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306 后灾难时代展望

塔防战略 306 后灾难时代展望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大观》带来的忧虑,大约在遥远的未来,此时此刻人类仍然要为自身的存续战斗。

XX25年一月,又有一样好工具登上舞台。

与前面的武器、装备、设备都不同,这次是单纯的为地表工业服务。

冯氏可编程多功能组装机。

这个冯氏,是一位G国的业界大佬,冯也不是姓,而是百年前的贵族中间名,他所在的团队从外星知识开始传播后,就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线路,仿制。

仿制的不是游戏里的设备,而是某些思路,冯式组装机走的就类似于游戏中生产设备的多功能路线。

由于技术水平的关系,要做到游戏里那样涵盖食品、燃油、工业制成品的范围,根本不可能做到,在学习了某些相关外星理论知识后,决定将目标标准到组装线上。

现代工业的组装线,往往都是占据一整个厂房,传送带分好几层的复杂系统。但如果不追求产能,其实可以做得很小。

举个栗子,肥宅快乐水,它的生产线是现代工业标准版,因为随时跟进改良,让其产品可以无视货币贬值,几十年维持一样的价格,但随着改良而来的,是生产线变得越来越复杂。

如果只是造一个铝罐装碳酸液体呢?大概两个自动贩卖机大小,就足以容纳含铝管冲压、铝罐上色、罐装液体、封盖等全部环节。

差异的来源,是各个环节的时间差决定的。

铝罐冲压的效率,绝对跟不上罐装液体的速度,所以需要更大的设备同时冲许多铝罐,当差异环节继续增加时,就像做算术题一样,为了追求最高的生产效率,设备复杂度会越来越高。

冯式组装机的思路,就是一次只做一个,目的是为了让这台机器能做很多很多种东西。

选择这种技术路线,已经证明了冯氏团队的眼光,他们当时就已经看到怪兽危机如果不神奇的消失,现有的工业体系必然走向崩溃。在那样的背景下,产量已经不是第一优先考虑的,而应该要求“能造出来”。

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去年中期获得来自C国、西中洲等数国的投资后加速,到现在终于拿出了成品。

基础版的冯氏组装机,包含四种焊接方式、工件三维定位及位置校准、可兼容十六种零部件筛选及移动模式、冲压模块、卷板模块、烤漆与喷漆模块等。可实现电路板组装及焊接、弹药组装、金属板组装及焊接等功能。

实现这么多功能,其体积却不大,被做成标准集装箱一般,甚至能兼容火车和码头吊车运输,要转移时直接把它当集装箱拖走就行。

缺点当然不可能没有。

首先效率不用想了,只能说比两个人手动要快且保证加工精度;其次使用门槛有点高,在变更制造品的时候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至少得机械工程师加程序工程师,系统的复杂度一般工人完全闹不明白;因为复杂度高,维护同样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最后,它为了便携牺牲了成品工件的大小,最多只能输出塑料凳大小的东西。

它的卖点不少,主要客户定位是那些需要快速重建的地方,以及部分看的比较远的地区。

所谓看得比较远,其实就是C国在推的最后防线那种,在较小范围内拥有发电和部分生产能力。

其实这种也不只C国在推,只是其他地区都是以财团、大学为主导,不少地方的官方完全就是扯后腿的存在。

冯氏组装机一出来,订单飞速增长,几天的时间就增加到七千台。

G国之前工业集中区被怪兽糟蹋了一波,现在方方面面要产能,根本没办法造出这么多,无奈之下,只能退而吃授权费,授权其他地区生产。

组装,在整个工业链里算不上特别重要的环节,早几年都是劳动密集型。冯氏组装机,还是有点瞄准空白市场的意思。

但对于最近才热起来的“工业链小型化”的市场,冯氏功不可没,因为他的带动,自去年他们拿到投资起,就陆陆续续有其他公司开始捣鼓类似的项目。

C国自己也下场了,直接把月宫用的工厂模式部分资料给了几家官营企业,由他们进行后续市场化改造和设计。

其实这几家企业本身就参与了月宫工厂的设计和生产工作,已经有部分资料在手里。

可话说回来,要把这种太空装置反过来搬回地表,其实也没那么容易。

提个前面提过的,玻璃车间。

月表没空气,真空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好,需要液态水的时候,真空就是杀手,完全真空的开放环境,哪怕只有几摄氏度的液态水也会一直沸腾。因此工厂全设备都是密闭环境,作为平板玻璃底液的锡溶液不会受到氧化和污染,流程比地面少很多。

到了地表,完全气密这种剧烈增加成本的东西肯定要去掉,尤其是进出料的部分要维持气密,还真不是普通厂家能做到的。放弃气密,相应的又要有除氧化层的手段,中间如何平衡、取舍,都要工程师们一个个去弄。

此外,月宫工厂所有的热量都是严格控制的。因为很可能现在把热量排掉,到了月球的夜晚还得耗费额外的电力把热加回来,大量热量会以几百度的高压水蒸气形式存起来。在地表工厂外壳不至于自然降温到零下一百多度,肯定不用那么讲究。

重点还在于参与工程的人数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月宫工厂,作为太空永续项目物资自给的重点工程,设计、验证等工作参与进来的高级工程师就超过两万人,还没算那些负责造验证设备和后续参与试验调试的工具人,那些都是厂里的宝贝技工,轻易都不外借的那种。

现在作为某几个企业的下属分支项目,就算要得急,联合了两家友商,短时间内一个分项目里也只能投进去两三百人,得亏是反向改进,如果是从零开始,时间表都没人敢出了。

他们任务是去年八月才领到,一月时刚刚出样机,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测试,过程中说不定还得改。冶金链那边更慢一点,不知道能不能赶在三级怪兽出现前搞定。

假设怪兽能稍微配合点,不要打断工业链小型化的过程,熬过今年,明年就可以在部分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实现不含原材料开采的工业链自给化。

这个新型产业中,C国的官营企业虽然有几个项目,主力仍是各私人公司,就国家层面,C国并不打算将其列为重点战略。

主要矛盾还是个产能问题,小型化工业链的生产能力,只勉强能让城市的技术水准不倒退,以城市为单位去给太空体系提供物资援助就完全不现实了。

哪怕不说工业链,只说人。

有研究显示,长期接收外来援助的灾民、难民,都会发生结构性的文明倒退,教育也会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归零。

反过来说,生产和商业活动,是维持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旦缺失,人类将走入不可逆的衰退,从文明走向愚昧。

小型化工业链在此处起到一个文明阶段锚定器的作用,至少保持了对高端人才的刚需,不至于荒废教育。

受限于原材料、产能,小型化工业链在全球产业链断开后,并不能替代规模化工业的力量,最多只能维持城市里的家电、电动车、建筑的翻新和养护能力,覆盖率还无法保证。

总而言之,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工业链小型化只是全球灾难后期的有益补充,并不是全球产业链的替代者。

对全球产业链有更全面认知的官方,对于后灾难时代,只盯着几个重点。

第一是前面提过的,以全球自给城市协同构建的核材料供应系统。

第二是食品加工,这里的食品加工,单指为太空体系补给的真空包装脱水肉类食品。

主要考虑到现有太空设施重力太低,重力最高的是只有0.3g的鲲鹏空间站,可鲲鹏空间站自己又要依赖月宫投送矿产类补给,畜牧业短期内不能有任何指望,肉类将成为后灾难时代太空最匮乏的物资之一。

不过肉类加工毕竟属于偏低端的产业,把畜牧业包含进去,是各重点目标中唯一能通过单一城市完成的任务。

第三是电磁火箭的制造及快速回收能力。

运载火箭是工业皇冠上明珠之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航空母舰、核潜艇,裂变核弹的技术门槛都差了点意思。

想要在单一城市内集成运载火箭的全部生产环节,可能性必须是零。

而在怪兽遍地走的后灾难时代,想要协调全部幸存城市防御圈,继续制造火箭,难度比造核燃料还夸张,核燃料说到底也只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陶瓷”,只是全球产业分布比较分散。

所谓制造能力,更多的是维持较为全面的材料生产及加工能力的期待,很难指望在怪兽持续不断的摧残下,一直保持产业链完整。

火箭回收就成了必须慎重考虑的后期方案。

电磁火箭代表了人类逐步学会外星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它一直以来都是有回收系统的,不过并不适合后灾难时代用。

现有的回收分两个部分。

首先是一级火箭,这东西回落,在计算轨道时就会尽量做好,基本都落到海里。因为燃料舱空掉,它们落海后会飘起来,由船只回收。

另一部分上面级、飞船等,它们被设计往草原、戈壁地区回落,由车辆和武装押运部队回收。

而要应付后灾难时代的需求,现在要求设计能安全回落到草原上的一级火箭。

这里不但涉及一级火箭的结构需要加装定位、减速、降落装置,连入轨弹道都需要做出调整,才能确保它们回落到草原区。涉及到轨道调整,就可能让火箭变得更重,一环扣一环,越来越复杂,现在不做,等到后灾难时代,人类恐怕就没能力做了。

至于后续的运输,对于C国都不算大事,没有燃料的火箭并不重,最多把发动机拆下来,用大运输机或载重直升机分别运输。

对后灾难时代的各种筹备、准备过程中,又因为那些特殊需求,诞生了新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