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一十五章:卖掉,分开卖掉!眼前这也卖掉!

袁绍身死的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许都,曹操在高兴之余,到了府邸之内,茶余饭后再安静的思索起来,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悲伤。

就好似,曾经熟知的人,正在一个个的故去。

“袁绍与我,多年好友,若非是乱世,我们应当成为朝堂之上最有力的搭档,我也曾崇拜着他的光鲜,豁达。”

晚上,曹昂就到了家中的庭院之内,听曹操说起了当年的往事。

在院落中,树叶已经略微有些枯黄,吹入庭院的风也不算温热,慢慢的转为了凉意,这意味着夏天悄然过去,马上就要到秋季了。

今年曹氏麾下的所有境地应该都有不错的收成,只因天公在这一年没有为难大汉,各地的雨季都较为平稳,炎热也不算太过严酷。

将消息送来的曹昂虚心受教,在他身后右侧,还有同样装束的二公子曹丕,也在躬身听取,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前几年曹操就有意识的在培养,不过却不是当做公子,而是做内政之臣来培养。

曹操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我还记得,袁绍曾于党锢之后,不仕十年之久,在洛阳居住却能得达官贵人,士族名流暗中拜访,因此结交之人多是如今大放异彩之人,可惜的是他当年结交者确实士族居多,寒门子弟并没有多少。”

“但,却也真正让袁绍暗中闻达于诸侯之家,这份苦心经营的人脉,不是任何人都可做到的。”

“后来,取洛阳之计,除宦官之谋,都堪称完美,若非是招来的董卓无法掌控,袁绍便成了那位在灵帝死后,内除宦官,外合外戚,天下第一权臣,他自当为一朝丞相至今,或许天下就是袁氏的,甚至还不会有如此乱世割据。”

“所以我敬佩,他只差一步,就可以在十五年前,夺得天下大统,成就袁氏不朽大业。”

“如今袁绍身死,感念他为大汉所做之功绩,无论我与之是否为敌,也应该上表天子,为其请厚葬,追封为公,让袁氏先烈知晓其家中出了一位枭雄人物。”

曹操略微悲伤,郑重而言。

曹昂年岁较大,现在最是能体会父亲的这一份心思,当年故人林立,回首到处是劲敌,如陶谦、袁术等人到现在皆是手下败将,都已经斩杀故去,现如今袁绍也走了,好像少了个老朋友。

“儿今日就上奏天子。”

“儿觉得,”这时候,站在曹昂身后的曹丕忽然拱手发言,神情有些木讷,但是双眸光芒却可见些许灵动,“儿觉得父亲此举,的确可震慑天下人。”

“你懂什么天下人?”曹操饶有兴致的看着他,招手让曹丕到近前来,深吸一口气耐心的问道:“丕儿,你说说看,如何能震慑。”

“袁绍乃是英武非凡之才,雄姿震北疆,但如今不也被父亲击溃而死,说明父亲更为雄武,是以应当风光厚葬,彰显父亲之心胸,如此天下人更能记住,明公如袁绍,不是父亲对手。”

曹丕稚气未脱,眼神飘忽,仿佛是很惶恐的来回张望曹昂与曹操,算是不确定的将这番话说完。

曹操仔仔细细看,也看不出装模作样的态势,但就总觉得这些话不尽真实,不过他却没有因话的内容而高兴动容,只是稍稍捏紧了他的肩部,沉声道:“丕儿,你记住。”

“这等熘须拍马的话我不知是谁教你的,但日后在我面前大可不必如此,你我父子当有真情实意。”

看着父亲认真凝视的目光,曹丕稍稍愣了一下,而后还是语气十分强硬,抬头对视道:“父亲,儿是真心实意这么觉得。”

“袁绍虽说是四世三公家族,一直被天下士人追捧,这么多年雄踞四州之地,这些儿在听荀令君教导时就已经听说过。”

“今日又听闻,袁绍曾谋夺洛阳,差一点就得手,这份谋略心思自然是当世少有,而父亲能够在官渡将之击败,不也说明了能力吗?”

“哼哼哼。”

曹操心满意足的笑了起来,“说得不错,不过官渡之中,是你伯文兄长出力,方可如此轻松,袁军粮草囤于乌巢的军报,也是他所给,准确无误。”

“甚至连守将是淳于琼都知道。”

“兄长怎么知道的?”

“不清楚,”曹操哑然一笑,“他说是算出来的。”

曹昂听见这话当即绷不住苦笑起来,这句话他可太熟悉了,跟随徐臻身边学习了两年半。

愣是没学会这“算”,他至今也不明白,到底是推算还是跳大神算命的算。

“好了!我亲自去见天子吧,将此事告知朝堂上下,让与袁氏有旧的老臣,可自行写信吊唁,这一次同样不受处罚。”

“父亲大气,儿随您一同前去。”曹昂拱手而言,作势要与曹操一同去,恰巧曹丕也听见这话,激动的想要一起去,被笑着喝止。

当天下午,消息发到了许都各地,在城中的官吏全部知晓袁绍身死之事,也听闻曹操准许官吏自行写信吊唁,不可亲自前往,也可在家中自信寄托哀思。

于是又称曹操仁厚。

而天子当即同意曹操奏请,让尚书台追封袁绍功绩,写表诵章以颂其功德,让境内百姓记其恩。

由此一来,袁绍此一生的定义便不再是个反天子而妄图篡汉的最大反贼,至少比他的族弟袁术要好太多了。

这一道表章与放行吊唁的做法,赢得了袁绍旧将以及投诚归附的七万俘虏之心,也让官渡一战打得在野的几十万百姓痛哭流涕,回归冀州安心为民,或准备再参军为曹军效力。

不过,又过了几日却还是传来了让曹操哭笑不得的消息。

丞相府正堂之上,荀攸、戏志才、程昱等人都在,将军之中有曹纯、夏侯渊、曹真等人在此,正在商议秋收之后增兵北上,要再开战事的商议。

但此刻郭嘉和许攸两人快速从门外而来,上了阶梯后快步到正堂上来,和众人一一目光对视之后,郭嘉走近曹操道:“主公,有军情传来,这追封的诏书居然谁也不受,互相推诿。”

“最终是落在了冀州,还是伯文在清河郡收下,而后为袁绍表彰,让当地曾经袁绍的旧部进行了吊唁,命官吏以竹简刻录了他生平之事,粗写了一封传记封存。”

“不过,冀州百姓听闻大为哭怆,感激涕零,如今都要安定了许多,主动献出了大量的钱粮用于库藏之中。”

看郭嘉轻松的表情,众人就明白这无疑是解决了徐臻的些许难题,虽然不是全都能解决,但至少百姓的要求降低了,加上钱财也增加了,此消彼长之下便十分难得了。

不过,这件事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袁熙和袁尚居然都不受此追封。

“为此,伯文给了一封书信,随使者一同而回,送到了许都来给主公。”

曹操展颜一笑,“拿来吧。”

他这笑容很浅,几乎只是为了说话时候显得柔和,很快就变得悲凉了些,主要是听见追封不受的消息之后,为袁绍感到悲凉。

这一辈子奔波戎马,且不说全是为了儿子攒家业,但至少有半数是为了他们,没想到老了连个正名的人都没有。

想来岂不是可悲。

曹操看着书信,扫视一眼之后大概明白了徐臻的意思。

以往徐臻在理政或者行军打仗的时候写过来的书信不会过于复杂,和别的人有鲜明的风格区别,譬如荀或会以辞藻修饰许久,有条不紊将所述之事一一表明。

但徐臻只会言简意赅快速说事,基本不会浪费笔墨在修饰无用的话上,并不是代表他不会,相反,徐臻的才情其实应当很高,不是一般的谋士可以比拟的,写出的佳句妙语,绝句文章都是前人不显,后人难追的。

只能说风格如此,才可令曹操一眼就看得到徐臻要表达的意思,他看完了书信,又抬头看一眼郭嘉和许攸,道:“除了袁绍追封之事,还有什么情报?”

郭嘉说道:“在下谏,不要再进攻了。”

曹操意外的笑了笑,道:“为何?奉孝说说看。”

其余的几名谋士也都不动声色,互相看了一眼略微觉得有点惋惜,但却也不好说什么。

将军们则是一时间颇为失望,可军师进言当然不可免,是以计划随时都是有可能被改变的。

郭嘉快速道:“没有必要在入侵并州、幽州。”

“此两州是袁绍麾下较为薄弱的领地,幽州由袁熙所治,这些年平叛花了不少功夫,当年他接下公孙瓒的城池领地时,本来各地就不团结,因多年大战劳民伤财,也损失了太多钱粮沃土,想要修复还需数年之久,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袁绍与我们开战并且败走,幽州便起了不少内乱。”

“而并州,本身便是复杂多族之地,羌人氏族居多,虽臣服于汉可却心怀不轨,这些人恐怕只臣服于强者,势必还要再做乱。”

“而袁绍余下两子不合,连父亲追封都是互相推诿不受,要让对方来受理谢恩,再庆宴群臣,这便是谁也不打算出钱。”

“袁熙居幽州,袁尚得冀州兵居并州,两人恐怕反而还要内斗。”

郭嘉说到这,许攸接着拱手进言道:“不错。”

“不光如此,有些事主公你不知晓,但在下当年在冀州,所以深知其中恩怨。”

曹操脸色一动,极有兴致的换了个姿势,“子远请说。”

“袁绍当初三子,大子袁谭虽刚愎自用,但大部分时候学得其父精髓,做事有风度,得人心,人是嫡长子自然应当承袭大业,此乃是无争之事,可怪就怪在,袁绍最喜小子袁尚。”

“袁尚长得极具袁绍年轻时的神韵,面貌、仪态连同说话的声音都极为相似,所以深得喜爱。”

“再加上,袁绍麾下的谋士派系太多,各自支持公子,于是就形成了长幼无序之患,原本他若是在世便可压制住三人,令三子相互竞争,不断成长。”

“现在一死,便没人压得住了。”

“谋臣之中各自支持公子,争权夺利,想要守住一片地盘,用以发展壮大,而后吞并另一方,便可有几十万兵马再加上无数文武在侧,治理一州当然不在话下。”

“主公若是不公,他们便会互相吞并,若是主公此时进军的话,反倒是会让两人团结。”

许攸诚恳的说道,他也是试探性的说这番话,都是心中知晓的事,从而成的肺腑之言,也不知曹操能不能听进去,但不管怎么说,现在若是再急于进攻,当然还会得胜,却不是最好的时机。

“嗯,”曹操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长幼无序,这的确是袁绍之失,再蠢的人也不会坐看自家子嗣相斗。”

“养子还要争权夺利,当真是愚蠢。”

曹操沉思片刻后,道:“奉孝、子远,你们所言极是,伯文的这封书信,也劝我不要进攻,任由两子相斗,坐收渔翁之利,趁此时机,富强安民。”

郭嘉和许攸顿时心神大定,他们原本猜测这书信也是要提北疆乱局这件事,怕的就是徐臻此刻想要用功绩劫掠钱粮,来换取冀州快速复建,没想到徐臻还能够如此冷静。

这人心胸的确是出人意料。

“好,不攻幽州。”

曹操下了决断,但却还是笑道:“不过,不可不防范,我还是要增兵至邺城。”

“且想请子远回冀州去,到伯文麾下相助于他,你觉得如何?”

许攸当即一愣,而后心里复杂了起来,左右权衡之后,看满堂文武眼神颇为冷澹,顿时点头,笑道:“这当然是好,物是人非,在下倒是也不怕被人所唾骂。”

“哈哈哈!言重了,”曹操连忙摆手,“子远不必多想,主要是我觉得有你在,伯文应当会更好施为。”

“若能相助,在下必将竭尽全力。”

许攸暗中松了口气,至少跟着徐臻还能多说几句心里话,在旧友曹操这……他的威势当真是一天比一天浓郁,捉摸不透,看不清楚,早已不是人臣能有的心计。

如伴虎一般,令人心中不安,总不可高枕无忧。

……

冀州,清河郡。

内城沮氏外一处草庐之中。

身穿一身白衣的沮授长发散落,长衫及地,一只手持卷看书,另一只手背在身后,广袖垂下随风飘动。

背对门外来人,冷澹刚毅的道:“徐伯文,你不必再来找我,无论这世间发生任何事,我都不会再出草庐一步。”

徐臻在外站定,微微后仰,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那,我就放心了。”

“拆了吧!!”

他回头喊了一声。

沮授勐然转头回来,不可思议的盯着他:“你拆,拆什么?!”

“拆沮氏的祖宅卖掉,书充公了啊,你们的地……也卖掉!分开卖掉!!”

徐臻兴奋难掩,一指沮授:“别出来啊!大丈夫说话要算数。”

“徐!伯!文!!”沮授瞪大了眼睛,盯着他看,愤恨道:“你若是敢拆,我便吊死在此草庐中!”

徐臻凝视了沮授许久,忽然道:“那眼前这草庐加这块湖也卖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