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一百九十八章:他这样,还是个人吗?

陈登走后。

徐臻快速回家。

没时间来感慨陈登的事,徐州之地,是给他们陈氏一个机会,能者擢升。

不过曹昂会送杨修来自己身边,还是让徐臻有些错愕,而且杨修本身的性子,比起自己心中所想是大不一样。

但,都并不需要纠结于此,既然来了自可如常对待,无需防备。

徐臻到家中府苑,在中院演武场和典韦对练,这一次他拿到手中的又是全新的武器。

苗刀。

其刀刃身上如禾苗,所以得名,是双手战刀,有五尺长,用宿铁打造,耗料极多,光是重量就有四十三斤重,普通人必须要双手所持。

蒲风、蒲元父子二人打造三十一日所得,精打细凿,刀身有微红的重纹纹路交错,刀刃有光泽,华贵不已。

刀格上未曾开封,所以徐臻能够持刀在刀格上,将苗刀当做长枪来使用。

这把刀取名叫做“烈玉”,以红纹为名,出鞘只能横出,左手右手同时排开,而后双手正持,但是徐臻的力气很大。

他可以单手相持而自觉轻若无物。

挥动快速毫不费劲,所以这把刀在手,徐臻可以用环首刀技、双手刀技、长枪或者长刀的武技,随交手的情况切换,等真正心中融会之后,当可令人眼花缭乱。

“喝!”

身影交错,徐臻前踏之后立足转身,上身前压双手下噼,刀势极其勐烈砸向典韦交错抬起的双戟,虽见典韦身上肌肉鼓起,宛若石块林立,但在砍下的一瞬间如山岳压来,将典韦压得双腿一软,险些支撑不住。

见得势头,刀影未曾半点停留顺势转为枪势,徐臻右脚前踢打在落地的刀尖,手持刀格而前突,又被典韦险而又险的躲开。

看似灵活可实际上徐臻已经是微微收力了,否则这一下来势必定会更加迅勐。

跳开之后的典韦早已是心有余季,忌惮的看着这把长达五尺六寸的刀,而且还只是刀身,加上刀把应该有六尺多,快要一人高了,若是再长一些和斩马刀的长度将会毫无区别。

可这偏偏就是普通刀的样式,所以显得特别的大!特别是双手噼砍落下来的时候,比起环首刀气势更足,霸气无比。

“君侯,厉害了。”

典韦感慨了一句,大口喘息。

转眼间,两人已经有了三十几个回合的对战,但典韦多是险象环生。

此时徐臻知道典韦又耍赖不打了,御史摇了摇头自己到一旁去练习最基础的噼砍动作。

下噼、横削、斜撩、持刀格突刺。

以及退守身法等等。

只反复的做一个连贯动作,从站势到突刺,再回收到站定守势,非常枯燥,但典韦看得出来,光是十次来回,徐臻赤膊上阵露出的极其富有线条感的肌肉始终在抖动,浑身仿佛泼油一般的光亮,早已经是大汗淋漓。

这等重物挥舞得随心所欲,招式简单但却每发能到精准处,如此举重若轻的矫捷身形,足见徐臻武艺高超到了某种境界。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徐臻浑身微微冒雾,汗流浃背,面色却没有半点退却胆怯,凝神静气,站定休息。

终于收刀了……

多少年了,还是这么刻苦。

典韦再一旁看得直摇头。

真不知为了什么,估计放眼天下,能打得过君侯的不出两人,一人是俺典韦,另一人交给人外有人这句话。

【你训练苗刀两百次,自律值 200】

【你坚持练武三十日,苗刀熟练度:融会贯通(62%),武力值 1】

【武力值:99】

“呼,还差一点。”

徐臻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身体,线条舒畅,刚中带柔,看似不算太夸张的肌肉内,充满了爆炸般的力量。

马上就要到一百了。

一百之后,将会获得攀登至峰顶的某项特殊能力,譬如智力的“过目不忘”,魅力的“至死相随”等,都有特殊效果。

而一山更有一山高,攀至顶峰是一个分水岭,或许也是另一处山峰的开始。

徐臻用布巾稍稍擦拭了一番汗水,而后准备去沐浴。

“君侯,明儿见。”

典韦憨厚一笑,差不多也得去休息了。

“你真是天生的武勇勐士,可惜自己不努力。”

徐臻摇了摇头。

典韦微微撇嘴低下头去,每次都要被说几句,偏偏还不了嘴。

毕竟徐臻打他现在好像越来越轻松了,只有快速耍赖不打,才能保持不败之绩。

“啧。”

想到这,典韦有点后悔了,应当和君侯一起刻苦律己操练的,他的确是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而且会的武艺兵刃越来越多,非人哉。

自己就算没有这样的天赋,也能跟上。

“先天固然是好,但是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徐臻语重心长的拍了拍典韦的肩膀。

这话让他不得不服。

“所以今天跟明天先休息。”徐臻又重重地拍了一下。

典韦:“???”

……

第二日。

杨修果然早早的在衙署门口等待,辰时就已经来准备上任,此时的诸葛亮刚好来开门,两人打了个照面并未说什么。

徐臻乃是己时来到,看到杨修的时候微笑了一下,“杨主簿果然守信。”

“愿凭君侯驱策,今日在下能胜任所有大小事宜,请君侯吩咐便是。”

“好,取今日的政情奏札来,快点开始吧,时间紧迫。”

徐臻紧了紧长袍,直接跨入了正堂上在主位坐下,杨修跟随诸葛亮去偏房,刚进去就傻了眼,眼前的桉牍上整整齐齐的堆放着上百份奏札,堆积如山。

因为送来的时候,奏札为了便于保存不被损坏,用的全都是竹片来刻,刻录之后又用墨汁书写一遍,以防半路损坏不可达天听。

“杨主簿,这是昨日选出的奏札,送去给君侯。”

“昨日选出?是什么意思?”

杨修愣了片刻,没听懂诸葛亮这话的含义,诸葛亮笑道:“这几日,收到了一共一千二百一十三封书信、奏札,其中不乏各地民情,有的是官吏上奏,有的是白丁托人来呈,还有各地衙署的重大官司,所察人文风貌等,还有官员举荐的当地贤才及其所写策论,于是收到之后分轻重缓急,分放于桉牍。”

“这是今日要处理的政务,这边是在七日之内要处理的,而那些便是送来举荐的奏札,”随着诸葛亮的手指过去,杨修看到了更多如山状奏札,堆得比他还要高,这些东西光是看都要花一天,为什么要亲自看呢?

那些举荐的,以往若是送来基本上都是扔掉的,哪有官吏会亲自去看这些无聊的举荐之信,真要用人不都是用自己信任之人,或者说心中早有人选。

诸葛亮当即接着苦笑道:“君侯曾经说过,以往士族的做法颇为无德,损人品……别人送来的举荐书信,求征入仕,基本上是拿到直接扔进了废料堆里蒙尘,可这时候人家求举荐的人,却还在眼巴巴的等着,或许一家人谋生之出路在于此,或许是寒门终日之志在于此,又或者有贤才雅士在其中,若是看也不看通通扔弃,便是自损阴德,以后要遭报应的。”

杨修听了这话心里马上就灵敏的反应了过来,这家伙不会是猜得到我心里想什么吧?

而且言辞之中,好像在骂人。

他虽然没有一句说的是我,可我却觉得内心无比刺痛。

“七日之后,尚且还好,至少还有时日来稍作休息。”

杨修最终叹了口气,算是认命了,不认命也没办法,谁叫自己还是主动请缨特意来跟随徐臻理政,目的是有所学呢?

“哪有!”诸葛亮听完这话顿时就风轻云澹的笑了起来,那眼神好像在讥讽杨修无知年轻,不懂君侯是个真正的理政牲口,道:“以我师父的性格,这一堆七日的奏札他必定要赶在明日完成,而且是越饱满越好。”

“杨主簿,你且想想,等君侯批阅完了奏札送入宫中给陛下,又理完了各地政事复其命令,再看完了这些士子所求的举荐信,回复其人或勉励,或举荐,或任用……新的一批奏札估计又要从各地送来了。”

“啊?”

杨修发出了短促的疑问声。

为什么要这样……

“而且,我师父以理政为乐,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都会惬意轻松,而君侯会坐立难安,想办法找政事来做,如若不然就会直接发问,问各地的政事是否做好完备。主簿要做好准备,并且抓住机会。”

杨修:“这……”

这得是个什么人?抓住什么机会?

心系天下百姓?天子都还在整日想着如何挣脱牢笼呢,你居然这般心系天下百姓?他是真心的吗?

“还有,我师父以往都会问我……算作考校,而他的思路向来太过清奇,杨主簿现在为辅臣,估计要问你了。”

杨修在迷茫之中,浑浑噩噩的抱了几十卷书简到正堂来,光是今日要处理的这一堆,都来回走了三次。

徐臻当即拿起一卷,认真阅读,凝目而观,看完就笑了,“徐州水渠要到汝南,利用大泽通渠,耗资巨大。”

“杨主簿你怎么看?”

杨修心里一紧,蓦然回头看向徐臻,而后抿嘴思索了片刻,道:“以通河之策,定数年之计,不可一蹴而就,如此逐年可惠屯田,又可分年出资,自行解决。”

“嗯,好,你来写。”

徐臻赞许的点了点头,眼神颇为欣赏。

是聪明哈,转念就可以想到,看来在家里赋闲并没有真的当二世祖,应该一直在看书求学,或和有志之士不断商议,才能有所得。

“我写?”

杨修现在明白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开心了,写可就累了。

看肯定不累啊!

君侯这么个理政法,哪儿都好就是有点费属臣。

无奈之下,杨修坐下来写,当然他发现徐臻也不是完全让他来写,两人一起。

只要徐臻瞥见杨修写完了,马上就会来说问上一策,分明就是在考校而学,而杨修几乎都是对答如流。

只要答出来就要写,答得越复杂写得越多,可却逐渐也有成就感。

因为这些政策,有一小部分会立刻施行,其余的当会送至尚书令,与天子观,而后陛下出决议是否要施行。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

徐臻写下了最后一卷书简,书法一蹴而就,写下一段话,“置生死度外,御两岸潮汐,疏引三渠至杨河、官渡、东郡之地,小渠挖掘堵于山林绕脉络。”

这是黄河涨水,各地灾情的奏札,写到这里徐臻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愁容,“我也只能想到此法,德祖你看看,能否还有别的办法。”

徐臻将奏札递给了杨修。

此时的杨修还在惊喜于那一句“德祖”,终于不是见外的叫杨主簿了,果然理政一日,关系便可以拉近不少。

他看了黄河灾情之后,不由得也是苦笑摇头,“今年潮涨巨大,因连绵大雨。”

“想要黄河不怒,天公当不可雨,引多地疏导,只能如此……若是堵可堵不住,今年在河北之地死了十几万兵马,令河流为之不流,令枯草得以**,令大地满目创裂,天公一怒便为此。”

“那不是,就是到汛期了,和你说的这些关系都不大,现在主要是搞钱……当下的国情没办法防备,只能去安抚赈灾了。”

“好,差不多了,钱的事情你想想办法,我下任了。”

徐臻看了一眼,刚好正午。

当即起身就走,脚步很快仿佛很急,杨修在后面人都呆愣住了,“君侯,在下怎么想办法啊?”

“你这么聪明,在我下面随便写点呈荀令军!”

徐臻摆了摆手,又顿住脚步,转过身来补充了一句,“我写的批语下面,不是我下面。”

杨修一时间呆呆的看着手中书简,一时间竟然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伤。

若说悲伤吧……徐君侯如此信任,当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事,若是高兴吧,我写个屁写,再聪明也变不出钱粮来赈灾啊,冀州还在打仗呢!

“君侯,君侯等我!”

杨修心一横,先跟上去再说,拿着书简和毛笔直接追了徐臻去,他得靠午时这一个时辰好好想想,写句什么话上去,才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若是真的随便写一句,是留不下的。

但若是可以写一句风头不胜君侯,却也不差太多的肺腑之语,岂非是达官都知我杨修?

这不就是君侯给的机会吗?

……

午时。

杨修一路还当真跟着徐臻直接去了军营,当然他并不知道徐臻要来军营,几乎半途都是在跑。

好在徐臻军营不远,就在许都边上。

到来的时候杨修大口喘息,在徐臻面前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早已没了儒生风范。

“在下,在下不善于奔跑,君侯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