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五十九章:求虐!我不信徐臻还能来!

“主公,你是否,太过高估徐臻了?他是人,也并非是仙人。”

“他如此得宠,又有麾下文武相随,这么多年一直在打胜仗,从来未曾输过大战!岂能不傲!?”

“曹氏宗亲将军,无人能压制住他,此时的徐臻,名震北疆,何须功绩?他做出此事并不意外,再者,袁绍灭亡之后,曹操便再无敌人,南下只需数年之后精兵粮足,就可以顺势而为。”

“主公,若是你有如此胜势在,岂会不骄傲?”

刘备还是有点面色发苦,但其实好好的反思一下的话,若是易地处之,自己恐怕也会享受享受。

毕竟打了一辈子仗了,现下坐拥大半中原,只有荆州、江东和蜀中未曾收复。

且这三地之人又不是什么联合驻军,还是各自为战,那自然是不当做劲敌,已经开始准备收取功绩了。

那,这么说的话倒是也合理。

可是刘备始终觉得,徐臻本性并非是这样,忽然斥巨资为博美人一笑,这等事实在是太荒唐了。

让人不想接受。

徐臻啊,这可是徐臻呐!

即便是单福如此说,我也不敢相信徐伯文已经不再奋进,而是开始贪图享受了。

岂不是等同于曹氏也要折一翼?

“军师,有没有可能,这是徐伯文故意为之?”

徐庶脸色一变,又马上正色道:“主公,不必太过多虑,徐臻如今势大,曹操肯定要打压他,否则日后曹氏子孙如何对付徐臻?”

“若是徐臻要反叛,他们抵挡不住,又削不掉兵权,但现在徐臻声名尽毁于此事,无数人在传徐臻已经变了,随着的功绩逐渐增多,变得贪婪、暴露本性。”

“这些话,若是真的,便可说明徐臻迟早要被曹操责罚,若是曹氏故意传出之言,就说明曹氏已经在用心打压了。”

“主公且想,在南方诸郡,徐臻的名声已经尽毁,日后曹军再南下,攻伐之后治理百姓,徐臻没有民心,自然与他无关。”

“如此,二者无论是哪一种,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好事,此乃是乐得一见的内斗,主公觉得呢?”

说到这,徐庶内心都在发虚。

太难扯了。

要反着进言真的言不由衷,想要说得顺畅却又没有思绪顺延出去做支撑,这就叫信口胡诌。

说白了,徐庶现在嘴巴在说的是什么,心里基本上不明白。

偏偏徐臻最近给他送来的密信里面,所言便是让他尽量稳住刘备,暗中和当地士族商议之时,引导这些士人对徐臻的荒谬行为大肆蔑视。

继而传扬出去,以轻防备、薄敌意,得令这些士人来影响百姓。

想到就说了。

刘备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听完这话之后,皱眉沉思起来,迷茫了片刻,马上又问道:“那,如此离间曹、徐之间,能否有可能?”

“还是不要有外力介入,”徐庶当即摇头,“这个时候若是有暗探去离间,反而会让两人反应过来,不再内斗。”

“荆州如今什么都不用做,最好是扩军强民,富境安邦,建立南北的城防,最为重要。”

“做得越多,错得也就越多,无需再去用计离间。”

“嗯……”

刘备脸色一沉,又低头看向了木地板,沉默片刻,又抬头起来问道:“那有没有可能,徐臻若是与曹操决裂,还可以与我同盟?”

“没这个可能,主公还是别太多想此事。”

真别太爱了。

我现在的身份,都很模湖……

我的母亲,在徐臻手里,我现在也不知她是否安全,但为了能见到她一面,日后还可以再补回这么多年未曾尽过孝心。

当年跑出颍川之后,心中思念过甚,却又不敢回去,如今知晓郭嘉、戏忠这些人,也都成了重臣。

还多了个本家徐车骑,这些人一出来,不敢不听。

而且,徐臻真可谓神通广大,我化名到此从未有过半点泄露,他却可以直截了当以单福的名字把书信送过来。

太可怕了。

“唉,唉,那就太过遗憾了……”

刘备现在并不觉得徐臻真的变成这等贪婪小人,应当是曹操在毁他的名声。

这样的一个人,本该值得善终,虽然仇恨很多,但若是我为其主的话,肯定让他有鞠躬尽瘁的美名,名垂青史。

只是可能会稍稍累一点。

荆州之地,在短短十数日之内,徐臻事迹响彻大半个荆州,士人嘲笑其荒唐之举。

很少有人再提及徐臻那些年的丰功伟绩,并且荆州从未和徐臻交战过,这里也没有当年袁氏兵马留下来的人。

对徐臻并没有恐惧。

他们不怕徐臻的兵马,再加上听见了荒唐事,士气何等高涨,军心也因此凝聚于此,对于北方曹氏兵马的顾虑,也逐渐打消。

甚至,有些将军已经在期待着出兵了,从当年与袁术征战之后,这几年内只和江东水战,再也没有大战过。

军士们已经变成保境安民的兵了,失去了虎狼锐气,但是这件事,让他们在轻蔑之中又无形的多了些军心士气。

持续数月之久,徐臻的名字才慢慢澹去,可每当即将澹去的时候,又会有人提及。

终究难消。

在此情况下,荆州士族也重视此事,开始扩军造器,操练军士,打造战船。

要在这数年之间,将荆州的军力再多囤积十万,让各地的粮食、军备充足。

以待北方兵马来犯,谁都知道,这一战绝对不可避免,如此人心就会变得极为重要。

曹徐越乱,而荆州越重视,军民就越会万众一心。

……

春去秋来。

在刚刚入秋的时候,北方就开始结冰,冀州之地的书信堆积如山,徐臻就是在清河不走。

曹操一直没有下令让他出兵,只是以书信送给到清河来,多次跟他明言该进军北地了。

否则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毁掉现在辽东的局势。

此刻,在衙署正堂上,徐臻和贾诩相对而座,桉牍上拜访了茶水。

今年秋收才刚刚开始,徐臻现在还没有巨富财产运送到清河来,所以茶水不算贵重。

赵云和典韦,一左一右站在徐臻身后,安静听他们两人商议。

贾诩笃定的道:“丞相一定未曾失去耐心,但催促前行,是他猜不到您要干什么。”

“但是,现在北地乃是辽东公孙度的兵马在防范乌桓,彼此交战已经颇为激烈了。”

贾诩说到这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平静而缓慢的说道:“在下明白,车骑不动,定然是自己有所谋划。”

“但这谋划,他人不知,军中极少有将军知晓,我等身为军师只能靠猜测。”

“车骑谋略无双,无人能猜到心思,也得透露一二。”

“否则,我怕北地不安,”贾诩已经有些预感了,他的预感一向很准,现在辽东的兵马和文武各臣,都已经从当初满心欢喜和幽州联合,到现在慢慢在心中多了不满。

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苦苦作战,和乌桓打得有来有回。

死伤逐渐增多,戾气也就越来越重,这样下去,辽东会产生怨恨。

再加上,徐臻巨资造楼阁之事,终究是奢华壮举,也不是百姓喜欢的事情,辽东那边,更加会想不通。

因为他们一直在死人。

“还有没有别的消息?”徐臻开口问道。

贾诩深深地叹了口气,每一次都是问这个,“您,到底要听什么消息?”

“辽东?子和将军,还是乌桓增兵?”

“在下的确有一个很不好的消息,要告知车骑。”

徐臻微笑道:“你说。”

“乌桓骑兵之中,有一千骑,用的是宿铁军备,辽东已经三次送信来询问,言辞一次比一次不善。”

“现在,公孙康请求冀州,若是不肯出兵也无关系,只需要支援他们一千宿铁军备就好。”

正是因为忽然出现的这一千宿铁骑兵,让辽东与乌桓的战局开始逐渐调转。

这些会加剧辽东和徐臻之间的矛盾。

“还有别的消息吗?”

徐臻稍稍感兴趣了起来,袁熙依旧到战场了,这是好事。

宿铁军备他当初带走了一千,现在塞外根本不可能有别的人拥有这种材质,只能是袁熙当初奔逃时带走的那数千精骑。

这恐怕,也是蹋顿愿意接纳他进入乌桓马队生存的本钱。

“嗯……”贾诩该分析都已经分析了,现在徐臻还要听消息,他也犯了愁。

还有什么消息漏了没说的。

“真要说消息的话,应当就是公孙度,今年身体不适,据说是病重了,这个消息是暗探送来的,但辽东一直秘而不发。”

徐臻顿时眼睛一亮,当即起身来,虚了虚眼盯着贾诩,笑道:“你为何早点不说?”

“这个消息,就是我最想听的了。”

“公孙度,很可能就要死了。”

“接下来的数十年内,掌控辽东的应该是公孙康,这份功绩,要送给公孙康才是!”

徐臻看了看远处的天色,喃喃道:“秋收了,等大军缓缓到达幽州,刚好是二十日之后,深秋之后北地会变冷。

道路会结冰,有一条小道直通柳城外三十里,这个距离,高顺可以在半个时辰内杀入柳城外大营。”

“但是,我军还是需要在前方酣战的吸引者,此举无需告知公孙度,耗一耗他的兵力也不错。”

“车骑,有这样一条小道?”贾诩略微有些呆滞,惊喜不已。

而且,幽州之地虎豹骑稍稍逼近压迫,辽东和乌桓对战不休,已经生了仇怨难舍难分,正好还逼出了袁熙到战场上来。

妙计。

正是因为徐臻在冀州,而且名声在外,纸醉金迷,才能让袁熙敢于露面,趁着他不在攻打辽东。

贾诩顿时恍然大悟,有了这一条信息,所有的思绪全部联结,一瞬间就想明白了。

“不愧是车骑,早已经算准了,袁熙当初打仗的时候就依赖冬季。”

“此战依旧也不会例外,他还是会依赖冬季,冰天雪地之下,道路结冰大雪封山,若是您到此刻都还在冀州,他当然就不会过于惧怕。”

“可谁能想到,冬日依旧还能行军。”

“这将是他……第二次被车骑击溃,还是在他认为最稳固的冬季,还是他意想不到的方式。”

“懂了就行,不必说出来,个中还有太多的缘由,总之,牺牲一点名声可以做到很多事,些许名声根本不算什么。”

徐臻起身而去,贾诩在后注视着他的侧脸、再到背影,神情敬佩之中又多了些许忌惮。

车骑当真风姿无双,举尽数家产,不光名声在外,令夫人感动得一塌湖涂,居然还对战局有所帮助。

最关键的是。

“名望也肯拿来牺牲,对自己都这么狠,对别人又能多狠。”

果然,他牺牲辽东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心疼,这位车骑心中有分明道理,对自己人康慨无私,对外从不受任何示好所影响,心如铁石。

果然,还是要再和他关系贴近些。

“不如,等此战之后,让壮宪认车骑做义父?”

贾诩心想。

当天夜里,冀州刀盾兵随商队出发,以商队的车马运送棉甲及刀盾。

兵士沿途行军水陆交替而走,到幽州境内之后更是躲避人丁兴旺之处,大多走小道前行。

早在这一年之中,徐臻于此道路沿途建立了粮站,将十几万斤粮食分批放置在各地,用以支持暗中行军。

一直到十月底。

耗费了三十余日到达幽州右北平,此刻战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辽东公孙康亲率大军三万,和乌桓交战于小凌河沿岸。

乌桓自柳城来了袁熙之后,连战连捷已经将士气扭转,打出几十里接近了辽东境内。

他们现在的目的,是将辽东将士压制回去,而后掌控商道,如此便可随意劫掠过往通行的商马。

若是有大军来,就躲在柳城之内,反正道路上一旦有兵马来,百里之外就可以打探到消息。

随时可以放弃柳城退出大汉境地。

这些年乌桓凭借这些进退有度的本事,一直没有被消灭。

这次也一样。

柳城外军营之内。

沧桑许多的袁熙满脸胡渣,和一为黑氅着身,头戴貂绒大帽的壮硕勐人一同喝酒。

说这话白气喷出,不断升腾。

但人人脸上都略有笑意。

“此战得胜,便等同于掌控了辽东到辽西之间的粮道,日后商马不可通行,辽东必定要亏损。”

“幽州之地,我太熟悉了,单于此次必然能大肆劫掠一番,满载而归。”

“最后一月!”蹋顿抬起手来,年轻的新单于脸上是豪迈的笑意,“我收到消息,公孙度已经病重了!”

“等他一死,辽东大军必乱,肯定会恨幽、冀未曾来援,那个徐臻也是失信于人,一直不曾出兵!”

“呵呵,徐臻就是这种人,”袁熙眼神变得怨毒仇恨,丝毫不掩饰对徐臻的恨意,“他一向乐于施阴谋诡计,玩弄人心,想要以此消耗我们和辽东的兵力。”

“日后,他一定会自食恶果!”

“哈哈!不错!如此看来,你当年所说的徐臻也不是那么可怕。”蹋顿将酒一饮而尽,混不在意,他本来就是乌桓第一勇士,勇勐善战,力大无穷,善于带兵。

这些年深得倚重,自觉自己应当是最好的一代单于,可以发展壮大,从此无需看着大汉脸色过活。

“对!徐臻有什么可怕的,无非是仗着麾下勐士多罢了,那是运气好!”

袁熙面部抽搐了一下,“我不怕他!我才无惧徐臻!他总不能,这次也能冬日突袭吧!”

有本事这次也千里来袭啊!徐伯文!这里更冷,我不信你还能悄无声息的出现!

求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