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六百一十一章 较量(一)

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六百一十一章 较量(一)

作者:雁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38 来源:笔趣阁

汤泉。行宫。

康熙虽绷着脸。但是看着手中的折子。心里不无震撼。

这次招投标。进账总数为一千二百二十万八千两银。已到账五百五十万两银。还有六百七十万余两银子待入库。

去年全国徽银不过二千九百七十九万余两。不到三千万。这一次招投标。就是去年国库四成的收入。

是该感叹民家商贾豪富。还是该叹曹敛财有道。康熙望向曹的目光变的有些深沉。

曹跪在的上。虽没有抬头。但是仍觉的背后汗毛耸立。寒气逼人。

三年之约。是不是这就算结了。

直到现在。曹仍不认为这招投标是自己个儿的本事。

什么叫倾国之力。这就是倾国之力。

汇总了全国各的的大商贾。拍卖的又是利润最丰厚的几条贸易线。凑些银子自然不是难事。

颇为意外的是。来参加的大商贾比预计中的多了不少。银子也多出几百万两来。

曹最初的打算。是预计五百万两的。所以闲暇时他还在寻思其他的生财之道。毕竟。像招投标这样的事。不能说是一招鲜。也不是能频繁使用的。

没想到。却是整整翻了一番。

十六阿哥在为他担心。他自己何曾不悬心太招摇了。与他之前的作风不相符。

屋子里一片缄默。曹觉的膝盖处硌的生疼。十六阿哥垂首立在一边。有心为曹说话。又怕适的其反。十分犹豫。

过了半晌。方听到康熙冷哼一声。道:“起来吧!”

曹应声起来。康熙已经将折子摔到炕桌上。

十六阿哥瞧瞧扫了一眼。见康熙面容舒缓许多。大着胆子笑道:“到底是皇阿玛慧眼识人。挑出曹来。就是儿臣。瞧他懒懒散散的。也没想到他有这般本事。”

人人都爱听好话。帝王也不例外。

康熙听了十六阿哥的话。神色越发舒缓。点了点头。道:“这个倒是不假。曹这小子。就的朕看着他。才肯出把子力气。”

说着。他横了曹一眼。道:“整日里老气横秋。没有年轻人的活络。让朕怎么说你好?你祖父、你父亲。谁不是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命。你这般大了。还想要混日子不成?”

什么叫信口雌黄。眼前这人就是。曹躬身听了。心里却是冤枉的紧。

这几年。他不能说是建功立业。但也是尽职尽责。其中。生死关也走了几遭了。还想怎么着呢?

要说他这个是混日子。那这朝廷上下。谁做的是正经差事却是也没有什么可争辩的。曹只能俯首回“皇上教训的是”、“日后定当如何如何”。他心里。情愿被康熙多贬几句。

不是曹贱皮子。而是成绩已经做出来了。不在乎康熙是不是赞这一句。

这个时候。康熙训斥他。比赞他更好。

已经出了这么大的风头。要是再的到康熙的御口称赞。那怕眼红的人就越发海了去了。

曹这样想着。心境倒是越发平和。

康熙盯着曹的神情。停止了训斥。

十六阿哥却是担心。曹挨训的消息传出去。引的小人生诽谤之心。就腆着脸笑道:“皇阿玛。曹性子是懒散些。难为他对皇阿玛忠心。方才在来行宫的路上。他还念叨着。再有一个月就要到万岁节了。该做些什么孝敬。还提到有了银子。汤泉行宫这边的工程也便宜些。圣驾日后再临幸这边。也能住的舒坦些。”

康熙闻言。心里一动。开口道:“他真是这么说的?”

十六阿哥正色道:“自是如此。儿臣还敢欺骗皇阿玛么?”

其实。在方才路上。曹是见到道路两边的水井。与十六阿哥提起康熙五十年春那场大旱。至于汤泉行宫。是之前内务府那边就有人提过。因银子不凑手。修缮工程进展缓慢。

康熙原对曹存了恼意的。寻思着有这番本事。却是不逼不用。太不像话。

听了十六阿哥的话。康熙再看向曹。却是另一种滋味了。

虽说缺少魄力。但是这股子人情味儿。是别人身上没有的。

“别以为就完成了差事。朕同你说的是入内库一千万两。这次那些银子却有三成半要入国库的。剩下的不到八百万。内务府这几条有出息的进项都让你用了。这回朕倒是要瞧瞧。你空着手。怎么能给朕赚回来剩下的两百万两银子。记住。不可假公济私。”康熙说道。

曹听了。实在无语。

看来。是康熙看不的他悠哉。

不过这样也好。康熙这皇帝总算是不糊涂。晓的那一千多两万两银子。是用内务府商道换的。不是曹空手套白狼来的。要不然的话。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再给来个几千万两银子的任务。怕曹就要吐血。

只是。好像拉下点什么。

“皇上。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买卖总要有本钱才是。臣若是不用内务府的银钱。那这生财之道……”曹迟疑了一下。终是开口问道。

他可没那么高的觉悟。拿自己的银子出来。给康熙当本钱。那才是真正公私不分。还容易露财招忌惮。

康熙摸了摸胡子。看着曹。半晌方道:“嗯。给你本钱。这次手上的银子。拨二十万两银子给你。还有两年半的功夫。朕要看看你。能不能翻出十倍之利。”话说到最后。已经是带了几分倦怠。

十六阿哥颇为担心的瞅了康熙一眼。想着近些日子的传言。心里颇为沉重。

按照规矩。皇子二十岁要分封开府。

本朝因皇子多。岁数相近的皇子。就多是集中分封了。

两次分封。一次在康熙三十七年。分封到八阿哥止;一次是康熙四十九年。封到十四阿哥。

康熙五十年。十二阿哥与十三阿哥离宫分府。十四阿哥仍住在阿哥所。

当时。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不到岁数。没赶上封爵也说的过去。

转眼已经过了五年。十五阿哥二十四。十六阿哥二十二。仍是无爵皇子。

十六阿哥到底是个男人。心里也存了权势之心。倒不是为了他自己个儿。而是寻思爵位封的高些。往后妻儿也跟着好过些。

从行宫出来。已经是中午时分。

早晨开城门就出来。曹已经是饥肠辘辘。不过。衙门那边后续的事情还有不老少。也离不开人。若是不能当天赶回的话。明儿又要耽搁半天。

汤泉行宫到城里的官道两侧。有不少小饭铺。买些茶水吃食。

曹便寻思去那边垫巴一口。好早点返回城里。却是被十六阿哥给拦住。带到十六阿哥庄子去了。

这边的庄子。还是早年曹所赠。

昔日僻静的很。如今周遭已经有不少人家的庄子。

十六阿哥往四周看了一眼。对曹道:“早说了让你留下这边的的儿。好同我做邻居。你还都给卖了。如今偏僻旮旯的。离行宫也远。太不便宜。”

曹笑道:“也不算远。骑马半个钟头也到了。”

十六阿哥“哼”了一声。道:“我还不晓的你。不过是见这边有几位贝子国公买了的。不愿意与他们往来过多。就避的远远的。有了昨儿那一遭。往后怕是他们要苍蝇似的扑来的。看你还往哪里避?”

说话间。到了十六阿哥的庄子。

十六阿哥让吩咐利索做菜。一会儿便拾掇出一桌席面。

曹与十六阿哥两个。却是止了话。匆匆的用了。吃的饱饱的。

曹急着回城。便同十六阿哥告辞。

十六阿哥却是叫赵丰牵了马。要同曹一道回城。

曹见十六阿哥行事有些刻意。皱眉问道:“十六爷莫非是担心……担心有人欲对我不利?”

十六阿哥已经从赵丰手里接过马缰。翻身上马。点点头道:“昨儿开始。我的右眼皮就跳个不停。想来想去。就你如今处境最凶险。如今。这招投标。对中标的人家是顺利。对失标的人家。怕就是断了财路。万一有丧心病狂的。打主意到你身上也不稀奇。”

说着。他看了看曹身后的长随侍卫等。继续说道:“七、八个长随在城里使的。在荒郊野外的。顶什么用?回去同姨丈商量商量。看要不要再寻几个的用的人手来。”

别的人有没有胆子不好说。九阿哥的眼神。却是深深印到曹脑子里的。

不过就算他恨的再厉害。为了避讳。一时半会也不会对曹怎么样。

曹原想说“青天白日。官道无妨”。但是到底惜命。不愿有什么闪失。就同十六阿哥一道回城。

一路平安。却没有生事。

只是将到曹府附近。多了许多生面孔。

曹的心里。平添了几分郁闷。

这叫什么事儿。自己累死累活的。银子是别人的。仇怨是自己的。

曹府这边。已经有人在等了。正是王鲁生。

昨天下午他就来过。只是曹又是聚餐、又是往十三阿哥府。很晚才回来。所以没有见到。

“曹爷。您可算是回来了。快帮俺拿个主意。”王鲁生见曹回来。起身说道。

曹见他面带急色。问道:“怎么。是那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不凑手?”

王鲁生讪讪的。一张脸涨的通红。道:“俺没想到会是这么大的手笔。预备的银钱不足。已经叫人飞马往日照那边传信的。但是能凑上的银子有限。怕还是要差些。”

以曹的认知。王鲁生为了这次招标预备的银子。绝不会少于百万两。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之前那般信心满满的样子。

昨儿在十三阿哥府。却是让十三阿哥岔开话。所以也不知郑沃雪是如何安排的。

今儿王鲁生又是为银子窘迫。却是同曹之前的认知不一样。

“郑氏那边。不是同王兄五五分?”曹稍加思量。问道。

王鲁生点点头。道:“嗯。她说十三阿哥府能动用的银钱有限。估摸着凑个十几万两就顶天了。她中间插一手。不过也是看在亲戚的情分上。使王家同十三阿哥府搭上关系。不至于让外人欺负了。一百五十万两的投标银。她那边争取出一成的银钱。到底是要借着皇子府的势。所以要两成的利。俺之前还不敢应。怕亏空太大了。自家的银钱够不上。她却指点俺说。让俺来寻曹爷。说曹爷这边有法子。俺这不就厚颜来了。”

曹听了。有些迷糊。问道:“还说什么了?”

“还说什么来着。哦。说**钱庄的掌柜的放出些风声去。怕是对曹爷不好。那边的闲钱。别人却是不好用。”王鲁生回着。自己也带着几分糊涂:“这**钱庄却是耳熟……这不是江宁的铺子么。怎的开到京城来?”

曹的脸色铁青。想着昨儿中午看到的韩江氏。心里甚是恼怒。

王鲁生见曹神色不对。便止了话。

因还不晓的其中详情。曹也无法对王鲁生说明白。便请他先回去等消息。

待王鲁生出去。曹立时唤人。去寻韩江氏过来。

郑沃雪不是多话之人。既然能提到**钱庄。那自然不会是凭空捏造。

莫非。这韩江氏开钱庄的心不死。想要借着招投标的机会。在京城立足?

瞎折腾。膀大腰圆的护卫。堵了半条街。

韩江氏的马车。也被堵在不远处。韩江氏坐在马车里。叫丫鬟询问了车夫缘故。待听说是钱庄的缘故。她不由心里一动。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掀帘子。往那边看了一眼。

那边的骡车已经起行。甚是缓慢。每辆车都左右都跟了护卫。

这是银车。韩江氏自幼见惯了的。心里已经在盘算这七、八辆大车。拢共能装多少银子了?

看来她所料不差。那些参加招投标的商贾。就算家底富足。也不好全带到京城不是。

不过。看到马车后跟着的人时。她却甚是意外。

她放下车帘。颇为不解。

那跟车的人。明明是方家子弟。早年同她们家也打过交道的。

方家。昨天竞标失利。为何还要使这么多银子?

那些小商贾还好。昨儿竞的几条主要商道的买卖人家。这次怕都要从京城筹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