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 > 第五十章:董卓:咱家是讲义气的

“气死咱家了!”

“气死了!”

“李儒,你说这天下读书人是不是都是傻子。”

“怎么就听信了那袁术的话,咱家手里的天书才是真的啊!”董卓深深后悔没有选择第一个,现在天子诏传达到各个州、郡,再加上王允的信送往各个世家,本来这事至少能在各州各郡扑通扑通的,谁知道半路杀出个袁术,咬定他手里的那本才是真的仙书,还依靠仙书炼制出来了什么爽脑丹,而自己手中的是假的,是框骗天下读书人的假仙书!

在一些世家的特意宣传下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相信袁术手中的仙书才是真的,不相信自己手中的仙书,董卓得到这消息后都快气炸了,我手里才是货真价实的天书啊!

直到现在只来了几个冬瓜裂枣,才学疏浅的废物,董卓那个气啊!

“相国息怒,袁术他欺骗的了世人一时,欺骗不了世人一世,最后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他袁术手中的才是假仙书!”李儒立即接道安抚着董卓

袁术搞出这一出他也是没想到,当初在洛阳随便找的一本炼丹的书籍给糊上仙书的封面,准备坑一个有缘人,谁知道袁术这人竟然还有炼丹天赋,还真的搞出了所谓的仙丹,把自己反坑了一把。

“莫非当时自己随便拿的一本书上面记载着真的炼丹术?”

除了用时间去证明袁术的仙书是假的之外,李儒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便是将天书的内容研究出来,但是天书的内容太过晦涩,就连蔡邕也看不懂了,有些东西单独拿出来可以看得懂,但是合在一起那就是天文,无人知其意,研究进度缓慢。

“哎,咱家就是气不过啊。”董卓唉声叹气道,自己好不容易想要办件好事,谁知道没人相信。

“对了李儒,羌族有几个跟咱家关系不错的首领,给咱家写信,想要投靠咱家,让咱家放他们进关。”董卓突然想起了前两天的事来。

李儒一听脸色巨变。

“相国万万不能答应他们,羌族狼子野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族贪图我中原已久,放他们进来只会祸害咱们大汉的百姓,相国若想争取这天下,蛮族是绝对不能碰的!”李儒极其严肃的跟董卓说道。

“李儒有这么严重吗?”董卓也被李儒严肃的表情吓到了,在他认为那些蛮族也只是宵小而已,不足为惧,有他们加入的话,自己实力还可以增加一些。

“有!”李儒郑重其事的回复道,汉人能一直压着蛮族打,除了出色的智慧之外,还有装备碾压,蛮族不懂种植,不懂冶金,只能靠抓捕汉人作为他们的奴隶帮助种植、冶金,可以说汉人对蛮族有着血海深仇。

若是放这些蛮族进关,本来就臭名远扬的董卓将再无翻身机会,彻底失信于民间。

“好吧,我听你的,不放他们进关就是了。”董卓看到李儒如此严肃,也同意了李儒的建议,不放他们进关。

“相国,如果可以最好下一道诏曰封马腾韩遂二人为镇西将军与征西将军,让马腾韩遂围剿凉州周边的蛮族以镇汉人之威!”李儒继续向董卓献计道。

“李儒啊,你不让咱家放他们进关咱家听你的就是了,这还要出兵围剿他们,这不好吧。”董卓有些为难的回答道,咱家是重义气的人啊,这样做太不厚道了吧。

“回相国,这件事做为天下人看的,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到相国对蛮族的态度,幽州公孙瓒守护幽州不受乌桓鲜卑侵犯,受到大量幽州平民拥护,即便是架空刘虞也无人为刘虞出声。”

“就连近日的吕布收复雁门关斩获匈奴族数万人,在并州的声望瞬间超越了上党太守张扬,所以相国啊抵御蛮族是在民间获得声望的最佳方式,这羌族不杀也得杀!”李儒解释道,怂恿着董卓对羌族下手,这是他能想到唯一让董卓在民间恢复一些信任的最快方法。

只要董卓在民间信任被恢复,天下可图之!

“好,咱家听你的,这就找天子下诏去!”什么情谊、义气啊,在这一刻被董卓一股脑的抛在脑后,与天下相比,这两样东西微不足道。

看到董卓能听进去,李儒也是放宽了心,可见董卓是真的有心图天下。

从相国那里出来之后,李儒又来到侍中蔡邕府中。

“李大人。”蔡邕府中的小厮见到是李儒便恭敬的打着招呼。

“嗯,伯喈呢?”李儒向小厮问道。

“回李大人,我家老爷正在书房练字呢,我带您过去。”小厮如实的回答道,李儒可是董卓身边的红人,不敢有半分隐瞒。

“不用了,你下去吧,我自己去找伯喈。”李儒摆摆手让这名小厮退下去。

若问整个长安城中谁家的藏书最多的话,那一定是蔡邕,蔡邕师从太傅胡广,博学多闻,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十二年,直到董卓掌权时,被董卓强征为祭酒,这才敢恢复真正的身份。

此次迁都,董卓放火烧洛阳之前,李儒派人特意将蔡邕全部搬了出来,之前用来坑人的炼丹术就是从蔡邕这里找到的。

这段时间李儒为了广开书库没少往蔡邕这里跑,所以对这里也比较熟悉。

“伯喈,又练书法呢?”李儒直接推开门,便看到蔡邕正在练习书法。

蔡邕一听来人了,立即停笔,回头望去,正是李儒便笑道:“呵呵,是李大人啊。”

“伯喈,你这字退步了啊,可有心事?”李儒拿起蔡邕刚刚写的书法端看起来发现大不如之前所写的,形意都差点味道。

“哈哈哈,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李大人啊!”蔡邕继续笑道,丝毫没有因为李儒看破他心事而尴尬。

“我是牵挂远在老家的小女,此次迁都太过仓促,小女还在老家,我担心她遇到什么歹人或者不测啊。”蔡邕叹息道。

自从逃亡结束后,他便将自己的女儿蔡琰送回了自己的老家陈留,远离庙堂,谁知道董卓突然迁都,他都没时间将蔡琰一起接过来。

“哈哈哈,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事好办,陈留在兖州,兖州又是曹操的地盘,脱开相国这层关系,你也算那曹操半个老师,写一封信给曹操,让他多加关照一下即可,这对曹操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这种小事对于李儒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很快便相出了对策。

蔡邕一听李儒说的也是这么回事,他重回洛阳时,那时曹操还在董卓手下做事,便经常向他请教相关学问,俩人关系亦师亦友,自己女儿也见过曹操几次。

“多谢李大人提醒,我这就给曹操修书一封。”蔡邕向李儒道谢道,若不是李儒提醒他,他都忘了兖州是曹操的地盘,自己真是当局者迷啊。

“伯喈不必客气,今天来是想告诉你相国准备对羌族动兵,恢复一些民间的声望,到时候将会有大量的人前来投靠相国或者前来求学,到时候还请伯喈继续担任祭酒一职。”李儒向蔡邕说出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让蔡邕提前做好准备。

“邕虽不才,亦知大义,请相国和李大人放心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