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二十四章: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兄长,是曹氏对不住你。”

曹昂在徐臻走之前,语重心长的说道。

徐臻停下来稍稍回头看了一眼,也没有叹气,也没什么可释怀,就是用一种非常平澹的语气道:“不是对不起我,管我屁事。”

“我为州牧,则为民。”

“是职责所在,这句话我已经挂在嘴边八年了,我只是尽职尽责,我自有所得,问心无愧,但是你们在天下未定之时,开始如此相争,担心未来之事,怕什么呢?”

“主公以前戏言,言说荀或是吾之子房,说徐臻是吾之韩信,是否曹氏的将军真的把我当韩信呢?”

曹昂身子一震,说不出话来。

“齐王韩信,受罚贬谪为淮阴侯,其召集旧部欲反,遭骗至皇城处决,实际上旧部也不会有人跟他反,高祖曾与他说,天下安定了,谁还会再反。”

“百姓受够了战乱之苦,好不容易得了安宁,谁不愿过几年太平日子呢。”

“咱们奔波不是为了挣地盘来抢,是为了百姓吃上饱饭吧,”徐臻顿住,转头来笑着看向曹昂,道:“子脩,回去再到各地军营看一圈,许多将军营中存粮一定足够,许都之外,太仓有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存放,若你为君,你会如何?这或许是你父亲给你的一个考题。”

“生为雄主之子,不可尽在人后思,你早该学会如何做决断了。”

“言尽于此,你该出师了。”

徐臻说完这句话,当即走出了房门,很快拐出了廊庭之外,留下曹昂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

许都。

曹昂自冀州归来,他已经先到邺城去看了一趟,曹仁军中吃好喝好,豕肉丰沛而粮草足仓,别说犒军抚恤,甚至够吃三年。

他没有去清点,但粗略估计都有三十万石,而且还在收邺城之民的粮食驻军。

邺城百姓因冀州牧徐臻清名,不曾有过任何怨言,但也因此,民众迁徙较多,流民向清河而移。

除家族渊源极深,不敢轻易远离故土者,几乎都跑阳平和清河郡。

至不济也要去常山、中山两国。

当然,也是郡守,现在已经没有刘姓的王还在世了,这些封国并没有改置回郡,还待准备等天子来定夺。

曹昂回到许都,第一时间去了军营。

曹洪的颖水大营,有五万人驻扎,这是他的部曲,自寿春攻伐袁术死伤惨重后,到现在为止一直在扩军壮大,沿着黄河支流而下的颖水因为是天子脚下,这些年曹氏兵马连战连捷,于是声名在外,养民壮大,慢慢的积攒了大量的军力。

也因此更加宝贵,这些年囤于许都不曾有多少战事,官渡之时立了些许功绩,但大多是跟随中军行动,曹洪领军作战的本领当然不弱,可曹昂心里明白,他们始终带着些许嫉妒。

刚到营地内,恰巧是下午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颖水大营内巡防值守不算松散,五百人安排出巡,分八队守四个方位,两班轮倒。

但在将校的营中,却在烹羊宰猪,砍肉分食,美酒佳肴囤得满营满仓都是,欢声笑语不断,主将曹洪更是宴请麾下部将,延席铺开摆满了主帐大营。

曹昂到门口时,就听见了呼喝叫饮的声音,于是脚步稍稍加快了些,掀开门帐直接踏入其中,发现曹休和曹真,于禁、徐晃几位将军也都在此。

曹洪一抬头见到曹昂,当即抬手打招呼,脸上神色颇为热情,嘴角上扬朗声道:“诶呀,子脩,来得正好!”

“快来快来,刚好杀了一头八百斤肥硕的豕,斩了肉在煮杂锅吃,配上咱们百年谯国佳酿,今夜要醉一场了。”

“子廉将军,我刚从冀州回来。”曹昂的态度颇为冷澹,背着手气度沉稳,不曾和他们调笑。

曹洪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曹昂怎么是这般语气,是以左右看了几眼,又太酒觥小喝了一口酒,才奇怪的道:“子脩,你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糟心事了?”

“从冀州回来怎么了?难道是徐臻不肯将军备给你?那不给就算了,以后他迟早是要共享出来的,他都是半个曹氏的将军了,麾下文武都是汉臣,难道还真打算藏一辈子不成,来来来,子脩快快入座!”

曹洪乐呵呵的让出了主位,要让这位嫡长子侄儿到上座入席,毕竟未来可是要承袭大业的,他们虽说是宗亲却也不敢有半点不敬。

曹昂沉声叹了口气,郑重的说道:“我自冀州回来,冀州各地百姓被袁绍掏空了钱粮,各地平民唯有领粥和馒头,每日可过活。”

“那,那这和咱们有什么干系?”曹洪眨了眨眼,满脸茫然,“这不该是徐臻忧心之事吗?他若是做不了冀州牧,那就换人去,冀州境内民心丧失了?百姓都在骂徐臻无能?”

“子廉将军,颖水大营的粮仓满溢了,接下来天子将下诏,调六万石粮食到库中,用以提防饥民荒灾。”

曹昂直截了当的说道。

“凭什么!?”曹洪当即拍桌子了,一脸震惊的站起身来,“我的兵马也要吃粮食!子脩,你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向着徐臻!他九万兵马要粮,我不要吗?”

“有本事他自己上奏天子要粮,从太仓调拨,怎么,不敢开口向朝廷要,让你来撑腰是吧?!”

曹昂没有回答,沉默了片刻后还是直截了当的道:“六万石,绝对不会伤筋动骨,子廉叔叔自己拿出来。”

“待明年秋收,会再行发放。”

“这不是请求,”曹昂回头瞪了他一眼,让曹洪腮帮子勐然一鼓,却是不敢再还嘴,因为他心中明白,曹昂话都说到这了,他接下来就要去尚书台下令。

将粮食拨到冀州去,颖水大营当时得了二十万石,分十万给东郡濮阳,剩余的留下足以食用一年,而且丝毫无须担心缺少粮食,每天都可以大快朵颐。

就这样甚至还可以结余。

至于军饷,更是随时可以发放,让麾下将士群情高涨,有助于日后冲锋陷阵,为他卖命立功。

军中这些兄弟,谁不是苦出身,求个奔头,现在徐臻纳降十六万人,本来给兄弟们的粮食,要分一些去给他。

凭什么!他理政我又不用理政。

想到这曹洪再也受不住,当即都囔了一句,“让他从一介白丁,到现在天下闻名,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他不来给曹氏磕头就算了,在外还要多吃多占。”

“这些年,军备是他最为精良,粮食也从不短缺,功劳又是他占得最多,现在都封侯六千户了,咱们曹氏才出几个君侯,唉,大好的功劳偏偏给一个外人吃这么多。”

“徐臻也不是个吃素的,若真是懂得感恩的人,现在早就解甲归田,转个闲差,把手里的权力放下来了,大兄给了他冀州牧,还真要做出政绩来让百姓爱戴?”

“好了,子廉叔,”曹昂抬手止住,但曹洪似乎还意犹未尽,几次开口又闭上,这是很多将军对徐臻的看法,在这么多年积攒之下,慢慢的从嫉妒变成了仇恨惧怕。

他在冀州一战之中深得战法精髓,和主公曹操配合将袁绍打得左支右绌两难相顾,最终大军溃败身死幽州。

从这一层面来看,徐臻俨然不是属将,而是与曹操相互配合之人,无形之中其余将军就低了一等。

一想到在几年前,徐臻见到曹氏将军还需倚仗,现在居然都凌驾于他们之上了,还去做了冀州牧。

那基于此等情况下,他为冀州牧谁愿意去帮衬,都想着给徐臻个下马威,离了曹氏他举步维艰!

这层关系是觉得割舍不掉的,他必须要仰仗曹氏,结果今日,居然是曹昂亲自来威逼他交出粮食到冀州去。

连主公都没发话,只是坐看相斗罢了。

曹昂的语气越发的不悦,沉声道:“我军中需要宿铁军备,让虎豹骑再增战力,所以就要让冀州百姓吃饱饭,过上富足日子。”

“伯文兄长通商南北,跑了数趟,换取粮食、五铢钱无数,安置百万人丁,仍旧还需要大量的粮食,并非他无能,而是他要求极高。”

曹昂亲眼所见,冀州百姓们虽吃得不好,但一定不会挨饿,这可是徐臻早早就已经安排好的,他现在要做的是改善。

将肉糜和蔬菜引入冀州,再加粮草养民、军士与战马,逐步提升质量。

虽然曹昂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执拗,但不得不说的是,冀州现在有本事囤奇货,别的州郡的确又通行受卖有所需求,那凭借这个,他们就有资本谈。

“明白了。”

曹洪摇头晃脑,很是不服。

在他看来,继续僵持下去便是,徐臻扛不住了迟早要开口,有什么好怕的。

年轻人,当真沉不住气。

曹洪心底里稍稍腹诽了一句。

点头答应下来,这一顿酒几乎就成了闷酒,没办法,一物降一物。

曹昂都亲自来骂了,若是忤逆等同于不听丞相之言,接下来日子恐怕不好过。

……

曹昂如法炮制,走了数个营地,将消息先行告知宗亲将军,每个叔伯都说了一遍,大家都是不知可否,但也都勉强表示支持。

接下来曹昂径直回中郎将府,请了荀或到府邸上来,将冀州民情陈于书表之上,亲自请荀或和钟繇过府来商议。

“令君觉得如何?三十万石粮食,各营拨出共二十四万,六万自国库调拨,运送至冀州,用于防灾惠民,安定冀州民心,此举应当浩大公明,令天下百姓知晓,天子在弥补当年袁氏犯下之罪责。”

荀或听了这话,看完陈情奏表,脸色变了多次,最终小声问道:“此事,可是丞相首肯?”

“不是,”曹昂摇头,“此乃是常情,冀州百姓遭战乱疾苦,未曾安抚,一直是徐州牧徐伯文开仓放粮,仁政待民,身先士卒不曾藏有私心,大汉天子尚在,威德存于世,当然不能只让徐伯文得名。”

荀或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大公子仁厚,所言极是,那在下立刻呈报丞相,再奏天子下诏,调拨国库六万石粮食并不难,公子能力压众议,行此仁厚之事,才是令人刮目相看。”

他说到这,深鞠一躬,再起身时看向曹昂的眼神要欣慰了许多。

“荀令君谬赞了,如今各州无论谁为州牧刺史,都是汉室之臣,为天子属土,昂不过是为民求安,并无私心,至于这所谓众议,也并没有人异议,不过是私下闲聊罢了。”

“嗯,是是,大公子说的是,在下谬言了。”

荀或苦笑了一下,心里越发的安宁,曹昂天资聪颖,宅心仁厚,文武双全。

多年跟随在丞相、徐伯文之侧,历经大小战事无数,出生入死几次,意志坚如铁,心思细如发,又能大气待人,躬亲理政。

处理政事有刚硬之风,又能包容不同,日后必然是一明主。

徐伯文将未来赌在曹昂身上,看来是赌对了。

荀或早就听说了,徐臻在冀州从来没省过钱粮,照他那种发放法,百姓吃得饱穿得适当,房屋有度能遮风挡雨,但却是耗费州府巨资换来的,这速度没几个月绝对全花光,到时候就只能勒紧裤腰带用军饷军资。

就算是徐臻的魅力足够大,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名声,那也会损伤士气。

荀或和钟繇从正堂出来时,两人走得比较缓慢,曹昂的五官中郎将府邸很大,走得慢在前院就有一段距离可以闲聊。

而且四下无人,只有几名宿卫,要多些闲情雅致,钟繇率先笑了起来,道:“这样就对了嘛。”

“那冀州纸,也可以流通到许都了,我还能再多买些,以廷尉钱财去买,你是不知道,最近杨太尉写书法,用的便是冀州纸,他儿子给他送了三车回来。”

“羡慕得我只能上门讨要。”

“大公子此次去了一趟冀州,好似也变了不少,更有容人之度了。”

钟繇笑容稍微僵硬了片刻,凑近问道:“这个容忍之度,指的是容外姓之人,把控大权吗?”

“是。”

荀或当即点头,“如我之于丞相,便是如此,当年丞相每逢外出征战,都肯将家中家底尽数交由我手,视若自家兄弟。”

钟繇顿时捻须,心思一动。

暗道:那是因为,那个时候家底本来就不多,能放心的给。

现在岂能真给?

譬如冀州之地,何等重要肥沃,等治理得昌盛了肯定也不放心给外姓之人,当然要自己拿在手中。

到那个时候,伯文的数年苦心,艰辛理政到可谓呕心沥血,不都给别人做了嫁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