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五章 春风十里杨柳岸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五章 春风十里杨柳岸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许都城外,十里官道,微风习习,杨柳依依。

那河畔翠柳之下旌旗飘飘,鲜衣怒马。

队伍为首三人远离众人,围一石桌而坐,一人沉稳儒雅,一人威风凛凛,一人风度翩翩,正是那曹氏三兄弟,曹丕、曹彰、曹植。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二位贤弟此次回京也有数月,此间事了,也该返程了。此次屯田事宜,乃是本朝第一次重大政令,二位贤弟务必要多加小心珍重。”

“子健,荆襄自古以来便是重镇,我兄弟三人,你带兵最少,我已安排文钦在樊城等候了,吾弟聪慧,屯田事宜二哥是不担心的,但带兵打仗并非你所长。文钦在江淮之地素有威名,军旅之事你皆可安心问策于他。”

曹植,字子健,曹操四子,文采斐然,出口即是文章,当时世人皆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与兄长曹彰分别担任征北、征南两大将军,是现如今曹氏宗族最为位高权重的重臣之一。

“黄须小弟,北地民风剽悍,更是我大汉北方门户,何其重要自然不必我多说,汝自幼随父亲出征,颇知兵法,军旅之事自然不在话下。但民政事务,乃你之所短,所以二哥将计就计安排了陈群长子陈泰做你的屯田副手,此子虽然年轻,但是你二人共事多年,自然相之甚深,此子才华不用为兄多说了。”

陈泰自幼求学于荀彧门下,荀彧也颇为爱惜这位学生,将此生所学倾囊相授,后来费尽心思将其安插在曹彰身旁多年,却不知他竟是曹氏门下,不知荀彧得知之真相后又会作何感想?

“二哥珍重,我兄弟二人不在,父亲年事已高,就拜托兄长了”话从曹植口中说出后,显得有那么一丝丝的凄凉。

“二位贤弟,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还有为兄和父亲为你们撑腰,万不要委屈了自己。”

“二哥...走了....”

曹彰终究还是那么的直爽,率先骑马绝尘而去,身后亲卫骑兵随即策马跟上向北而去了。

“二哥,那司马懿虽有鬼才,但此人鹰视狼顾之相,恐不会久居人下,小弟并非妒才,还望兄长多加小心。”曹植本打算要走,突然想起了这些,又拨马回转告知曹丕。

“子健所言,兄长怎会不知,只是当今乱世方终,正是用人之际。我自信比他更长寿,倘若我天命不久,也必会在西归设法除掉他,以保我曹氏后代安稳。”

曹丕推心置腹的跟曹植说道,虽然曹丕对司马懿颇为看重,但他也深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浅显易懂的道理。更何况曹彰、曹植两兄弟,一文一武皆有大才,正是他得力的左膀右臂。

当今天下军权、政权随多在曹氏、夏侯两族手里,但是毕竟各位叔伯和父亲年事已高,且夏侯惇、夏侯渊两位叔伯,一位战死沙场,另一位因病撒手人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他才会不惜与父亲对立,在朝堂之上尽量斡旋,为两兄弟争得屯田重任。

庆幸的是,多年来,两兄弟也不负众望,在北地和荆襄江淮一带颇有建著,也使得即使是从不假公济私的父亲,也未在这件事上多家阻拦。

“兄长珍重...时辰不早了,小弟也该启程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驾....曹植也策马向南而去了。

兄弟三人,天南海北,只留下了曹丕一人在原地眺望,止到再也看不见二人的背影,才驱马回程。

世人皆以为离开的人是痛苦的,却不知真正痛苦的是那留在原地之人。

————————

东吴旧都建邺,刺史府内,黑压压一群人正在跪迎圣旨。

为首一员老将,身穿一品武官大红朝服,头戴高山冠,身形健硕,气度宏伟,虽白发苍苍,但精神神却丝毫不弱于年轻人,正是那车骑将军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堂弟,颇知兵法,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几十年,战功赫赫,乃是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勇将。现任车骑将军,掌扬州军事,也是现如今曹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曹操的人物。

其余众人匍匐在地,簇拥着为首的曹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丧乱以来,四十余年,幸得众将奋勇,方得天下安定。然交趾之地,山越贱民,不服王庭教化。今特加封曹仁为车骑大将军,东乡侯,迁交州牧,假节,封邑一万户,掌本州军政事宜,节制交、扬二州境内军旅,率水陆大军二十万,前往安抚。遇事有先斩后奏之权,令到之时,择日启程。加封陆抗为扬州刺史,掌本州屯田事宜,负责大军军需粮草,不得有误。钦此!”

“恭喜将军,荣任车骑大将军。”

圣旨宣罢,众人纷纷簇拥过来道贺。

“恐怕还是要恭喜陆刺史啊”看来,曹仁对当年伐吴之时败于陆抗之手还是不能轻易介怀,“陆大人年轻有为啊,如此年少,便已是封疆大吏,更是连升两级,二品重臣,岂有不贺之礼啊?”

“上将军过誉了”只见一员儒将从容而出,拱手而拜,此人身高把持,雍容有度,腰细肩宽,身穿四品武官服,“上将军乃是我大汉股肱之臣,此次又担此重任。旧时你我各自其主,实迫不得已,还望上将军见谅。”

曹仁心中不免一惊,此子果然了得,本想言语激之,却不曾想如此沉稳,我曹仁也不是心胸狭隘之人,要不然也不会统领这南方数州几十万大军了。

“如今你我同朝为官,共事一主,自当同心协力。此次屯田事宜和军需粮草,万不可懈怠,否则军法从事。”

“诺,谨遵将军号令”

————————

益州成都,刺史府内,同样黑压压一群人也正在跪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益州牧钟繇,不辞辛劳,以古稀之体,跋山涉水,平定西蜀,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爱卿辛劳数十年,朕念汝辛劳数十年,故召爱卿归朝,颐养天年。加封爱卿为太傅,钟城侯,黄金千金,蜀锦一千匹,美女百人,封邑两万户,令到之日,即日归朝,朕自当率文武百官为爱卿接风洗尘。”

一位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臣,身着锦绣常服,俯首听旨,正是领兵灭蜀的现任益州牧钟繇。

钟繇,字元常,出身颍川钟氏,甚至比曹操还要年长三岁,如今已然七十有九了。一生功勋卓著,更是曹操最为器重的智囊之一,并将其称之为“孤之萧何”。

而且,颇有文采,一手自创的楷书,更是前无古人,出神入化。

虽然,魏王早已将朝廷决策提前快马送来,但真到了这一天,钟繇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舍和突然。

“蜀臣费祎,忠勇果敢,虽刀剑加身,仍不忘旧主。特封尔为益州刺史,掌本州军政事宜,行屯田校尉职。”

“征虏将军钟会,天资聪慧,巧渡阴平,敌将授首,伪王降服,朕甚喜之。特加封钟会为镇西将军,成都令,行益州別驾,辅刺史共掌本州屯田事宜。钦此。”

朝廷圣旨的内容,或许过于震撼,一时之间众人竟然忘了接旨。

“诸位大人,接旨吧?”

费祎心中大惊,虽然朝中之事有所耳闻,但万万没想到会让自己出任益州刺史。心中不免暗暗打定主意,“君以国士待之,我又怎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再后来,费祎不幸被刺客所害,终于实现了他今日的诺言。

当然这是数年之后的故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