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三百一十章:我大势在手!何需伯文!?

“徐车骑,你到底要干什么?”曹真勉强抬头起来,皱着眉头说道。

这一瞬间感觉一下要离家极远,多年回不来好日子了,去并州而且是在徐臻麾下,日子肯定不好过。

现在看徐臻的样子也不像是在开玩笑,恐怕是真的要把他带去幽州。

岂能不着急,我也是听令行事。

你怎么不把曹仁带去幽州?!

我好欺负是吧?

“当然,不干什么,带你去扬名塞外。”

徐臻表情正色的说道。

……

十一月。

有三个消息送到了襄阳。

一个是徐臻到达许都,分别从九江、陈留以及庐江三处地方,募集了两万新兵而走,这还是愿意跟随他去远征边境之地的。

不愿去的还有一万,所以遗憾未能入营。

另外两个人消息便是,曹真在带部分新兵,依旧为都尉;以及青州密令已达成。

同时,不久就有另外的消息送到了蔡氏府邸之内。

蔡夫人和刘琮,乘舟时在江心船底被巨石刮破,风浪卷翻,找不到其尸首所在,飘向了青州之外的水域。

找是肯定找不到了,因为青州之外的不叫江河,那得称之为海。

蔡冒大哭了一夜,第二日继续勤勉带兵,不敢再有丝毫任性妄为。

也不再和境内其余士族结党营私,只方自己是忠心耿耿于曹氏,从此不再去做任何令曹操反感之事。

而战事停歇,暂且不好继续进攻,这样一来也没了多少事,曹操在此时,打开了徐臻留给他的第一个锦囊。

按兵不动,广积军备。

“嗯,”曹操深以为然的点头,“看来伯文的确是早已看懂这里的情势,不可轻举妄动,知道即便进攻也难有建树。”

“按兵不动,广积军备,可以数年经营再战,这是在劝我不要急于一时。”

曹操深深地感慨一句,语气之中颇有叹意,“说来,有些惭愧,即便是我也是在失利之后,方才认定。”

“很正常,”郭嘉在一旁微微拱手,“伯文只是论断,恰好对了而已,即便是他在,也要去打一次才能确信自己的布局。”

“嗯,我知道。”

曹操当即点头,这话他爱听,徐伯文就算是亲自来,也不至于能立刻判断对局势。

“只是,谁都想不到,伯文竟然又募集了两万兵马,我想不通一点……”

郭嘉面露沉思之色,眉头紧锁思考着,不过曹操没有立刻发问,因为两人都有同样的疑问。

片刻后,曹操叹了口气道:“他之前让陈留、庐江、九江三郡养民不募兵,内治收流民,是否为了今日。”

“不错,在下也在思考此事,”郭嘉背起了手,深深的吸了口气,“伯文行事,目光长远,如此复杂的局势,居然都是一路布局而来,总能拿到最多的利益。”

“此次锦囊,还是要听从伯文之言,”郭嘉说到这,话锋一转,倒是开始规劝起曹操来,他们眼下也不是和徐臻争夺什么的时候。

而且将曹真送去给他,本身就属于试探,这试探的结果,便是徐臻又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没有怪罪他什么。

甚至还给了兵马统率,将曹真带在身侧,所以目光应该收回来了,不管他日后在并州和幽州如何,当务之急是拿下江东。

如此,普天之下的诸侯将再无任何人可以抵挡,大汉伟业便可再上台阶,从此不会再有任何诸侯能与主公争锋。

最重要的是,此次大胜回去,就可以进魏公了,第三次推举魏公,开公国置百官,将曹氏兵马全部转为魏国兵马,从此之后身份将会大不一样。

一切都走得很是顺遂,郭嘉已可看到三年内,辅左主公完成伟业,此生便可真正名垂青史,生死无憾了。

不过曹操却叹了口气,“这锦囊,是好计策。”

“只是,我难以判断,是对伯文利好,还是对我。”

郭嘉一愣,眉头顿时紧皱,疑惑的问道:“此话何解?主公为何忽然出此言?”

“伯文在并州,幽州,是为了和雍凉交战,恐怕需要时日去开疆拓土,南方战事越慢越好,岂不是可以给足他时日?”

曹操极其自信的笑着,同样也走到郭嘉的面前来,笑吟吟的看着他,“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伯文越是做得完美无缺,我心中越难安,他为何不发火?”

郭嘉听了这话,直接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

人家不发火……说明做得智慧聪明,知晓不计较这些小事,为何主公要生气呢?

“主公……”

“不必多说,”曹操抬起手,微笑平视前方,神情之中略微有些担忧,“就因为太完美了,我才能感受到他内心之中的怒火。”

“不是对你我,也非是对汉室之臣,而是对我曹氏的诸多将军。”

“当然,此事也唯有你才能知晓,不可去多言,伯文留给我的锦囊,不是这八个字。”

郭嘉顿时后仰,深深地看了一眼曹操的侧脸,沉默片刻后还是忍不住问道:“为何?”

“嗯?”曹操诧异的回过头来,盯了他一眼,“你居然会问我为何?”

“因为,多年交战,伯文功绩甚笃,而弱了我诸多将军谋臣之功绩,如今人不在此,何故要用他的计策?难道凭借你等谋臣,还无法击溃江东鼠辈吗?”

“孙氏偏安一隅,虽安宁却不强盛,区区一个荆州,便可让他不敢进犯,如今换了我曹氏,身后还有四州之地运粮而来,又有和惧?”

“江东岂能抵挡!?无需伯文计,我照样可以百万雄师过江东,踏平他的柴桑基石。”

郭嘉眼目一凛,顿时拱手而下,“好,既如此,在下自当竭尽全力,在江上打一场旷古烁今的大战。”

“南北之战,此时才真正开始。”

“哼哼哼,”曹操重新略微自满的笑了起来,伸出手拍打了几下郭嘉的臂膀,沉声道:“有奉孝、公达、仲德在,何须用伯文之计策,此锦囊不看也罢,尔等难道不是当世第一流?!哈哈哈!

此时的曹操,和当年略有不同。

当郭嘉看着他大笑的侧脸时,五味杂陈,一时难以回味,的确,现在的主公已经不再是当年只有一地容身的兖州牧。

现在,是大汉的半壁江山在手的中原霸主,甚至还更多。

未曾收复的无非只有江东、川蜀以及西凉,但中原最为肥沃的土地,都在掌握。

何须再依靠他人。

而且,计策也不需要什么旷世奇策,他们有许多办法,都可用胜势打赢这场仗,因为领先的优势已经太多了。

他现在不需要徐臻,一样有足够的人手,可以平定江东,既然孙刘联盟,那就在江上,将他们全部收拾掉!

毕竟,如今连荆州都尽在掌握,偌大的荆州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了下来,再加上曹氏原本的底蕴,此军势比当年袁绍集结的兵力还要多上一倍!

何等的壮观!

“伯文那边,且让他回去便是,此战之后,所有文武,当立下大功,论功行赏!而伯文就看他的造化了,如今他的位置已经足够高了,若是要更进一步,那便要看他,和我等攻陷江东,谁更快了!”

曹操对郭嘉面露笑意,表情轻松不已。

郭嘉勉强的笑了笑,这里只有他在,可现在却无比希望徐臻也在场,若是伯文在的话,几句话就可以让主公摒弃这些想法,然后气得浑身发颤。

只有他,敢戏谑几句,顶撞丞相。

其余之人,连曹丕公子都是唯唯诺诺。

而曹昂公子,虽也敢进言,但是却肩负着如今的冀州和许都,乃是行的嫡子之责,无法南下。

是以,郭嘉也没有说话。

唯有,依照丞相之想来办了,就看速攻之下,水军能否取得建树,还得再倚靠荆州水师,倚靠蔡氏。

……

幽州涿郡。

徐臻一到此,先下令兵马扎营,而后分派粮食给各地百姓,再为一年来种地得力的人家分田。

而后给自己放了三日假,在家中一直没出来,和各夫人相继过夜,准备常驻幽州数年。

等待西凉战事安定,移居西凉。

三日之后,精神涣散,目瞪口呆的徐臻终于来到了正堂上,勉强听取贾诩的各种禀报。

这一日几乎典韦一直在笑,诸葛亮身为弟子则是很有素质,一直在憋笑。

于是当天下午,就有了车骑过处尽扶墙的笑谈,然后晚上被罚跑了军营三十圈,顺带巡营。

夜深人静。

贾诩到来拜会,车骑亦未寝,与他相步于中庭,手捧着一些中药材打造的茶杯,吹一口喝一点。

“幽州产值极高,地貌耕种却少,有鱼市、盐市,当初您所做最高明的安排,便是将于夫罗的部族放到了塞外去。”

“如今,白檀到白狼一带,都是于夫罗的部族,可为我们所用,且在塞外各地氏族,吃不饱饭的人,长不肥的马,也有不少,日后都可以输送而来。”

贾诩可谓是满脸笑意,回到自己熟悉的边塞之境,所熟识的人很多,当年推举之人遍地都是,特别是在并州。

幽州虽少,但他的名声可不小,当初冒充段颖家人逃脱绑架,甚至还得山贼一顿招待,这等胆识和急智的事迹,还是广为流传。

所以他乐呵,到了家乡,贾诩虽说不能成为千古名相,但是他可以做徐臻的“吾之文若”,如同荀或推举人才给曹氏,让他前期后方无忧一样,推举自己信得过的德才兼备之士。

日后,还可以和车骑亲密无间,深得倚重。

大好机会!

所以现在贾诩是日夜不辍,趁着身体还健硕,不算老迈,始终在帮徐臻谋划。

“今年,要让冀州跟随而来的百万民众,一同耕种安置,而后移其祖地到幽州!”

“此地,定在代郡、上谷一代!此地有三条大河,土质不错,还可捕捉鱼虾为业,同时靠近并州,并且距离涿郡进,车骑兵马尽数屯于涿郡,日后随时能为腹地,可支援此地。”

“而南方,乃是中山,一样有车骑的心腹士族在,当地自然也会心向车骑,刚好可防备。”

“防备谁?!”

徐臻眉头一挑,目露不悦之色,“你说话小心一些。”

“是,防备不测。”

“日后一取雍凉,便可随时转为凉州,一旦丞相进魏公,凭借车骑之功绩,便也可进公。”

“静待时机,坐守北疆、西凉,如此一来……稳固也。”

贾诩方略早已经写好,加上右北平之外,还有辽东与白狼等地,那地方,可是攻克柳城之后,打退了乌桓得到。

公孙康所在的辽东,对高句丽又有威慑,西凉、川蜀一取,可不就是高枕无忧么?!

这和做皇帝有什么区别?

当然,此话自然不可说出来,哪怕是在心里想,也不能说。

如此功绩,随着车骑水涨船高,贾氏日后也可以无比显赫,想想都能笑醒。

“啧,”徐臻咋舌了一声,当即道:“先种地三年,联合辽东,不打雍凉,只用兵马震慑,文和先生。”

徐臻的语气忽然一沉。

“在。”

贾诩则是快速凑近,收起了脸上所有的笑容。

“等富足起来,再考虑下一步,眼下之事,要壮大,更要富足,幽州所有氏族,我定要收纳,然后,再来和我说接下来的方略!”

“好,好!”

贾诩稍稍定下心神来,“的确,不该操之过急。”

涿郡理政,逐步进入冬季。

今年秋收在幽州不算大收成,所以有些百姓家中的确没粮食,但是徐臻十一月到了幽州之后,发粮发炭,又让很多百姓足以度过冬日。

民望自然一来就压过了当年曹昂在的时候。

因为曹昂在时,没有雪中送炭,都是稳步收成。

而徐臻一来就选了好时候,上任就发粮助民,无形之中给人一种落差,自然得惦念许多。

这些,都并非是徐臻运气好,早早在行军时候,这些路线以及能想到收益,早已划定。

一路而来,处处都是收益,不得不令人赞叹。

在凛冬到达之前,公孙康听闻徐臻回了幽州来任州牧,立即送了军粮,宝物,还有不少舶来品到幽州,准备在涿郡来过年关。

同时,也想问徐臻要乐浪、玄菟两郡。

要一个名义。

这些本身也都是他的领地,辽东属国那一片临海地盘也是他的,若是可达成,日后幽州都归属于徐臻所有。

所以他此次,可是带着十足的诚意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