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七十八章 九品官人法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七十八章 九品官人法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陈群便开始对堂内众人详详细细的讲解这“九品官人法”到底是什么。

只见陈群在堂内微微踱步,不紧不慢的说道,“所谓‘九品官人法’,通俗点来说就是将人员评级分为九个品级的,一种人才推举和选官制度。

主管评定的人员我们称之为‘中正官’。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官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官必为在京都任职官员且德高望重者,另外此大中正官必须要经过尚书台、三公的共同选授方可。再由大中正官推举小中正官数名,分散与各个郡县,这小中正官也要经过尚书台、三公的共同选授。

朝廷会下发各州一个人才察评表,此表中会详细列明被评定人员的九个品级,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随后由各地小中正官辅佐大中正官,以自己所知,将各地州府符合的相关人士,无论其是否出仕皆登记在上。此察定表内,需要严格详细的写明该人的家世、品行和定级。

中正官评议结果上交尚书台复核批准,然后送尚书吏部郎处作为选官的根据。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品级相适应,品级高者做官的起点可相应的高一些,同样品级弟者做官的起点也必将会低一些。

中正官所察定的人物,每三年调整一次,但是,中正官对所察定人物,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被评论者不得诉讼。但如若中正官与被察定人员,在定品一事上有所勾联的话,一经发现,所有相关人等一律罢黜,永不录用。”

陈群怕自己所说的比较拗口,一时间众人难以理解,便将事先准备好的“九品官人法”的论策发放到了堂内人的手中,人手一册。上面详详细细了介绍了这九品官人法的各项事宜和评定标准。

止到小半个时辰之后,陈群才堪堪讲完。随后静静的坐下身来,喝口水润润嗓子。

但整个大堂之内依旧鸦雀无声,安静的都能听得到,陈群喝水下咽的声音。显然,众人都还沉浸在方才的惊讶之中,一时间竟然都没缓过神来。

众人此时心中无不惊叹,正如魏王所言,这九品官人法一将出世,必将是数百年来,前无古人之大创举。此察定之法一出,也必然可以是朝堂甚至天下各州的吏治焕然一新。

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讲,自己这等作为一州或者一郡之首的长官,某些权力就要被削弱了。自本朝开国以来,察定之法乃是“察举制”。所谓察举制的要义,便是由各州郡等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朝廷,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而现在,九品官人法的现世,就等同于将这种权力下放出去了,自己等人的影响力势必要受到遏制了。

一时间,众人陷入了两难之境,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朝廷。

曹操心中自然是跟明镜似的,明白众人心中的顾虑。当他和钟繇数日之前,第一次听到陈群上报这九品官人法的时候,跟眼前众人的反应一样,只是略微比他们好一些罢了。

只见那曹操嘴角一勾,看了一眼旁边的钟繇,从对方眼睛中他看到了同样玩味的眼神,不禁摇头苦笑。哎,看来这个恶人还得自己来做啊。

想到这里曹操轻咳了两声,众人闻言急忙抬起头看了过来。曹操于是说道,“诸位臣工,远不说桓、灵,就说自黄巾叛乱以来,天下百姓苦于战乱和吏治也已经五十余年了。

你我为了天下苍生,献身军旅。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座的你我大部分都已经是半百之人了。想那时不过一小小的骑都尉,现如今也贵为魏王了,而在座的各位再不济也是一州刺史之类的封疆大吏了,人心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想想那些已经战死沙场的同僚们,孤的长子曹昂,军师郭奉孝,爱将典韦,昆弟夏侯渊,以及数月前刚刚战死的镇军大将军张郃,和那些抛尸北疆,永远也回不了家的数万士卒。跟他们相比,你我今日还不满意吗?”

众人闻言,急忙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我等有罪,一切谨遵魏王号令。”

曹操见火候已到,站起身来斩钉截铁的说道,“此‘九品官人法’不是为了孤,也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朝廷,为了那千千万万还在受苦的大汉子民。此策必行,待大朝完毕,众卿返回各州之后,务必要严遵此法。上有朗朗乾坤日月诸神,下有大汉《九章律》,若有违抗,定不轻饶。”

“诺!”

————————

此时的荀彧对在腊月二十六的大朝之上,所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还是一无所知。陈泰也是那日回府之后,曹丕偷偷派人将这论策送给了他,他才知晓的。

作为近四十年来,第一次来许都的益州刺史和扬州刺史,费祎和陆抗自然是需要挨个拜会朝廷诸位重臣的。可是自己的“故国”是被曹氏一派的重臣灭掉的,虽说是国恨,但人毕竟都是又私心的,他们自然短时间无法放下。再者,自己的刺史之位是荀令君所争取,当今天子所赐封的,又为什么要拜会感谢他曹孟德呢?

想到这里,费祎和陆抗二人更加心安理得的不去拜会百官之首的曹操了。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二人携手一同前往拜会荀彧的时候,竟然被他拒绝了,说什么“尚书令家无私事,若有公事还请到尚书台拜会”。

二人虽然吃了闭门羹,但是并没有气馁和不悦,反而对这位名声在外的荀令君的钦佩更加重了几分。

这一日,在到京数日之后,他们终于如愿见到了那传说中的荀令君。

“下官,益州刺史费祎见过荀令君。”

“下官,扬州刺史陆抗见过荀令君。”

二人向坐于首位的荀彧,恭恭敬敬的行礼。世人皆知,荀彧不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于这君臣礼法更是颇为看重。

看着眼前这两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刺史,荀彧的心情也不由的年轻了几分,“二位免礼,快快入座。”

在一番简短凡俗礼节的问候之后,费祎、陆抗二人将扬州、益州今年以来所有的相关政事,一一向荀彧做了汇报。

荀彧耐心的听完他们的叙述之后,自然又是一番的点评和指导。

待大多政事完毕,陆抗突然向荀彧提起了荆、交、徐三州屯兵边界的事情,并若有所指。

荀彧自然是对这些了如指掌的,数月前便有人向他报告了说曹植、曹仁以及徐州的王凌,将重兵屯扎在了扬州的东、北、南三界。甚至镇东将军.夏侯尚,整日里都以剿灭海贼为由,时常率领水军大船游弋在建邺、采石、庐江一带的江面之上。

对于此番种种,荀彧自然知道曹氏一派是为了什么,无非是震慑罢了,不过天下方定,谁也不敢再起事端。如若不然,甚至都不用自己动手,天下百姓的咒骂之声他们都受不了,届时趁机将他们挨个罢黜更是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荀彧并没有直接的回答陆抗的问题,而是面无表情不紧不慢的说道,“幼节大人(陆抗,字幼节),文伟大人(费祎,字文伟),要知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呀。

扬州水军,水上战力甲天下,这般骁勇之士,可不能埋没了呀?益州的‘无当飞军’,战力也是颇为不俗啊。当今天下虽定,可扬州境内的海贼、山越,益州西侧的羌、氐之患仍有残余,二位大人万不可懈怠啊。”

二人闻听此言,自然也知道荀彧所指的是什么意思,相互对望了一眼之后,默默点了点头。真理皆在兵甲马蹄之下,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有主动权。

想到这里,费祎对自己当年让兵卒们卸甲归田的做法,好像又有所质疑了。不过也仅仅只是质疑了那么一下,随后就由清醒了过来,当时自己的做法绝对是对的。

如果当年不那样做,时间越久,百姓越发疲惫不堪,士卒们必将会生变,届时民心涣散,即使手中有兵,也无事于补。水无常势,所有的对策和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荀彧看着眼前二人的形态,也就知道他们明白自己的深意了,随即接着说道,“然,王霸之道,虽然能逞的一时之勇,却不能长久的以它来治理天下。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朝廷以及各州府的统治,需要的是民心,需要的是百姓。

所以,这几年另一方面的重任是恢复民力,今年扬、益二州的屯田差事做的很不错,来年还希望二位再接再厉啊。”

二人闻言急忙起身来,抱拳说道,“定不负老大人所托。”

荀彧见二人此般,高兴的捋着胸前的胡须说道,“好,好。”

忽然荀彧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对眼前的费祎说道,“文伟大人,若我没记错的话,此次进京,邓伯苗(邓芝,字伯苗)老将军应该是跟你一同前来的吧,怎么没见他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