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八十七章:一杯茶,一躺椅,一觉睡到下午起

“请先生教我!”张绣面色一喜,果然还有机会,否则这位先生可能就不会留在此处了。

毕竟张济与贾诩本来就是旧相识,很早就已经听闻过这个人的各种年轻时候的事迹,别的本事不知,但保命绝对是无双者。

既然他还肯献计教导,那说明这些麾下的兵马都还有救。

“少将军只要为刘表所用,便可在南阳立足,而且是拥兵而足,可不断招兵买马。”

当然,没有仁政支撑,无法吸引百姓到来,屯田与人口都不会发展壮大,这两点将会成为刘表把控在手中的权益。

这一点,贾诩并没有明言出来。

而张绣则是有些犹豫。

“少将军不必犹豫,”贾诩叹了口气道:“将军因粮草攻穣城,以为此城并无多少敌军,实际上已经低估了刘表。”

“这位刘横江,当真绝非善类,其人能一骑入荆州建立如今的功业,必然不是泛泛之辈。”

“此事并非是刘表之错,将军与之讲和,是为了兄弟们着想,实际上我当时也想劝将军切莫攻打城池,该与刘表议和商谈才是。”

张绣被这些话道明了心中的想法,不由得摸了摸鼻头,但细想下来也确是如此。

叔父之死,和刘表并没有多少关系,都是叔父执意要动手,才导致了大军败于此攻坚之战。

“可是……”张绣再次陷入迟疑,憋红了脸有话说不出口,“此时我再去与刘表讲和,他还会肯与我讲和吗?”

若是异地处置,我不将使者奚落一顿便已经算是名士风范了。

贾诩更是坦然笑道:“必然会肯。”

“刘景升在荆州之地,富民强兵,兵马镇守之地颇多,少将军应该听闻,孙家那儿郎回到江东之后,如今正在承袭父兄之基业,打江东诸郡。”

“而且,此人背后还有袁术扶持,如此态势便是自江东与刘表临江对峙,少将军是否知晓,孙坚将军死于谁手?”

张绣下意识的道:“刘表。”

孙坚当时在讨董联盟军中,可谓是最令人头疼的将军,虎牢都被他所破,而且迁都长安之后,在南部关卡一直以大军压境。

到最后粮草耗尽,才肯撤军。

后来便也是在南阳平乱,成为了根据之地,发展壮大。

若非是回江东渡江的时候被袁术伏击,射杀了孙坚,只怕现在在江东定然也是一方豪强。

绝不亚于袁术也。

对于刘表来说,最大的威胁应该是孙氏的那一位儿郎。

这一瞬间,张绣感觉又有些迷茫。

前有那位徐伯文太守,后有孙氏儿郎,现在我怕是连在年轻人里面都排不上号了。

如今的将军子弟都已经这么卷了吗?!

张绣大呼离谱的时候也想明白了贾诩的话,自己立足绝对不难,但是发展壮大已经属实是不可能了。

刘表乃是聪明人,当然会愿意自己在北面帮他驻守,而他可将兵马内缩,再以粮草与人口等,挟制住自己的兵马,如此日后必然要听他的命令。

所以他必会答应。

“那此后,又该如何?难道要一辈子为刘表驻守北面吗?”

“不是,接下来恐怕就要等那位徐伯文了,”虽然万般无奈,但贾诩还是不得不提及此人。

“先生,这话是何意?”

张绣心里一抖,这句话他很不爱听,听到耳中心绪不宁。

“徐伯文曾说我们会再见面,而且断言我们到了荆州也许会受挫,从那时候起,他似乎就已经断定有此一日,会来招揽少将军。”

“如今看来,的确如此。”

“天子安定,而我们身处之地,刚好是曹孟德的南方,他绝不会坐视自己后方有隐患,毕竟,他迟早要与袁绍有一战。”

“哦?!那,此二人先生觉得谁会赢?”

“哈哈,那就要看谁人得道了,得道者多助也。”

贾诩此时也不好论断,但北方此二人之争,虽不在近前,却也可说在近前,这种话与张绣说就要解释很久了。

所以贾诩不打算说明白。

若是看当前局势,两人都还有外敌。

冀州还有公孙瓒,曹操亦还有袁术为隐患,都是要解决的敌人,相比之下,袁术如今坐拥四十万兵马雄踞江南,应当是世间第一诸侯。

军威滔天,奈何他的粮草还需要数年来囤积,这四十万也多是贼寇投诚,手底下的名将与能人志士并不多,袁氏人脉下的门生,几乎都去了冀州投在袁绍麾下。

是以真要打起来,袁术无人可用。

必然是曹氏胜势较大。

若是长远来看,曹、袁二人恐怕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勾心斗角,来拉拢周围诸侯与将军了,到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可非是一战可决的胜负。

北方霸主,问鼎中原。

谁若是赢了,暗中不知是已经交锋多少次,才可奠定胜机,即便是首战交锋得胜,也需要数年才可逐步平定对方的领地。

是以,说近很近,说远也很远。

“嗯……”贾诩思索了半天,还是打算嘱托张绣一句,“少将军只需做好决断,到时候准备援助谁人一方便好。”

“谨遵先生教诲。”

贾诩收起了动容之意,表情略微变得凝重起来,当即说道:“少将军心中不必太过负担,乱世生存,如此年岁已经能有宣威侯之爵位,已然是功成名就了。”

“是。”

张绣心里自然还是有些不忿,但此时贾诩的话,也令他心中稍稍宽慰。

不过,我已经有爵位了,虽为列侯,且没有食邑,却也是侯爵之位,显赫门庭,如今的年轻人有多少可达到此境地?

譬如徐伯文,他虽为太守,但年纪尚浅也不可能得爵位。

……

“朕,封伯文为青亭侯,执金吾,日后护卫许都皇城,”天子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在后花园对徐臻说道。

“臣,谢陛下。”

徐臻拱手鞠躬,但不匍匐大礼,气度依旧还是深沉。

但刘协显然注意力不在这里。

他此时,正背着手在观察花园内这个取水灌既之器。

在不远处有个健硕的宿卫,正在摇动一个把手。

片刻后,有水从深井之中出来,储蓄在较高的蓄水池内,这时候一名侍卫打开了阀门,水流顿时顺着竹管流了出来。

不多时就流到了刘协的面前。

真神奇。

“此物,是爱卿所造吧?”

“回禀陛下,是臣所造。”

“绝妙也,爱卿可否,平日里多来宫中,将心中妙想再说与朕听?如此物的想法,爱卿脑中还有多少?”

“没了,”徐臻直接斩钉截铁的灭了刘协的期盼,“微臣这辈子也就只有这一个奇思妙想了,估计是祖上积德冒出来的。”

“哦。”

刘协背着手回头看了徐臻一眼。

眼神之中略微有些遗憾。

应该是真的只有这一个了,那真是……遗憾。

刘协知道,徐伯文乃是白身背景,祖上没有人在朝着入仕,若是还有别的什么奇思妙想,岂能不用来邀功。

白身之人,和寒门士子一样,虽高洁但到手的功绩绝对不会罢休,这是士人的秉性。

无论是为名还是为荣华,都会如此。

徐伯文说没有,可能真的就没有了。

“曹爱卿,除此徐爱卿之外,可还有什么要与朕说?”刘协走到了曹操的身前,柔声笑着问道。

曹操当即拱手道:“没了。”

然后又白了徐臻一眼。

越想越气。

你自己看看!说了你的功绩之后,连天子都觉得一个执金吾丢人。

还特意加了个爵位。

青亭侯。

回去还得给你小子找个青亭。

大汉一共数百多个亭,虽然命名为青亭的地方不知在何处,不过既然天子脱口而出,建都要给徐臻建一个。

从皇宫出来,曹操和徐臻走在长长的阶梯之上,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巨大校场。

此时徐臻双手拢在袖中,仿佛是在回味般咋舌道:“蜻蜓猴,这名字听着,怪怪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哟?”曹操忽而回头,因阳光照射,眼睛皱着睁不开,整个面庞都是褶皱,戏谑的道:“还会赋诗?之前宴会让你赋诗为何不肯?”

“今日还能有感而发是吧?”

“下次要官位的时候,稍微问一下文若,行,不,行啊!青亭侯!”

曹操在说行不行的时候,徐臻满脑子都感觉下一句得是叫他“细狗”,结果蹦出来个青亭侯。

“罢了,就这样吧。”

曹操又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快步走了。

留徐臻在后拱手相送。

从今日起,徐臻将会换上金甲,执刀在皇城之内,统帅禁卫,护卫皇城安危,当然,两位统领自然落在了许褚和典韦身上。

徐臻大多是做在皇城的治府之中,每日安排巡防即可。

对于他来说,是真正的闲差。

早晨,徐臻泡了茶水在桉牍上,于皇城城门楼坐镇,他叫蒲风给自己打了一把躺椅,直接放在城门楼内。

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一躺就是一日。

偶尔起来走几步,舒展一下筋骨。

感觉惬意无比。

在主位上跪坐着看书的诸葛亮,多次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就这样,一日过去,到晚上典韦来换防,将许褚换走带队,两人互相倒班,日夜巡城。

徐臻则是日落时就带着诸葛亮回家,明日再来。

一杯茶,一躺椅,一觉睡到下午起。

这日子。

谁人见了都要流泪。

【你保持精力旺盛,按时午睡,自律值 160,你的气血增加了。】

【寿命 1时辰】

果然增加了!

徐臻下任的时候顿时惊喜。

气血增加了,如此看起来会更加年轻,并且……这好像是血厚的意思?!

不光可以增加自律值,还可以当血牛。

甚至浪费一天的生命,它还返还一小时寿命!

我真的是。

这才是第一天啊!

徐臻半点没觉得亏,毕竟第一日就已经如此,日后不断累积,连续保持精力不泄,奖励只会不断叠加。

半年之后,所获必然可令他满意。

原来寿命可以这么刷?!

这,这不就是,怠惰一时爽。

一直怠惰一直爽!?

“也不能一直怠惰,人生还是要有所建树,否则一动不动岂不是成了那啥?”

徐臻当即负手而走,摒弃了自己不当的想法,“只能保持半年,不可深陷其中!人还是要努力!上啊啊~~进。”

喃喃自语时,徐臻打了一个悠长的呵欠。

……

时日飞快,在许都已经逐渐安稳,治安法典并重,毫无乱象的时候,诏书与封赏都传到了各州郡。

除在护卫天子途中立下过功勋的将军。

曹操愣是给袁绍,要了一个大将军的职位。

他倒是还记得自己这位儿时老兄的梦想,大将军!

武官之中,最大的官职。

诏书与封赏送到了冀州邺城,让袁绍一晚上没睡着觉。

连夜叫谋臣到衙署来议事,说到激动之处,甚至还气得发抖。

“我推举他一个兖州牧,他倒好,还我一个大将军之位是吧!?”

袁绍气得吹胡子瞪眼,身穿褐色的内衬布袍,广绣摇晃在床榻前走来走去。

几名谋臣都低头不语,唯有许攸在一旁不断捻须,甚至还多次长舒怨气,瞥向田丰。

此状,不少人都看在眼里,但却不敢喝止,毕竟此事极其尴尬,天子不光听从曹操之言,甚至还为他发出诏书,向天下诸侯讨封。

根据刺探的情报来看,曹操迎奉天子除改道去许都之外,根本没有半点不敬,任何场合都是照足了礼法,如有不懂,荀或都会为他一一指出,而后更正。

所以现在天子对曹操,倚重感恩,言听计从。

这种好事,本来就该是在冀州邺城的。

若是按照许攸的说法办,现在已经是号令天下了。

“曹孟德,可真有你的。”

“当初跟在我屁股后头的阉宦之后,现在已经坐拥天子了!他还还我个大将军!

当时,袁绍力主推举曹操为兖州牧,那是让他给自己当屏障,一同除贼,防备袁术的!

现在这小子已经骑在头上来了!

如何能忍,他豫州、兖州都离天子不近,凭什么他能迎天子!

“此诏,我奉还是不奉啊?!

袁绍头都大了,看着桌桉上的诏书就一肚子全都是气。

“若是我受了这大将军之位,就要送去朝贡!还要奉拜天子,那不就是等同于拜曹孟德!还得听从他号令!

而,而且!这么多钱肯定都便宜了曹操!”

“他现在是明着抢钱了!混账!匪徒!呸!”

此时,不知是谁冷不丁的说了一句,“不奉诏……不就是乱臣贼子了?”

“谁说的!大声点!”

袁绍目光一凝,当即威严如雄师一般扫视众人。

在场者莫不敢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