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二百四十八章:丞相别笑了,你这样不好

校事府内,大门前。

许多校事身穿黑色劲装,外有袍服,在门前议论纷纷,而郭嘉也匆匆从外归来,一名英俊束发,持剑在手的校事当即迎上来,连忙告知此事。

“车骑已经到了内院,特意来见老夫人。”

“啧,”郭嘉眉头紧皱,一脸不解,“为何大张旗鼓特意来此,那是我母亲又不是他母亲。”

校事低下头去,不做评价,这些年在校事府行事,以监察为主,其实大部分是监视,查探,入室搜集证据,或者是上门捉拿叛逆。

他们很少打闹调笑,大部分人都养成了和郭嘉一样的习惯,不苟言笑,心有傲气。

相信判断且气势坚定,不过老一批的校事都已经在校事府做了官吏,这些人的武力也都是徐臻训出来的。

郭嘉知晓在这里问也问不出个什么,立马进了大门,穿过正堂旁的过道,进入内院之中。

刚巧见到徐臻带着老妇在院里晒太阳,给她吃点心,顺带聊天。

“见过车骑。”郭嘉朗声说道,这个称呼一变,老人错愕了一下,她之前在颖水还是农妇的时候不太懂,但是跟随郭嘉到了许都,又有戏志才、郭嘉两人奉养,下人、宿卫们大多也会跟着聊些时事,于是多少也清楚了些许朝中官吏之事。

车骑,她记得很大,反正是有很大权势的官位,这和以前叫的君侯就不一样,君侯那是爵位,代表了身份尊贵。

这车骑可是手里头有重兵吧?

管辖天下骑兵好像。

“唉哟,老身有眼不识泰山,原来是车骑了!老身惶恐!”

老妇人顿时惊诧,准备匍匐在地,被徐臻一把扶起,满脸苦笑道:“别别别,长辈跪拜要折寿的,老夫人让我活长点吧。”

“诶,诶……”

老夫人缓慢起身来,但是双手还是有些颤抖,以前适应他是君侯,就花了几个月,现在一下变成了车骑将军。

吓死人了。

这种高位之人,为什么要来看我一个老妇人。

总不能是奉孝……得罪了他,所以要日夜来看管,随时好威胁吧?

“奉孝,奉孝!”

“在,不必惊慌,您叫他伯文便是。”

“伯文?”

“对,叫伯文就是了,”徐臻叫人放置好了礼物,又解释了几句,而后诸葛亮在旁帮腔,说了些徐臻的好话。

徐臻名声本来就好,除了好色是世间生灵对他的误解之外,基本上深受百姓爱戴,为人谦和仁义,对己要求严格,每日必定所学所得。

等老夫人稍微安宁,脸上有宽慰笑意之后,郭嘉把徐臻拉走去了前院,沿途两人在半道上小声交谈。

“你要干什么?”

郭嘉咋舌询问道:“现在是车骑了,给的礼物一次比一次重是吧?”

“我万户,自己的干净钱怕什么?”徐臻后仰,稍稍瞪大眼睛道:“现在不比当年,每年就那点俸禄,还要散给军中将士,现在一年收成过万金,足够用了。”

“那也不行,你这么来看望,旁人怎么说我?若是被人定为勾结,如何是好!现在朝堂之上,盯着你的人可不少。”

“那你呢?”

郭嘉撇了撇嘴,“我盯的人也不少,今日之事,我也会如实上报!”

“伯文,这母亲六十余岁,你放过她吧。”

“这是徐庶之母,你能奉养我为何不可来看望,再说了,老夫人喜欢我得很,你没来之前聊得乐呵呵的。”

郭嘉顿时一愣,你小子……

你欲壑难填!

郭嘉顿时明白了他的用心,徐臻想要徐庶。

都是姓徐,还是本家。

只可惜,现在徐庶人在游方,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徐庶我可找不到他在哪。”

徐臻神秘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知道,不过你放心,徐庶若是能找到,只用于内政,绝不逼迫其参与军事。”

郭嘉眉头一皱,当即冷声道:“他军事、内政皆不擅长,唯剑术高超,才学浅薄,又不是儒生乃是当初任侠一方杀人逃走,伯文不会是认错人了吧?”

“错了就错了,无所谓。”

徐臻澹然一笑,说话间已经和郭嘉两人走出了校事府大门,身后文武相继行礼,打了招呼,而后才离去。

……

晚上,消息从校事府如实送到了丞相府,在曹操身前,有校事画下了徐臻与那位老妇人笑谈的场景。

曹操当即反扣拍在了桉牍上。

“哼!怪不得我叫他来晚宴,推脱有事!”

“原来是去见奉孝的母亲了!”

曹操酸楚了一下,又拿起这木牌来仔细看,眼睛顿时虚了起来。

“奇怪,奉孝母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何伯文多次去拜会。”

“奉孝与伯文,何时关系熟稔到了这等地步?”

曹操喃喃自语,此时郭嘉、戏志才皆不在身边,唯有荀或在。

荀或上得前来,感慨道:“车骑对待友人长者,一向较为亲切,前段时日,不也给曹老太爷送了特制的精巧四轮车、紫檀拐杖、茶叶嘛,这些可都是冀州货里,买都买不到的上等贡品。”

“呵呵,别说贡品了,上贡给天子的精巧之物,都没有特制的,车骑对老太爷也是有孝心在里面的。”

荀或说得诚恳,而且这些年他完全能感受到,自徐州命典韦独闯泰山,救下老太爷之后。

刚开始虽有误会,可后来老太爷的确也是将伯文当做自家的子侄来看待。

所以徐臻也当做自己家的长辈。

“哼,”曹操笑哼一声,颇为不屑,“他要在许都理政一年,这一年内,刚好可商议天下局势。”

“北方既然已经暂平,雍凉又有伯文驻军,接下来便是探听南方了。”

曹操扔出了一卷书简,放在了桌桉上,招手让荀或到近前来一观。

摊开书简,曹操在桌桉上敲击了两下,颇为平静的说道:“这是,现下的许贡发来的书简,这个许贡,是当年伯文留给我的人。”

“安插在孙策身边,用以监视,这些年一直在给我递消息,我曾特意去查验过,消息不管大小,尽皆是真的。”

“这个人,定然可用。”

荀或看完了书简,顿时面露喜色,意外的道:“这是好事啊,如此一来,我们在江东也安插了一根坚实的楔子。”

“的确,只可惜在荆州并没有。”

曹操摸了摸胡须,表情显得有些可惜,“若是荆州也有,便太好了,我可知晓如今荆州各地的军力,将领为何。”

“要不,去问问车骑?”荀或只觉得,或许徐臻有办法。

“问他有什么用,徐臻在荆州士人眼里,现在就只是个草莽。”

曹操忽而笑了。

“为何?”荀或奇怪的问道,“就算是白丁出身,可《农耕策》、《律己表》、《操行兵书》等,这些已经广为流传了,许多儒生奉为经典,特别是《农耕策》,这一策可是解决了当年百万青徐黄巾的安置问题,为丞相推行军屯之策,才有了后来的军粮。”

“年年军粮满仓,打仗从未欠缺粮草,在下于后方调遣粮草极为方便。”

“怎么会被荆州士人论为草莽?”

这匪夷所思,荆州士人的文采和策论是有多高?!总不能全天下独一份,要儒道至死,唯我独宗的地步吧?

曹操嘿然一笑,拉了一把荀或的手,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跟这些都没关系!是他那一年卖了蔡邕的三千卷古籍,让昭姬散尽家产换取钱粮,于是令荆州士人大为震动,买下了那些古籍之后,将他视为草芥、莽夫,不识儒道!”

“荆州士人写的文章,把徐臻都骂臭了!哈哈哈!!!”

荀或狐疑的看了曹操好几眼,也不明白他为何这么高兴。

这倒也是种手段,以诋毁其名声,来让当地百姓不会倾心于徐臻,日后自然也难以改变。

再加上自家领地之内出几位极其爱民的官吏,便可收归民心,如此看来,攻心之计是不可能攻占荆州的。

“丞相,差不多了,再笑……在下也忍不住了。”

“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乐不可支。

堂堂的车骑将军,在荆州甚至被说成了杀猪匠出身,区区草莽不足为惧,爱民仁德也只是表象,无非是靠着曹氏将士扶摇直上,主要还是救了曹嵩的性命。

这些话,曹操偶尔会收到些传言,平日里自己看,也不传出去,在家里偷偷笑,徐臻估计一直在北方,撤防三郡之后,他就没了消息。

这些传言和骂他的文章,可能也只是略有耳闻,未曾亲眼见过才对。

“那,先顾着江东吧,至于荆州这些传言……要不先给伯文说一声?”

荀或苦笑着点了点头。

曹操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嗯,有道理,这样的话,或许他就有办法对付荆州了。”

“走,走走走,我亲自去告诉他,文若和我一起去。”

荀或的脸色板了下来,他很想忍住,但还是嘴角往上狠狠地抽搐了一下,颤抖着笑了起来,“走。”

……

荆州,南阳郡。

除宛城之外,刘备已经几乎深得南阳几十万百姓之心,募集兵马,亲身躬耕。

在一两年内,迅速得了大量的民望,令各地百姓依附于己,最近逐渐轻松欢乐了起来。

庭院之内,刘备自襄阳而归,带回来一人于正堂之内。

此人自称为单福,得司马徽等人举荐,并且言明他文武全才,少年时好击剑,各处游侠,因在家乡惹了祸事,所以出逃。

刘备暗中试过几次,发现自己剑术根本不及此人,又听他对天下大势无比了解,又深知徐臻许多计策之效,也能猜测徐臻的用心。

同时,颖水一代,北方战事大多都可预测得当,对荆州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单福懂得兵法,而且会布兵阵,这些年在荆州求学,学会了很多阵法兵书,同时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儒生。

而是真正厮杀过的游侠,又转为的儒生军师,如此肯定是有真才实学,上了战场也不会怯战。

“军师,现下局势又更为严峻,我方才收到军报,天子封徐臻为车骑,领冀州、并州之兵,那如此,接下来南征之人很可能不是徐臻。”

徐庶一袭素袍,头戴方巾,面容冷肃,身材精瘦但手上特别是虎口有很多老茧,胡须浓密而整洁,此时听闻刘备的话,倒是也气度儒雅的笑了笑。

“不错,这些年光顾着学徐臻之律己,查徐臻用兵,思其内政之策,对其他人的了解倒是欠缺些,不过,即便不是徐臻来,也当是曹氏的几位名将。”

“又或者是一直镇守东郡的那位夏侯元让。”

“这些将军在曹氏地位极高,他们北方安定之后,几乎一统,关外让徐臻镇守,马、韩等人不敢越境,是以,定然让曹氏宗亲前来取功,日后若是中原一统,就更好分功给曹氏诸多亲属,执掌大权。”

“至于徐臻,他的权力应当就是车骑,不会再升任大将军,除非是曹氏将军都难以胜任。”

“而曹操,在下认为于南征之后,会逐步进位,先为公,后为王,最后篡汉自立,到那个时候,天下无人能反对,也就无需害怕白马之盟,同时百姓也得其恩惠仁义,自然只是腹诽怀念先朝,而不生乱象。”

“天子,应当最终是禅让为公,安乐晚年,此为更迭之计,十数年之内,曹操会徐徐掌控天下,这其中关键,便是南征。”

一番话,说得刘备心中难受。

特别是那句,徐臻到头也只是车骑,谁不想当车骑将军,没想到,当年的太守,现在已经坐拥二十余万兵马,为大汉车骑了。

好在荆州之内,我等诸多官吏名士推波助澜之下,已经将徐臻的名声压制了下来,不至于让其声名远扬于荆州境地。

而不光是徐臻,现在连曹操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

再过数年,或许也可攀得真正的果实,天子哪里还有半点反抗之力。

曹操等同于,正在一步步用自己的功绩、人脉,偷梁换柱的将大汉内在支柱全部换掉,换成他曹氏的梁柱。

而我刘备!

还在南阳为太守而奋发,得兵马不过三四万人,而且马匹很少,一千余匹。

唯一值得心中安定的,便是有粮食数万石余下。

“接下来,军师可要为我筹谋,该如何才可抵抗曹操,在下认为,数年之内,他应当就会南下进军。”

徐庶茫然的眨了眨眼,“不会,只有一个契机,会令曹操出兵。”

“何事?”

“刘景升身死。”

徐庶笃定的说道。

刘备深吸了一口气,这个问题更为复杂,他自襄阳回来,已经感受到了剑拔弩张的氛围,在刘表死后,恐怕很多人都要争夺荆州之权。

这里若是争夺起来,可比徐州当年复杂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