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八十九章:曹仁承诺的,关我曹操什么事?

此刻虽说在曹操身边的全是旧识,心腹臣子。

但所有估计都是头一次看见这状况,立功辞官。

千古以来,寥寥而已。

也许在那些春秋大贤的故事之中,会有所收纳,可若是现实里遇上这么一位,要么是已经伤透了心,那就是真的对当官负责等事,并没有太多要求。

当然,若是按照徐臻的说法,他已经将冀州治理得极为富足,现在要去治理并州、幽州这等相对混乱荒嵴之地,那反倒说明他是太为天下着想了。

看似以幽州换冀州。

实际上每年的收成,至少有五倍之差。

可见徐臻在冀州收成是多么可怕,这种情况下,他稍稍贪墨些许,就够子孙后代享荣华富贵。

更别说,他的天工院每年要赚多少钱。

在场文武,都相信徐臻只要去了幽州,肯定可以将幽州的收成也提上来,他有这样的本事。

而且依他日夜不辍,鞠躬尽瘁入魔的性子,只会越来越多。

可曹操就是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换。

你的铜雀台都在冀州,不要了吗?

你的万卷书楼要一起搬去幽州?

还是在易京的遗址再起一座巨大楼阁?

曹仁当然也想不通,他眨着眼,愣神的看着徐臻,心里又起了一个结,这到底是个什么人?!

他要了功绩,我还以为是贪图点赏赐或者爵位封赏,虽说已经加到了万户,但还可以继续加下去。

要的是自己个人的收成,又或者是给儿子要一个世袭罔替,这样可以让你徐氏长存,哪怕日后你徐臻死了,依然还有爵位顾及家族。

没想到,是要功绩来开口辞去冀州牧的官位。

真的那么康慨吗?!

那冀州招募的兵马,难道还能全部跟随你去幽州不成?当然不会,意味着自己要裁军数万,交托给曹氏将军。

太狠了。

对自己都这么狠,那这徐伯文真的惹不得,他要么是个圣人,要么是个疯子。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圣人。

“伯文,三思呐。”

曹仁已经无话可说了,唯有如此简单规劝一句。

“三思啊,车骑!”

“冀州恐怕,离不开车骑。”

“伯文,你要想明白了。”

郭嘉、程昱、徐晃等人都觉得舍不得,可他们都想不到徐臻内心真实所图,利益当然难舍。

可若是明舍暗得,却未尝不可。

徐臻要的是安宁。

“主公,当下就要走,南征已经定,荆州必降,只要缓缓进军江东,训练水师,谨防火攻,迟早可定江东,更何况,还有我留给主公的一枚重要棋子,总得能用。”

“数年之内,江东必能攻克,而趁此时机,我也要安定西凉等地,为主公日后攻取川蜀,先行铺路。”

“需图远也,不可只顾近况。”

“伯文!”

曹操一把抓住了徐臻的肩膀,袍服内铁块一般的肌肉硌得生疼,“真无人逼你?”

“真没有。”

徐臻苦涩摇头,“您知道我的,我这人就喜欢去公务繁忙之地,日夜操劳,事务越多,我心越荡,恨不得每日时间可以被十几件事排得紧紧密密,主公您就成全我吧。”

曹操:“……”

他现在心里指定是有什么事。

脑子感觉不太灵光。

三十多岁了,该休息了。

徐臻这番话,真的把周围的人全干沉默了。

郭嘉,程昱等马上后退了半步,脸上偷偷默默满是嫌弃的表情。

我还巴巴隔着劝呢,这啥人呐!

我劝他干什么?!

打死他好不好?!

这话让你说得……

还,还事务越多我心越荡……我真想找个榔头敲死你。

这边曹仁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唉哟。

我真不该在这里,跑去巡营算了。

“你这……”曹操几次要开口,都没想到说点什么好,只能伸出手拍拍徐臻的肩头,然后竖了个大拇指,“你清高。”

“去吧,去,我今日就写信给天子,让他给你换,你换!有本事你去了幽州,把夫余、高句丽打下来,大汉列祖列宗都要记得你!”

反正我无所谓,白捡一个冀州,不要白不要,若此时和曹氏、夏侯氏的其余宗亲将军说,脸都能笑裂开来。

“那就强人所难了,我只会种地、搞钱……”徐臻滴咕道。

“什么?!”

“我说我尽力……”

曹操狠狠地刮了他一眼,大跨步走在了前面,走了一会儿曹仁又上得前来,小声问道:“大兄,今夜还摆庆功宴吗?”

“摆个屁!!全部各司其职,刚刚拿下南阳,没有事务繁忙吗?!你们的心就不能荡一荡!?”

“诶……”

曹仁老怨种了,幽怨的回头看了一眼徐臻,差点没给自己一巴掌,找别人来问啊,自己问这些干啥。

……

徐臻回到自己的营地,松了口气。

贾诩上前来询问,“车骑,如何了?”

“调任了,准备回去吧。”

“那就太好了,幽、并两地虽不如冀州富足,但是足够养兵,镇守得当不易被攻取,车骑不必心中不舍。”

“我哪里不舍,求之不得,”徐臻认真的盯着贾诩的眼眸,解释道:“文和先生可能不懂,越是百废待兴之地,我能收获越多,若都是冀州这等已经不需要我坐镇就可以按部就班每年收成,无形之中每年要损失多少。”

“若是按照四舍五入原则,差不多每年损失十个亿。”

十个亿,那就是十万万……

这个是怎么入出来的呢?

贾诩懵了一下,这个收获指的又是什么?名望?财富?还是人脉或者情义?

老夫自问已经很了解车骑了,但是也许一生都不知道这个收获到底是什么。

他说的收获,是实质性的钱财收获,还是自己内心的满足……

若说是为民谋利的满足,车骑并不像这么伟大的人,看起来不像。

一个不像是有伟岸奉献之心的人,一直奉行做着这样的事,但表面上还是杀伐果决、安享盛誉,那他算不算伟大。

“调任之后,因幽州要和子脩原本兵马换防,得回去问问军中将士,可有不愿远离冀州的,提前报名,分入曹昂公子军中。”

贾诩回过神来,笑着拱手而下,微微鞠躬,道:“恐怕不会有超过一千人离去。”

“怎么可能,三十万兵马,并州调任了十万,剩余的人怎么都要守故土,有些人家中还有老母亲。”

按照常理要有几万人辞军务,要么换军营要么解甲归田。

现在在冀州当农户也能温饱之后有余粮相存,当兵有什么好的,随时要上战场厮杀。

“赌不赌?”贾诩笑着说道,以往这句话都是徐臻和他说,而贾诩从来不接。

这次老小子居然自己主动说这话,徐臻当然也不接,“我才不赌,相信你的判断。”

两人相视一笑,整个军帐之内一片欢声笑语。

……

七日后,冀州驻军送来书信。

徐臻看完回信嘴角抽搐,狠狠地向贾诩瞥去,满脸的嫌弃。

“离军了八千四百五十七人……”

“啥玩应……”

“唉哟,就这还打赌呢……”

“搞得我热血沸腾的……”

来自各地的军师,七嘴八舌的都瞥了贾诩一眼。

徐臻人麻了,还信誓旦旦跟我在那弄什么赌约呢,不超过一千人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这么大年纪了。

我就说你哪来的自信,早知道跟你赌身家了,四舍五入又亏了十个亿。

“啧,”贾诩在无数道目光之下,惭愧的低了低头,下次再也不装逼了。

下论断可太难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能经常去下论断的,特别是郭奉孝他们。

贾诩倒不是佩服郭嘉下论断总是有断定猜对的事迹传出来,而是敬佩他老是错,居然还能悠然自得、镇定自若的继续论断,丝毫没有半点羞愧之意。

寻常人怎有这种豪情,当然了,说难听点就是脸皮怎么能这么厚。

“八千人,其实也不算多,这定然还是车骑多年功绩,令人景仰所得,若是换做别的州牧,只怕是光调任离去的就有几万人。”

毕竟是远离故土,当然了,也只有徐臻会这么大度,别的将军也不可能让军中将士离去,一般都是先行带走驻军,等待数年之后募兵更迭,再将老将老兵遣散回乡。

徐臻的确对待军中将士十分仁德,所以这八千余人,多是已经有了旧疾,或者年事已高不便再战之人。

这些人早该归家,离去之后倒也算是卸下了许多包袱,否则到了战场上也是牺牲奉献的命。

徐臻再次白了贾诩一眼,道:“给离军遣散的军士,按照功绩与军中职位,发放足够的安家费,按照家中人口,分予田地。”

“诶,老朽这就去让他们做好准备,发下钱粮,一定将遣散之事做好。”

贾诩大汗淋漓,老脸发红,讪笑几声和左右文武打了招呼,除了诸葛亮一直在笑根本没听过之外,其他人都比较给面子。

至于亮子……罢了,不和他一般见识。

贾诩倒不是怕他师父,他师父现在人挺好的,尊重老人。

关键是怕他典叔,几年过去,孔明他典叔基本上一点没变,动不动还会提及当时宛城之事。

当天夜里,徐臻兵马开拔,曹操则是在收蔡冒先锋军送来的荆州各地管理归附投诚的书信。

两人匆匆见了一面,马上就被扣下了,曹操在苦思冥想之后,下了一封命令给徐臻,让他以军师身份入正营,贾诩和许褚、张辽两将回冀州去主持换防事宜。

留下诸葛亮、赵云、黄忠、典韦等文武在身边辅左徐臻,等南方大战安定,他们再离去。

同样高顺的刀盾骑也留在了南方。

这样徐臻就等同于领一万兵马在主战场,可囤积于徐臻的封地舒城附近,随时可自合肥的陆道南下,进攻江东。

于是,徐臻其余兵马开把,他则是嘱托了贾诩许多大事小情,换防幽州之后先以并州军政为重,趁天子诏书还没下,早一步到冀州,下令带走存粮大半,分批次运送到并州囤积。

这些年冀州买卖换粮,行走南北,已经十分富庶,各地建起来的四个大粮仓内,足有数百万石粮食囤积仓中。

贾诩登时听到也是一愣,无奈的问道:“这么干,会不会被骂……这事儿可不兴做啊车骑,官吏调任期间,偷运百万石粮草,这要多少功绩才能补回来?”

“南征功绩多,放心干,最后功过相抵。”

贾诩:“……”

除了一句羡慕,真的说不出别的话来。

您要是以后都打算这么干的话,这路走得可就越发的离谱了。

好一句南方功绩多,立功是用来干这些事的,不愧是您,车骑。

……

晚上,贾诩离去。

徐臻随军去荆州襄阳,曹操特意将他叫到了所乘马车上来,刻意问计。

“这次蔡冒投降,不会再有诈了吧?”

曹操面色凝重的问道。

徐臻笑了笑,当即点头,“真不会,蔡冒本身求安宁,和荆州境内士族一样,只求得以安身以延续香火,让家族之中荣华得以传承,要的是爵位。”

“嗯,但荆州岂不是一直在刘氏的手中?”

曹操眯起眼,颇为狐疑的问道。

徐臻脸色略微有些迷茫,好奇的道:“何出此言?”

“子孝,在答应蔡冒投降的时候,曾经承诺过要让他们世袭罔替。”

“光是这一点,刘氏就不会轻易的交出手中兵权,日后荆州壮大,随时还可以反,刘琮现在年纪还小,也就罢了,若是长大了是个文治武功都不错的贤主,日后人丁更迭,各主变换,谁能知晓未来之事呢?那荆州岂非始终是个隐患……”

曹操这话足以说明,他正因此陷入深深地担忧之中。

“也不算麻烦,子孝兄长的承诺,关主公什么事?等兵马进了襄阳城,再将他们换去青州变是。”

曹操眼睛忽然一亮。

也有道理。

子孝答应的,我可没答应。

就算我答应了,天子也可以不答应,以思念宗亲为由,先将刘琮等人送到许都,然后任至青州便是。

其余士族可以不动,主要是刘氏不能在荆州,日后驻守此地的,一定要是曹氏大将。

方可来掌权。

外姓之人掌大权者,有徐伯文一人就够了,多了绝对难以压制。

徐臻之所以地位稳固,是因为他真的太懂事,知道适时的让出冀州。

别看那天曹操听了生气,可是过后细细想来,心里很是觉得宽慰。

“说得好,说得好!他答应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哈哈哈!!!”

“等兵马占据各地要道,直接任命便是,我和蔡冒非亲非故,何必要顾念他的想法。”

“伯文,还是你坏。”

徐臻澹笑之后,面庞略微苦涩的摇了摇头,“也是无奈为之,蔡冒将军会理解的。”

“或者,从即日起培养起另一位水师大将起来,以后蔡冒将军理不理解都无所谓了。”

徐臻意有所指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