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82 月宫二期工程

塔防战略 282 月宫二期工程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3:05 来源:笔趣阁

月宫旁边的冰层储量已经计算出来,约二十万吨,更深层还存在额外冰层的可能性较大,但预计冰层会更薄,储量更少。

短期内水不用担心,六名新成员所乘的应龙二号,带的全是食物,并且以各种软硬肉罐头、调味料、巧克力为主。

抵达月宫分配房间稍作休息,开会。

小型冶炼厂区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有四项。

第一项,冶炼厂进入试生产。

第一期目标生产抗压玻璃。

地表各种冶炼活动,都要消耗氧气,太空里不一样,因为气体资源非常缺乏,所有的废弃都要回收处理,走完整个流程后,氧气反而会增加。

不过现在冶炼厂的设备还不够完善,回收的氧气大部分都无法提纯到医用级别,只能在工厂里反复用。

生产玻璃的材料来源于两处。

一处是五公里外的撞击坑,这个坑还比较新,有大量高温形成的玻璃体结晶,经测定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八成,是已勘探范围内纯度最高的材料。

另一处比较近,距离基地四公里的一片铝土矿。

月球上的旅途和地表不一样,都是整块整块的大石头,成分相对也更复杂一些,如果放到地表,不会优先考虑工业利用。

铝作为一种活泼金属,可以制成氧化铝玻璃。它璃其实就是纯净氧化铝,只不过是透明的,所以称其为玻璃。

它的强度比防弹玻璃还高,地面生产成本大约是防弹玻璃的四到五倍,一般装甲车都不舍得用。

可在真空环境下,成本放到后面考虑,先看好不好用。

普通抗压玻璃,是钢化玻璃的一个分支,一般用于高压容器、仪表面板、高压管道观察窗等。

受限于玻璃本身的性质,做不了太大,根据计算,用作月表温室,单块只能做到12mm厚度六平方米,中间不能拼接,必须使用结构件进行稳固。

结构件多了,影响到玻璃温室的通光率,极地环境光照本来就差一些,通光率继续下降,就需要更多的人工补光,促进植物生长。

而氧化铝的强度要大得多,不但能做得更大,而且连接结构也可以选用气密方向的。

另一个区别是工艺。

大面积平面玻璃唯一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浮法生产,既把玻璃溶液倾倒在锡溶液上,通过浮力和金属溶液的巨大张力自然平整下平面,然后把上平面刮平,静置消除细纹。

浮法玻璃生产需要巨大的锡溶液槽才能连续生产,月表现在显然没有那个条件,已经建成的一个浮法车间,一次只能生产总面积十平米出头的玻璃,切割成矩形后会小于十平米。因为月球重力较小,浮法生产时间也会拉长,一天都生产不出一百平米。

氧化铝的情况稍好,但它本身不是工厂的主要生产对象,按面积算产能在每日两百平米上下。使用现在发现的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比生产玻璃要多十几道原材料处理流程,加上铝提纯本身就是个能耗巨大的环节,整体耗电量大约是生产玻璃的七到十倍。

根据十人团队和地表开会的结果,决定先利用土球送来的铝锭做原材料,先生产个几百平米的氧化铝玻璃,把玻璃温室搭建起来,交给植物学家们使用。

第二项工作,月宫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扩建。

月宫的总面积只有三百多平米,之后一直忙东忙西没功夫扩建,现在人员已经达到十人,之后还会更多,扩建是必然的。

这项工作在六人组抵达之前,已经由机器人团队完成一部分,但在月表重力环境下,机器人团队也有很多工作不太好做。

根据地面指示,本期将建设一栋新楼。

这栋楼是根据早期机器人采集到的信息,经过专业设计和科学论证的,俯瞰图大体为“L”型,占地面积近五百平米,有一些观景弧面,这些观景窗口也会使用氧化铝玻璃。

新楼第一期高度为四层,从五段式出入口进来是个天井式大厅,弹跳能力好可以设法直接跳到三楼。

考虑到应对气体泄露危机,大厅与所有过道之间都设置有耐压门,在必要时可以分区域封闭楼体各部分,或反过来封闭大厅。

在大厅被封闭的时候,就要用到一种在龙门飞船上使用的新型装备,罐头型宇航服存放柜兼减压舱。

与飞船上的用法略有不同,新楼里的应急柜,可以手动设置开启方向。既宇航员可以在大厅或某区任何一侧开启,穿上宇航服再钻进柜子,减压后从墙的另一面出来。

此外每个区域还有个不到二十平米的休息室,上下四层可以打开,作为额外的逃生通道,休息室经过额外的增强,配属单独的气压管理系统,可以在全建筑失压时,维持0.3至0.5个标准气压。

新楼在安全方面下了大功夫,甚至还留有增设楼层的余地,最高可以扩建到七层。

五到七层是二期工程,在弄完之前,新楼不会有自己的信号天线,只能通过光缆从旧楼处交换数据。

在月表建造这么个建筑,工程相当大,全部使用轻型金属及陶瓷预制件不现实,它将是月表首次使用混凝土的工程。

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需要保湿保温,机器人前期搭建了三套混凝土预制车间。

这种预制车间有点像窑炉,通过外部设备进行凝固中的淋水控温,到时间后用泵抽出剩余气体,直接打开一面墙便于后续取用。

使用的水泥将在工厂区生产,大半是地表送来的半成品,少部分铝矿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从月表外几公里采来的类火山灰物质,混凝土的沙石部分则就地取材。

因为各种条件都没办法和地面比,工程预计耗时半年。

时间跨度长,旧楼明显不够用,所以那边也有扩建计划,主要由机器人完成,扩建占地面积为一百平米,内部含楼层和分层卧室在内,总计会增加不到二百二十平米。

旧楼扩建在打通时会有几天不能使用,届时人员靠飞船生活,旧楼中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作物,也要设法保住。

前面提到的玻璃温室也属于本期建设项目,此外,还有一项重要附属设施,正经的飞船降落停机坪,不过该工程要等到工厂启动冶金后一段时间才能开启。

完成全部工作,一年能不能行,还得看地面的支持如何。

第三项工作是交通工具、工程机械。

现在基地哥想工作,全靠双脚或机器人的履带跑来跑去,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随后的工程也需要更大的机械设备支持。

月表温度最低能达到零下一百六十多度,橡胶绝对不能暴露在设备外面,而月壤受低重力影响的破坏力也比较强,是个与地面截然不同的载具体系。

早期的月球车、红星车之类的载具经验可以稍作借鉴,但还无法满足载人、施工的要求。

为了抢时间,地面完成早期论证和地面缩小模型的实验后,就决定把后续的工作用天地协同的方式完成。

第一批有三个车型,一款漫游车两款工程车。

载人漫游车相关零部件已经全部抵达,由工程师型的宇航员在月表手动组装。

漫游车乘员两人,十轮,有密闭舱,没有厕所,长时间外出行动还是要用传统航天方式解决三急。

装有一个放射热电电池,和二百瓦发电能力的太阳能板,确保日夜变化不会过分影响续航里程,充满电能续航四百公里。

四百公里在十六倍体钠电池的支持下,看起来好像很少,但这是月表,可没有高速公路,而且为了保证工具与设备空间和整车安全性,也不适合放太多电池。

漫游车将主要用于周边地区地表打洞采样,后续的配套设备能保证它能取到一百米深度的岩层样本。

车有了,至于好不好用,后续要怎么改,还需要天地协同一起努力。

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用电。

真空环境下,电力是生存的基础,没有电,连氧气都成问题,但作为一项工程,这反而是最简单的,毕竟月表短期内不可能自己生产发电设备,全靠运输。

月表只有两个电力来源,太阳能、核能。

专门为太空和月表研制的微型核电机组还在测试中,太阳能的布置根本没有技术难度,跟着送货的进度走就行。

但在极地,想依赖太阳能维持整个工厂区和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布设的面积非常大,而且日夜时长跨度比其它地区大,能源储备设备的重量会占据大量的运输载筹。

所以不论是为了后续的物资循环系统,还是未来更多人入驻,最后还是要依靠核电。

地表正在做调试的“龙珠”核电机组,是基于新型核电技术发展出来的,它烧的不是开水,而是蒸气。

龙珠运转的整个过程中,蒸气都不会凝结成水,全程温度在400至700度之间。

实验机组不计高压蒸气和燃料组,全重五十吨,功率为五兆瓦。

功率很小,以C国现有的核能技术储备,五十吨做出四十兆瓦也不是做不到,主要顾虑的是这东西只能整体运输,运输过程中对机体的震动,可能造成可靠度降低的风险。

龙珠核电机组稍后也会同时配备到未来、鲲鹏两个空间站,就是核废料的处理有点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