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77 科学与烧开水

塔防战略 277 科学与烧开水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3:05 来源:笔趣阁

旱魃发动机运载测试成功,意味着人类航天又进入了新时代。

它的实际应用,意义不亚于电磁轨道发射器。

偷偷说一句,旱魃也是首款使用了黑魔导超导材料的发动机。

前面介绍过,黑魔导是高温区间型的超导体,只在高温区的一两百度范围里会转化成超导体,情况对于土球人比较反直觉,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才好用,因此一直只是以几年前生产超导体的模式小规模生产供应实验室。

而在研究零重力加工系统的资料时,大家才意识到黑魔导是干什么的。

简单而言,它可以在指定的温度区间,把专业的高温发电机转化出的电能导出。

……根铜导线好像没区别。

区别其实不在导体,而在热回收装置的发电模式上。

热回收装置一般情况下以密闭烧开水方式发电,不过还有一套应急结构。

当温度达到危险水平时,它会触发一种压力式发电机,这玩意通过定向的热胀冷缩,对压力板/发电机构提供一个力。

这种压力发电机一旦启动,结构件金属疲劳现象十分严重,几乎是一次性的危机处理结构,优点是极限发电量十分巨大,等着处理的热能越多,温度越高,它的发电量越大,如果不考虑温度带来的破坏,其能量甚至能轻松启动核弹。

实际上,死亡权杖二号机上所用的部分核弹,已经在利用的该结构微型化装置替代炸药壳,为核弹进一步小型化做出了贡献。只可惜因为需要恶劣高温环境,它没办法用在普通导弹上。

而在高温环境下,一般导体电阻反而会增大,根本无法有效导出大量电能,只有用超导体导出,才能有效快速的控制应急系统的温度。

受到这套应急结构启发,自然有实验室展开专项研究,并顺利的将其用到旱魃乙型上。

不过在旱魃上,它也是应急用,常规发电使用的是斯特林式发电机。

除了辅助变向的矢量电推,旱魃的发电机构还有一套专门的能量浪费装置。

其实就是把转化出来的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大量往外喷,原理有点像武器雷达,只是结构更简单,功率数量级还更大。

正是借着多种能量转化与消费结构,旱魃才能够控制温度超过两千度的极端工作环境产生的废热。

看测试结果,其工作后的外壳温度还是会达到六百到九百度,可它绝对是高比冲核动力发动机里废热处理比例最大的一款,否则根本做不到土月往返,再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足以成为行星间载人飞船的基石。

再次说到废热,不得不提,它才是人类自第一次探索太空以来,面对的最大敌人。

卫星要处理受日照加温带来的废热,飞船更要谨慎处理发动机泄露出来的废热,为此,人类已经弄出来不少太空热处理方式。

但以往受限于航天发射成本,大家主要方向都是用最少的重量,让热量以热辐射方式散去。

现在随着电磁轨道发射器频繁使用带来的经验,发射重量的瓶颈已经不那么让人难受,C国相关机构,已经逐渐把目光放在废热再利用上。

外层空间里,零度不叫低温,零K才是。

烧开水发电的结构,能利用373K以上的热能,实际操作中只能对380K以上进行利用。

那么让液氢沸腾驱动发电机,有没有可能把14K以上的热量都给回收了呢?

286K的温度差,其中蕴含的能量极为诱人,不过跨度太大,能在那样温度下正常工作、保持强度的设备与材料都缺乏,必须退而求其次,选沸点更高的目标。

备选物质有三种,按照太空资源依赖度排序,分别是二氧化碳、氯、氡,沸点分别约195K、239K、211K。

二氧化碳一般只在固态和气态间转化,高压情况下会变成液体,反而是最难模拟“烧开水发电”这个动作的。

氡是放射气体,泄露造成的危险太大,也更容易造成设备损毁。

氯气在温度方面比较友好,但和氡类似,也属于高危气体,同时它也是活跃腐蚀性的气体,对材料危害不小。

或许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烧开水?

因为人类只会烧开水。

仔细想想,除了烧开水,人类还掌握了什么从热转化成电的手段?

斯特林发电机?一样是热、动能、电的过程,和烧开水没有本质区别。哪怕是零重力工厂里的应急热能发电装置,还是热膨胀做功发电。

因此,科学的本质就是烧开水,并非一点道理没有。当然现在人类已经能用光能直接转为电能,类似烧开水及演化出的各种动能发电已经不是唯一的方式。

动能发电的形式浪费的能量不少,真空的隔热能力却能解决不少问题,用反射材料挡一挡热辐射就能够有效提高热转化效率,在发射重量限制降低的今天,没理由不继续发展。

现在三种气体都有人研究,同时也在寻找其它更可控、更安全、且能在太空里经常用上的气体、液体为基础,寻找新的烧开水法。

游戏里深空工大的藏书里,其实有不用动能发电的模型,可惜,搞不懂。

搞不懂不是完全无法理解。

藏书里记载的方式很简单,是一种类似于光敏陶瓷的东东,光敏陶瓷做光伏板,热敏陶瓷自然能做热辐射发电板。

土球人搞不懂的地方,在于怎么把这类东西的热效率,做到超过动能发电系统。

热力动能的烧开水发电系统,包括燃煤、燃油、燃气等等等等在内,热能动能转化率,最高百分之五十出头,燃煤发电最终发电效率在30%到40%之间,燃油、燃气的高几个百分点。真空环境通过各种设计,成本方面放宽些,降低环境损失,水、轮机、蒸气在密闭环境里作用,热利用率还能再高一些。

现代人类掌握的最高光能转化比例的光电,转化率还没到40%呢。

光伏都发展多少年了?

可以说除非突然找到某个可能存在的“唯一”正确答案,就算人类弄出来热电转化陶瓷之类的东西,要怎么样才能发展到超过烧开水技术?

与光伏不同,热电直转没有类型优势,既然都是热到电的转化,只要没达到烧开水的利用率,不论怎么吹嘘,去推动技术发展的人都不会很多。

大气内恐怕也用不上,说调控温度吧,光伏覆盖、地热能做到同样的事,毕竟大气内的能量都来自阳光,光伏覆盖地表以上,地热覆盖地表以下,完全没有空隙留给热电直转。

烧开水技术应用规模大、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度高,随着环境标准提高污染率也降下来了,把风力、水力也包含进去,直接光伏之外没有一个能跑掉的。土球人很难想象怎么会出现一类材料,在完全没有生存土壤的前提下,把发电效率发展到能与烧开水技术一争高下。

土球的专业人士也并非顽固不化,猜出两种情况,可以推动热电直转技术的发展。

第一是重量和可靠度方面的优势。

烧开水虽然经过两百多年的规模发展,可靠度已经够高,不过在宇宙里会遭遇什么样的情况,人类的认知仍然比较有限,所以如果热电直转同等功率下有一定重量优势,且更可靠,就有发展的基础。

第二种情况,该技术根本不是外星人发展出来的,而是AI研发的!

该猜测只在C国科研体系内部流通,因为在这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听说了,《星球战略》里的机甲设计,是AI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