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三百三十三章:我赌一手,伯文不会害我!

“丞相兵败了!曹军败了!”在众人自营中相巡,一同走过之时,一人排开众人到徐臻面前,将消息送了回来。

丞相南征之举毫无意外的失败了,为江东那位周公瑾做了垫脚石,成就其千古之名。

如此大事,震惊天下。

再看此人,是曹真自营中而来,大肆呼喝,他想要回去。

立刻回许都去,所以才会如此大张旗鼓。

好在,徐臻这段时日,让他在军中不断带兵,已经训练出了成千上万的精锐勐士,曹真恐怕不是千古名将之才,但一定能胜任大军统帅,假以时日,若是所学兵法能在大战之中不断结合印证,再多思多学,一定能够更加老辣。

徐臻有一点舍不得,但也只是一点。

“我已经知道了,”众人在前列,徐臻背手睥睨,俯视曹子丹,这人本来已经该死了,不过是自己的宽仁让他又活得下来罢了,否则必死无疑。

“你意图如何?”

“我,我……”

曹真脸色发懵,他也想问自己这个问题,到此时了还能做什么?继续留在西凉,日后恐怕要被曹氏除名。

当年自家父亲用命去救丞相,换来了自己的前途,后却因为某事泄露,差点被杀,如今在西凉受恩情,却不可一直尽力。

现在必须要做个抉择。

车骑不是个喜欢扭捏的人,容不得自己纠结。

“车骑不回军许都?”

曹真脸色狐疑,当即起身来与徐臻对视,脸上略微不满,“曹氏大败,需车骑回去,方可稳定军心,若是此时回去,才是最大的恩情。”

“我当守西凉边境,不让贼**乱后方,唯有后方安定,才是最大的功绩,此时丞相回军,就已经足以让人心安定,荆州?荆州本身就不属曹氏,刘表在荆州镇守多年,得了无数名望在手,他的功绩不可埋没,哪怕是改朝换代都不可能被人忘却,何况只是区区一年有余。”

徐臻的话,刚劲有力,且诀意分明,内心不见丝毫犹豫之意,他的确是根本不打算再回去了。

听了这番话,曹真就已经明白了,他们之间或许不可能再回到当初那等珠联璧合的地步。

或许还真的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若是当时没有漏出马脚,不被张辽发现,也就不会有后续的这些事。

车骑不会走得那么坚决,此时才深刻明白,他最后那一走,大张旗鼓,并没有担忧后续有什么追兵。

他是看荆州有多少仇人,有多少人敢对他动手,更加是看曹氏会不会也参与其中。

一旦参与了,那什么解释都没必要,自然是要趁势而起。

“唉,”曹真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拳头捏紧却又无力垂下,有些渴望的又看了徐臻几眼,知晓已经没办法劝说了。

和徐臻一年多,他看到了在西凉的徐臻是如何日夜不休,每日坚持练兵理政的。

真正的军政大才,无师自通。

讲道理,曹真是在过继给了曹氏之后,才明白这世上无论兵法与学术,都是有家学的,曹氏的家学很深,他得以进入曹操膝下,为他义子,那曹氏的许多资源都是对他开放。

在求学时候,曹真也是求学若渴,从不懈怠,在军中训练将士之后,也会一直读书苦学,来充实自身,力求以战体悟,不断成长。

这还是有家学,有先辈来教,甚至是雄主曹操亲自教导,但却比不过徐臻分毫。

令他感到诧异的是,徐臻没有师承,可却能够收孔明为弟子,并且将他教导成才,如今能独当一面。

这些,都是让曹真敬佩之处。

此一去,这些消息当然也会传到许都,供诸将堤防。

可是,现在一想到日后要和徐臻交战,自己就会感到后怕恐惧,至少是心中有不少忌惮。

此刻,徐臻见他不说话,于是也不再多问,直接迈步而前,和马超一同观阅新的甲骑骑枪阵。

这又是在甲骑的基础上,一改之前的环首刀与长枪,直接打造势大力沉的骑枪,用于冲阵所用。

一时半会是不打算出营了。

曹真听说过那骑枪,但是在营中一直不敢打听,所以也只是存在于听说,从未见过。

一炷香后,就有人来告知曹真,他所率的兵马已经被黄叙接手,黄叙是忠武将军黄忠的儿子,传承了黄忠的刀法、马术、箭术。

传承了徐臻的环首刀、赵云的枪术、典韦的练力气之法,还有贾诩教导经学,同贾玑等年轻人一起。

又随时可以在万卷楼一层之中观书,光是这些,已经足以让很多士族之后羡慕不已,乃至是心生嫉妒。

可谓是众星捧月的一位年轻人。

知道是他,曹真也只能苦笑,这就是自家培养的后继之人,黄叙的命是徐臻救的,也算是他的半个儿。

所以曹真很快就离去了。

知晓曹操败绩之后,曹冲似乎也动了心思,但是他读过太多经学的书籍,也在冀州、幽州、西凉分别得了很多名师教导,所以明白师恩之重,不方便提及,只能继续留在万卷楼观书。

徐臻也暂时没有去询问,只是通过曹节知晓其心意。

在这段时日内,许都那边似乎也是忌惮西凉的兵力会有所威胁,所以未曾和徐臻明言,只是下了一封表书,来表彰徐臻从三州之地调拨二十万石军粮南下,助大军攻城之时,并且赏了五百斤黄金。

爵位并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曾提及西凉要有什么动向,甚至曹操也不来一封书信,仿佛对徐臻百般信任。

两人之间隔着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还没有被捅破。

这个时候的许都,是无事可做的。

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守住南方。

让孙刘两家唯一能取得的战果就是大半个荆州而已,宛城还有张绣在镇守,这位也不是容易败退的主,至少经营宛城数年之久,人心根深蒂固,轻易不会退让,只要一只脚还在荆州境内,就不会轻易的崩盘。

不崩盘,那这一场赤壁大败,就只会成为一个转折点,让孙刘有所本钱的转折点而已。

对于自己,则是得了大量的时间。

孙刘追赶曹操巨甚,可的确也无法杀死他,让情势崩塌。

在六月追杀,八月开始,就已经放弃追赶了,任由曹操撤军去,被换任去守南方的夏侯惇也很懂。

凭他多年打恶仗的经验来看,只要据城池而守,就能守住一条防线,让孙刘来争利。

因为任何一方,都不会毫无顾忌的继续追杀而放弃攻城略地,荆州大半的土地,率先让给他们,而退守南郡。

便是曹操临去北方之前,给出的最后军令。

夏侯惇在无比坚实的执行。

果然不到一个月,只有周瑜还在攻南郡,他认为可以乘胜追击,但却久攻不下。

而刘备则是转头去取南部其余三郡,速度之快比之乘胜进军不落分毫气势,让周瑜气愤不已。

仗,是江东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打的,而刘备所在的江夏只是策应,当然,当初定下的掎角之势,就是让侧面来威胁曹操兵马,可揽功却太快了。

这一点,周瑜虽嘴上怪刘备,大肆宣扬其叵测心思,但心中却不得不敬畏此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若是不抓住,永远都是个小诸侯。

这辈子都只能给人打策应,好在是他抓住了。

紧赶慢赶的拿下了数郡之地。

而对于夏侯惇来说,舍弃了许多领地也稳住了当前的局势,故而现在的南方,进入了一种颇为诡异的平衡之中。

真正暗潮涌动的反而不是曹与孙刘之间。

就是孙刘之间。

到这一步,曹操终于可以稍微缓一口气,在头风接连犯了十几日之后,慢慢的缓和了下来。

此时的许都,经历了两次刺杀事件,都不了了之。

一次是荆州当年忠心于刘表的死士,为蔡夫人与刘琮而设计,另一次则是西凉马腾那些未曾完全清除的死士。

至于这和徐臻有没有关系,曹操并没有追究。

但他明白,这一战败,徐臻是真的压不住了。

曹昂在这个时候从冀州回来,特意为了给父亲汇报在这数月之间,徐臻的各种动向。

适逢曹嵩已不能下地,卧病在床,三代人之间,第一次同室而言,长谈日后方略局势。

当然,曹嵩也只能听和叹气。

每每提及徐臻,他就多会叹气,而说起局势,则是闭嘴而听,期间夹杂着深深的担忧。

“至少,在赤壁之前,我没见到徐臻南下动兵,他只是在向外扩张,守西凉边境,不让外族有欺辱边境百姓的机会。”

“倚长城、山险等地,驻军防备,兴建道路方便通行,是以我们在冀州太行八百里关口的布防,都落空了。”

曹昂说到此处,还是叹息了一声。

心里发疼。

他接手的冀州,早就不如徐臻所在时候那么富庶,而且今年的收成而已不佳,远没有三仓满粟、布匹成山的壮观。

连棉花也种不出多少来,只能靠商道迎西凉骑商,好在徐臻还没有将骑商割断,否则冀州繁荣将会完全不复。

在此状况下,还去防备了一通不存在的大战,耗损巨资,但是却得不到好的结果,为主事者如何不惋惜。

而徐臻,现在所望是何处,他根本猜不透。

“不算可惜,不必如此心痛,”曹操眼皮抬了一下,有些粗俗的话想脱口而出,但是想想儿子也大了,于是作罢。

他本心想着,老子几十万大军兵败,被一把火烧成了这样,堪称奇耻大辱,回到家来不过是睡了半月就好了,你损失点军资又能如何。

不过是钱财、粮食罢了,没了一年年攒就是了,我占据中原大地,日后还是最大的雄主,可不断扩张边境,稳中求进,只是现在不能再贸然行事。

“如今,进魏公之事还要继续。”

“儿觉得,不可继续了,父亲应当再稳几年,先想办法将幽州收回来再说,要看徐臻所图是何方,若是冀州,那么数年之内,与幽州必定会开战。”

“他若是不望冀州,反而想要川蜀益州,那么幽州将会相隔甚远,我们便可取其不便之处,取而代之。”

“若是进魏公,人心难免会离丧不少,若是普天之下,士人之心无所去处,倒是无妨,但现在徐臻还在,岂不是白白将人推给他?”

“崔氏有崔琰在许都,有崔林在西凉。”

“甄氏也如此,马氏、庞氏,连同弘农杨氏都是如此,他那名叫铜雀台的万卷楼阁里面,可有杨修献出的不少书籍,父亲岂敢贸然行事。”

曹操沉默以对,但此事都已经推行到了这一步,三辞已过,若是不行事,再过几年,人们忘却了,又要再来三辞。

麾下文武,劝进之意深浓,无非是想要早点分功,以守势护疆土,再得数十年光阴,对于他们来说,日后天下谁属似乎不是件要命之事。

只要家族还在,毫无仇怨,总能令族人长存下去,若是此时不进位,多年来渴望之事无法达成不说,日后还要让儿子再走一次。

徐伯文,现在势大,但是却也不说要攻打。

他一旦出兵打我,不也是不义之师,身边多少人又会弃他而去。

伯文是个注重羽毛之人,从他多年来不肯放弃律己奉公的品质,就可明白,一个十年不收受任何礼物,从不徇私枉法之人,怎么会愿意自己的名声被污。

且人心离散呢?

“你不了解徐臻,”曹操沉下脸来,双手十指交叉撑在眼前,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不会来攻打我,至少不会主动来。”

“若是要攻,在数月之前,是最好的时机,否则,我为何要你们以重兵镇守在冀州关口要道处,”曹操自信的看向曹昂,带着教导的语气,“观人当以言行举止,徐臻这么多年来,未曾有变,如一日般奉公守纪,他都不会令自己所立之心崩塌。”

“我进公之位,已是势在必行,徐臻不会趁机来犯,这也是我在逼他,不管怎么说,我此行并非没有先例,且是陛下以旨表彰多年功绩,他应该恭贺。”

“若是徐臻反对,那自然就是自立,如此人心也会离他而去,别忘了,他身边有多少人是我举荐而去的?”

“一旦分崩离析,乃是两败俱伤而已,他不会走这一步。”

或者说,他不会让我如此两难。

赌一把,徐伯文绝不会狠心害我!

曹操此时暗自咬牙,但表面上,他从不会让任何人看出他有所虚心。

此次的确有赌的成分。

但曹操赌对了。

诏书下后,天子派出信使送消息给徐臻,并询问回复,但徐臻没有恢复,并且出甲骑三万将邻侧的羌胡揍了一个多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