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一百四十二章,大战在即

刘备那边在分析西凉军局势,而董卓这边也没闲着,西凉军众高层齐聚中军大帐。

李儒率先发言:“我军兵多,粮草难以长久支撑,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虽然刘晔那边分析得头头是道,指出了胡骑存在的隐患,却终究改变不了一个问题,董卓一方存在着兵力方面的大优势。

如果能够处理好胡骑存在的问题,他们才是胜算较大的一方。

董卓连同众将俱是认同,因为粮草的问题,他们不得不纵容那帮羌人解决周边,自给自足,这也是后来西凉军恶名昭彰的原因。

其实董卓派西凉军劫掠的多是世家豪强,平民本没有多少油水,谁又愿意因为这蝇头小利搞臭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们如今还需要羌人鼎力相助,只能口头训斥几句,并不能真的处置对方。否则一旦生乱,他们还没开打就输了,刘备一方绝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站在末尾的徐荣忽然提起这个问题:“羌人沿途劫掠不止,长此以往必出祸端。”

此言一出,董卓连同众将的目光便纷纷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儒暗自叹息,徐荣心思缜密,而且对排兵布阵有着深厚的见解,但唯独有一点完全不懂。

那就是做人。

这不是人品问题,而是涉及人情世故。

董卓麾下大多是关西子弟,而徐荣作为极少数,甚至是唯一的关东人将领,一直没法和李傕郭汜等人走到一起。

种种原因,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被众将孤立。

就连董卓也不喜欢他这耿直的性情。

李儒曾几次提点,但徐荣就是学不会,他虽有心维护,却也不能因此犯众怒。

董卓有些不悦,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偏偏当众提出来,这不是故意让我难堪吗?

李儒急忙站出来打圆场,干笑道:“胡人桀骜不驯,难以教化,只是如今主公仍需他们鼎力相助。待此战结束,再将他们打发回去即可。”

徐荣浑然没觉察到众人异样的表情,继续道:“可如此一来,只怕会影响到主公的名声。”

话音刚落,他便发现董卓的脸色有些难看,这才后知后觉,自己一不小心又惹了众怒,于是闭口不言。

董卓本想发作,但想到徐荣本就被其他人孤立,再训斥恐怕会使其离心,最后还是作罢。

“既然诸位都认为我军胜算大,那就直接给刘备下战书。”

最后董卓一锤定音。

半个时辰后,董卓麾下第一勐将李傕率领一支轻骑来到并州军营前,将系着战书的箭失射在营门柱子上。

而李儒则是辗转来到贾诩的营帐。

一人计短,自从发现贾诩的才能,每次筹谋之后他都会来找对方询问意见。两人早已达成默契,贾诩偶尔献策,李儒则保他过得自在。

营帐内两人相对而坐,李儒询问道:“文和觉得郭奉孝会怎么做?”

贾诩先是给李儒倒了杯茶水,随即开口道:“面对这种大战,即使是以郭奉孝性格,也不会轻易出奇招。”

“即使他想出奇制胜,想必文优兄也不会给他机会。”

出奇制胜是在对手无谋,或是疏忽大意的时候才有可能成功。但是这么做有极大的风险,一旦被识破,出奇兵的一方会被反噬。

所以兵法才会有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

堂堂正正才是王道,不过在正面对抗的同时,结合阵法做一些对手无法预料的布置,倒是可以获得意外效果。

李儒笑骂道:“若是其他人夸赞,在下还能坦然受之,可是从你贾文和嘴里说出来,在下自觉受之有愧。”

“岂敢岂敢。”

贾诩连道不敢。

其实李儒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虽然口口声声劝贾诩崭露头角,可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抗拒。

因为如果贾诩真的显露才能,他们两人谁才是西凉军第一谋士呢?

这就涉及到文无第一的问题了,哪怕是以李儒的心性,也不远看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地位被人抢走。

当今这般,挺好。

贾诩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选择在董卓麾下藏着,反正李儒是不会把他点出去的。

贾诩忽然道:“文优兄可曾想过,刘备很可能会利用胡骑做文章?”

两军交战,刨除计谋问题,剩下的就是排兵布阵了。

而如今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于,彼此之间排兵布阵,谁能先一步找到对手的破绽。

而己方便是有一个破绽,胡骑。

如果胡骑被击溃,不但会致使己方军阵出现弱点,而且溃逃的军队还会影响到其他军队,继而破坏全军阵型。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种势均力敌的大战,本就是出不得错。

李儒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起身指向地图,道:“我打算将这几万羌人骑兵放在侧翼,派徐荣所部兵马督战。刘备想破左翼,需得派出主力。”

“届时徐荣可趁势补救,我再反包围,吃掉他这支主力军。”

贾诩点了点头,觉得这安排十分合理。

虽然仍觉得不够稳妥,但终究没有再说。

他其实是不认可董卓调用羌人骑兵的,总觉得一支军队不能拧成一股绳,终究是存在隐患。

这一点刘备就做得很好,直接把南匈奴打得伤筋动骨,无法威胁北境。

只是这是董卓定下的策略,贾诩又不愿出头,自然不会去劝。

他说得已经够多了,如果董卓能胜,他就继续待在这颗大树下。如果胜不了,那就换一颗更粗壮的大树来遮风挡雨。

——

以袁绍的身份,求一个渤海太守的职位并不难,何况还有刘备在一旁帮忙说话,毫无主见的刘辩很快就应允了。

郭嘉一路送郭图出营。

“奉孝倒是寻了个好主公,谁能想到昔日一介落魄平民,竟在短短几年成了天下第一大诸侯。”

当初没看上刘备的可不止他一个,除了郭嘉,所有人都没看上。

荀或倒是半个,他只是碍于郭嘉的情面选择观望,在刘备成为并州之主后果断来投。

郭嘉听到郭图的感慨,笑道:“若是公则有意,此时转投为时未晚。”

郭图正色道:“袁公待我不薄,我郭图可不是不忠不义之人。”

郭嘉顿时不再劝,兄弟二人挥手告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