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315 外层空间治理

塔防战略 315 外层空间治理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随着怪兽与核爆数量攀升,被毁及污染的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地表物流链压力也更大,航天系统抓紧最后的窗口期,为太空体系努力着。

六月初,国三站系统全部名额放出,还没上天的宇航员全都到国某航天中心集训。

自物资储备阶段启动以来的几个月里,总共有二十支电磁火箭因各种原因炸掉,不过对比整体发射量,发射成功率相当不错,以物资为基础,最后的人员数也就可以定下来了。

此刻已经在天上的人数为30人,按早期计划,该数字会扩张到两百人。

与各大集团做技术资料交换放出的名额也是两百人。

最后是根据物资储备顺利程度,以及一些补充要求增加的人员数,凑个整数,一百人。

另外还有三十名顶级运动员出身的。

其中运动员的任务最简单,生孩子和参与医疗实验。

会出现这种岸排,还是大家担心低重力环境下生孩子带来的自然难产和手术风险。相比军人的训练系统,国际水准的运动员更强调全身爆发力,对太空医疗系统的进步会有帮助。

计划最终月宫安置一百六十人,未来空间站一百人,剩下的全部在鲲鹏空间站。

按国籍划分,国人在月宫的占比达到93%,未来空间站7%,鲲鹏空间站仅有65%。

从支出与收益角度出发,无疑是亏了血本,不过看人类基因续存,这个比例就很容易接受了。

到这个阶段,太空层面的自主管理体系也出台了。

参考了国外星人分析团队,对章鱼所在世界的研究结果,采集地外资源的团队负责总体管理。

既月宫的级别最高,另外两个纯粹依赖外部资源输入的次一级,自己管自己。

这不是拍脑袋做的随缘决定,经过了大量专业人士的分析和论证。

土球、《星球战略》、章鱼所在真实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治理体系。

土球的治理体系首先被排除,因为土球各国的体系,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与其他地区竞争而生成的。太空里的物资太珍贵了,如果因为内耗出现额外的物资损耗,会显著降低太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速度。

《星球战略》里的体系,比较接近科幻作品的常态,基于人杈、自由勘探等,形成的外星开发体系。

假如没有怪兽危机,人类正常发展下去,很可能就会走这条路。

理由是跨国财团巨型化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过不了几年,稍微几个这种体量的集团联合,就有着不亚于大型实体国家的经济与研发实力。

与国家实体不同,财团眼里人命只是一串金钱数字,借由子公司实际操作,不会牵连集团声誉,他们可以承担更大的失败风险,一旦前期探索表明外面某行星有开发价值,并且财团手里恰好有航天技术,他们的行动甚至会更快。

而求稳的国家实体,即使行动规模更大,也会因落后一步,难以在太空环境下限制财团行动,最后必然形成妥协局面,共同开发。

继续演化下去,出现私人行星也是迟早的事。

行星都私人化了,星际世界大战还远吗?

剩下的是章鱼所代表的奇特世界。

除了章鱼本人在闲谈中偶尔吐露的关键词,研究团队也从游戏里根据关键词搜到了很多书籍。

经过论证确定,那是任由行星级文明自生自灭,管理层只管地外事务的管理构架。

很容易就看出,这是个专门为“太空人”准备的管理体系,排除掉母星情节,具备相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此时呈规模的开发还只延申至月球,通讯延迟不到三秒。随着太空疆域扩大,当超空间通讯的发展出现瓶颈,伴随探索距离增加,通讯延迟会达到几百上千年。

那种程度的延迟下,人类常识下的任何治理方式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外星人的资源分级框架,才可能真正做到预防太空大战。

再来,是基于对地外文明的防备。

人类早几十年开始向地外发送电磁波信号,最初的目的非常单纯,寻找外星人。

但不论怎么想,能接收到信号并且很快回访土球的文明,并不是土球能对付的。随着时间推移,主动寻找也变成更多以被动式电子望远镜,寻找地外文明迹象。

有没有,不知道。

会不会在几百年后,突然有外星团队接到之前发送的电磁波信号,沿着发射路径回访?也不知道。

防备地外文明的攻击,经过研判,也是由太空人来做更合适。

以今天的电磁发射规模,一个月投送到外层空间的物资勉强超过一千吨。即使科技再发展一些,突破大气进行物资投送,万吨级恐怕也到头了。

够打太空战争吗?

这点物资,甚至都不够在太阳系内普遍部署监视探测点。

而小行星开发,随着飞船与设备成熟,月产能突破十万乃至百万吨级并不是很难想象。

因此对外星人的反抗,还是要依赖太空人的太空资源搜集与加工能力,大气内的人只负责喊666即可。

基于以上几个基本观点,以及对太空人后续进化方向的预判,最终做出分离大气内外管理体系的决定,在大气外采用资源决定论,掌握资源的便掌握指挥权。

该管理体系,便于六月起试行。

试行过程中实际还是地面指挥,月宫相关人员做复读,积累标准流程经验,不过月宫也有一定物资协调权,决定储备物资在各站点的分配比例,调整幅度不得大于总量5%。

之所以有个调整幅度限制,还是土球和月球的距离决定的,哪怕有旱魃乙、丙两型核动力货运组,但核动力组本身将货物从低轨道快递至绕月轨道,仍然需要传统发动机近四成的燃料,损失的物资质量相当于抵达月表物资总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具体差异取决于地月相对位置。

六月起,还有一套新东西进入交付阶段。

早在近两年前,航天系统专家们已经意识到工业生产中的全体系通用零件,能带来设计生产效率的飞跃,并由此启动了一个子计划。

这种关系到上百个工业门类的重大工程,难度极高,哪怕其中一个零部件的设计,也要求项目带头人对多个工业门类生产装置有深入了解。

本计划动用了师生、技工总数约六十万,其中有八万左右属于专项组。

经过二十几个月的加班加点,少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自去年年末以来,送上太空的新装备里。

到本年度六月,随着社会稳定性的显著下降,人力投入出现一定困难,上层决定部分交付成果。

所谓的部分交付成果,除了数据层面的资料传输,还包括几套整机。

以其中一套氢氧发电机生产设备为例。

这是一种专门生产太空用应急发电机的装置,通过简单的程序切换,就能生产20千瓦、50千瓦、200千瓦三个型号和大小的机器。

注意,该装置生产的发电机,并不是低温反应的氢燃料电池,而是直接燃烧驱动转子发电的模式。

它可以采用低效率模式配合铸件单元升级,兼职生产出汽油发动机,不过太空里没有石油来源,就算造出来也只能烧酒精,只能说它有造其他东西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还不在于设备能生产什么,因为采用了全通用化设计,设备本身的零部件也严格遵照通用目标设计,可以拆开来重组成其他目标的生产装置。

由于项目投入的时间、人力、财力关系,在设备重组方面,做得不算到位,哪怕用八级钳工,重组后的装置加工精度也只有0.毫米,还需要额外的步骤进行精度修正,剩下的就交由太空人进行后续深度研究。

本期交付的一级零部件共三千两百多种,可生产的成品部件超过两万种,配合后续的软件开发,数量还要乘十倍以上。

本期生产与发射计划,排到了九月,将会占用后续几个月一半的国内投送量。

至于国外,还是送些普通补给。

实际到了这个时间段,国外的电磁发射井,有不少的运力都转向A国的末日空间站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