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一百七十三章,内鬼徐庶

如果说刘备是当今天下最具名望的诸侯,那么他的两位谋主,郭嘉与荀或便是天下谋士之魁首。

这是因为,世人会自然而然的将刘备的成就联系到二人的才智。这是相辅相成,却也是相互成就。

庞统虽然骄傲,但是当诸葛亮将他抬高到两人的联合,他还是觉得有些言过了。

至少就目前来说,他还没有任何成就,全然比不得这二人。

似是觉得这么说有些弱了底气,庞统又补充道:“不过……我并不畏惧与这二人斗上一斗。”

一旁的孟威诧异道:“听你之意,似乎并不打算投刘备。”

庞统并未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看向诸葛亮:“亮,你欲投何人?”

诸葛亮闻言看了他一眼,低头陷入了沉思。

其实他心中一直藏着一个秘密,说出口只怕众人不信,自几年前他还身在琅琊之时,当今丞相刘备便屡屡派人给他送信。

信中一直在表明一个意思:对方知道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不愿因为介入而影响他的成长,希望他在学业有成之后前往投效,必以重职相待。

刘备为什么会知道他一介孩童?

又为何认定他有过人之智?

这些他都一概不知,恐怕也唯有前往刘备麾下效力之后,这些问题才能找到答桉。

不过有一点他很确定,对方十分看重他,否则以其丞相之尊,不会耗费这么多精力在一介孩童身上。

至于对方抛出的橄榄枝,诸葛亮是原因接受的,因为他自记事以来,便存着中兴汉室之心。

诸葛亮收起思绪,澹然道:“我等如今应以学业为主,至于日后投效何人,当视情而定。”

说完便不再与几人说话,继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刘备麾下人才济济,他若是没有过人之处,只怕难以出头。

不论是政治,军事……甚至是天文地理,他都要尽数精通。

不远处的司马徽正注视着庞统,这位年幼的学生,此时已经将诸葛亮视为对手,一如曾经的戏忠对郭嘉。

庞德公也注意到这一点,叹道:“这小子自幼便极有主见,而且好胜心极强,只怕心中已将诸葛亮视为对手。”

司马徽抚须道:“尚长兄着相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两人相视一笑。

……

那场大战已经结束了几个月,刘备控制的疆土正逐渐恢复平静,不过关于麾下的任职,他却是做了一些变动。

张辽和荀或被调至洛阳,相对的,关羽和刘晔则是被派往并州,至于函谷关,则是交由高顺镇守。

倒不是说刘备信不过张辽,而是这几年来张辽大多时候都是在后方镇守,要么就是没有充当前锋的机会。

自己初掌并州时张辽便已投效,刘备不愿埋没他的才能,于是打算将他调至第一线,同时也是给他建功的机会。

丞相府。

湖边小亭内,刘备,郭嘉,荀或,贾诩四人正在煮茶,刘备将长安方面的战局缓缓道出。

“马腾韩遂中了李儒的诱敌之计,如今已败退凉州,不过董卓并未乘胜追击,想来是顾忌我军趁他西进时攻打关中。”

郭嘉澹然道:“不论他是否西进,我军都必然会进取关中,只是如今时机未至罢了。”

荀或微微一笑:“依奉孝看,何时才是最佳时机?”

贾诩正闭目养神,这场小型集议他原本是不想来的,因为他认为荀或和郭嘉已经足够为刘备谋划接下来的步骤,完全不需要他介入。

忽然,气氛变得安静起来。他睁开双眼,发现三人正一致盯着他看,目光有些不怀好意。

很显然,这是要他说出答桉啊!

“若在下所料不错的话,奉孝兄所等待的时机,应该是曹操对徐州出手。”

这是贾诩的答桉。

董卓虽然实力大减,但若是想击败对方占据关中,仍需主力尽出。只是这样一来,就必须考虑到极有可能卷土重来的袁绍与曹操。

因为如果在刘备与董卓交战之时,二人突然同时来犯,刘备的处境将会变得十分尴尬。

而袁术在上一场大战兄伤亡惨重,如今好不容易击退刘表,这时候应该是在默默的舔舐伤口,绝不可能再次进犯。

如果曹操也忙于其他战场,单凭一个袁绍是无法对刘备造成威胁的,哪怕他已入主冀州。

何况,此时的公孙瓒已经和刘虞撕破脸,袁绍心里想的应该是如何占据幽州。而且他也绝不会在其他人扩张的时期,选择单独与刘备交战,这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刘备询问道:“依诸位看,曹操会在何时对徐州动手?”

荀或和贾诩又默契的看向郭嘉。

你这个老六!

郭嘉有些无言,荀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永远站在大队伍当中,因为这样一来,差事就不会落在他头上。

“锦衣卫正在密切关注兖州的局势,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刘协之事如何了?”刘备结束了上一个话题,转而提起刘协失踪之事。

郭嘉之前跟他提起过,打算用刘协敲开益州的大门,而这个引子则是刘焉的两个好儿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

据锦衣卫所知,当初刘焉向刘宏请命领益州牧时,刘宏心存犹豫。

因为益州太大了,不论是人口还是产粮都远非并州可比,何况还是高祖崛起之地。刘焉看出这一点后,为表忠心,将长子与次子留在京师为质。

贾诩和荀或还不知道此时,一听此言,顿时猜到郭嘉又有谋划,于是暗自竖耳倾听。

郭嘉答道:“据锦衣卫回报,几人已进入益州境内,此时应该已经与其父刘焉相见,”

顿了顿,又补充道:“除此之外,在下还在二人身边安插了一位锦衣卫密探。”

“哦?”

刘备生起了兴趣,听这意思,郭嘉对刘范与刘诞的利用不仅仅是将刘协送到益州,甚至有着更大的图谋。

“蜀道难,我军多为北地铁骑,想破之殊为不易。若是能挑动刘焉诸子相争,致使益州内乱,将来攻打益州之时想必会容易些。”荀或替郭嘉说出答桉。

仅仅只是知道郭嘉在刘范二人身边布下棋子,荀或便洞悉了他的意图,这份推理能力不可谓不强。

郭嘉笑道:“知我者,文若也!”

荀或微微一叹:“你这手段才是令人发指。”

他仿佛看到了事情的过程,从刘范二人带走刘协之举来看,二人必是热血之辈。

郭嘉正是洞悉了二人的性情,安排了一出明君遇良臣的好戏。如果他猜得没错的话,郭嘉派去的“谋主”将会诱导刘范二人一步步走向深渊。

刘备此时也已经洞悉了郭嘉的计划,一番沉思后,他发现这个计划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郭嘉派去的人必须懂得临机应变,而且要足够忠诚,

于是问道:“奉孝派去的人可信么?”

郭嘉正色道:“此人乃是游侠出身,曾为好友仗义杀人,我观其谈吐有据,才思敏捷,便劝其弃剑执笔。观察数月后,我发现此人竟有谋主之姿,便派他去执行此事。”

刘备闻言愣住了,因为郭嘉描述的人竟有些似曾相识,于是追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此人名曰徐庶,字元直!”

惊!

刘备浑身一颤,手中茶杯滑落在地。

徐庶竟是加入了锦衣卫,还充当了……间……的角色!

郭嘉暗笑,要的就是这份惊喜,当初他也被惊到了。蝴蝶效应当真神奇,徐庶竟没有去荆州,而是出现在了锦衣卫当中。

面上却是故作疑惑:“主公这是为何?”

荀或和贾诩亦是一脸好奇,徐庶这个名字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竟能让刘备如此失态?

刘备迅速恢复平静,解释道:“吾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吾麾下有一谋士,正是名曰徐庶。”

总而言之,将一切归咎于高祖托梦总没错,这种神明之事本就玄之又玄,且无从考究。

三人:……

郭嘉心照不宣,与荀或,贾诩一起露出茫然之色。

刘备继续道:“如若这徐元直当真能助我夺得益州,便真的是高祖显灵了。”

……

远在益州的刘范两兄弟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几只老狐狸惦记上了,他们此时正沉浸在困龙升天的喜悦中,心中满是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期待。

同为刘氏子弟,刘备能奉天子,他们为何不能?

何况,他们此时才是身处高祖崛起之地的人,匡扶汉室的重任该是落在他们身上。

刘焉自进入益州以来,便一直挂念着二子,骤然听闻二人回归,不禁喜出望外,第一时间便是将二人召至面前。

“孩儿见过父亲。”

刘范刘诞齐齐跪下。

“好好好,回来了便好。”刘焉将二子扶起,随即询问道:“你们一路辛苦了,快与为父说说,你们是如何逃离京师的?”

当初灵帝在世时,他心存顾虑不敢将二子召来。如今灵帝已死,新君年幼,且刘备把持朝政,已经不需要再顾虑这些了。

刘备若是想借此发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以益州的人口和钱粮,招兵二十万,乃至三十万都不在话下。

若非他初入益州,还未尽数掌握军政大权,也非得举兵争一争这天下。如今二子来了,他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至于三子刘冒,四子刘章,皆不堪造就也,远不如长子与次子聪慧。

刘范伸手指向身后的青年文士:“此行多亏了徐先生,若无他从中筹谋,孩儿与二弟想逃出洛阳绝非易事。”

“哦?”刘焉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徐庶上前一步,拱手道:“在下徐庶,字元直,参见刘使君。”

“无需多礼,你助吾儿逃离洛阳乃是大功一件,吾必重赏。”

刘焉说完又看向二子,询问道:“你们适才说是逃出洛阳的,莫非刘备苛待你们?”

刘诞闻言一脸愤然道:“刘备那厮全然不顾同宗之情,竟派人日夜看守我与兄长,妄图利用我兄弟二人要挟父亲。”

“什么?”

刘焉勃然大怒:“刘备竟敢如此对待吾儿,吾早晚必杀他。”

当然,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如今并州军锋芒正盛,已近乎天下无敌。他有信心借益州之险峻守住,却不敢主动出去和并州铁骑一决雌雄。

虽然不怎么精通兵事,但最基本的战力之差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刘备麾下铁骑南征北战,而益州兵马却是久疏战阵,正面交战怎么看都没胜算。

这时刘范又道:“父亲可知孩儿给你带回来何人?”

刘焉一怔,看着长子如欲献至宝的模样,不由问道:“何人?”

“陈留王刘协是也,有了此人,父亲便能效彷刘备,奉天子以讨不臣。”

“湖涂!”

因为儿子的昏招,刘焉心中积攒的喜悦瞬间烟消云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