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303 沙漠据点

塔防战略 303 沙漠据点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Are电磁轨道发射场。

Are在一群石油佬中是顶有先见的,很早就开始布局旅游,几十年间便从一个岌岌无名的豆丁国家,变成全球富豪旅游首选地之一。

请来的专业团队也的确是够专业,在这个过程中,Are有了全球最好的航空公司,并渐渐成为世界岛与黑洲正中心的航空运输集散地,港口发展也有起色。

不过和其他石油佬一样,Are也喜欢建奇观。

什么全球最大的聚光电站、最奢侈酒店、最高大厦、最大规模生物燃料工厂、最大规模海水淡化厂等等等等。

电磁轨道发射塔,无疑也可以做成“奇观”。

他们选了个非常好的地方,在最大城市边缘,只要楼高超过13层就能用望远镜跨过沙漠,清楚的看到火箭抛射到空中脱离加速壳并点火的那一刻。

对于运载火箭这个等级的人造体,空中脱壳的动作全世界都没几个国家能完成技术攻关,电磁火箭空中点火的那一刻,毫无疑问就是人造奇观。

为了跟奇观匹配,Are在XX24年度,还有几个同步上马的大工程。

其一是海洋电力综合网。

这玩意是包括海上风能、浪涌发电、浮潜蓄电在内的综合电力网络。

海上风能和地面风能没什么差距,由于C国前些年专门弄出海上风电架设船,这项工程的资金门槛也相对降低了些。

需要一提的是,海上风电其实经常不能用,风太小风叶不转,风太大不能转,所以只能用作电网补充,与之配合最好的是水电……水电跟谁都能配合好。

Are缺乏淡水资源,自然没有常见的大型河流水电。

浪涌发电则是一种补充,它的原理和风电类似,只不过是用水轮驱动,为了能迎接各个方向的浪涌,它可以调整方向。

形式比较多,一种主体在水下,为了不让浪涌电站变成暗礁,它有一节毫无作用的结构伸出水面,成为浮标,自然也可以作为海文环境检测点;一种主结构在水面,用锚固定,一般为剪刀型或多节棍状,根据海浪情况进行开合,增大或减少迎浪面。

它比风力资源更稳定一些,技术门槛低,初期投入更低,就是腐蚀和藤壶附着等情况比较多,运行维护投入更大。

浮潜蓄电,则是整个网络的核心稳定器。

没什么技术含量,有电的时候,把海面上的浮筒拉下去,缺电的时候放浮筒,带动电机发电。

由于海上的怪兽灾难,浮潜蓄电没办法往深海部署,不过石油佬有钱,加面积就是了。

这三位一体建设起来,整个区域都变成禁航区,只能通过维护用的小型船只。

为确保安全,靠外海方向还部署了几座带机炮和鱼雷发射能力的灯塔,灯塔内有值班人员使用无人潜水器进行日常巡逻。

该工程到年底时,防御面已经完成;风电装置部署完成六成,最大发电能力达到630兆瓦;浪涌发电完成三成,最大发电能力为110兆瓦;浮潜蓄电的部署比较影响施工,进度更少,已经建成的部分蓄电能力只有2兆瓦时。

第二项工程,还是电网!

Are已经有了C国承建的最大聚光电站,商业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为了造奇观。

与光伏相比,聚光电站需要投入的人力更多一点,优势是建设成本。现在要在短时间内大面积铺开以支持电磁发射器那个电老虎,光伏更合适。

与之配合的是放在发射场的动能加载装置。

有点像鲲鹏上使用的动能蓄电,但目的不同。

假设白天时,整个Are光伏、聚光发电产生的电流,由于工厂、空调等白天耗电增加,只能让整个电网获得500兆瓦负载余量,远远不够电磁轨道发射器用。

这个时候就需要能量加载装置,用巨大的电力,把几个超重的大轮子推得转起来,当加载装置达到预设峰值,电网切回直供,发射场就能获得额外得供电。

工业蓄能一直是电力发展的重头,可发展很不好。

怪兽危机来临前,实用的规模级蓄能主要依赖两种:水库蓄能和压气蓄能。

水库蓄能采用专门为蓄能建造的高落差水库,电网盈余时从低处抽水进去,要用的时候放水发电。因为水的蒸发、动能转换等问题,利用率不能说高。它的优势是还能和正常水库一样兼职洪峰调整、农业灌溉等功能,综合效益不错。

压气蓄能,则是利用盐洞蓄能。这些盐洞是早期洗盐采集类留下来的遗产,因为洗盐的地质联系,它们的气密、水密性能够保障。使用方面平时直接打空气进去,用的时候放气带风机,或增压后带涡轮发电。

还有一些其他规模更小的工业蓄电模式,性价比更差,难以商用。

眼前的动能蓄能,由于大装置很难在大气内长期保持内部全面真空,设备内有气动阻力存在,能量衰减快,储能时间只能按小时算,性价比更低。

但它有一个优势其他的比不了——不挑地形,很适合跟电磁轨道发射器这种短时间耗电量极大的东西配合。

第一座电磁轨道发射器建成后,为了降低新建电力设施的负担,减少发射时对周边城市工作生活的影响,C国就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投入,各发射场旁边也陆陆续续建了一大堆。

在Are建设的这款,单机最大放电功率30兆瓦,上下三个一摞,占地不到两百平米,包含足够吊车和单机进出的维修通道,900兆瓦的动能加载装置也不到一公顷,在盐雾、高湿度、多沙尘等不友好环境,一个厂房就罩进去了。其实还有更大的单机,只是受限于运输条件和本地生产条件,弄不起。

该款动能加载装置现在到处在卖,Eth那边配合电磁炮台使用的也是这东西。

第三项工程自然是防御。

跟Eth的思路完全不同,Are对自家和周边的老爷军队作战能力完全不指望,所以全面采用远程、有线加密信号管理的炮塔链。

所谓炮塔链,既每座电磁炮,都会覆盖在至少两座其它炮塔的射程中,实际上一些重点防御区,比如Are核心城市的东南方向,这些炮塔三公里范围内就能部署七到十座,单电磁炮塔射程范围内,可能达到三十座炮塔。

电磁炮塔射程更远,投掷的弹丸重量更大,耗电同样吓死人,区域齐射甚至有烧坏电网主干线的可能,所以一样要有自己的蓄电方案。

Are这块主要依据部署密度,在密度不同的地方用电池或动能蓄电方案或组合使用,确保在任意情况下,至少能齐射几轮。

可能是因为钱多烧的慌,Are还采购了电磁炮塔的额外配件,15mm口径半电磁机炮。

这玩意C国自家都只是刚造出来,还没想好要不要装备部队,突然就被Are的采购方看上了。

半电磁炮这个概念在《星球战略》里有,此前土球并没有。

原理是利用火药提供额外的初速,电磁加速管能以更低的能耗,让弹丸达到一个合适的速度。

但火药激发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如果要保证火药的加速效果,还得在密闭空间里激发,会进一步导致局部过热。对于超导体这种对温度十分敏感的材料,干脆是两个完全没有兼容性的系统。

直到今年,黑魔导系列的开发达到了一定水准,半电磁炮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黑魔导工作需要高温环境,而且是个只有百来度的温度区间,相关研究机构推演来讨论去,都觉得只有做机炮门槛低些,因为机炮的射击特征比较有利于自然维持温度。至于各部分温度不平衡的问题,可以用导热和散热结构进行平衡。

15mm口径电磁机炮初始温度是黑魔导通电自加温的结果,导热与散热结构极为复杂,结果造出来的实物平均外径就有两百毫米,后端更粗,上方和侧面加起来还带四个风机。

因为实物太臃肿,干脆给定位为车用,直接对接现有的电磁坦克和炮塔体系,也就是暂时不考虑省太多电。

出来的效果的确不是单纯火药武器可比,它在每分钟两百发的射速下,弹丸出膛速度为2800米每秒,炮口动能是同质量常规弹丸的九倍甚至更多。

出膛速度也用了心思,慢了没用,射程不够不如直接用加农型坦克炮;太快受空气减速与加热过于严重,15毫米口径不比大炮弹,炮弹更容易做尾流补气,小炮弹就难了,能做,但气动稳定性没有,所以干脆不要。

2800的速度,是综合工艺难度、电力消耗等因素,最终平衡的结果。勉强能在五公里的距离,对一级小怪兽造成创伤,三公里内能达到较好的打击效果。

一座电磁炮炮塔,电力不变可以实现两台15mm机炮连续射击,理论上能单挑一些品种比较合适的一级小怪兽,实际……还没实战过。

研究机构的目标,是尽快把这东西用吊舱形式,改良到能装上战斗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