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十二章 英雄惜英雄,针尖对麦芒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十二章 英雄惜英雄,针尖对麦芒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建安三十五年公元230年,夏五月。

华夏大地,除了北地在打仗之外,其余各地诸如益州、洛阳、荆襄、江东的屯田只是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益州,千里沃野,天府之国。

自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建都江堰以来,更是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国策所注的几处,益州有着天然的优势,是屯田利民是最为容易的。想当初,刘备夷陵大败病故之后,诸葛亮仅仅三年不到遍恢复了元气,世人皆以为诸葛孔明有着卓越的治世之能,却不知也跟益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着莫大的干系。

话说自太傅钟繇离蜀返京之后,益州刺史费祎、成都令钟会便开始携手共同治理屯田之事。

费祎不愧为昔日诸葛亮所器重之臣,春三月受旨主理屯田,钟会为辅,迄今不过寥寥两个月,已然初见成效。

处理起政事来也是井井有条,经过修缮之后,成都平原又开垦良田数千亩,颇有盛世之景象。

钟会自父亲归朝之后,便打开了父亲所留给他的信件。

只见信中,钟繇给他罗列了以下如几点:

一、此次屯田理事乃是国策,虽然钟氏与费祎等人并非一派,但是在此事上尽量公事公办。莫要假公济私,这也使得虽然益州官场泾河分明的分成了旧蜀和钟氏两派,可却从未在政事之上给予对方掣肘。

二、收拢军队,要将从关中之地带来的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更要与民秋毫无犯。旧蜀带甲之士十余万,借此屯田之机,谏言朝廷,裁撤半数人马,给予田地耕种,允其归家与父母妻子团聚。

三、广施恩德,收买人心。西蜀旧臣并非铁桶一块,联合一切可以收为己用的力量,假若日后有变,务必在第一时间多得益州大权,以响应许都。

这一日钟会正在刺史府拜会刺史费祎,商谈要事。

“刺史大人,如今屯田之事进展顺利,田中青苗十有**业已成活,估计今年秋收便可大有成效。”

钟会将近期屯田的进展向费祎进行汇报,虽说他年少有为,更是被封为成都侯、镇西将军,可终究还只是三品武将,与一品刺史封疆大吏还是有些差距。

“成都侯,近日辛苦了。也幸得成都侯仗义直言,方才使得我益州兵士半数可以卸甲归田,将士们莫不感恩戴德呀。”

二人相处时日虽然不长,但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钟会已然深深感受的到,费祎此人忠实憨厚,一心为民。如若不是因为政见不同,派系不一,两家必然可以世代友好。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两人也不能成为朋友,只希望在将来走向对立之时,尽量...

前几日他更是收到了许都魏王世子的密信,一想到此处,钟会心中不紧暗暗的一声长叹。

但仍面色平静的回复道,“此乃卑职分内之事,责无旁贷。”

.......

——————

话说自贾充奉命征调民丁前往淮河南岸修缮芍(què)陂(bēi)以来,已有两个月余。

整个扬州在刺史陆抗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更胜东吴昔日繁华之景象。

陆抗感恩朝廷信任,在屯田的同时,将扬州辖内的私盐统统收归官府,极大的充盈了府库。另外还极力发展水军,并根据江东水师原有的楼船开始研制可以航行远海的宝船。

昔日孙权在位之时,曾数次遣使辽东,当时船队大部分是楼船,而且是沿着海岸边,走的是近海。如若这宝船可以研制成功,那么远海航行将不再是难题。

“报,治中贾充大人已从会稽返还,现已于府外待命,请见刺史大人。”

芍陂历朝历代均有修缮,再加上这次有民夫十余万,故仅仅月余便提前完工。陆抗便又派他到会稽郡处理私盐归公一事。

沿海一带民风彪悍,那里的百姓既是扬州水师的主力军,但是同样也颇难管教,昔日的将领们也只能许以金银方能让其效命。

这一带的渔民,自古以来便靠打渔、贩盐为生。自认为一切皆是上天所赐,谁得到了就是谁的。所以,这次州府通告一经贴出,自然民怨沸腾。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换成谁也都一样。

“谁敢抢老子活命的家伙事,老子就跟他拼命。”

“小爷好久没杀人了,这次官府要是敢派人来,小爷倒可以陪他们好好玩玩儿”

“妈的,大不了,反了他娘的。”

.......

一时间民间各种各样的争论都有,但大部分是不满官服的言论居多。

陆抗一并张贴了相应的政策,允诺盐田归公之后,原盐田之民可以到官府盐场继续制盐,只是盐归官府所有,每月发放月钱。

但这帮渔民,自由散漫惯了,突然将他们强行并入建制,并且收入比以前自己制私盐少了许多,他们又怎能忍受?

最好的方式自然应该是徐徐图之。

可是,一方面,陆抗为了急于向朝廷汉室靠拢,表示自己的忠心;二来,为了打压曹氏宗族的代表贾充一派,便上了猛药。

这也为以后自己的凄惨的下场埋下了隐患。

便若有深意的将这个异常难做的苦差事派给了贾充去做。

前面曾经说过,贾充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才智,但却没有得到他父亲的豁达之心。

他领命到达会稽之后,仅带了随身侍从就前往了海边。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苦口婆心的挨个开始劝说,可是十亭中仅仅只有三亭答应了到官府盐场做事,大部分人都明确表示不同意。

眼看劝说无果,贾充一气之下便纠集了当地驻军将这群渔民大杀了一通。虽然,成效还是很显著的,后期盐田很顺利的被收归官府了,可自己也落得了一个“酷吏”的称呼。

但在贾充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方式并不重要。

“快快有请贾大人”

面上客客气气的陆抗,心中早已做好了接下来应对。会稽屠戮渔民之事,事发次日他便收到了会稽太守的快马信函。

“下官贾充回府复命,启禀刺史大人,会稽郡盐田一百七十三口,尽皆顺利收归州府,请大人查验。”

贾充快步进府,叩拜回报。

“贾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快快请起。”

“谢大人。”

接下来就是自然而然的就是一场相互恭维。

“此次私盐归公一事,贾大人当得首功,本官必将报于朝廷,为贾大人请功。”

“此乃刺史大人教导有方,下官又怎敢贪天之功。”

.........

一场冠冕堂皇的寒暄客套之后,便是图穷匕见了。

“本官听闻,会稽郡有刁民不服官府政令,贾大人对他们稍稍做了些许惩处?”

贾充心中不免一声冷哼,这匹夫,早就知道他来这一招。

“启禀大人,确有一些刁民不服教化,下官已将他们妥善处置了。”

眼见贾充仍在虚以为蛇,陆抗终于投掷出了他的杀手锏。

“贾大人所言极是,本官必会将此次之事如实禀报朝廷,以垂天听。”

这句话表面看来平平无奇,其实暗藏杀机。

会稽之地,山高路远,此次屠戮渔民之事,自然可大可小。可是假如这件事情被如实报告到了朝廷,那么作为曹氏一脉的贾充必然会受到皇室一派的趁势打击。虽然不会死,但是掉层皮是肯定的了。

一想到此处,贾充的心中顿时阴沉下来,但面色依旧如常,仍然客客气气的深鞠一躬道,“多谢刺史大人。”

既然木已成舟,暂时也并无它法,只能期盼于魏王和世子在朝内予以周旋了。

心中自然也就也狠狠记下了这笔账,心中暗道“陆抗匹夫,今日之‘恩’,他日必将百倍奉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