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一百六十三章:兄长有事直说,别这样!

唯有沮君言,方可镇得住如此场面。

袁绍心中了然,此时刘备来投,乃是为数不多的皇亲之身,绝对不可怠慢。

为的是,他带来的董承等老臣的消息。

天子有密诏除贼。

如此便可手握出征之权,随时与曹操开战。

只要举旗,出檄文。

便可奉诏讨贼。

让境内百姓不会有所动摇,毕竟如今虽天下分崩离析,诸侯混战多年,成王败寇几许,同样人心还在念汉。

天子再受牢困,若有英雄率军而攻,岂会反对?

但,依旧还不是时候。

袁绍端坐下来,面色冷静,明白此时应当是最该安定民心的时候,否则日后岂能有民心所用。

“诸位,今日得此战报,唯一可知的是,曹操已扫清了境内之患,即将军备。”

“而我军,也不该落后于他,从今日起,军中当日夜操练,派兵驻官渡一带,守备渡口一线。”

“以此前所定,五河之流,顺江运粮,徐徐囤积于魏郡之中,再运往前线,寻一地可囤粮。”

“此后,惠政于民,勤于劳作,打造军备、战车!我四州之地齐齐而动,不消数年便可更为稳固。”

说到这,袁绍直接站了起来。

背手舒气,畅快而言:“诸君建功之日,应当在休养生息之后,望诸将磨砺兵锋,不可鲁钝。”

“喏!”

“主公英明!”

……

晚上。

刘备在府邸安住,许攸来与他说了几句,但话不投机,又回去了。

就此,府中只剩下了兄弟三人,还有孙乾等谋臣在外商议诸事,理如今军中之财粮。

刘备关上门,取了酒叫两位兄弟在同榻而坐。

当即叹了口气,苦涩的笑道:“以往,未曾与袁公深交。”

“如今方才明白,其不务实也。”

“俺也这么觉得。”

张飞眼睛瞪得很认真,凑近两位哥哥道:“他在堂上所言,和曹操还的确不同。”

“袁绍的俺听得绕,曹操的俺倒是听得懂。”

关羽和刘备顿时相视而笑。

主要是三弟这种分辨的方式,极为特殊。

“不过大哥,”关羽轻抚胡须,脸色凝重,“咱们的确不该来此,今日颜良所言,对我们恶意甚大,说明袁绍麾下文武,并不欢迎我们到此,若是一直逗留在此处,岂不是惹人嫌弃。”

“还不如提早离开。”

刘备当即给关羽倒了一碗酒,两人相视一笑,语重心长起来,“如今还能去何处?若是举旗抗曹,在袁绍处最好不过。”

“唯有如此,方能救出天子。”

“大哥,”张飞凑近了来,黑面如有光般,横肉扎实,瞪着双眸而问:“是否真有密诏讨贼?”

“三弟,有与没有,又能如何?”刘备面色顿时稍稍缓和了些,但还是有些愁苦,“密诏之事,难道不是天子所想?董承将军、杨彪太尉等人所言,哪句不是想说,但不敢说的。”

“曹操甚为俱壮,就越是要逼迫天子一步,到现在,天子在许都皇宫之中虽有锦衣华服,但是却没有自由。”

“如此,与在董卓身旁何异?”

“讨董,反曹,皆是为了我大汉重振。”

“好,好……”

张飞听闻此言,已经明白了刘备心志,那么此后便是势在必得,他低头想了片刻,当即不再多言。

而关羽则是对刘备面容恭敬的端起了碗,道:“既如此,那就凭兄长做主了。”

“好,至于徐伯文……唉,罢了,让他们自己去查探便是,此人必须要小心谨慎处之,否则必成大乱。”

“此话,不是袁绍麾下文武可信之言。”

关羽虚目而捋须,神情担忧。

今日一见,便可知晓这些将军都已成了骄兵。

从冀州开始,自并州平叛,这些将军历经了太多胜利,如今已完全不会将曹操放在眼里。

军势上来看,是好事。

可真正行军打仗,稍有的差池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愿,他们可有足够的消息。”

……

江东。

东吴柴桑。

“哼!”

孙策得到了战报和天子诏书,一巴掌拍打在桉牍上,脸色铁青。

这诏书之能明言,只是将他父亲的乌程侯承袭了下来,并且封为吴郡太守。

至于将军之位,不过是个骑都尉。

虽不是小官,但是却也无法震慑江东士族,恐还会招致嘲讽!

“我原以为,他曹子脩是个体面人,当初一同作战,先封为侯,再承袭乌程侯,到现在居然也仅此而已!”

“公覆将军,使者何在?”

白须遍及下巴的老将黄盖当即拱手,眨了眨眼道:“已经走了。”

“可惜,”孙策连忙走了出来,拉着他的手道:“为我写一封书信,到九江寿春去,给徐伯文。”

“此事恐怕仍需徐臻帮忙说几句了。”

“公瑾何在?”

“公瑾在曲阿,恐无法立刻到来,王朗留下的兵马,尚且还在未曾剿干净,而且如今水上的水贼同样闹得厉害。”

黄盖语气中气平和,此话让孙策深感身边无人可用,境内士族如今虽不再叛乱袭扰,但却也不肯归附,身边所用之人,无非是张昭等人。

还有自外来投奔的诸葛氏一子。

麾下丹阳人居多。

若是可得当地士族支持,没有天子诏书,一样可以凭借此安定人心。

这一次倒是被曹昂坑了。

“唉!”孙策面色铁青,胡须耸动,似颇为愤怒,“此次,所托非人。”

“曹昂如此行事,日后就休怪我夺其城池,与之交战了。”

砰!

他说到情绪激动处,又拍打了一下堂内立柱。

发出沉闷之声。

“最重要的是,我等还在苦苦等待天子诏书,他们却又取功扬名!特别是徐臻,擒吕布而声名远播,日后恐怕又可壮大数倍之众!令人心寒!”

孙策腮帮子颤抖了几下,忽而极怒,难以忍受。

当初一起争夺庐江,也是被徐臻抢先一步。

现在又是,他过得好!我却还在受士族非议之苦!

于是,黄盖走后,孙策没有周瑜在身边,又尚且还未曾娶妻,自然此事也不可说与母亲、小弟听。

只能一个人在正堂生闷气。

而且是越想越气,最后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

愤怒了一整天。

决定和江东步氏、谢氏联姻,令周瑜从中牵线,先笼络一方士族在麾下,在逐步击破,真正稳固民心。

同时,还写了一份较为责备的话,让人送到九江去给徐臻告状!

你看这个曹子脩!太不像话了!

答应人家的事!

“唉!”

……

“子脩!”

寿春城外。

曹昂路过主帐门口。

徐臻笑眯眯的叫住了他,正蹲在主帐前的红毯上,门外左右两名宿卫都站得笔直,仿佛没看到曹昂一般平视前方。

“兄长!何事?”

曹昂有点胆寒,但是又不敢不应。

只因徐臻的表情,眯缝着眼笑的,笑的时候嘴角上扬,很和善。

但是和善里面又仿佛暗藏狡黠。

“来,我带你看个好东西。”

徐臻拉住了他的手,从主帐门外进去。

在桉牍上摆放了一个武器架。

架子上,是斜放着的长刀虎琉璃,乍看之下,有寒光流转,赏心悦目。

其纹路工艺,当世少有,一看便是能工巧匠所用。

“兄长这是……”

“给你的,”徐臻笑得很和蔼,眼神之中全是关爱。

“真的?”

曹昂当即愣住,“可我不用长刀……”

“不可,宝刀配公子!”徐臻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腕,神情郑重无比,“你身为嫡长子,若是没有长刀相配,日后上战场威风如何彰显?”

“就凭几把剑吗?自然是不行的。”

“剑为兵中君子,刀为兵中之,霸!”

他的声线,抑扬顿挫。

让曹昂顿时心中一惊。

“兄长,可是有何所求?”

“没有!想多了。”

徐臻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曹昂不要太过多心,“多疑不好,跟谁学的这么多疑,真是。”

曹昂:“……”

“你是谁?你是我大舅子!”

“铜铁不够了……搞点铜铁。”徐臻说到这,自己也绷不住了,面色恢复了正常,颇为苦恼。

曹昂:“……”

“兄长,若是缺什么你就直说,军中之事我断然不会有任何推脱。”

曹昂规劝了几句,而后反手拍了拍徐臻的手背。

“你我之间,何须如此见外。”

“铜铁,我自会让人运送而来,不过的确也不多了,冀州如今逐渐减少了商道,只在四州之地通行,矿产几乎都是士族、将军之家占据,大部分乃是袁绍亲自派人挖取,取材用于冶铁炼器。”

“在大肆建造军备。”

此时的曹昂,说起这件事来,反倒深深的叹了口气,“相比之下,我们居于黄河以南,多以山林为主。”

“冀州沃野千里,且多矿产石料,地势不一,则造器自有不同也,光凭挖掘,九江之地的矿料根本不够。”

“我的封地之中,还有不少储藏,可一并交给兄长,至于如何使用,相信兄长必然不会浪费。”

徐臻顿时感动。

这小子对我,还真的是挺好的。

这份诚恳,徐臻当然能感受到,那是当自家兄长对待的。

不过出于某些缘由,徐臻还是不可完全将自己所有想法与秘密都对曹昂和盘托出,这算是一种护己吧。

但既然他都这么说了,当务之急也就解决了。

徐臻的刀盾营,弩手营,就差几万斤铜铁,让蒲风等人继续造器。

他们所打造的兵刃,已经超过了普通的冶铁制器,工艺不凡。

现在更是增添了坚硬的工艺,可以让打造之器变得更硬!

这就需要更多的铁!

不断凝练锻造,以锻锤来反复锤炼。

“那就太好了,来来来!这把宝刀你拿去!”徐臻拉着他又去虎琉璃那,一脸的热情。

徐臻穷,也没什么可送的。

赤兔要自己骑,好茶得自己喝,古籍孤本平常还得自己看,锁子厚铠要自己穿,能拿得出手的就这么一件宝物了。

“兄长,要不也帮我想办法,解决矿产、石料等短缺之事,或想办法找新的商路,这样日后就不会捉襟见肘。”

曹昂诚恳的道。

现在征兵难题,一是兵刃战甲,二才是壮丁乡勇。

境内孩童不少,等他们到了入营的年岁,又要数年之久,可如今战事,恐怕等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好!我想想办法!”

徐臻撇了撇嘴,这人情还真得赶紧还了。

主要是还真缺这些,徐臻最后的操练度,刀盾营始终停在96%,再也上不去。

他便明白是兵刃的问题,一定要三千人完全配备,方可有效用,否则每日苦修都是无用功,提升的全是单兵的武艺与体魄。

军士们倒是每日都可见进步,可是徐臻除了自律值,什么也拿不到。

完成不了限时任务,怎么想都是亏的。

“唉。”

这孩子比典韦难诓多了。

不愧是丞相家的嫡长子。

还知道讨价还价。

……

晚上,徐臻自军营回到寿春衙署。

他们把仲氏皇宫改回衙署之后,房屋几乎全部建在了当初的校场上,所以官吏大多住在相邻处。

正堂自然是当时的大殿所改。

徐臻住的后宫改建的府邸。

此时正堂上。

徐臻还在苦思。

诸葛亮在看书。

典韦在门口带人值守的时候顺便打打瞌睡。

赵云在堂内陪同徐臻,顺带看看兵书。

一切都很祥和安宁。

忽然徐臻叹了口气。

“唉,我拿头想,这可怎么办?”

诸葛亮和赵云抬头对视,而后关切的问道:“君侯,怎么了?”

徐臻将今日之事,和两人说了。

忽然,堂内冒出了第四个声音。

“江东之地虽水乡,但也有丰富矿产。”

卧槽!?

徐臻勐然回头,贾诩居然也在。

“你什么时候来的?”

他眨了眨眼。

贾诩愣住了,手里拿着点心正在吃,茫然道:“我一直在这啊。”

然后神态瞬间变得幽怨,“你们没注意到我?”

我存在感,现在这么低吗?!

“江东?!”

徐臻刚有此想,门外宿卫匆匆走来,乃是许褚派人走送一封书信而来,并且还有使者在外等候。

特意来拜会徐君侯,并恭贺生擒吕布之功绩。

“君侯,江东使者沉友前来拜会。”

“哦!?”徐臻当即和贾诩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是笑意。

因为两人都忽而想到了某件事。

“孔明,随为父去一趟。”

诸葛亮茫然抬头:“啊?!”

“咳咳,为师,对不起……”

想事情想懵逼了。

说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