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一十章:公正不阿徐伯文,居然为我言!

张郃到来时,虽五花大绑,但双腿还可得立,是以笔直的站在曹操眼前,脸色可谓不卑不亢,神情无惧无畏。

曹操一看此人气色,便知晓有上将之姿,和颜良文丑那等莽夫不可同日而语。

当即笑道:“将军,可谓是被袁绍所弃?当了清河城的替死鬼,让他得以撤离。”

“不过,此时我若是可去追,一样还可追上,你只阻拦了我半个时辰而已,他袁绍押着数十万人,沿途前后分兵相护,又岂能走得远?”

“恐怕,等我追上之后将袁绍一番劫掠,他还要骂将军软弱无能,守不住数个时辰。”

张郃沉默不语。

主要是曹操这话他觉得有可能真会发生,主公性格就这样,自上而下发号施令习惯了,总能着眼于大局,少有得见着眼于眼前的目光。

他能居高临下发出一道命令,那自己手底下这三千多兄弟就必须死至最后一人方可最大限度阻拦,否则便是无能。

想法是好的,只是张郃在守城时看了一眼兄弟们疲惫的面庞,不忍再无谓死斗下去,只能在城门被破,城头早被先登的时候,便立即束手就擒,不再负隅顽抗,保住了余下千名将士的性命。

在张郃看来,即便最后曹操要杀他们来立威,也可以少杀点人,放过大多数兄弟。

他也不奢望曹操会招降,因为在他张郃的指挥下,已经让曹军多死了至少三万人。

这点功绩虽然拿不出手,但张郃认为定然会令曹氏的那些个将军憎恨,所以想要入麾下做降将并不容易,哪怕是真降了以后也是处处受挤兑。

但曹操说的这话,几乎是将袁绍的心思坦白摊开在了明面上,让张郃心里又是撕破了数道血淋淋的伤口。

许攸这时候走出来笑道:“俊乂将军,袁绍如此对你,你却还要甘心为他而死,何等不值,我等自乱世起,追随明主以求平定,后得功绩安家立命,如今我家已毁,唯有献定功劳。”

“我劝将军莫要赴死,即便你不愿与袁绍为敌,大可先行去南方为将,到别处募兵,不必将消息传出,只当袁绍认为你已战死,就当还了他的恩情便是。”

“这……”

说实话,张郃被这一番话说得有点心动,甚至是鼻头一酸略微有些感动。

他全家都被杀了,居然还在这里为我全家着想。

“俊乂将军,你与高览,领军作战之能超于颜良文丑,而鞠义则是夷族血脉有马背民族的作风颇为独特,实际上真正该为大将者,应当是你才对。”

“可结果到现在,将军也未曾名震天下,不过为河北名将而已?”

张郃对此确实有些怨气,但若是叫他归降去南方,他也还是觉得不能安稳,哪怕是日后救回了家人,处境也未必会好。

恐怕也只有救下的这一千兄弟会将自己当做恩人,其余之人又何尝会有好脸色。

细数之下,从官渡开始,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于禁、徐晃等人相继交手过,与徐伯文也有过多次交手,这些都是曹操手底下的名将名流。

说白了,大战均是互有胜负,肯定会有仇怨在心中,若是去了怎么可能不受排挤,再者说了,现在归降毫无价值,乃是战败而降。

不算功绩,又不让他打袁绍立功,自然也不可能再立功,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提高地位。

想到这,张郃还是叹了口气,道:“余生无望,无须再奔求什么,还请丞相赐在下一死,好保全家人荣华安宁。”

“嘿嘿,”曹操顿时后仰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微微点头,“你束手就擒,是自知抵挡不了太久,为了麾下一千余兄弟得安生。”

“如今不肯归降我麾下,是担心日后遭人排挤晚年凄惨。”

张郃心思一下全被看穿,于是几乎无话可说,只能默不作声的低下头去,很早就曾听说过曹操是位极其善于看破人心的雄主,方才能知人善任。

却没想到思绪如此极速迅捷,一下就能看透自己心思,可惜的是当年他不在河北,未能早遇,否则如今定也能有大功绩在身,深得倚重。

不至于在光鲜袁氏之下埋没,即便是诸多将军前列,张郃却明白自己不算真正得倚重之将。

“不说话,就算我猜对了。”

曹操背着手走到他面前,神情还十分轻松悠闲,好似并没因为劝说张郃的事而感到忧心,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这是用的帛布书写,上面的署名是徐臻。

字迹书法已经颇具神韵,这些年进步很大。

曹操叫人给张郃松绑,然后将书信送到了他面前,这个时候张郃都有点懵逼了。

他不怕我直接再叛,复而杀人吗?还是欲擒故纵?

这个曹操,心这么大,还是说他的胸怀很大,人极有自信?

这个世界上的主公诸侯,哪里有第二个人敢这么干,在张郃的印象里,袁绍是绝对不敢这么面对一个降将,而且是曾经与麾下很多将军都势均力敌的将军。

在迷茫中,张郃还是双手接过了帛书,摊开在手中一看,当即脸色动容。

曹操同时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伯文直言,他的精锐在你的手中多折损了不下七千人,阳平围城的时候,差一点被你攻下,光凭这两项战绩,君一人可胜过十万雄兵,请我务必要招揽于麾下。”

“我的伯文,何等品性,想必你应当听说过。”

张郃暗自点头。

他的风范与品性还真不是吹出来的。也绝不是之前猜测的那种,被曹氏硬生生的吹捧而得。

否则,他麾下岂能有这么多勐将精锐跟随,有能人异士在身侧,最关键的是……徐伯文居然在劝说曹操,一定要劝降我。

“这,真的是徐君侯亲笔书信?”

“不错,”曹操点头,“他给我的书信,一定用帛书,这是我强行赏赐给他的,但他不想受,便想了这个办法,每一次与我书信都用帛布成书,慢慢归还。”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

“各有胜负也是彰显自己能力,对此军中将士自当敬佩,而非是憎恨,你我皆是汉人,不必担忧。”

“伯文此书信在,其余外姓将军一样会对你尊敬有加,毕竟他亲自劝的降将,都有不错才能,眼光极其值得信赖。”

“譬如张辽,其麾下一千八百骑在逍遥津挡住了江东水师上百艘战船、步骑数千,击溃孙策,一战成名,而张辽在官渡同样也是夜饮官渡水,如奔流狂浪,奋战勇武。”

“另一人高顺,也是降将。”

“斩杀了文丑的黄忠,同样是荆州归附的将军。”

“徐伯文既如此看重于你,自然认定你有不下于他们的才能,乃至更为厉害,日后我岂能不倚重。”

曹操骨子里是个求真务实的人,哪怕身为丞相了,大部分时候也不会有大人物那种,言简意赅的习惯。

除非是在十分正式严肃的场合,是以说起这些话来时,让张郃感觉很有亲和力,想了片刻之后,当即单膝跪地,不再有任何犹豫。

“末将谢主公恩德,日后定当生死相随,为主公立汗马功劳!”

“哈哈!”

曹操一搭手把他拉起来,“言重了,接下来再打袁绍也无需你动兵,因为我不打算再继续追逐了。”

“为何?”

张郃一愣,旋即眉头皱了起来,现在才刚刚开春,距离到秋收之时还有几十日。

这段时日什么都不做的话,未免太可惜了,而且若是不动兵,袁绍可就真的撤出冀州,甚至可以将常山、中山等郡的钱财粮食,人口资源全都拉走。

亏损就太大了。

“我只需逼着他,没必要和他一战结束。”

曹操微笑着说道:“攻下清河郡,我折损了三四万精锐,这些也需要好好安置。”

“而袁绍……我料定他并不会好过,此举不光是丧失军心,还会丧失人心,最终留给他的又还能剩下什么?人心沦丧没有了凝聚力,都会背弃而去。”

“如此态势下,我只管迈着步子,步步为营,且看袁绍几时崩溃便是。”

张郃恍然大悟,此时叹了口气,道:“主公英明,袁……大将军如今已经病入膏肓,神智不算清醒,不知何时就会倒下,如此行事用不了多久,应当就要……不能主事了。”

这还是第一次听见确切的消息,这就证明之前的猜测不错,看来战事有望在一年之内彻底结束,袁绍这样的状态,只要继续给他高压,定然会支撑不住。

思绪杂乱,毫无章绪可言,或者是失心疯一样斩杀自己家人再**而死这种人,正经人一般不会这么干,但多种因素汇聚于心,就会成了病根。

继而生心魔。

由胜势到劣势,由劣势到如今的败势便是一种,袁绍放弃了人心,就证明他已经距离病急乱投医不远了。

再加上各处兵乱之压力,钱粮、人口等重担都在肩上,怎么可能不病。

“真如此,很快就能有胜果了。”

曹操点头而笑。

……

四月底,徐臻取了青州全境,将兵马驻扎在了北海。

但是到东来去寻名士的时候并没有侥幸,太史慈果然早就不在了,那按照推测,现在太史慈应该就在孙策麾下。

徐臻对孙策那边具体已经聚集了那些人还尚且不知道。

现在唯一改变的就是,孙策被打服了,而许贡也没有死,那他麾下门客就不会刺杀孙策。

位置也传不到孙权手里,江东士族等就寻不到共荣而存的路子,因为他们还是怕孙策的,这个人的屠刀真心狠毒。

杀符师于吉已经大失人心,士族都比较青睐那位自小就聪慧,且与士族走动来往较多的孙权来领江东,可惜的是孙策现在虽败,但麾下还有一群勐士。

现在徐臻不知原定的“剧情”会否因此发生巨大变化,但孙策领军的话,日后下江东应当会令将士更和谐。

而且那位江东周郎可一直没有出手过,他的水军在沿江一带清扫各种水贼与荆州小范围交战之中未曾输过,导致了荆州江夏要出动数万兵马来防范,这养成的也是必胜之姿。

“嗯,这一份情报,全部书写下来交给主公。”

徐臻又写下了一份书简。

记录了修年等门客,还有许贡的生平资料,情报来源等,且其中计策也写明给了曹操。

以后一定用得上。

“您到时候不去吗?”

诸葛亮狐疑的问道,“真要南征,可能就是最后一战了。”

“如此重要的一战师父竟然不去?”

徐臻苦笑摇头,“我当然去,但按照主公性格,分兵而行我肯定不是走荆州一路,他以大军走荆州,我下扬州出合肥。”

“而孙策迎战之地,也不会是合肥,肯定是向荆州一地。”

“那若是荆州和江东联合起来抵抗呢?”

“那他们牛逼。”

诸葛亮:“……”

“亮子啊,”徐臻忽然语重心长起来,“如今不光要考虑大战是否能得胜,还要考虑失败能否承受得起。”

“换句话说,做人不能太袁绍,脑子一热就开打,现在败了你看看,被压得气都喘不过来,堵住这里必有另一处崩溃。”

“永远得不到休息,所以先富强,再进军。”

“我们攻下了这么多土地,又怕得什么。”

徐臻说完这话,耳边忽然想起一个略微苍老的声音,“君侯,有个军情要禀报。”

“啥?”

徐臻习以为常的看向左侧,贾诩微微鞠躬道:“方才收到的军报,袁绍从清河、常山、中山等地撤军的时候,都带走了大量的人口百姓。”

“现在土地荒瘠,人丁稀少,只有难民流民,境内也不剩多少钱财了,所有矿类木材,还得自行开采。”

“主公来信,让君侯将庐江、九江、陈留三郡之地的存库全部收入冀州库中,所缺再清点出来,告知天子下诏拨付。”

“我操!”

徐臻当即骂了一句。

贾诩愣了愣,道:“君侯不必感动,主公此举也是为了稳住君侯。”

“我……干!”

徐臻换了个骂法。

“袁绍现在还在撤?!”

“在撤,目前河间、渤海二郡还没有开始挟搜刮百姓而走。”

“出兵出兵!”

徐臻顿时站起身来,“回一封书信给主公,我们先打下平原、乐陵,再去抢渤海,河间!否则我真的亏大了!”

“既然,和主公一起动兵……”贾诩忽然摸了摸下巴,“我看不如吧河间让给袁绍去收,我们直接打进幽州去。”

徐臻眉头忽然一挑,“有道理。”

他劫掠了这么多百姓的钱财粮食,珠宝辎重,怎么可能马上就运送到幽州去,定然都在境内分批而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