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顶缸

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顶缸

作者:雁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38 来源:笔趣阁

正文]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顶缸

------------

中秋前两日,大病初愈的曹颙,正式回户部衙mén办公前,光到圆明园请安。

自从曹颙五月末奉旨出京,君臣二人已将近三月未见。

看到面容清减的曹颙,雍正的视线扫过案上的折子,难得地生出几分愧疚,面上却越发严厉。

说话的话,同十六阿哥的意思有几分相似,都是责怪曹颙不爱惜身体。

只是曹yóng这场大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十六阿哥看出的是曹yóng的“独”雍正看出的是曹yóng的“慎”。

他咬牙道:“你是朕钦点的掌部尚书,往后要承担多少大事。一件盛京防洪的差事,就能要了你半条命:旁的差事,朕还怎么放心jiāo给你?皇陵周边还罢了,前昭军屯不过千余亩,你也安置了防洪之处,还亲往三次探看。千亩军屯,即便都是良田,一年收益也不过千余两。

朕的户部尚书,只值千余两么?”

训到最后,雍正心中真的生出几分明火来。

对于曹yóng,他是看重的。

他相信曹yóng的cào守,也相信曹颙执掌户部,有能力为大清聚财。

可实际上,因“谨慎”二字,这几年曹颙在户部虽无过错,可也没有什么建树。

至于盛京防洪,那是工部差事。换个jīng细人,也能做的周全,显不出曹yóng本事。

曹yóng跪在地上,低着头,嘴角忍不住chōu了chōu。

雍正既然将前昭军屯的事情打探清楚,难道不知道那边良田虽不多,可河道边却散落着五个的村子。

只是不是民屯,而是内务府名下的包衣奴才,三个村的苇户、两个村的鹰户。

这些包衣祖上多是罪民,充入内务府服役,子孙终身不得入关入仕。

或许在雍正眼中,他们压根不算什么:可曹yóng知道那里有几百口人命又如何能无动于衷。

只是此刻,在雍正的训斥下,他也没有辩白的余地,只能叩首请罪。

见曹颙乖觉,雍正冷哼一声,总算脸sè好看些:“起吧往后格局要大些,不要事必躬亲。你还年轻朕还想要多用你几年。只要你忠心为公,即便是哪里有了过失,朕也为你兜着。不必一味谨慎,否则朕不是白赐你匾额了?一味小心焉能成大器?不管发生何事都不必思虑过甚,你是朕的亲外甥保你一世安稳,朕还能做得到。”

曹yóng心中纳罕,雍正之前的训斥颇有“爱之深,责之切”的意思,并不令人意外:后边连平素不能言表的渊源都出来,打起感情牌,这是因何缘故?

这时,就听雍正接着说到:“听说你长子定在年前成亲,总要让亲事更体面些才是,加上他这次随四阿哥南下颇为辛苦就晋二等shì卫……………”

早在觑见前,曹yóng就想过,为了盛京防洪之事,雍正或许会有赏赐下来而且多半落在将成亲的长子身上。

可到了现下,曹颙虽面带感jī满口谢恩,可心里却越发没底。

只因雍正前边所说的“不管发生何事”想想这几个字就叫人胆颤心惊。

直到从圆明园出来,曹yóng都带了几许不安。

难道盛京炸桥之事,自己上了请罪折子,也不能消弭隐患?

还是盛京那边防洪出了大纰漏,自己这个先头的主事人身上也要担干系?

要么就是防洪的事情告一段落,皇上想要收拾宗室,自己成了池鱼?

不管是哪种,圣心都没丢,瞧着雍正的意思,倒像是无奈之下,必须要给自己个处分似的。

曹yóng真是无语,不由抚额,是不是自己“病愈”的太早了?

待回到户部衙署,同一干同僚寒暄完,他便sī下对蒋坚提及此事。

蒋坚仔细思量一番,问曹yóng道:“大人,二爷与五爷那边近期可有家书回来?”

“1小二,1小五”曹颇一下子站起来:“是小二”

他本还疑huò,雍正真要用“惊动皇陵”的名义发作自己的话,怕是不死也要退成皮。可雍正方才的训导里,还有让他用心办差之类的话,并没有将户部尚书换人的意思。

以雍正“爱之yù其生,恨之yù其死”的xìng子,当不会因宗室或御史弹劾,就将自己这个信得过的掌部尚书闲置。

听蒋坚问起两个堂弟,他才想到,南边今年是大灾之年,沿江数省中,又以江苏与湖南垮坝最甚。

蒋坚提醒到了,便抚mō胡子不言语了。

曹yóng苦笑道:“皇上倒是真看重李卫……”

为了收拾范时锋,又保全李卫,就要将曹颂推出来。

否则的话,两督相争,即便处置范时锋,李卫也不能完全干净。

李卫给皇上做刀,这几年得罪的人委实太多,又出身单薄,除了皇上宠信,没有任何其他助力。

范时锋出身几代功勋之家,李卫出面与之打官司,哪里能落得好去?即便皇上有心保全,也要引得各种倾轧弹劾。

而且,说不定还要引发江南官场动dàng。

蒋坚怕曹颙心里生怨,忙道:“今上向来圣明,若是如此,也是为顾全大局江南要地,今年又是大灾之年,万不能luàn二爷就算因此有所挫折,也不会闲置太久。等三年两载,总是要起复”

曹yóng道:“先生放心,我晓得这个道理”

他苦闷的,不是雍正为保全李卫牺牲曹颂,而是自己与李卫的渊源。

自己当年主动向李卫示好,功利xìng很强,就是为曹家结一份善缘,为未来天子重臣打好关系。

没想到半点便宜没占到,自家不仅要出一个堂弟为李卫照看儿子,还要再出一个给他的两督之争顶缸。

这就是俗语说的“偷jī不成蚀把米”了……

落衙回家,曹颙问起往简亲王府下礼之事。

“中旬只有八月十八一个吉日,太过仓促。下旬的话,八月三十倒是好日子要不然,就要九月初六”初瑜说道:“正想同老爷商议,这两个日子哪个好?“十月末是李氏生日,还有万寿节。

夫妻两个的意思,是想要在万寿节前将长媳娶进mén,如此也能让李氏今年有孙媳上寿。

曹yóng去年到现在两场大病,使得李氏提心吊胆,心中愁绪至今也未能全部开解。

曹腼夫fù亲自劝了几次,李氏仍坚持吃长斋,为儿孙祈福。

夫妻两个实在没法子,只能寄望长媳早日进mén,开枝散叶,转移转移老人家注意力。

就连长生那里,夫妻两个也想到,想着完成天估的亲事后,就开始相看,等到明年秀nv大挑后定亲,后年长生就能娶亲。

曹yóng早先是不赞成早娶早嫁的,一是不利生育,二个xìng格不定,怕婚后小两口感情不和谐。

可这两次大病,不仅吓到李氏,也有点吓到他自己。

“左右聘礼都是预备好的,就八月十八吧”曹颙想了想,道。

“啊?那可就剩下五日了,会不会太仓促?”初瑜诧异道。

时下风俗,聘礼在正日子前一个月到两个月之内都行。

既是婚期定在十月里,下聘本不需这么匆忙,不管是八月三十,还是九月初六,都更从容些。

曹腼没有瞒着妻子,说了今日陛见的情形,与自己的猜测。

中秋过后,怕是江南官场的官司就要闹到御前,堂弟的顶戴怕是保不住。到时候热热闹闹的给儿子准备亲事,总是不像:现下早日下定请期,然后等着日子就行了。

初瑜听了,皱眉半响,方道:“老爷,不能保全二叔一二吗?”

曹yóng无奈道:“你觉得皇上的心意,是能随意更改的?”

初瑜面lù愁容道:“那可怎生是好?”

曹腼待曹颂不同,初瑜爱屋及乌,同曹颂这一房也最是亲近,很是有长嫂的模样。

曹yóng劝道:“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在皇上跟前,吃亏未必不是福气…二弟还年轻,不过是耽搁两、三年,待起复后会比现下更风??

初瑜摇头道:“我倒不是担心二叔的前程,而是想着两个侄nv她们姊妹两个明年要选秀,要是二弟被革职,侄nv们的前程怕是”

见妻子担心这个,曹yóng不以为意:“难道曹家的nv儿还都要栓宗室不成?曹家已经出了两个亲王福晋,皇上即便留牌子,也不会将她们姊妹指的太高撂牌子自家婚配,也是好事”

初瑜忧心道:“老爷只想着自家婚配是好事,却忘了世人多势利…即便有老爷相帮,可二弟要是革了职,两个侄nv的大事怕是要耽搁……………”

曹yóng听了,不由黑了脸,心里将雍正与李卫又埋怨一番。

真是挑老实人欺负,曹颂去江宁这几年,跟在李卫风里来雨里去,也卖尽了力气。

“哼,若是选中的人家真这么势利,那亲事不结也罢”曹yóng嘴上这样说着,心里也在盘算两个侄nv的年纪。

两个侄nv,今年一个十四,一个十二,明年一起选秀。

二侄nv的亲事还耽搁得,大侄nv的亲事还得早做打算只是此事还能稍后再议,给简王府下定之事,就迫在眼前。

次日,初瑜送走曹yóng后,便使人往简王府下拜帖,问询简亲王福晋下午是否有空。

永佳收到帖子,想起丈夫昨天告诉自己的话,曹颙已经痊愈,开始去衙mén之话,心里晓得曹家八成是要安排请期。

虽心有不舍,可永佳也不愿nv儿的婚事再生bō澜,立时预备下回帖,请初瑜午后过来吃?…

可怜的小二,终于顶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