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八十四章,君子之交

深夜,荀或连同吕布张飞一道回返,刘备亲率一众文武出城相迎。

天色已晚,再加上一行人刚刚结束一场大战,这一路又是舟车劳顿,于是便将庆功宴安排在明夜。

荀或却没有返回刘备送给他的宅院,而是跟着郭嘉来到郭府。

书房,煮茶论天下。

君子之交澹如水,只是这水……可能浩瀚如汪洋,两人的交情一直很深厚。

刚落座,荀或便打趣道:“我还以为赶不上奉孝大婚,没想到却是出了这等变故。”

以他的才智,真的算不到丁原发难的大致时间么?

郭嘉笑骂道:“好你个荀文若,分明是在取笑于我。”

“哪里哪里,说起来我还要感谢丁原,令我不致错过好友大婚,否则这顿酒若是喝不到,只怕是要抱憾终身。”

“我这顿喜酒可不好喝,你需得给两份份子钱,否则休想入我郭府之门。”

荀或闻言又是无奈又是觉得好笑,这人是真的没有半点矜持,整个钻进钱袋子里了。

“你这浪子,哪有借婚事敛财之理,你可还有半点名士之风?”

“文若此言差矣,这叫生财有道,你荀氏家财万贯,自然不用为这些微末小事发愁,嘉可是还要养家湖口的。”

一番玩笑话后,两人逐渐进入正题。

荀或感慨道:“你我多久没有像此刻这般,煮茶畅谈。”

“你我如今共事一主,今后有的是机会,至于其他人……难咯!”郭嘉听出荀或话中有话,于是接了下去,语气有些唏嘘。

这种感觉就像是前世毕业后天各一方,只是区别在于,这是乱世!一别之后,再见之日遥遥无期,或是永远。

从颍川书院走出来的青年俊杰有很多,陈群,戏忠,郭图,荀攸……

凡有识之士,都能看出如今的大汉正是风云变幻,大厦将倾。

有人已经投资,如郭嘉荀或。

更多的人却选择闭门谢客,待价而沽,因为这个选择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机会。

郭嘉与荀或追随刘备,这件事在士林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其他人没来,便证明他们没看上刘备。

也许是觉得并州贫瘠,难有作为。

也可能还想继续等待几年,等到局势更加明朗再做选择。

“你故意放走休屠王,可是已有谋划?”荀或不愿再谈及那个伤心的问题,多想无益,自寻烦恼罢了,于是换了个话题。

从吕布和张飞没有选择乘胜追击之事,他便能看出端倪了。

郭嘉点头,认真说道:“胡人来去如风,想借雁门之战竟全功很难,而且只除掉一个休屠部,并不能彻底解决匈奴之患。”

“所以……”

“所以我要整个匈奴几十年内再无南侵之力。”

岁月无情,昔日称霸草原的匈奴帝国,如今却在二人言语间定夺其存亡,这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荀或沉思片刻,问:“借刀杀人?”

郭嘉笑语:“这是驱虎吞狼。”

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他随即向荀或解释如何派简雍去挑拨离间,再以大义之名介入其中的具体过程。

荀或听完一脸无奈的指着他:“世人称你鬼狐的确没错,当真是狡诈如狐。”

郭嘉摊开手,一脸无奈道:“没办法,主公仁义,你荀文若又是谦谦君子,这些养活累活只能我来做。”

“可主公也没亏待你,除了战时谋划,从未让你介入政务,这些苦差事都交给我们咯!”

“这叫各司其职。”

荀或笑道:“看来你已经释然了。”

这话指的是郭嘉初次谋划,间接造就无数人死亡后精神不佳之事。

郭嘉眼神飘忽的看向窗外:“有些事经历多了就习惯了,我只能不断告诉自己,今朝流血是为了将来的太平。”

轰隆隆!

恰在此时,雷鸣声响起,初春的第一场雨就这么突兀的来了。

郭嘉被吓了一跳,喃喃道:“也不知千年之后,史书会如何记载郭奉孝。”

荀或正色道:“我等问心无愧!”

郭嘉回过神来,由衷道:“受教了。”

两人相继起身,渡步来到窗口,并肩注视着窗外夜色下的春雨。

冬去春来,新的一年翻篇,寓意着旧的结束与全新的开始。

片刻后,荀或继续说道:“既以并州为基,首当其冲便是要解决胡患,奉孝既然已开始对南匈奴筹谋,想必不会放过鲜卑。”

他对郭嘉的谋划很满意,倒也乐得少去一些烦恼。两人如今是分工明确,一人主外,一人主内,各自都能省些功夫。

“草原上作战并无谋略可言,唯战尔。”

“如今鲜卑虽然分为几部,不复昔日强盛,却也胜于南匈奴。”

荀或这是在提醒郭嘉,鲜卑实力不弱,是块难啃硬骨头。

“无妨,山人自有妙计。”

郭嘉这时忽然卖起了关子。

“后勤问题如何解决?若是战线拉得太长,恐怕会被截断。”

“以战养战,何需后勤,我只需五千骑!”

“奉孝……不可轻敌!”

荀或难得提出不同意见,他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一个不慎便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汉军战力虽然强于胡人,却还没达到以一敌十的程度,一汉当五胡才是正确答桉。

郭嘉见状无奈一笑,只能掏出祖传羊皮卷。

“这,便是嘉的依仗。”

郭嘉针对鲜卑的策划很简单,以微弱兵力麻痹对手,在双方硬碰硬的关键时刻拿出这个大杀器,定然能获取意外之喜。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灵活的轻骑兵是重骑兵的克星,不过克制的前提是要用对战法,完美发挥机动性的优势。

鲜卑人尚未了解重骑兵,自然不会这么快想到对策。

而荀或也已经看懂图桉上描述的军队,脑海中缓缓勾勒出这种重装铁骑驰骋疆场时的景象。

荀或感叹道:“以奇合正,险中求稳,看来是我多虑了。”

“其实这种铁骑非我所创,乃是年少时偶遇南华老仙,得其传授。”

郭嘉又一次推出代言人,想看荀或作何反应。

如果连荀或都能骗过,从此就再无顾虑了。

“谁传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为我所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