林精锐,袁绍想破他营寨绝非易事,至少坚守一两月不是问题。”

张辽叹道:“好一招阳谋啊,我军若是出兵援救,则会被他围点打援。若是置之不理,他就会顺势先破牵招这支援军。”

以目前的形势,不论出不出兵似乎都成了难题。

荀或沉吟道:“所以我们要出兵,却不能直接去救。”

张辽眼前一亮:“先生的意思是……”

“釜底抽薪。”

荀或笑道:“袁绍虽有八万军,但是要想在攻寨的同时防备我军,就必须投入全部兵力。如此一来,他的粮道恐怕就难以兼顾了。”

这番话将袁绍的意图,策略中的弊端都分析得十分透彻。由此也能看出,袁绍的这一手阳谋并非无懈可击。

这也侧面证实了孙子的名言,攻城的一方如果没有数倍于守军的兵力,后续作战很可能会捉襟见肘,尤其是面对荀或这种防守大师的时候。

张辽不禁赞叹道:“以阳谋制阳谋,袁绍意图效彷庞涓围点打援,先生则如孙膑围魏救赵,攻其所必救,末将佩服。”

粮草从来就是一支大军的命脉,尤其是袁绍的大军多达八万,每天的损耗都是巨大的。

一旦粮道出现差池,袁绍别说继续攻打牵招,就连自身安危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而且除了粮道之外,他们还能威胁袁绍的粮草大营,这些重要的战略点都需要袁绍派重兵防守。

这样一来,他就不能继续执行之前围点打援的战略,否则就会出现兵力不足的问题。

荀或谦虚道:“在下比不得孙膑,袁绍兵力倍于我军,也不致走上庞涓的路子,不过此法倒是可让牵招将军的压力减轻。”

这倒也不全是谦让,在他看来,袁绍麾下不乏智谋之士,如今的局势也还没有达到庞涓与孙膑对弈之时。

袁绍只需要放弃攻寨,就能化解他的计谋。只是如此一来,双方又会陷入僵持。

至于荀或为何不直接偷袭袁绍的粮草大营,这是为了求稳。因为这么做一旦被袁绍洞悉,派去袭营的兵马很可能有去无回,从而间接导致城防兵力捉襟见肘。

他只想守住并州,并不求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因为这样一来,就不存在输的可能。这是因为以刘备如今的实力,已经不需要他去出奇制胜了,也就没必要冒这个险。

张辽点头道:“事不宜迟,末将这便亲率骑兵出城,伺机而动,守城之事便劳烦军师了。”

荀或点了点头:“将军且安心去吧。”

张辽脚步一顿,总觉得这话不太吉利。

荀或这时也觉察到口误,不过也并未解释什么,有时候说得越多错越多。

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张辽率领骑兵对袁绍的运粮队伍发起了多次突袭,焚烧粮食无数。

他显然不可能去尝试把这些粮草运回,因为这会影响到骑兵本身的机动性,最后落得人粮两失的结局。

而当袁绍派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出战时,张辽则是毫不犹豫撤军,凭借对并州地势的了解,将公孙瓒牵着鼻子走,也使袁绍不胜其烦。

袁军军营。

“你们想诱荀或出战,他是出战了,却没有按照你们预想的路走。他非但没有来增援牵招,反而将我军粮道搅得天翻地覆。”

“呵……好一个荀或,好一个王左之才。说说吧,人家破解了你们所谓的阳谋,如今你们又要如何应对人家的阳谋?”

中军大帐内,袁绍正一脸不悦的看着麾下众谋士。

献策之时一个个胜券在握,如今计谋被破却又沉默不语了。毫无疑问,这次计谋的比拼是他们落入下风了,荀或一个人竟压制了他的整个谋士团。

殊不知,这也不全是田丰等人的问题,己方只有八万人,想要攻破四万人防守的坚城还是力有不逮。

不过许攸等人都是精通人情世故之人,知道袁绍此时正在气头上,而且出了事总得有人承担责任,这个人不可能是君主。

只需沉默以对,这件事就算揭过了。

然而偏偏有人太刚直,比如田丰。

“主公,非是我等不如荀或,此战失利乃是源于兵力不足。”

田丰依旧秉承着行得正,坐得端的行事准则,认为只要我问心无愧,尽可畅所欲言,何况他说得本就是事实。

然而却是忽略了一点,有时候说真话反而不讨喜。

当然,也可能是他懂得这一点,只是有着自身为人处世的准则,不愿为了世俗而改变。

袁绍自然也知道,想要用八万人攻取一座四万守军的坚城很难,何况守城的还是素有王左之名的荀或。

不过这已经是他能抽调的兵力极限了,当前冀州的主人毕竟还是韩馥,能借给他数万大军已是极限了。

除非……他能取而代之,这样就能肆意抽调冀州的兵马了。作为北地富庶之州,冀州完全有养兵十万的资本。

“既然如此,依你之见,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荀或的袭扰之策?”尽管心中不满田丰的耿直,不过这时的袁绍毕竟还不是北地霸主,对田丰积攒的不满也没到发作的程度。

田丰思索片刻,答道:“依在下之见,唯有暂缓攻寨一事,派重兵严防粮道与粮草大营,以免被荀或找到破绽。”

他的用兵之道与荀或有些相似,俱是追崇堂堂正正之势,在破敌的之前,首先要确保大军的安危。

如果粮食出现问题,非但无法达成攻破并州的初衷,甚至可能危及大军的生死存亡。

沮授也附和道:“在下赞成元皓兄之策,如果不能维持粮道的稳定,大军恐有颠覆之危。”

紧接着,许攸,郭图等人也纷纷附和,几位谋士罕见的达成了共识。

“也罢,便遵从诸位之言,让张郃高览撤下来吧。”

集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去,唯有许攸被留了下来。

直到目前,许攸仍然是袁绍最为倚重的谋主。

袁绍注视着许攸,一脸郑重道:“子远,你如实告诉我,此战究竟能不能胜?”

胜,指的不仅仅是并州战局,而是针对刘备的整场战役。

“主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自然是真话!”

许攸叹道:“刘备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我军想胜很难,而且即便胜了,获益最大的也不会是主公,而是曹操与袁术。”

袁绍目光闪烁,许攸的说辞十分准确。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董卓在函谷关下折戟,后方又被马腾韩遂牵制,这一路基本已经发挥不了作用。

虎牢关下的袁术与曹操,在面对刘备的主力时也并未占到便宜,甚至吃了一场败仗。

而唯一占据优势的,唯有他这一路,却也无法奈何荀或。

也就是说,三路大军其实都很难取得进展。

袁绍收起思绪,再次问道:“那么依你之见,这一战还要不要再打下去?”

“那就要看主公愿不愿意用些手段了。”

“哦?”

“其实我军还能再引来一支援兵。”

许攸犹豫再三,还是道出心中的想法。

然而他话音刚落,便遭到了袁绍的呵斥。

“你说的可是关外的鲜卑人?”

许攸沉默,也就是默认了。

“此事不得再提,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我绝不会借外敌之兵。”

这就是大汉的荣誉感,前世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在大战之际都从未考虑过引外敌入关。

哪怕是征集羌人的董卓,也是因为羌人臣服于他,还能勉强约束。

鲜卑人却不同,这个种族自崛起以来,就一直和大汉处于敌对姿态,袁绍没把握能控制住这个所谓的外援。

将敌人引入,最后哪怕攻下并州,也会弄得遍地疮痍,他袁绍会遗臭万年。

许攸自知触及了底线,急忙道:“在下建议,主公可暂时与荀或对峙,静待虎牢战局。”

“如若事不可为,主公当尽早撤军,谋划冀州之事。”

关于冀州,袁绍及一众谋士早有谋划,甚至已经做好了让韩馥主动退位的周密计划。

这次联合讨伐,只是为了限制刘备的发展,以及提高袁绍的声望,让自己处于大汉忠臣的行列。

袁绍点头。

“好,那就暂且静观其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