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一百五十二章,反其道而行之

“这个问题不如让子扬兄来为主公解答。”

郭嘉并未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刘晔。

他在刘氏集团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除了功劳之外,关羽,张飞,荀或这些老臣都是他的好友。

也是时候避嫌了,不是认为刘备小肚鸡肠,而是身为谋士应当具备的觉悟。

简而言之,人家原本不想杀你,你却非要逼人家杀你,这又是何苦呢?

谋士有五谋,这第一条便是谋己。

这也是郭嘉从不插手政务的原因,一如荀或很少与将军往来,因为一旦你同时手握政权与军权,威胁就会水涨船高。

刘备也许不怕,但他的儿子呢?

总而言之,郭嘉如今是能不出风头就不出。

刘备又如何不懂这一点,心中暗自苦笑,地位的改变果然会使人拉开距离,前世与孔明也是这般。

不过他并未点破,这是必然的结果,说破反而不美。

刘晔也没推辞,出列道:“以吾观之,天下诸侯若是起兵,将会分作三路。”

“哪三路?”刘备追问。

“一路为西凉董卓,一路为渤海袁绍,这最后一路则是南阳袁术与兖州曹操。”

此时曹操入主兖州的消息已经传来,想必上奏请封的使者也已经在路上了。

张飞一脸不忿:“主公乃是汉室宗亲,天子皇叔,匡扶年幼的陛下乃是分内之事,那帮人讨个鸟啊!”

众将深以为然,人家刘氏自己的事,你们来凑什么热闹?

刘晔笑道:“天下熙攘皆为利,若是不抹黑主公,他们如何达成自己的野心?”

那帮所谓的汉臣,却在各地招兵买马,如今还要讨伐刘家人,怎么看都觉得不合理。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人家有实力,而且掌控着世家的话语权,他们辖下的百姓不明真相,只会以为刘备真的是奸臣。

张飞冷哼道:“来得好,正好让我捅他们一万个透明窟窿。”

刘备笑了笑,继续问道:“子扬以为我该如何应对这三路大军?”

刘晔沉吟片刻,随即侃侃而谈。

“函谷关地势险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给关将军增兵一万,他定能守住董卓。”

“并州有文若与张辽将军坐镇,增兵两万即可,以文若之能,守住并州必不在话下。”

“主公可亲率五万精锐奔赴虎牢关,应对袁术与曹操。以在下看,只要破了这南面之敌,西面与北面必然不攻自破。”

刘备在入主京师后,便又开始招兵买马,如今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二万,完全有能力应付这三路敌军。

董卓在经历大败后,麾下西凉军士气大减,再加上函谷关的地势,关羽带两万兵马足可应付。

当初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快攻破函谷关,是因为有着内应的配合,否则很难破关而入。

只要关羽处理好内部问题,攻破函谷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至于并州方面,他们当初就考虑过并州可能面临的问题,所以刘备故意把荀或留下协助张辽,正是为了应付这突发情况。

“可若是我等率军出战,京师又当由谁留守?”赵云提出关键问题。

如果四方诸侯起兵,京师内部绝不会平静,以袁氏在朝中的影响力,里应外合之事不可不察。

将士们在外作战,大本营却失守,军心将会及及可危。

郭嘉开口了。

“在下举荐黄忠将军。”

黄忠已是中年之龄,行事稳重,平日治军也十分严谨。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黄忠在并州军中声名不显,能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

正好借助这次大战,一举肃清内部隐患。

刘备闻言看向黄忠:“汉升以为如何?”

黄忠却是有些犹豫,如果是正面交战,他倒不惧任何人。只是像这种阴谋算计,他却是不擅长。

后方大本营至关重要,他不怕自己会战死,只是担心因为一时之失影响全局。

刘备见状站起身。

“此事暂且作罢,日后再从长计议。”

这次集议便是到此结束,众人纷纷离开,不过郭嘉和黄忠却被刘备暗中召了回来。

……

“此次奉孝随汉升留守京师。”刘备见两人面露疑惑,于是直接道出缘由。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黄忠为人正直,论心计是斗不过那帮野心家的,必须有一个精通此道的人辅助。

郭嘉一肚子坏水,又有锦衣卫这个利器,正是最佳人选。

黄忠沉吟道:“军师不是该随军么?”

郭嘉脸色平静,他已经隐隐猜出了刘备的心思。

刘备笑道:“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军师一定会随军,我正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至于随军之人,我身边有两人足矣。”

郭嘉故作诧异:“除了子扬兄之外还有一人,莫非……”

“正是那贾文和。”

刘备正色道:“吾当初便觉得贾诩此人暗中藏拙,后来便私下拜访过他,发现其果然有着超乎寻常的智谋。”

这位重生者对自己的金手指运用得愈发纯熟了,已经能做到谋定而后动,事先为每一件不合理的事找好理由。

这样一来,他挖掘贾诩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郭嘉一脸“恍然大悟”。

“难怪我总觉得此人颇为古怪,原来如此,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藏拙?”

黄忠也一脸不解,其实在场三人方中,只有他是真的不了解贾诩这个人,另外两人都是装出来的。

刘备对郭嘉的反应并不稀奇,因为天底下九成九的读书人都想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唯有贾诩是个另类。

据他前世对这人的种种见闻,此人不喜欢崭露头角,而且对于择主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他就像是一个游客般,先后跟过董卓,李傕,张绣,最后才在曹操身边留住。

也就是说,他对认主当年并不苛刻,却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任何人。只要你能为他遮风避雨,他就会跟着你。

一旦事不可为,他会果断离开。

于是刘备得出结论。

“此人十分惜命,也许正是因为看到董卓露出败相,他才会转投于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