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一百零四章 十指有长短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一百零四章 十指有长短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2:36 来源:笔趣阁

满宠只顾着在一旁夸夸其谈,却没有发现谯周和郤[xì]正的脸色,已经渐渐的阴沉了下来。其实,针对于过去二人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来看,他们对满宠所说的卫温和诸葛直不感冒,倒是也在情理之中。

当初,还不是丞相的钟繇亲率大军三十万征讨西川,其幼子钟会.钟士季则引领一支偏军,偷渡阴平七百里,赫然出现在了成都城下,西蜀朝廷满朝文武俱惊。此时还是西蜀光禄大夫的谯周,为了成都城百姓的生死安危,而力排众议并上书直谏刘禅,劝其投降。并直言道,“如果陛下投降了,魏国却没有分疆裂土以封赏陛下的话,我愿亲自去往许都,用这条命给陛下讨个说法。”最终,刘禅率众文武投降,而谯周因此有了“全国之功”。

而那投降的诏书,就是站在满宠身旁的另一位大儒郤正所作。成都城投降之后,有人肆意挑事,在城内作乱,是郤正一直守在刘禅身边一直保护他,更是他一路将刘禅护送到了许都。

因此西蜀虽亡,但是此二人的所作所为,却深受天下之人的敬佩,也因此他们二人深受曹氏一脉的敬重。所以在当初满宠入朝年拜之时,才会选了他们二人与其一同南下,并且还对他们这两个降臣予以重任。一个封做了交州别驾,一个封做了交州主簿,这可是交州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圣人有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像谯周、郤正他们二人这种忠义之士,对于卫温和诸葛直这种,国家面临危险不思报国,却溜之大吉的人,肯定不会有好的印象的。满宠堪堪而谈之后,似乎也发现了在场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可还没等他开口发问说些什么,一旁身着青衣的谯周反倒抢先说话了。

只见那谯周脸色略微有些阴沉,淡淡的说道,“那伯宁将军(满宠,字伯宁),与我等提及这二人,难道是有什么打算嘛?”

满宠就算是再没有眼力价,此时也知晓了谯周和郤正这种中正之士,肯定对卫温和诸葛直看不上眼的,可是满宠的心里却有着不同的打算。曾几何时,他也与这二位一样的愤世嫉俗,总觉得世间万事非黑即白,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当初任职督邮的时候,因执法太过而打死了犯人,还世人扣上了“酷吏满伯宁”的帽子。

后来,他到了大将军曹仁的麾下,跟着他老人家东征西讨数十年,可即便自己已经改变了许多,可骨子里还是会透着一些昔日的东西,因此他也比较能够理解二人的想法。

看着眼前的二人他突然想到了,十数年前,大将军还在世的时候,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世人皆知司马仲达,有鹰视狼顾之相,决然不会就觉人下,可是为什么魏王和世子殿下还要用它呢?”

满宠当时闻言也是一愣,百思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得其接,随后曹仁说了一句话让他数年之后才想了明白,“前朝西域都护,班超.班定远曾经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啊,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至诚至善之人啊。无论黑猫白猫,能够抓住老鼠,才是好猫。朝廷用人,更应该审时度势而用,好好想想吧。”说罢拍了拍满宠的肩膀,便起身走开了,只剩下了满宠独自留在原地,百思而不得其解。

再后来,很久很久之后,满宠才慢慢理解了曹仁这番话的深意,也才开始变得唯才是举。

看着眼前的二人,满宠微微一笑,不紧不慢的淡然说道,“不瞒二位,本将今日前来找二位先生,就是想与二位商议一下,重新启用他们,如今朝廷以及我交州正是用人之时,这等大才不用可惜了呀。”

既然满宠已经把话说到了明面上,二人自然也就再不能装傻充愣了。另一旁的郤正,脸色略微阴沉的问道,“不知伯宁将军,是想如何启用这二人呢?”

听到这里,满宠略微思索一番后,抬起头来郑重的说道,“令先先生(郤正,字令先),允南先生(谯周,字允南),本将意欲任命那卫温、诸葛直二人,担任我交州水军的副将,也好人尽其用,让他们继续为帝国效力。”

此话一出,那谯周也不再忍耐,随即说道,“伯宁将军,既然你已经把话挑明了,那么老夫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您刚才所说的对二人的任命,老夫却有着不同的意见。那卫温和诸葛直二人虽然有才,但是其二人心性有缺,趋利避害,老夫不同意重新启用他们。再说了,我大魏人才济济,难道说没了张屠夫,就必须得吃带毛猪嘛?”

旁边身着黑衣的郤正,也随即说道,“老夫也同意允南兄的建议。自古以来,为国家举才,当举贤才。此二人虽然有些许才能,但是东吴灭国之时,不想着为自己的君主尽忠谏言,却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死安危,举家逃之夭夭了。老夫以为,宁可不用,用了也只会丢我交州和朝廷的脸面。”

这两位大儒的话一出,若是换成与他们意见相左的旁人,肯定早就吵起来了,可是他们今天面对的乃是满宠,乃是昔日里与他们心性一致的满伯宁。所以,待听到了二人一番言论之后,满宠并没有气急败坏,反而微微一笑,且他的心中也早就有了相应的对策。

只见那满宠微微点头,随即呵呵一笑不紧不慢的说道,“二位先生所言,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本将这里有一则故事,还烦请二位先生费心一听。

昔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胸怀博大,知人善任,更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其门下的食客,因此也更是达到了三千之众,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德行不善之人,甚至平庸之辈也不在少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秦昭襄王.嬴稷闻其盛名久矣,所以特意将他从齐国邀请到了秦国,并且想要拜其为相。可就在孟尝君马上就要秦王被拜相之时,却有人在秦昭王面前进言道,‘孟尝君虽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秦昭王闻之,便立刻又改变了主意,并且马上把已经在秦国的孟尝君,关到了秦国的大牢之中,想要找个借口把他杀掉。

危机之时,孟尝君.田文随即赶快四处找人求情,终于找到了一位秦昭王所宠爱的姬妾,那宠姬答应替他求情,可是随即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妾愿得君狐白裘。’消息传到了大狱之中,孟尝君闻之却更加为难了。他确实有一条举世无双的白裘,可是在他刚刚到达秦国的时候,就已经将它进献给了秦王,此时早已经没有在他的手中了,如今情况紧急他又从哪里再去找寻这么一条白裘呢。

于是乎,孟尝君将他的为难之处告诉了众位门客,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际,坐在最靠外的门边的一位门客自告奋勇的说道,‘臣能得狐白裘也’。当天夜里,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便趁黑摸进了皇宫,在秦王的府库之中找到了那条白裘,并将其偷了出来。

那秦昭王的宠姬得到了白裘之后,并没有食言,当天夜里秦昭王就下了命令释放了孟尝君,并勒令他尽快离开秦国回齐国去。此举却正中孟尝君的下怀,他怕秦王再次反悔,于是带领着众人连夜掏出了咸阳城,向东奔去。

当一行人逃至函谷关之时,却又碰到了难题,按照当时的大秦律法,函谷关执行宵禁,只有等到每天鸡鸣之时才会开关放人。而此时夜黑如墨,说不定身后的追兵马上就要追上来了,哪敢等到鸡鸣呢。正当众人犯难之际,又有一位门客站了出来,只见他学着雄鸡‘喔、喔、喔’搓嘴连叫数声,引得城关内外的雄鸡们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隘的兵士们闻得鸡鸣,以为天马上就要亮了,于是便打开了函谷关的大门。这样,孟尝君一行人才得以成功逃脱,返还齐国。众人很佩服这两位擅偷盗、会鸡鸣的门客,因此‘鸡鸣狗盗’一词亦随之流传下来。

这鸡鸣狗盗的典故,想必二位先生,也肯定听过吧?二位先生也不妨想一下,在孟尝君生死攸关之际,如果没有鸡鸣和狗盗这两位门客的话,想必孟尝君就肯定要客死异乡了吧。

也正是因为孟尝君的胸襟博大,才能包容门下的食客,哪怕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可依旧还是出现了门客三千的盛况。也正是因为他的知人善任,能够容忍人之短处,一些看似只会鸡鸣狗盗的平庸之辈,在关键时刻也才能站出来,一展身手,解救他于危难之际啊。这鸡鸣狗盗,看似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危难之时,却能救人的性命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