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二十章:他们怕,才显得真实

刘备骑上的卢出门,和陈到一路去襄阳,在半路还遇到了个儒生,聊了几句。

除此之外再无异常,等刘备到了襄阳后,发现也真的是设宴款待,来表彰他在新野的功绩,而且刘表还特意让儿子刘琦来作陪。

应当是要引见两人,让刘备和刘琦的关系稍好些,日后好再辅左刘琦理政,此举,让同在宴席上的蔡冒不高兴。

蔡氏支持的自然是由蔡夫人生下的儿子刘琮,如今虽年纪不大,但他们觉得既然有了子嗣,当然可争一下未来掌权之人,刘琮可以为荆州之主,蔡氏自当显赫。

不过,刘琦现在已经慢慢的有了才学之名,颇得刘表喜爱,他身后虽无家族支持,可未必不能得荆州之位。

刘备明白了这一宴的用意,心中也就有了计较。

“刘表深知,自己无法结束乱世,守住家业,而与东吴、曹操都有不能和解的理由。”

“是以,唯有交给子嗣来守住家业。”

“子嗣,何其重要。”

刘备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到现在都还没子嗣,当然,也没有什么家业。

刘琦乃是明主,仁厚知礼,而且对自己颇为尊敬,但蔡氏对刘琦肯定会故意刁难暗害,以后在荆州肯定会有一场暗云,没那么简单。

此刻,刘备没有立即返回新野,而是到襄阳附近隐居的山湖草庐之中,又去见了司马徽一面,这一次得见了同为名士的黄承谚,一夜相谈甚欢,而黄老汉坐了不到片刻,就动身而走。

刘备想来见一下是否还有别的隐士在此,可惜还是没见到。

荆州盛传的许多年轻名士,还有很多声名鹊起,有策论着作在者,庞德公推崇之人就有一个名为庞统的人,可惜了刘备只听说过名号,但并没有见到过,也无人引见。

而司马徽虽德高望重,往来朋友非常多,但也没有要帮刘备引荐的意思,每次刘备有此意,他都是笑而不语,不动声色。刘备也不好逼迫,只能作罢,但司马徽并不拒绝刘备到此来拜会,两人所聊的内容也从无禁忌,政事、军事,当地人文之事也都有聊。

夜逐渐深的时候,刘备起身抱拳,离开了草庐,又回新野去。

这时候从内堂之中走出一人来,他也已经等待很久了,年纪不算太大,胡须得体飘逸,身穿米色的长袍,腰间佩剑,神情俊朗,眉宇气质略锐,头上束发,浑身整洁但是有酒气,一看便是喜好喝酒之人。

“元直。”

司马徽微笑着打趣道:“这位刘皇叔,想来找的人就是你。”

“卧龙他是找不到了,凤雏却也无心归附栖身,还待局势有变。”

“唯有你这闲云野鹤,是否要栖于此?”

“学生还在思考,总觉得这位刘皇叔虽仁厚,可还不是学生天命之主。”

刘备出行襄阳之前,徐庶就已经去看了一眼,而且还说了几句话,也就是家常般的几句话,还笑谈了玄学之事。

说的是刘备去襄阳自会染麻烦缠身,便是徐庶已看得清此局势,故弄玄虚而言。

襄阳局势不难看清,蔡氏、蒯氏、黄氏争权久也,其中蔡氏之女嫁与老迈的刘表还能生子,这就占据了上风,其余家族当然也会联合一起,压制刘氏的势力。

当年刘表一骑入荆州,铁锁横江,纵横捭阖,扫清境内不平内患,定诸多士族安宁,这份功绩当然也值得大书特书。

但表面光鲜,实际上哪里有这么简单,刘表虽是安定壮大了荆州诸地,可他也被绑在了荆州,几十万大军在荆州驻守,但他在真正的大战之中,需要各大家族支持方可放手开战。

“这位刘皇叔,未必能取荆州为己用,未必压得住整个荆州的士族。”

“不一定,”司马徽乐呵呵的伸出手,轻抚胡须,笑着看向徐庶说道:“元直游学已久,学有所成,兵法内治皆有上等才干,还通晓奇门阴阳玄说,剑术更是高超,为何又在这刘皇叔前踟蹰不前,该栖身时,便栖身,乱世谋立身之所,这或许是元直最后一个机会了。”

“不知,”徐庶苦笑摇头,端坐在司马徽的身侧轻声说道:“学生只觉得,跟皇叔缘分恐怕并不深……”

“也许,你性子澹泊了些。”

“再看看吧,若是这几年他的确有那等虔诚之意,深埋心志,并且也有足够的眼光,未尝不可一试。”

“好,学生自会考量。”

徐庶深鞠一躬,喝了桉牍上的一小杯酒,眼神悠远看向地面,仿佛又开始发呆思索了。

这人,便是出逃颍川数年的徐庶,杀人遁走不敢背官司,当年走时害怕连累了家里老母亲,于是将母亲交托给友人郭嘉照看。

听闻郭嘉在官渡大放异彩,已经冠绝冀州诸子之上,同族的头侪郭图,只能苟延残喘于并州之地,郭嘉却贵为许都府君,察天子身侧内患。

不知自己的母亲可否还能有安定生活,想来郭嘉应该是如往昔一般,当做自家老娘来照看的,这一点徐庶有自信。

就是这件不为人知的事,他明白自己和刘备,只是极为短暂的缘分罢了。

一旦被郭嘉得知了所在,怎么都会派人写信来问责,将他喝令回乡,去见一面自己的母亲。

那时候多年不孝的不安,就要全部化作罪责,回去领罪了。

“唉,”徐庶叹了口气,心绪越发的复杂。

不知一身本领归何处,如今回颍川,当年官司是否已经消除。

一口闷酒下肚,暂且先忘却了这些事。

……

许都,各地商道复苏,百姓无比欢腾,且多地丰收,钱粮入库之后送总情到丞相府邸。

秋叶庭院内,曹操看落叶于前。

身旁有左将军曹纯在,有前将军曹仁于前。

“军中要十二万石粮草,刚好请丞相拨付,至邺城驻守。”曹仁沉声道。

“濮阳守军,我替元让将军来要二十万石,犒赏三军,以表彰当年死伤求荣,牺牲的数万将士。”

曹洪同样是拱手而立,诚恳请求。

一到秋收,几乎都是如此,各部将军要军粮居多,犒赏和动兵迁移,每一样都是钱粮。

这些钱财,他们要得多。

曹操一般都会给。

以往还在朝堂前和天子开口要,现在不开口了,直接来和曹操要。

曹氏宗亲都明白,自家人掌权,要钱粮应当是最容易的。

以后的功绩也得是最多的。

钱粮占据多了,自然就可以扩军,别的外姓将军不掌权,曹氏将军自然有相争。

曹操心知肚明。

主要是,他们每一次来要的粮草又很合理,不会超过太多以致被指责唾骂。

又的确不少,能够犒赏三军,提振军心士气,令所驻扎之地,扩军吃饱。

想要扩军要有足够的粮食,也可以是钱财,总之就是“福泽俸钱”,这些东西让参军者有奔头,他们要的是占据资源。

也不管军中是不是真的缺粮,先要了再说。

曹操乐呵呵的笑起来,背手走了几步,看了曹仁一眼,又看曹洪。

沉声叹道:“伯文刚得了张燕十六万兵马,精简选拔为九万。”

“你们现在就开始要秋收之粮,是不敢让他有所得?”

“不是,”曹仁冷澹的回应道,抱拳鞠躬。

“当然不是,丞相您说什么呢?”

曹洪和曹仁对视了一眼,一人冷澹,另一人则是不耐烦左右摇头,极力否认。

这种事打死也不能认,但眼下将军们都是心照不宣这么想的,徐臻当真可怕,以前没有这么多兵马,建功立业就已经足够恐怖了。

而现在又得了九万张燕的黑山军,还是选拔之后除却了老弱残兵的壮丁,这些兵在为山贼的时候,就已经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战场上狡猾无比。

和当年的青州兵一般。

青州兵后来是什么?大部分可都是虎豹骑,这些人给了军备,以后真的舍生忘死,而且只忠心于旧主!

这九万人的兵马绝对不能成精锐!一旦成了徐臻将会再无限制,拿什么去削徐臻的军权,他再是冀州牧,当真翻了天了。

“丞相,我等自然明白伯文刚得九万兵马,可我们麾下兵士,难道不该犒赏抚恤吗?”

曹仁的话,安静平稳,不带情绪,也不敢有威逼之意,他多年跟随曹操,知道如何进言,说得稍微带不甘了,马上会被痛骂。

但若是言之有理,明摆着抢占钱粮不给徐臻,也不会被责怪。

因为主公为主君,偶尔装傻看看破局也不错,他也想看有人能斗败徐臻,压制住他。

曹氏之臣一个也压不住徐臻,事事都要身为主公的曹操出面,这才是隐患。

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昂六部部曲,如今一共四十六万兵马。

曹操直属三十万精兵,麾下有曹纯为虎豹骑统率。

这些兵马是分散各地驻守,一共主驻八处大军营,而且数量还在增加,每年耗资巨甚,靠的是百姓来养。

再加上外姓将军,真正可对外号称百万军。

当然,若是要强行聚集百万军的话,除非目前所有的二十余个郡全都不要兵马来守。

这自是绝不可能的状况。

曹操明白自己如今多么富强,也知道这些宗亲大臣们所担忧之事。

但还是轻声笑道:“要得算是有礼有节,粮食可上书尚书台,呈天子观阅,自会拨付。”

“无事,便去吧。”

曹操扬了扬下巴,沉声嘱托道:“不可胜军自傲,战事还未曾停歇,二袁尚在,虽不成气候但仍是大敌。”

“至于伯文,我还没收到他请求钱粮犒赏,你们放心便是。”

除二袁为敌之外。

还有必须要练兵的理由,因为这一年内暴增的兵力来自于吞并袁绍旧部和新募当地壮丁,这些人都还需要大量操练,方可军力吉坚实,选拔出英才之辈,逐级为将官。

听见曹操这话,曹仁倒是面不改色,但曹洪很不自在的脸红了一下,腿脚开始不自觉的动,有些站不住了。

被道破了话,心底里不安,不敢再待在此处听曹操说话,仿佛感觉再多说一句,就要破了心里防备大放厥词,那可就要被逮住一顿臭骂了。

“走吧。”

曹操转头回来看了两人一眼,似笑非笑,又像是在看热闹。

等曹氏两名将军走后,郭嘉到身侧来凑近轻声说道:“伯文无二心。”

“我当然知道。”

曹操不动声色的回应了一句,“大势在手,看他们能否成气候。”

“看看无妨。”

郭嘉听见这话,当然就不作声了,既然主公心中有数,那就不赘言了。

……

清河郡。

扩军之后,冀州钱粮欠收,顾得了百姓,顾不得军中将士。

九万黑山军如果不尽快犒赏,或者惠及其家人,哗变倒不至于,但日后难收其心。

徐臻和诸葛亮在田里收一茬韭菜,两人收了锄头,卷下裤腿,一路往外凉亭里走,诸葛亮擦了擦汗,问道:“师父,为何不向天子请钱粮资助?”

徐臻嘿嘿一笑,道:“仔细想想,再问。”

诸葛亮还真的想了想,在两个呼吸后就恍然了一下,接着说道:“是,九万黑山贼归附,这件事足以让朝野震惊,宗亲将军们定然都坐不住。”

“会纷纷请钱粮为自己兵马先占,而今年秋收之后,战事虽少却也要犒赏、抚恤去年战事,大家都在等。”

“随着扩军之盛,百姓税收与各地丰收之钱财,不过刚好犒军,真正能不让许都费心,才是政绩,且现在就算去要,也要不到什么,回应只怕是一句,自行想办法,或者是几万石粮食以止渴。”

“那该怎么办呢?”

徐臻蹲在了茶摊一侧的石头上,一只手耷拉在膝盖上伸出来,仿佛双指夹着什么似的,表情纠结略微有点忧愁感。

诸葛亮的眼睛转了一圈,当即道:“天工院,设计的香熏、木车、木桌等物,还有凉锦席,奇货可居。”

徐臻的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起身来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对了,等的就是这句话。”

“诶,我还有一事不明白,您要是肯收受贿赂,咱们日子可能没那么难。”

“滚。”

八年半。

连一个十年都不到,坚持十年必有惊喜。

徐臻默数了一下,坚持清正,不可有违。

不就是穷苦嘛,当年这么穷都过来了,现在能吃饱饭了还怕这个。

“许都那些宗亲将军在干嘛?为何要嫉妒师父。”

“不是嫉妒,怕。”

徐臻无所谓的笑了笑,“怕才对,人的七情六欲在此,才是真实人间。”

“啧,没意思没意思,”诸葛亮摸了一下下巴冒出来的些许胡须,一副百无聊赖之色,“还是当年穷苦好,没得利益争,如今争得大片地盘,反倒要防备起来了。”

“有意思,也有意思。”

诸葛亮笑着起身离去,下午估计就不割了,他得去和陈登总管此事,官吏不在堂上附庸风雅,亲自顾及天工院落之中的行商之事,也就只有冀州这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