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七十九章 文姬哭堂(三)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七十九章 文姬哭堂(三)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他本以为,自己这次就算不死,肯定也要发配边缘之地充军了,最起码也得贬为庶民了。可他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在陈留郡内留下了一官半职。

而自己作为一个一州的别驾,如果连一个县还治理不好的话,那这几年的兖州别驾就白当了。更何况这酸枣县,在兖州境内本就不算太穷困,三年大治,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皇帝陛下的判决之中,对他很显然有着偏袒之意。

一旁的丞相钟繇见董祀愣在当场久久无言,随即提醒道,“董大人,还不快谢陛下圣恩,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嘛?”

这时,董祀才反应过来,急忙磕头叩谢道,“臣,谢陛下隆恩。请陛下放心,臣愿立下军令状,酸枣县在三年之内如果得不到大治,臣提头来见。”

曹丕见到董祀如此言之凿凿,忍着笑说道,“好,朕就等着你的捷报了。对了,刚刚令夫人说了,要向朕呈献古籍,你回陈留之后,帮着你夫人誊写出来,早日呈送于朕,可记下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董祀的这条命乃是你家夫人,我的文姬妹妹救下来的,你回去之后,要好好待她,要是让朕知道你对她有所欺负,朕定不轻饶。

董祀自然听出了此话的弦外之音,随即磕头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之所托。”

此时,曹丕的脸上才浮现出一丝笑意来,轻声说道,“好了,下去吧,朕希望你们能够好自为之,不要辜负了朕和朝廷对你们的一番心意。”

随即,便挥手示意董祀和文姬夫妇,退出大殿去。二人见状,也不再停留,随即缓缓抽身退了出去。

只是,那董祀和文姬夫妇在退出大殿之后,并没有离去,而是静静的在殿外不远处等候。

因为他们二人知道,此次自己夫妇二人能够幸免于难,是多亏了皇帝陛下和老大人钟繇的帮助,自然是需要道谢的,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了。

二人就那么静静的在昭阳殿外等候着。大半个时辰之后,殿内的事情终于谈完了,一应重臣们也鱼贯而出。

可等了半天,众人都已经出来了,却也不见丞相.钟繇的身影。又过了一会儿,待众人都走完之后,才见那老大人钟繇,缓缓走出了昭阳殿。

董祀文姬夫妇二人急忙走上前去,向钟繇叩谢道,“我夫妻二人,多谢老大人今日再造之恩,请受大人我二人一拜。”

钟繇见状,也随即迎上去,将二人虚扶起来,轻声对文姬说道,“昔日太祖武皇帝与我,以及令尊蔡伯喈,向来交好。伯喈兄已逝,我等作为长辈的,自然应当对他的后辈照料一二。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后来更是吃了不少的苦。如今你碰上难事了,我伸以援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贤侄女不必介怀。

况且,子规(董祀,字子规)贤侄婿,确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功于社稷,今日虽说有错,但事出有因。况且他还是向朝廷发了邸报的,只不过其中曲折,不为人知罢了。

再说了,总不能因为就这么一件事情,就杀掉曾在战场上曾经为帝国舍生忘死拼命的国之功臣吧。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你夫妻二人也不必谢我。如果,不是陛下有心宽恕他的话,我等作为臣子的,再怎么劝说也没有用的。”

话虽这么说,可是董祀文姬夫妻二人,心中也明白,如果没有钟繇带头劝进,给了皇帝一个赦免的理由,董祀今日必死无疑。于是乎,还是郑重的向面前的这位老大人,深深的又磕了几个头。

钟繇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即接着说道,“对了,刚刚陛下所说的修书一事,老夫倒是挺感兴趣的,待日后你夫妻二人完书之际,同时也知会我一声。老夫倒也好倚老卖老的,厚着脸皮向陛下讨要来看上几日。”

文姬闻言,急忙回话道,“待我夫妻二人完书之际,再差人誊抄出一份来,届时一并送到老大人的府上。”

听到这里,丞相.钟繇长叹一声,意味深长的说道,“伯喈兄,如果还在世的话,看到有后如此,想必也应当会感到欣慰吧。

说罢,也便不再理会二人,轻轻甩了甩衣袖,缓缓向宫外走去。

待丞相.钟繇离开之后,夫妻二人又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还是只让文姬一人,重新进殿向皇帝陛下谢恩。

于是乎,文姬又独自一人,缓缓的向昭阳殿走去。

此时昭阳殿内,只剩下了皇帝.曹丕一人,他刚刚拿起一份奏折意欲查看,便听得小黄门来报,说董祀之妻蔡文姬复来求见。

曹丕闻言,先是眉头微微一皱,可很快笑容便爬满了脸颊,用着仅仅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喃喃道,“这傻丫头,让她走,走便是了嘛,还回来干嘛。不过这傻丫头还算有良心,还知道回头来谢谢我这个哥哥。”

想到这里,曹丕随即朗声道,“宣董蔡氏进来吧,你们都出去,我要跟她单独谈谈。”

不一会儿,蔡文姬又重新走进了昭阳殿内,只不过此时的大殿之内,只剩下了他和曹丕二人。

一时间,蔡文姬竟然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礼数,来拜见自己的这位皇帝哥哥。因为自从曹丕继位之后,她还是第一次回洛阳。而且,她怎么也没想到,数年后竟然以这种方式跟曹丕见面。

正当他无措之时,还是曹丕率先打破了沉默,“傻丫头,不是让你走了嘛,又回来作甚?”

听到这里,文姬的眼泪,又不听话的眼眶中夺目而出,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曹丕现状,急忙冲上前去,一把将地上的文姬扶将起来,轻声道,“这里只有你我兄妹二人,哪还需要讲这么多的礼数。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是你的子恒哥哥,永远是你的后盾。来,快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起来说话。”

看着眼前这个眼泪扑淑的妹妹,曹丕轻叹一声,接着柔声说道,“兄长今日,做如此的决定,希望妹妹你不要怪我。我不仅是你的兄长,更是我大魏朝的皇帝,终究还是要以大魏天下,和江山社稷为重的。”

文姬胡乱的擦了一把眼泪,摇摇头说道,“我怎么会怪子恒(曹丕)哥哥呢,董郎他这次毕竟坏了朝廷的法度,犯的本来就是死罪,要不是子恒哥哥有意宽恕于他,恐怕我夫妻二人就要阴阳两隔了。”

看到蔡文姬能够如此想,曹丕心中的那一丝忧虑,顿时烟消云散,“来来来,快坐下来,你我兄妹二人坐下来说。”

待二人入座之后,曹丕接着缓缓说道,“不过请文姬妹妹放心,子规送送往洛阳的邸报被截断一事,朕自然会查探清楚。我倒是要看看是谁敢这么大胆,竟然连朝廷大员送往朝廷的邸报都敢截断,一旦查实,朕定然不会轻饶了他们。”

听到这里,蔡文姬的脸上,才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她仿佛又变成了,昔日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谢谢子恒哥哥。”

看着这个再次喜笑颜开的文姬妹妹,曹丕的心情,也顿时清爽了起来,“文姬妹妹放心,子规当年血手新兴城是有功于社稷的,朕自然不会忘。

刚才我在大殿之上,当着众臣面所说的。修书和酸枣大治一事,也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正是想着用这个作为理由,为日后子规能够官复原职,有个正当的借口。”

听到曹丕如此为自己夫妻二人着想,文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随即也投李报桃的说道,“修书一事,我在三个月之内,就能将古卷四百篇呈送于子恒哥哥。关于酸枣大治,我相信董郎,他绝对有这个实力,请哥哥放心。”

曹丕微笑着点点头,“这点儿我也是相信的,昔日子规能够以区区三千兵马,就挡住了匈奴的两万大军。如今只是一个酸枣县,他肯定也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待曹丕说完,文姬静静的看着他,随即郑重的说到,“我夫妻二人定然不负子恒哥哥的重托。”

曹丕并没有在多说什么。是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慢慢的说道。“伯喈伯父已经不在了,父皇也已经不在了。我跟子文(曹彰)还有子健(曹植)作为你的兄长,也就是你的亲人,哥哥帮妹妹自然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看蔡文姬还要再说些什么,曹丕伸手制止的她,“好啦,你我兄妹之间不用说这些。去吧,天冷,早点回家去吧,别让子规兄弟在外边等久了。另外,你这次前来洛阳,家中的两个孩子,也不能长时间不见母亲不是。”

听到这里,蔡文姬自然也就不能再说些什么了,随即站起身来,朝着自己的这位兄长深深一拜之后,转身向殿外走去。

这一场血雨腥风,也总算是拉上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帷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