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一百八十四章:这么说,我还是在帮徐臻了?!

邺城内城中,魏郡之地颇为繁华,特别是得了幽州一下,金银辎重更多,玉器通商南北,一下让两地物资变得丰富了太多,且不说在各地屯田的百姓富不富足,但军中将士和跟随一起攻克幽州的谋臣,是论功行赏的,他们已经富足了。

所得人力与物力,建造了邺城这一座坚实牢固,又富丽堂皇的城池,内城之中多为士族名流,当真是风流之地。

刘备请来许攸的时候,他正是微醺之态,据他自己说,家中侄儿有所成就,写下了一首诗歌,深得长辈喜欢,于是得此幸事而乐,就在家宴上喝了点酒以此勉励。

说到兴起之处,还打算亲自背那首诗文来与刘备欣赏,两人又再评判一次,不过刚要开口之时,刘备冷着的面容上,蹦出了四个字让他的酒当即醒了一半,一句“颜良死了”,登时令许攸不敢再谈侄儿天赋尚可,有文采降世的事。

甚至陷入了沉思之中,刘备一刻不停,紧接着说起了今夜袁绍亲自来见他,而且用的是“拜会”的名义,再加上徐伯文的些许事迹,说得许攸额头上的汗珠越来越多。

听起来好似只是一个兵败官渡的消息,但如果细想所来,那就是双方军心士气的问题,区区一月交战,徐臻已经斩了颜良,到明年若是还不敢进军,恐怕就要遭到百姓非议了,流言一旦四起,于现在的幽州可没有半点益处。

幽州如今哪里安定,当时跟随袁绍一同攻伐公孙瓒的那些太守,并不是崇拜敬仰袁绍,而是憎恨公孙瓒,方才会联合于一起,现在曹操若是势大,自家后方何尝不是有叛乱的隐患?!

以往都只想着曹操要解决极多的隐患,而冀州根本无虑,只需待准备好粮草军备,让将士们稍稍安歇来修生养息,就可立即出兵南下,浩浩荡荡再去曹操的兖州,夺取天子在手,让他如同丧家之犬。

可是,这都是基于内部平稳,人心安定而言的,这一败,人心可就不安定了,更何况天子还在曹操的手中,清河与冀州两派的谋臣若是归附,还是可以回归汉廷的。

那到时候袁氏可就要遭殃了,光是平叛就不知要花费多少精力,如何能与曹操相斗,他们一直等待的所谓旷古烁今的大战,不会还没发生就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吧?

“现在,玄德有何打算?”

“现在冀州都还在歌舞升平,庆祝幽州之胜,足下问我有何等打算?我客居于此,为明公招兵买马,推行惠政于民,所得不过一二钱粮饱腹,不曾得半点私藏,奉公守纪,心念天子蒙难……以至夜不能寐!谁知诸位都在庆贺功绩!你们可知,就在冀州文武名流,高喊邺城风流曲水流觞,争夺清河魏郡士人风情翘首之时,曹操和徐臻已经解决了你们所说的所有隐患!”刘备抬头看去,眼神里满是真挚,但语气之中多为责备。

这句话也只有许攸才能听得进去了,若是刘备到别的人面前去说,譬如辛评、沮授等,估计要被讥讽几句,若是去和郭图那等文治出身却封了将军的将领说,要被叉到不知多远之地。

“不可能!”

许攸面色忽然一僵,天下大势岂能说变就变,局势瞬息万变,冀、幽、青、并四州之地,加在一起何止数百万人,如此大势在手,曹操他们拿什么来平?!

“玄德,这是在危言耸听?!”

“危言?!”刘备听闻这句话,感觉心神有些不稳,他现在才明白,许攸不是不明白,而是他深知已经失了先机,但是内心不敢相信罢了,恐怕整个冀州都是如此,他们赢得太多了,如今基业极大,反倒是不敢认输,偏偏所有人又都不甚看重曹孟德,只觉得大军南下就可赢?

“别驾,清醒些吧,总不能偌大的冀州,只有我玄德独醒?”

“哼!呵呵!”许攸一连两笑,这笑容仿佛是在讥讽刘备,但是又有深深的无奈,“君待如何?我岂有进言之理?如今士族之中多为守成之辈,不愿大举而攻,只因半数北疆在手,可安享太平数十年。”

“享不了!”

刘备痛喝之下,让门外的两位兄弟多了点动静,张飞漆黑的身影一瞬间出现在了门边,乃至于有阴影落入了房内,让许攸不得已斜着眼睛看了一下,于是态度瞬间便好了很多。

当即轻松而笑,“玄德,不必动怒。”

他这么一说,门外的光亮又才稍稍开阔了些,两人对视之下,马上又彼此分开,刘备低头看去,桉牍上还有不少军报的纸张布匹,他随意的找了些,摊开在了桌桉上,叹道:“孙策无虑,荆州不动。”

“这一张,钟繇持节督关中诸侯。”

“泰山臧霸,送其子至许都为质,曹操已没有后顾之忧。”

“断然不可能!”许攸斜着眼睛看向刘备,冷笑着问道:“关外诸侯岂是一个钟繇就可以镇住的?”

“他不行,但此战一胜,颜良一战,将战报传于天下,便可以镇住了,镇关外诸侯的是钟繇吗?是徐伯文一刀刀砍出来的战报!

刘备干脆利落的道,声音振聋发聩。

许攸默然不语。

当然,在过了很久之后,许攸好像是酒醒了,苦笑了一声,对刘备拱手道:“好吧,如今情势十分危急,玄德认为该当如何?我又能做点什么?若是不做,明年之后又该怎样行策?还请皇叔指教。”

“进言!唯有你可进言,在下客卿之人,不可越俎代庖,但若是进军,我三兄弟便可倾力相助,助力扶汉,除曹贼于官渡,下许都救天子!

“好!”

许攸坐直了身子,和刘备深深对视,两人双手紧握在一起,神情激动了起来,“我冀州未必会输的,玄德不知我家主公,早在并州秘密训精兵十万,军备精良战马壮硕,造战车白艘,弩箭弓架,投石巨器,都是斥巨资而得,此军备若是运送而来,自不会轻败。”

“然我家主公心思细腻,善于谋算运筹,需一人再进言,方可如此,清河诸人为名士,魏郡不乏智者存,人人所言都可算有理,主公若是听从田丰之言,日后军资巨甚,境内安宁,也可行,只需守住黎阳城,曹军断无寸进便可徒劳无功。”

“所以进军之言,非要有人一起说不可,否则凭我一人分量决计不够。”

刘备深深的叹了口气,道:“你只管说,若是明公问我,我自会回答。”

“好!”

许攸要的就是这句话,对刘备深深抱拳,鞠躬而拜,如果有刘备说话,反倒是一件好事,主公天性统御,站位极高,一般人的计策难以左右其思索,可偏偏就是客卿于此的刘备,说不定一句话,就可以让他改变看法。

说定了此事,刘备送别了许攸出门去,回到这府邸深院之内,越发感到不安,冀州如果是这等局势,那就文武之心也许不是死一个颜良可以提醒的,非得是大败不可。

以往在求学的时候,不知跟随哪一位名师教导,听得一句话,人教人不会,事教人刻骨。

简单的道理现在就印证在这冀州之中,再来几个刘皇叔,恐怕也唤不醒这些已经开始争名逐利的世家大族之子。

难不成真要等四州分崩离析了,才肯醒悟?!

这个晚上让刘备不得不想起了当初和徐臻短促的会面时,谈论过冀州袁绍,他曾说过若是到了冀州,别说闻达于世立下功勋,能否站稳脚跟都不知,说不定哪日就被人丢到了臭水沟里,而后写下来的计策策论,送到清河某个家族之中,又呈递给袁绍。

这话真不假,到了今日刘备才明白那小子是看得何等的长远,有常人所不能及,且根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眼光。他当初去投了曹操还真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若是投我的话也同样极好……

如今,平贼不易,但至少可两败俱伤。

若是不可取之,便远走南下,到荆州而投,无论如何如今已与曹操举旗相抗,败也当留有后路,这一个冬日,既要成事又不可无路也,还要再做谋划。

……

官渡大营。

三处渡口都派去了兵马驻守,建立了牢固的三座营房,得益于曹操那一晚上对徐臻的怒骂,此时曹操见到时过数日,依旧还在不断取材搭建营房,生怕辜负了徐臻和夏侯惇两位将军冒死拼来的这一丁点地利,岂能不开心。

于是在这几日探哨出几十里之外,尚且都看不到袁绍兵马身影后,曹操打算带着徐臻以及诸将回许都去,等待来年调换兵马。

三座营地,徐臻将兵马放在了延津渡口驻守,然后留下了几名将军,只和典韦、贾诩、诸葛亮回许都,营地之内有醉饮官渡水的张辽,也有威盖三军的武痴许褚,还有舍生求死换血路的高顺三将,军心依旧很高亢。

年关之后,徐臻等人立刻就会回来。

花费了三日回到许都,曹操车架下来后,拉徐臻去家中见自家父亲,曹嵩之前被陈琳的那一封檄文,气得几次昏厥过去,心中烦闷不已,最近入冬了才稍微忘却些,几年过去老头又老迈了不少,好在也只是虚弱,又或者是人老悲世,所以时常会一个人坐在凉亭看雪。

听宗亲回来说,徐臻和元让在外领军杀了冀州大将颜良,于是心情才好了些许,和徐臻吃了饭,又勉励了几句,顺带给了典韦很多美酒礼物。

回到宅院之后,徐臻在年关之前,总算没了太多政务,于是耗费军资将之前自己所在的衙署改成了一处巨大的高深院落,这个院落在许都南郊之外,靠近陈留。

徐臻在休息了半日之后,三次入朝堂之上,先是汇报了这些年九江、庐江、陈留所得,内政之策,上缴税收入库,又详细禀报了三次战役的战功表,第三次则是将十六万石粮食,送入国库之中,并且向天子申请了三郡之地百姓减免赋税一年,以养民之事,刘协一一应承下来。

三入大殿,每一次都有御史与尚书台陪同,有丞相府校事令在旁而言,第三次的时候,连杨彪都在,他虽身居太尉之职,实际上是没有实权,可听闻此事还是略微心惊。

听谈吐、口才、气度,无不是口如悬河一般滔滔不绝,身姿挺拔如青松,体魄健硕而气色极好,对于各地的政事十分熟稔,甚至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九江的山水各地、村落地名,甚至是一个亭的所在,都能准确的说出收成、人口等。

这一日听完了徐臻的禀报,杨彪原本打算用来刁难的两个问题都根本问不出口,以至于回到家中的时候,还是浑浑噩噩,一直在思索当时自己对徐臻的某些看法。

一时间竟然没想明白,为何那时候会觉得他是酒囊饭袋?!而且还认为他的功绩,都是曹氏所给,现在细细想来当真是先入为主了,对徐臻此人的了解被引入了某种误解歧途,甚至还写了书信到冀州,给姻亲袁绍送去了错误的消息,现在若是再纠正,又寄不出去书信了……

见到杨彪如此的魂不守舍,沉默不语,在家中读书的杨修心中藏了一肚子话,他刚得举为孝廉,现任郎中,不日之后或许可入丞相府,算是正常走完了征辟之路,日后应当会成为朝堂之上的臣子要员,与自家父亲同朝为官,这在簪缨之家不算何等奇怪之事,不过今日也是听闻了父亲去听徐臻禀报九江纳税,为何回来就成了这副模样?

“父亲,今日堂上可是有何异常?难道是丞相又有所逼迫?”

杨修生得英俊儒雅,面色白净,须发整理得干净利落,身穿月白色的袍服,非是素白,显得颇为华贵,背着一只手关切而问。

杨彪神情依旧沉闷,暂且还未曾开口说话,杨修又追问了几句,他才茫然开口来,道:“若是,我曾写信给袁绍,说徐臻是沽名钓誉之辈,不足为据……他也且信了,那我到底是处于何等境地呢?”

杨修登时愣住,嘴角似笑非笑的抽搐了几下,又不知怎么开口说,背着手在家中大堂上来回走了好几步,最后那脸上的表情竟然变得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担忧,伸出手拍了拍自家父亲的手臂,“这不是好事?”

“父亲居然还暗中相助了徐君侯,否则冀州岂能如此掉以轻心,令他暗中占了多大的便宜。但此事也不可告知他人,我们父子心中知晓便是,日后若是冀州败了,也好有个说辞。”

杨彪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家的儿子,不由得懊恼不已,长叹一声。

可我本来,是好心给他说一下徐臻此人的风评!都是真心实意的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