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十一章 待时而动司马懿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十一章 待时而动司马懿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听到这里钟繇急忙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答复道,“回陛下的话,太学、国子学的修建进展顺利,所用的石材木料,也都是经过司徒.陈长文(陈群,字长文,司徒掌管教化)和司空.华子鱼(华歆[xīn],字子鱼司空还兼任着水土及营建工程)共同勘验过的,绝对没有问题。按目前的进展来看,估计今年秋天,太学和国子学第一批的士子们,就可以入驻学习了。

那国子学祭酒.管幼安(管宁,字幼安),已经在应诏赶来洛阳的路上了。现在是黄初元年,春四月,二十九,陛下使者是春三月十三,出发前往青州北海郡的,如今已经过去一个半月多了。那管幼安毕竟是上了年纪,因此脚程慢了一些,还请陛下赎罪。”

曹丕闻言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展颜一笑,随后安慰钟繇道,“伯父这是哪里话,世人皆知那管幼安乃是清雅名士,对官场一事向来不是太过于看重。这次要不是华司徒和伯父的亲笔书信,恐怕就算朕亲往,也请不得这老先生出山啊。伯父此乃大功,又何罪之有啊?”

钟繇闻言急忙站起身来向皇帝.曹丕深深一躬,“老臣多谢陛下垂爱。”

说着就要下跪,曹丕急忙起身将其拦下,“伯父何至于此啊,这又不是朝堂之上,您又何必行如此大礼呢?”

话虽这么说,但是钟繇内心的恭谨,并没有丝毫的松懈。昔日里还好,都是臣子,自己比曹丕的官职和辈分都还要高上一些,所以也就无所谓了。可今时不同往日,毕竟君臣有别,更何况伴君如伴虎。

昔日里,汉武帝是那么的宠爱卫青和卫子夫,可到头来不还是把自己的皇后、太子都逼死了嘛?有人说他是受了别人蛊惑,难道真的是嘛?一个人一时气昏头或许有可能,可是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两人的死相差将近两个月,更何况在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更是将卫氏一族和太子一脉几乎全部杀光了。

这真的是受人蛊惑,一时气火攻心嘛?恐怕,不见得吧,

所以,即便皇帝.曹丕此时待自己以叔侄之礼,可钟繇已经明显的察觉到,当今陛下的天子气息越来越弄了。虽然皇帝陛下私底下还是一直称呼自己为伯父,可却不以往日里的小侄来自称了。就算自己与他有始有终,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可日后呢?自己的后人呢?自己总得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一些香火情和几条好的路子吧?

皇帝.曹丕见到钟繇沉默不语,知道自己的这位“伯父”肯定又想多了,于是接着问道,“伯父,不知各地州郡的校馆建造的如何了。”

钟繇闻言,急忙接着说道,“回陛下,各州郡的校馆,因为远近不同,接到诏命的时间也不一样。不过进展都还算顺利,快的,今年的乡俊士子们就能入学,晚的,明年开春也绝对没有问题。请陛下放心,老臣与陈长文,定然会时刻督促他们尽早完工。”

曹丕随即捋着胸前不算太长的胡子,笑呵呵的说道,“哈哈,有伯父在,朕就可以省心好多了。”

忽然曹丕似乎想到了些什么,于是接着说道,“朕有意让司空.华子鱼(华歆,字子鱼)代朕,持节巡行荆、扬、交、徐、豫各州。司徒.陈长文代朕,持节巡行并、冀、青、幽各州,以示朕对这各郡校馆营造事宜的重视。

一来,让天下士子们都知道,朕对读书人的敬重,日后可以有更多的读书人入仕,为我大魏朝廷效力。二来,也让各州郡官吏们知道,朕虽然远在洛阳,可并没有忘记他们,让他们可以更用心的去办这差事,只要差事办的好,对百姓有好处的,升官进爵自然不是问题。”

听完曹丕的话,钟繇若有所思,“陛下此举颇有道理,老臣深以为然。只是,似乎好像还差了雍凉和益州没有使者巡行啊。”

皇帝曹丕随之微微一笑,“凉州有邓士载(邓艾,字士载),冀州有钟士季(钟会,字士季),此二人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嘛?哈哈!!!”

听到这里,钟繇便又要纳首叩拜,因为刚才曹丕的话中,有一人乃是他的小儿子,益州刺史.钟会。虽说这是皇帝对他们的一种新任和期望,可反过来又何尝不是一种督促呢?

这一次,曹丕并没有急着去阻拦钟繇,而是在他结结实实的叩拜完之后,才去将他扶起来。

既然接了君恩,自然就要叩拜。

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曹丕对他的礼节,很满意,也很受用!

待钟繇离去之后,曹丕便兴奋异常的的向后宫的某处走去,这几日光忙于国事,已经许久没有临幸那个可人了。

......

新君曹丕的继位,对于他昔日的旧臣来讲,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可有一人除外,那人便是现任的京兆尹.司马懿。

司马懿此人,早年间并不愿入仕,更是不惜断腿明志。可终究拗不过当时的丞相.曹操,最终无奈之下还是入仕了。

可没想到,自他进了官场这个大染缸之后,官瘾反而越发的大了。当然,他本人的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旧时的曹操和现如今的天子.曹丕,也不会把京兆尹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他。

昔日,京兆尹掌管的乃是许都周边,自迁都之后,掌管的京畿重地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洛阳了。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按理来说,一个正四品的官员,而且还是京兆尹,比起一般的州牧和刺史而言,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可司马懿偏偏觉得这个官职,对于自己而言小了。

因为自己昔日里的同僚们,每个人都比自己的官大。

丞相.钟繇、司空.华歆自己不去比,比如陈长文,如今已经是三公之一的司徒了;辛毗,也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自己提拔起来的孙礼,也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太仆了;就连那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的邓艾.邓士载,如今也已经是正三品的封疆大吏,凉州刺史了。

这让自己情何以堪?

自己辛苦了这么多年,总以为自己作为从龙之臣,无论怎么样总应该再往上走一步了吧,可没想到五年了,还是止步不前。

数年前,那孙礼先自己一步当了司隶校尉,而自己当了京兆尹,也就没有说什么。可没想到,他升任了太仆,掌管天下军马之后。自己还是一个京兆尹,新帝继位之后,也仅仅只是封了自己一个安国乡侯的虚荣。

每次想到这里,司马懿心中的无名之火,便噌噌的往上冒。不过司马懿是何许人也,他可是那种胸中有惊雷,而面不改色的人。

所以即使他心中万般幽怨,可众人依旧看不出来,他也已然勤勤恳的,在京兆尹的位子上,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每日清晨也依旧早早起来打一套,昔日神医华佗所留下来的《五禽戏》。

可司马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每一步升迁之路,是某些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定好了的。

那个时候,曹操、荀彧、钟繇三人还没有分道扬镳。

这三位世间最顶级人精曾经聚在一起,共同研讨过司马懿这个人。最终三人一致认为,司马懿此人多智近妖,不可不用,又不可重用。最重要的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让其掌兵,否则无人可以制他。

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司马懿就掌兵了,而且那个时候钟繇还在世,却没有阻拦的住。

他们宁可用那些,才能远不如他的,诸如孙礼、夏侯玄、满宠之流,也要一直晾着他。就是怕他掌兵之后,升迁太快,届时赏无可赏,封无可封。那么,是杀他呢?还是任由他继续做大,功高震主呢?

因此,这么多年来,曹操虽然知道此人有古人上将之才,可却从来没有让他外出带过兵,而是让他居中做一些屯田、兴教、安民之类的事情。

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那些从龙之臣,除了他之外,几乎人人都已经身处中枢了,甚至后来的年轻人都已经超过他了,而他却还只是一个四品的京兆尹。

当然这些,司马懿是不知道的,此时他还在继续隐藏着,隐藏着自己,也隐藏着心中的那份**。

他以为他心中的**无人知晓,却不曾想,早在二十年余年前,就已经被人看的清清楚楚的了。

曹操在临终之际,自然也将这些告知了曹丕,因此曹丕才没有在他继位大肆封赏众臣之时,加封司马懿,而只是给了他一个安国乡侯的虚荣。

因为总不能自己的父亲刚死,他就违背父亲的遗愿吧。

虽然曹丕对曹操、荀彧他们的谏言并不怎么相信。他自然知晓司马懿的才华的,他坚信,只要自己在一天,他司马懿就绝对不敢有所动作,他更坚信自己肯定能够活的比司马懿更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