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八十七章 邓艾西行&四大家族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八十七章 邓艾西行&四大家族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因为正在年关的缘由,刘晔身故之后,司徒府并没有发丧。但是昔日的一干同僚,在政事上无论是敌是友,知晓以后,还是纷纷前来祭拜了。

旧敌也好,故友也罢,恩恩怨怨纠缠了一辈子,还是要来送上最后一程的。这既是对故人的一个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认可。

荀彧、曹操、钟繇、曹洪、曹丕、陈群、辛毗、孙礼、王朗、华歆......在京排得上号的人都来了。

正月初六,沐日正式结束。

朝廷恢复了朝会,但皇帝下发的第一道诏书,不是有关政令的,而是对司徒刘晔的追封。

那诏书依旧是老套路,无非就是对刘晔此生功绩的陈述和认可。什么朕经文次噩耗,甚惜之,随后就是相应的追封,和丧葬礼仪的制式,以及对刘陶众兄弟爵位继承的封赏。

好在此次皇帝接受了上次张郃的教训,并没有大放阙言,安安稳稳的追封了刘晔一个“景侯”的谥号。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刘家诸子接受了皇帝对刘晔的追封,但却谢绝了朝廷的国葬和对自己众兄弟爵位封赏。

执意要拉着刘晔的灵柩回淮南.成德老家安葬。看着自己的父亲忙碌一生,可满腹才华却无以施展,刘家诸子对皇帝和朝廷也是彻底的失望了。

刘协听闻此消息后,当然又是一番的不满。这群匹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过学乖了的他,并没有大肆的表现出来。而荀彧闻听之后,知道这必然是老友刘晔生前之所愿,因此居中略一调和之后,朝廷也就下发了应允的诏书了。

正月初八,待七日停灵结束之后,刘家众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停留,天还没亮就收拾好了行装。城门开启的第一时间,就扶着刘晔的灵柩南下了。

待荀彧匆匆赶到昔日的司徒府的时候,早已是人去府空了。本来还想着送这位老友最后一程,可......哎!望着那空荡荡的院落,荀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那早已苍老的身体,似乎又佝偻了几分。

或许,朝廷把这位老友的心彻底伤透了吧,所以他才不愿在这地方多待一刻。

就连这皇室宗亲都这样了,那这朝廷,还有救嘛?

荀彧一步一步,蹒跚的离开了。

————————

年关一过,随着《九品官人法》的正是下发,在京的各地州府官员也都陆陆续续的返程了。

而此时,在西去的管道之上,有一个年轻人独自赶着一辆破旧的马车,缓缓向西而去。只见此人,年若四六,一身粗布麻衣,很是朴素。

此人正是新任雍州州府.武威郡.郡丞,邓艾.邓士载。没错,就是昔日那位在许都城门口一鸣惊人,后来又上表了“军屯论”的年轻人。

众人本以为,这我曹氏一派的新人,一定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了。可万万没想到,开年不久,魏王府里就下发了一道任命书,将他外放到了帝国西陲的雍凉为官。

明面上他在短短的一年里,从一个从六品的典农功曹,升到了正五品的一郡郡丞,可以说是官路亨通。可再仔细一看,这分明是明升暗降啊,一个京畿周边的京官,一个是鸟不拉屎的雍凉之地的地方官,孰贵孰贱,傻子都能看出来。

可这魏王府的调令之上,竟然还有世子曹丕的官印,看来是世子亲自下的调令。

邓艾在接到调令的第一时间,也是想拒掉这份调令,但他并不是嫌弃雍凉的穷苦。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家中还有年事虽然不高,但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的老母亲,他又怎么放得下心离去呢。

好在邓母为人豁达,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慰道,“吾儿,好男儿志在四方,千万不要为了母亲而放弃了大好前途。自古以来,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尽忠便也是对母亲最好的尽孝了。”

见母亲如此劝说,如果自己再不从命,那就是不忠不孝了。而且,京兆尹.司马懿也应允了,待他西去赴任之后,肯定会对老母多加照拂。于是,邓艾终于怀揣这朝廷的任命诏书,向西而去了。

司马懿自然是明白世子曹丕此举深意的,自然是为了磨练邓艾,如果邓艾能够撑过这关,那将来必将前途无量。

不过回过头来再仔细看这道诏书,就会发现这道诏书很是值得人细细品味。

第一:任命诏书里,并没有直接把邓艾提拔成一郡太守,而是任命成了太守手下的二把手郡丞。想想看,一郡太守,四品大员,一郡郡丞乃是五品,虽然只差了一品确实天差地别。一来,太守一年俸禄两千石,而郡丞只有六百石。二来,一郡之内,一把手只有太守一个,郡丞虽然说权力不小,可二把手还有好几个,比如:长史、主簿和主记。曹丕任命他为郡丞的深意,就在于要好好磨磨他的性子,让他学习学习为官之道。

第二:帝国偏远之地多的是,譬如说并州、幽州、益州以及最南部的交州,可为什么偏偏选定了雍州,而且还是雍州的武威郡呢?当你仔细观看帝国疆域图的时候就会发现,雍州是关中和西域的相疏通的纽带,而武威郡恰恰就在这个纽带的正中间。它西边的张掖,乃是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东面的安定乃是东进长安的必过之所。如此,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武威的位置,那可就非同一般了。

传闻这武威城,乃是汉武大帝在骠骑将军.霍去病打败匈奴之后,为了让博望侯.张骞能够顺利的来往西域,特意建造起来的一座城。

不过近年来,华夏连年战乱,这跟西域的通使和商贸往来自然也就断了。曹丕特意将他邓艾任命为武威郡丞,不难说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不过明面上的意思是,雍凉之地军屯一直未开,你邓艾既然是这军屯的首创者,那这块难啃的骨头也就交给你来啃了。

邓艾最终并没有辜负世子曹丕和司马懿对他的期望,短短两三年之后,武威、安定打造成了小有名气的塞上江南。

多年之后,西域复通之后,各国的使者经过这里的时候,还以为来到了帝国的江南呢。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而现在的邓艾,还只是一个...嗯...小小的可怜的武威郡丞而已。

————————

建安三十六年,公元231年,春二月。

朝廷那九品官人法,已经彻彻底底的都下放到各个州府了。天下士族闻之,莫不兴奋异常。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扬州刺史.陆抗,因此年关一过,不待沐日结束,他就匆匆赶回了建邺。

陆抗,乃是东吴故去大都督.丞相.陆逊之子,出身吴郡陆氏。

江东朱、张、顾、陆这四大家族,分别是:吴郡朱氏,代表人物朱恒,曾任吴国前将军、青州牧;吴郡张氏,代表人物张昭,作为孙策的两大托孤大臣之一,曾任吴国“辅吴将军”;吴郡顾氏,代表人物顾雍,少年时师从蔡邕,乃是东吴三相之一;还有一个就是陆抗所在的,吴郡陆氏了。

当然,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已经驾鹤西归了。

但是自古以来,虽说改朝换代常有,但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反而能够存活的更久。

此时,吴国虽然以灭,但是朱、张、顾、陆这四大家族依然存在。本来他们以为,此次吴国被灭之后,他们四大家族只能苟延残喘了,没想到这“九品官人法”一出,又给了他们再次东山再起的希望。

那日在朝堂之上,当陆抗听到陈群讲出这论策之时,惊喜的都快要笑出声了,甚至巴不得当时跟着曹操、钟繇他们一起附议。不过,多年来所修养的定力,终究压下了他心中的激动。

虽然当时皇帝并没有立刻同意,但他也深知这“九品官人法”的推行势在必得了。所以,在下朝之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将那九品官人法默写了下来。

并派快马送往了江东,好让四大家族早做准备。往日吴国还在时,四大家族自然是分庭抗礼的,可是到如今这个时候自然需要同气连枝的。世界上只有永远的利益。

扬州江东,相比于荆州、益州不同,虽说天下战乱多年,但是江东之地相对安稳,因此四大家族也才得以保存。

而荆州的蔡、张二族的话事人,随着当年赤壁一战时,被魏王曹操砍了脑袋之后,也就慢慢没落了。

益州的李、糜等族,在刘备取得西川之后,也被刘备和诸葛亮慢慢的削弱了,如今即使还有后人幸存,也成不了大气候了。更何况当时益州糜氏,以糜竺、糜芳为首的一派,还是从徐州过去的呢。

至于徐州的各大氏族,就更不用提了。糜竺一族迁往了西川,陶谦一族,也在后来被曹操有意、无意的抹掉了。

所以如果南方四州,真要说名门望族的话,恐怕也只有江东这四大家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