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522年我在大明当海盗 > 267.清流中的清流

1522年我在大明当海盗 267.清流中的清流

作者:路过的老百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21:42:32 来源:笔趣阁

琼山县往前说,乃是被称作珠崖,自汉朝起,是御前贡品——玳瑁的出产地,且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所谓的玳瑁,是一种海龟。

玳瑁的角质板历来受到达官显贵之喜爱,在陈闲的年代,野生的玳瑁更是供不应求,以至于一时之间,玳瑁已经成了世界上的濒危物种,甚至在中国近海几乎绝迹。

陈闲看到了不少沿途有贩卖这种材料的小摊贩,便是有不少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购买挑选。

他想了想,终究摇了摇头,没有插手过问。

这个世界上对任何生灵都异常残酷,但人类的出现,加速了这种残酷。

玳瑁也好,别的生灵也罢,因为人类而受到的创伤,正在逐渐出现,也许在若干年后,他们就会迎来灭顶之灾。

这并非是陈闲一人就能扭转的局面。

这便是贪婪。

一种产自人心的险恶东西,一切事故的祸根。

陈闲也有自己的贪婪,但他所图谋之事甚大,便是玳瑁玉石都不可比拟。

不过说到人心,陈闲倒是无意间想到了什么。

这世上,有如同王和一般贪污,欺行霸市之类的恶官,但同样也有清官。

这世上的清官很少,能够留下美名,甚至能够因清官而名传青史的更是凤毛麟角,因为这样的人极少。

到如今的文官集团,已经是一块铁板。

人在其中,会不由自主地被腐蚀。

甚至你被腐蚀,乃是一种必要的先决条件,你只有在被腐蚀之后,才能和大部分人称兄道弟,沆瀣一气。

这便是科举制度之下的官僚制度弊端。

在有隋一时,科举也不过是门阀士族之间的晋升的筹码。

最早的科举,与如今的大不相同。

彼时,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已是终结,但其选官制度仍旧被保留了下来。

那时候的王谢家族虽然雨打风吹去,但终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九品中正制度,将官僚机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场。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况越演越烈。

而隋朝的当权者,为了选拔贤才,选用的乃是考试的方式,这便是科举的雏形。

只不过,相应的是,这科举考试的范围仅仅限定于这些被“推举”上来的人。

寒门依旧报国无门。

到了唐朝虽有改革,也不乏寒门名士的出现,但大体上,仍旧秉持到京师参与科举之人,都由各个州府选拔,靠的也并不仅仅是考试。

唐朝的科举更讲究科目的多样化,但仍旧没有将下层人士作为重点。

不过,这种格式影响到了后世的科举,层层的考试,让更多的人联络在了一起,这些人被称之为同乡,亦或是同年,成为他们在朝廷之中游走的筹码。

就像是之前提过的唐寅与徐经去拜会程敏政,乃是因为程敏政乃是他们的同乡。

自其中虽是为后世之诟病,但这种事情在大明官场可谓是屡见不鲜。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得到上级的垂青,一朝金榜题名,在朝中便可平步青云。

可以说,明清因为文官的权势日渐庞大,文官势力的抱团亦是日渐严重,人情世故,便是筹码,若是你不融入其中,便会被主流势力所孤立,哪怕你本身也是文官,也会受到他们的倾轧。

这其中有一人,乃是时势造英雄,也只有这样应朝政所需而诞生的人,方才在这样的朝野之中,占得一席之地。

这人便是一杆枪。

他的出世,乃是因为朝廷在严嵩的把持之下,文官集团成了一种惊弓之鸟,哪怕严嵩失势之后,也没有人敢于插手政务,一时之间,政局混乱,而世宗则处于一种迷信方术不理朝政的状态之中。

他怒批明世宗,而抬棺以待。

这被世人认为是死谏的《治安疏》,终究为他赢得了一个好名声,与徐阶的信任,且在明世宗驾崩之后,由穆宗奉先帝遗诏,赦免了以其为代表的谏臣,且破格任用。

不过就陈闲所知,所谓的遗诏,不过是当时的首辅徐阶与张居正联手炮制的玩意儿,并非是来自于嘉靖帝的口谕,更像是徐阶所发布的,借由世宗之口,所推行的政治建议。

徐阶这人虽然扳倒了严嵩。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过是严嵩做得太为过分,且已经切实的损伤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徐阶也不过是顺势而为。

这是文官集团独有的一种排异手段,无论是早年的刘瑾,还是后世的尚未崛起的严嵩,均是如此。

当然,严嵩起初自然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干将。

历来的文官集团都有养虎为患的毛病。

而自然也有把人当工具,最终却尾大不掉的弊端在内。

而之后的数十年之内,便有一个名字不可不说。

海瑞。

陈闲对这个历史上的大清官,颇为好奇。

大部分人能够在历史这条长河绘卷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乃是因为他们身居高位,能以清廉与刚正不阿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寥寥几人。

陈闲从不觉得,能够当官的,且抬棺上疏的人缺乏政治智慧。

这是一种以进为退的高明手段。

陈闲也不觉得,一个能够靠写锦绣文章入仕的人,会比一般人都要来的差。

要知道,固然八股在明朝已经盛行。

但能够做好八股,且一针见血刺破其枢要的读书人,同样也是当世之中的聪明人。

陈闲到处观瞻,偶尔便停下来与当地的商贾聊上几句,这里的商贾多是本地人,不多时,陈闲倒也是打听点到了眉目。

他生就锦绣皮囊,且说话风趣,而且出手阔绰,维娜不多时怀里已是多了许多打包好的商品,陈闲走在前头,已是步入了临街的一条小巷子里。

相比于外头的喧闹,这里则显得要冷清许多。

远处传来一阵阵郎朗的少年读书声,正有一个老迈的声音正在上头领读,陈闲也不多言,也只在一旁等候。

他拨弄了两下手指,淡淡地说道:“历史上的海青天是吗?便是让我陈日天来会会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