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七十二章 瀚海城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七十二章 瀚海城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话都说到这里了,司马懿自然也只能硬着头皮接着说了,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对是错,说出来之后就让皇帝陛下自己评判吧。

“没错陛下,正是像那汉武设立朔方一般,在草原上建造起一座城。”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嘶的一声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众人都知道,要想在草原上建立起一座新城,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也就意味着,将要花费巨大,甚至要消耗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完成。

当然建造石头城,也是在草原站稳脚跟最合适的办法之一了。

北方草原和大漠并不像中原华夏一般,有山有水的。大部分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也只能人工的筑一座新城来,也才能抵挡得住来无影去无踪的草原骑兵。

就在众人还在费心思索之际,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新任北庭都护.曹真,却悄无声息的开口了,“启禀陛下,御史中丞的话,也不是没有丝毫道理。臣是个军人,别的不懂,但是在领兵打仗上面还是略知一二的。那北方草原各族,多是骑兵,对付他们如果没有险阻可守的话,就必须要想办法筑城了。那大秦的始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将昔日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起来的。”

皇帝.曹丕闻言,心中也不禁泛起了嘀咕,毕竟大魏刚刚建立,而且又经历了五胡乱华的**。如果此时,再大兴民力在北方草原大兴土木的话,对于朝廷和百姓无异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可是如今不趁草原各族势微的时候,趁机将安北都护府建立起来的话,恐怕这等千载难逢的时机就要错过去了。一时间,曹丕也被迫陷入了两难的境界。

可就在众人都在烦闷这个不解之局的时候,没有人发现一旁的丞相.钟繇眉头却渐渐的舒缓开来了,“诸位同僚,这新城铸造没说,只能是我大魏百姓才能参与铸造吧?”

一语点醒梦中人,在座的其他众臣闻言都打了一个激灵。

曹丕随即开口问道,“哦?丞相此言何意?”

钟繇呵呵一笑,捋着洁白的胡须,气定神闲的说道,“陛下,今时不同往日啊。

其一,昔日汉武在朔方筑城的时候,匈奴虽说已然连败数次,但是威势犹在。可七年之前,匈奴王庭已经被任城王.曹彰大将军给廓清了,这新兴的鲜卑、羯人等族,也刚刚被我朝廷大军打的落花流水,对我大魏俯首称臣。

其二,前朝初期,匈奴与我华夏势同水火,除了刀兵相向之外,似乎并没有其它什么交际。可汉武至今已然三百多年,如今华夏和胡人的关系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势同水火。

不说别的,就说七年前漠北一战,匈奴内迁我华夏的就有男女老幼八十余万人。而且他们已经认可了我大魏的统治,心甘情愿的成为我大魏子民中的一员。虽然有故匈奴左大当户.冒脱那样的败类,但是同样也有故匈奴姑夕王.单宾那样不卑不亢的英豪,和骁骑游击将军,盧[lú]奴侯.詹台那样的少年英雄啊。

而且经过朝廷此次平叛,除了羌族、氐族之外的四十万民人内迁之外,鲜卑、羯族、乌桓也有十数万的百行南迁入我大魏啊。如今,我们与胡人的关系,也早已从势同水火,变成水乳.交融了。因此这北庭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还不太一样,当然对草原各族的防范之心还是不能少的,但是也没必要向往常那样了。”

曹丕闻言不自觉的点点头,“丞相所言甚有道理,虽然近年来我汉人和胡人之间的关系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所缓和,但对我新城的筑建又有什么帮助呢?”

就在刚刚钟繇心中已然有了对策,于是接着堪堪而言道,“回陛下,关于这北庭都护府我们完全可以对外宣称,是为了加强北方草原和中原华夏商市互贸而建的。都护府的驻军可以从并、幽、雍、凉各州各抽取一部分,每两年一轮换。另外老臣建议,应当下令诏告从草原各族中,也抽取一部分兵马,而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联军。

至于这联军的主帅自然是由北庭都护兼任,各族可另外各推荐一人作为副帅。这支联军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维护各族的治安而设立。草原上但凡出现了持枪凌弱或者不公的现象,各族联军共讨之。

有了这支联军作为基础,朝廷再向各族发出诏告,邀约他们共同筑建新城,我想他们应该也不会怎么拒绝了吧。毕竟,这是合则两利,对各方都有好处的事情。这样,必然可以大大减小我北部各州州府和百姓的压力了。新城筑建,也必然会畅通无阻。”

而此时殿内的众臣,早已被钟繇这番石破天惊的言论给惊住了,一时间竟然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良久之后,一旁的司空.华歆才长叹一声,缓缓说道,“钟丞相,真乃神人也,我辈不如矣!”

其余众人闻言,也无不点头称是。

再看曹丕此时,已然没有了刚刚的忧郁之色,满脸皆是春光,笑眯眯的问道,“不知丞相对这新城筑于何处,可有高见?”

钟繇略一思索之后,便笃定的说道,“回避下,老臣一生从未踏足过草原,对将要所筑新城的具体位置并没有太准确的地点。不过老臣以为,要想成为刚刚所说的商贸重镇,以及北庭都护府的治所,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此城必须是位于华夏和草原,南来北往的毕竟之地,这是最终要的。

第二,北方的草原也好,荒漠也好,若是筑了新城,届时人来人往的,对于水的要求肯定也就会增加。因此,这城所在的位置水源必须要充足。

第三,此次设立北庭都护府乃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更何况又是我华夏和北方众部落共同所筑。但是,这城的主动权,要尽可能的掌握在我大魏的手中,因此也不便距离北方各州太远。而且不易设置在凉州和辽东的北部,只能在雍州、并州和幽州西部四郡的北方选址。

老夫对北方草原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还请诸位根据这三个条件,来挑选一处最为合适的地方把。”

听完钟繇的话,殿内顿时再次陷入了沉寂当中,众人都在绞尽脑汁的思索,看哪里最为合适。

就在众人低头冥思苦想之际,忽然听得有一人大叫一声,并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我知道哪里合适了。”

众人抬头望去,竟然是那曾经率领虎豹骑,跟随任城王.曹彰数次北征大漠的,新任执金吾.曹休。

见到曹休如此激动,曹丕也顾不上什么君前礼仪了,急忙问道,“哦?文烈(曹休,字文烈)吾弟,快快将来。”

曹休此时也已然激动的有些忘乎所以了,拍着手说道,“回陛下,臣所要说的便是那乌梁素海。”

众人闻言,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对于这乌梁素海,不说殿内的众人,即便是从来没有北方草原的汉人,如今对这个地方也不陌生。

因为在七年之前,任城王.曹彰北征匈奴的时候。那匈奴大单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师弘邪,曾经玩了一招灯下黑,将整个匈奴王庭从原来的地方,移到了这乌梁素海。那一次可让曹彰他们好找,甚至查点全军覆没在了大漠当中,结果还是被当时时任征虏将军的夏侯玄给发现了。

再然后的故事就是天下皆知了,曹彰和夏侯玄合兵一处,于乌梁素海大破匈奴王庭,俘获的人口战马以及牛羊牲畜更是无数。那一战,曹彰立下了不世之功,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彻底的扫灭了盘踞北方草原数百年的匈奴。

自此,曹彰的威名,更是天下皆知,而那乌梁素海也被世人们永远的记住了。

再后来,轲比能统一鲜卑,占据了匈奴故地的十之六七,但是便便没有占领这片肥沃的草原。

因为他们都觉得,这个地方是匈奴最后的坟场,对于他们草原人来说不吉利,所以便也就一直空下来了。

可到了后来,倒是也有一些胡人们在此处放牧,只是不像往常那般热闹罢了。

而且乌梁素海,位于并州.五原和云中郡的正北部,两地相距仅仅二三百里。倘若有变,并州的大军三五日之内必然可以抵达支援。钟繇刚刚所提到的三个条件,也都统统满足。

殿内其余的众人们闻言,随即也都是抚掌大笑。

“此处甚好,此处甚佳呀,老臣钟繇附议。”

“臣,曹洪附议。”

“臣,华歆附议。”

......

只见在座的众臣们,纷纷站起身来行礼附议道。

曹丕此时也是满面春光,随即朗声道,“好,那就这么定了,这北庭都护府的治所就选在乌梁素海。不过朕提议,这北庭都护府分设两城。”

“两城?”

今天的昭阳殿内,真正是话不惊人死不休啊。许多闻所未闻的事情,众人们在今天都见识到了。

曹丕见众人吃惊的表情,随即解释道,“那乌梁素海,东西窄,南北长。朕提议,在这乌梁素东西两岸各设立一座城,昔日汉武在朔方筑城,乃是仅有华夏一族之力,而且多有顾虑。如今正想丞相所言,我们乃是汇聚了华夏和北方草原各族之力,那两城也绝对不再话下。

而这两城,朕打算统统称它们为‘瀚海城’。东岸即是瀚海东城,西岸则是瀚海西城。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人闻言无不点头称是。

只见那丞相钟繇也在一旁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有道理,待曹真都护北上之日,老臣便也会与少府.辛毗大人共同挑选几名合适的堪舆之人,同曹真都护一同北上。定然不负陛下之重托,将两座新城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

“好,那一切就有劳众位爱卿了。”

“臣等,自当竭尽全力,必不负陛下重托。”

这是发生在大魏黄初二年,公元236年,临近年观前的一件事情。

数年后,两座大城在乌梁素海的两岸拔地而起。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的客商,都会选择在这里交易货物,每天进进出出这两座城的多达数千人。两座城的常居人口加起来,竟然有了十万余人。

瀚海二城,也自此而闻名天下,并有了“塞上长安”的美誉。

殊不知它的美誉,便是在这一晚所成就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