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七十五章 刘烨致仕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七十五章 刘烨致仕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2:36 来源:笔趣阁

刘晔自那日“朱雀门事变”之后,就一直不太正常,时而疯癫,时而清醒,当然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疯癫的。

虽然他被朝廷,从九卿之一的大鸿胪,进位成了三公之一的司徒,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就这样了,虽然官位显赫,不过也只是朝廷所给的一个虚职罢了。

更何况他现在已经不上朝了,整日里在家将养。于是间,原本即使刘晔出征在外,依旧宾朋满座的府衙,现在竟然也变得有些门可罗雀了。更有甚者,某些见风使舵的下人们,也都另投贤主去了。

刘晔作为昔日保皇派里的股肱大臣,荀彧于情于理都是需要来探望一下的。

这一日,下朝后不久,荀彧便带了自己的儿子荀,亲自驱车来到了刘晔的府上。

刘晔府的下人们因为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拜访了,一个个蔫儿不拉几的都在大门口打着哈欠,看见有马车过来,还以为只是路过,并没有当回事儿。

止到马车在府衙门前慢慢停下来,荀彧从车上走下来之后,一个个的才慌忙赶上来迎接,那殷勤的模样与刚刚的情景简直天差地别。

也早有人急忙回府内禀报此时刘家的主事人,刘晔之子刘陶去了。

刘陶,字季冶。此人善论纵横,虽高才,却薄行。因此虽然自己的父亲身居高位,而他自己也已经年过不惑,如今也不过堪堪才是兖州陈留郡治下的一个小小的县令。

也正是因为他父亲病重这件事儿,近期才在荀彧的示意下,被朝廷将他从陈留召了回来,以好主持家中一厢事宜。

刘陶闻报荀彧来府,急忙从出来迎接,作揖拜道,“小侄刘陶,见过荀令君,见过世兄。”

荀彧随之还礼,微微笑道,“贤侄不必多礼。我父子二人今日此番前来,只是为了拜会子扬兄,别无它意。”

刘陶闻言,低着的脑袋,眉毛不经意的一皱说道,“荀令君,世兄请。”

三人一边向里面走着,刘陶一边说道,“不瞒荀令君,家父如今,时而疯癫,时而清醒,有时连我都认不得了。不过今日家父精神稍好,方才吃了药睡下了,或许还需要几刻钟,还烦请大人于厅中稍待。”

荀彧闻言,急忙说道,“无妨无妨,今日前来本就是为了拜会子扬兄的,我父子二人等会儿便是。”

少时,三人便来到了会客厅内,分主次坐下,而刘陶坐在一旁陪二人谈话。大约过了一两刻钟,才有仆人来报,“公子,两位大人,老大人醒了。”

随即,荀彧急忙随着仆人的引领前去看望刘晔。

刚走出门不久,便看见有一头发花白,背影萧索的老人在院中的一颗枯树下静静的站着,颇有一股凄凉的韵味。那是自然就是这个府邸的主人,现任司徒刘晔。

荀彧见状,试探性的轻声叫了一句,“子扬兄?”

刘晔闻听身后有动静,还以为是府内仆人也就没有理会,待听到了一声务必熟悉的呼叫声之后,身体不禁微微一颤,慢慢的回过了头来。

见到来人,刘晔嘴角立马涌上一丝笑意,双手抱拳道,“荀令君,别来无恙乎?”

待看此时的刘晔,早已没了昔日的意气风发,而且精神萎靡,只是眼神暂时还透着一丝睿智,只是不知这分睿智又能撑上多久。显然此时,刘晔方才醒来神智还算清醒。

荀彧见状急忙走上前,也不顾礼仪,一把握住刘晔的手,将他搀扶着在大树下的石凳上坐好。

身后的众人,见此一个个也都很合事宜的退去了,给二人留下一份空间。当然,身挂父亲的刘陶,并没有走远,只是在远处远远的看着而已。

只见荀彧略有一丝激动,轻声说道,“子扬兄,数日未见,消瘦了许多。陛下,十分惦念于你,因此特地派我前来探望。”

刘晔闻言,嘴角不经意的一撇,很快又恢复了正常。荀彧的话自然是假的,他心里怎会不知,要不是荀彧谏言,咱们的皇帝陛下才不会进封自己做这个司徒,府内也才不会有宫内的太医官时常探望呢。

虽说如此,刘晔还是微微一笑,抱拳说道,“多谢天子挂念,老夫身体有恙,还烦请荀令君帮忙代老夫回谢于陛下。”

荀彧随即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子扬兄,将养一些时日之后,不知可还有心继续为朝廷效力?”

其实,也不能怪荀彧如此的不近人情。只是因为本来保皇一派,实力就比曹氏一派要低上一些。现如今,张郃战死,刘晔又无法理政,只剩下了荀彧一人,他自然就有些独木难支。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就来找刘晔。

刘晔稍微思索了一下,不紧不慢的回复道,“不瞒荀令君,老夫恐怕爱莫能助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我这副身子已经灯枯油尽,恐怕来日无多,也不想再掺和朝政了,只想好好过完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

荀彧闻言,陷入了沉思,显然没想到身为皇室宗亲的刘晔,竟然也放弃了朝廷,放弃了自己的刘氏江山说出这样的话来。

可荀彧依旧不愿死心,正当要说一些什么时,刘晔接下来的话打断了他,“张雄兄弟几个,可曾安葬好了。”

荀彧只能随之回答道,“子扬兄不必忧虑,张雄兄弟几人,已经按照陛下的诏命,以王侯之礼下葬了。其余众人皆以国士之礼下葬,每人的家中也得到了相应的抚恤,这些消耗都是朝廷拨发。想必如此这般,张郃老将军和张氏众人也能安息了吧。”

见到荀彧还如此为皇帝开脱,刘晔心中的怒火又渐渐冒了上来,只见他强压怒气说道,“追封再多,人已经死了,可还有用?殊荣再大,张家已然绝后,可还有用?”

荀彧见到,急忙解释道,“子扬兄,不是.......”

不待荀彧说完,刘晔就打断了他,站起身来说道,“荀令君大人,今日的张郃就是明日的你我。敢问一句,假如战死沙场的不是张郃将军,而是老夫,又当如何?我虽然是皇室后裔,但如此君王,老夫爱莫能助了。”

说罢,竟然甩袖进屋去了。

刘陶见见刘晔的鼻息逐渐加重,眼看又要癫狂,急忙冲将过来将其送往屋内休息。随即又出得门来,对着荀彧说道,“老大人,家父身体不适,今日还请回吧,改日小侄亲自上门请罪。”言罢深深一揖,俨然是已经下了逐客令。

荀彧看着那空洞的门口,终究再也没有了进去的勇气,长叹一声之后,默然的离去了。

————————

深冬,腊八刚过,各地州府上京述职的封疆大吏们,伴着漫天的白雪,都陆陆续续的赶到了。

诸如,扬州的刺史.陆抗,镇南将军.夏侯尚;益州的刺史.费祎,镇西将军.成都侯.钟会以及后将军.邓芝;荆州的州牧.曹植;交州的奋威将军.满宠......

每个州府都会派一些人前来,有的是州牧或者刺史亲自前来,有的只能是副手。譬如说交州的车骑将军.交州牧.曹仁就没有来,而是派来了他的心腹奋威将军.满宠。

而扬州本来应当是贾充来的,可惜他现在已经从扬州治中这个封疆大吏,沦为了一个小小的章安县县令,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再来朝觐了。

当然,来京的还有刚刚得胜归朝的征北大将军.曹彰和劳军的魏王世子.曹丕。

以及部分新面孔,譬如青州刺史.诸葛诞,幽州刺史.毌[guàn]丘俭,徐州刺史.王凌。这几位当仁不让都是曹氏一派最忠贞和最器重的大臣,自然也需要着重介绍一下了。

青州刺史.诸葛诞,字公休。

曾有某位隐士明言道,“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汉得其狗”。而诸葛诞,就是这龙虎狗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大汉之狗。狗在这里并没有丝毫的贬义,反而是满满的褒义词。

准确点儿来说,这三兄弟只是堂伯兄弟。诸葛瑾最长,诸葛亮次之,诸葛诞最小。虽说是堂兄弟,但是年龄差距却有点儿大,诸葛诞今年不过才区区二十九岁,跟派在第二位的诸葛亮差了将近二十五岁。

就连他那侄儿,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还要比他大上一岁,因此他与他的那两位名声在外的哥哥,交情并不算太深厚。

诸葛诞此人,少有才华,威名夙著,能够得人死力。早年时,曾与人于大河之上试验船的性能,遭遇大风浪,船被沉到河里,诸葛诞与那人也同时被淹在了水里。帐下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诸葛诞让其先救同僚,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飘到了岸边,后来才被勉强救活。虽然如此,那人却还是不幸遇难,诸葛诞亲自披麻戴孝于那人灵堂之前祭拜痛哭,并多次昏厥过去。

魏王曹操知道此事之后,对他十分看重,又念其才华卓著。于是才特别举荐,让他在这堪堪而立之年就担任了青州刺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