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三百二十九章:时机不在此战,在赤壁之后

“不是!”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郭嘉还是决定说出这句话,反驳曹操的想法,并且稳住他的心思,现下行军过于冒进。

若是水军战船全部开往江东战场,那就意味着必须要倚重蔡冒,一旦此二人被人除去,或者有所异心,妄图拖延战机,那他们就会有缺口。

江东战船则是准备多年,未曾全数一战,此战对于江东来说,无异于覆国一战,定然是军民同心。

有些话,郭嘉说不出口来,因为未免太过言辞激烈,毕竟江东之地的官吏,都忠诚于孙氏,定然渲染曹氏之恶。

他们在境内总不会夸赞什么奉天子以令不臣,肯定说的是汉贼曹氏,妄图篡汉自立。

那位居于江夏的刘皇叔,同样如此。

“孙刘之联,虽说兵不强盛,将却齐心;虽说天时不在,地利却优,我等尚且还不是水军善战之军,如何在长江天堑与江东兵马相斗,此有悖于兵法之道。”

“主公真要用兵?!”

曹操愣住了,一时间盯着郭嘉看了许久,他没想到一直以来最懂自己心思的郭嘉,忽然发难,却说了一句反对之语。

妙就妙在,以往他都会迎合自己的想法,所以每次言出必中,在外人看来,自己对这位祭酒向来言听计从。

这样的印象,也是曹操自己促成的,因为他需要一个除自己之外,还能开口进言之人,这样便不会让人觉得是一言堂。

在以往,每一次郭嘉都能将话说得极其漂亮,让人挑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即便是有,自己稍作思考之后,就会站在郭嘉一方。

因此,两人打起配合来,就极为顺畅,但是这一次,却和往常截然不同。

这让曹操,懵了一下,他不知道是郭嘉没意会到自己的意思,还是他真的觉得不可现在就立刻出兵,而再看郭嘉的眼神,认真之中带有笃定之意,仿佛在暗示。

那就无可猜测了,他真的认为不可出兵。

“也并不是,”曹操稍稍柔了下来,退而安定,他现在年岁大了,身边祭酒由戏忠换成了郭嘉,很难再寻找一个新的人。

“不过,此时江东甚乱,他们此时越是镇定,说明内部越是空虚,奉孝你且想,若是我,也被人刺杀,该当如何定住荆州之人心,让那些荆州当地的士族不再作乱?”

这话倒是也有道理。

郭嘉凝重地点头。

若是这么说来,这是非要打不过了。

这一刻,郭嘉也才算是明白,他劝不动丞相。

当初一直以为了解其心思,便可不断默契进言,设计献策,以安天下,却没想走到这一步后,逐渐的自己越是要不断退让,方可守住两人之间数年内培养起来的默契。

怪不得,文若在朝堂之上,越发的谨小慎微,并且不敢多言,只顾着理清眼前之事,那是因为他早已看清了曹氏的未来。

郭嘉在曹操这转念而言的另一段话中,感受到了逼迫之意,因为他的意思还没变,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这就是,自己退了一步,说了不同意见。

于是丞相又进一步,再将问题抛出。

此时在堂上的文武,有些人也看得出这态势,若是郭君再说一句不可进军,极有可能就会招致祸端,日后这祭酒之位便不会再是他。

然,此时许多人都认为不可进军。

并非是不敢战,也不是在荆州享受了太多的安逸。

只是单纯的觉得,江东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一盘散沙。

孙氏也不是众将所言,只是鼠辈蜗居,不敢出江东。

至少江左一向出才子,如同无数宝剑,还没出鞘,你怎知它不是绝世神锋。

真要打起来,免不了还给那些看戏之人一个极好的机会,再寻一番机遇,如今坐拥数州之地,千万百姓,只管屯田攒钱便是。

只要民富兵强,随时都能打。

那么,丞相是怕什么呢?!

郭嘉暗自叹了口气,点头称是,而后说道:“方才,在下没体会到个中缘由,主公不愧是当世第一流,江东此刻定然是外强中干,内有祸乱,只怕是文武不和,几欲先降!”

“他南有士夑为乱,孙策又曾残杀士族震慑,如此看来,内部必当是有望族之后,要做乱,为保所谓孙刘联合,才如此放话。”

“而我军,准备一年,就待开春,若是不动兵马,浪费了这滔天的气势!”

“不错!”

曹操脸上这才重新浮现出了笑容,起身来重重地拍打了几下郭嘉的肩膀,笑吟吟的说道:“正该是如此。”

“奉孝此言,深得我心!”

“立刻传令三军,祭天犒军,我要尽快出兵与江东交战!踏平江东收服扬州,如此可令南方安定,还大汉鼎盛!”

“喏!”

文武传令,此令自然是文臣忧愁,而武将亢奋。

武死战,文死谏。

武将得上战场,意味着战功可立,而寻常出谋划策定方略,他们肯定是插不上嘴,只有上战场去,才有机会扬名立万。

文臣,则是忧心忡忡。

自堂会上出来的时候,也都是各有心思,仲德和奉孝一路走,竟然都是眉头紧锁一句不说。

但郭嘉心里也明白,这位东阿跟随而来的谋臣,也不是省油的灯,至少在乱时,可是传出他敢杀马杀人为粮的狠人。

且善于领兵作战,剑术不低。

他应该也察觉到了什么,压迫感似乎越发的多了,比起当年徐臻在身边的时候,主公少了许多快乐。

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取代的,相比之下,当初徐臻却是能做的事情很多,郭嘉除却知心思,懂谋略,识人善任之外,却不能万军从中领兵厮杀。

如此,自然不如他徐伯文。

急什么呢?!

郭嘉花费了一日,整整一日来想这个问题。

终于有了些许眉目。

应当是岁月。

主公听闻了西凉归附徐臻而非曹氏,也非是大汉,自然明白徐伯文如今的人望。

麾下的权臣有了如此人望,乃至于胜过自己,而许都之内,马超的父亲又刚刚被杀。

甚至马氏满门被治罪,西凉打为叛党,这不是简单的击溃他的兵马那么简单,而是将其整个家族这么多年的努力与经营,全部摧毁。

马氏将门世家,世代传下来,有三位将军在戍边,这功绩是不光耀,但是真正劳苦。

在边关不光时常挨饿,而且要随时面对外族进犯,稍有不慎就是身败名裂,因为诸侯内斗而败,那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

谁要是输了外族,那就是钉在耻辱柱上反复鞭尸,马家这么多年来诞生的将军,达不到封狼居胥的高度,但是却也未曾出过大乱。

而且还是趁董卓之后,迅速崛起的大诸侯之一。

他现在归了徐臻,那么徐臻可以把兵马重心放在西凉,他去做那个征西大将军。

征西大将军啊!

郭嘉不止一次从曹操的口中听到过,这是他年轻时候的理想。

马踏西域,再走丝绸,而后得赞誉无数,救边境之民,乃至是扩张大汉之版图。

人臣之荣便在于此,你赢了国战,青史都要吹数百年留存于后世,谁不想走到这一步?!

不过现在可是背道而驰,他要去进那魏公之位,日后还可能要为大王!

徐臻,坐在了他最理想的位置。

西凉便是最大的踏板!

此时主公必定会急!

因为若是慢慢打,等他拿下江东,覆灭刘备,或许已经垂垂老矣,到时候拿什么与伯文去斗?!

曹氏子嗣,又有几人能与他斗?!

他现在可才三十五。

正是壮年年华,而且徐伯文不沉迷于酒色,从不贪图享受,是以体健气雄,你可知他还有多少年,才会有疲态?

如此想来,谁人不急?

若是斗不过,日后偌大的江山,都会是徐臻的千古功绩,他可以自立而篡夺这些年的功果。

也可以交还于汉室,成就自己的千古流芳之名。

如今大势,已在徐臻之手。

形势逆转了!

郭嘉想通此点,明白曹操此心,于是彻夜不眠不休,同样忧愁起来,打则是必须要打,那如何才可不急不徐,先下一城。

还是要占据陆上之城,不可懈怠,必须要勇勐精进,立刻进军方可令人江东之民明白军威!

才能让谋臣愈乱。

而他们乱,则会急,急则攻。

一旦江东主动来攻,问题反倒简单了。

三十日准备。

曹操兴兵号称六十万,浩浩荡荡攻打江东,趁势囤兵于江边。

战船无数,艨艟上千,舟楫则是数也数不清除,耗光了荆州及徐、扬、兖州等地的钱财,耗资巨甚,难以计量。

哪怕是身在冀州邺城,已经卸下了不少重任的荀或,都感到肝颤。

这数日来,几乎上表如雪花一般,各地官吏同时来信,上表请粮,用以资军,调拨的粮食达百万石。

钱财有三十万金。

发放的犒赏便是三十余万份,还要赠予钱财与士夑,南疆。

派兵严密监视蜀道。

同时,下令让冀州牧曹昂,领兵驻扎在常山,随时警惕并州来犯!

就算是并州,不可能来犯。

因为并州与冀州,中间横跨一条八百里的太行山脉,若是要来犯,只需守住数个关口不被徐臻突破,严加防范他那能翻山越岭的刀盾山地兵,便可稳稳守住。

曹昂派遣了三员,甚至请了曹仁亲自前往。

守住十九个关口,不给徐臻半点机会,表面上虽然未曾决裂,可此时大战,绝不可有半点错漏,唯有如此,方可放心。

于是,荆州战船开赴战场,浩荡数十万人囤于赤壁,隔江相望江东大营,将要决战。

……

西凉,扶风。

徐臻在得马超引见之下,拜见了当年大儒马融族人,与之交谈甚笃,领略了一番西凉最为繁花的文汇风流。

刚刚驻扎兵马之后,不多时就收到了消息,从江东送来的消息很快,而且接连冗杂,但是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开打了,居然还真的开打了。”

贾诩在收到消息的时候,很是错愕,但是却也极快的反应了过来,这和车骑当时的论断并没有什么出入。

在当初,车骑从南方回来的时候,给曹丞相留下了三道锦囊,里面的计策他没有告诉别人,但却选择偷偷和自己明言。

都是好计策,若是一同施行的话,或许在数年之内,可以缓缓蚕食江东,以势相压的计策,可逐步让江东丧失反抗之力。

便是修战船,练水军,造多军备以备战东方,不过他说完,就立刻和贾诩下了赌约,主公一定不会听。

贾诩不敢赌,而且也觉得车骑所言极是,心想着你在西凉这么闹,发展如此壮大,他在南方当然如坐针毡。

所以这两道锦囊里面写下来的计策,那都是在劝其慢慢而进军,不可有半点冒进。

但偏偏当下形势一定会让曹军坐立不安,必须要急着进军,必当有建树,方可回来解决徐臻之事。

这是大势阳谋,就定在曹氏面前,且看他要如何抉择。

打那时开始,曹操就已经没了主动性了。

“真开打了,我们可进军!”

“进军?不进。”

徐臻断然回绝,话语里根本没有半点急躁之意,他是半点不着急,若是此时进军,定然要遭到曹氏打击,而且师出无名。

人家曹氏,根本没有半点对徐臻的恶意,甚至前段时日,还命天子写了诏书来表彰其西征之功。

拿下西凉之后,让他治理。

但这话说出来,典韦等人都着急,战非战,和非和,恐怕日后还要给机会,若说曹氏,他徐臻肯定最为了解。

此时曹操不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冀州守将了不起是夏侯惇,一旦开打,最多是让徐臻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名望全部丧失。

连马超都急了,你当初答应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我就等着攻打许都,给我父亲报仇。

现在如此大好时机,却不肯立刻出兵而去,那你这又是在等什么,又有什么好等的。

“先生,还不可慌,此时绝不是好时机。”

徐臻叹了口气。

“这时候去,反倒是要遭致坚守,触其锋芒;此时更该坚守,我自有发展之道,趁此时机壮大。”

“自守其道,壮大兵马,再寻时机,这不是最好的时机,时机,应该是在此战之后。”

徐臻很明白,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不知结果如何,但却能够耗损曹氏巨大,那时候主公会更急。

他越是急躁,对于自己来说,选择也就越多,现在选择权就在手中,何苦又要交出去。

不光不能打,而且还要派使者回许都,赠十万粮食军资,用以响应南征,了却了许都那些人的猜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