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87 粒子流武器应用

塔防战略 287 粒子流武器应用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外星人章鱼给C国提供的粒子武器,准确点应该称作粒子流武器。

多了一个字,代表的科技水准截然不同。

通过询问游戏中的NPC可知,粒子流武器是一种在游戏背景年代近两千年前流行的装备,与已经量产的16倍体钠电池所处时代差不多。

与土球未受到外星知识干扰前相比,大概有三百到五百年跨度,也需要用到只有太空里才能生产的材料。

粒子流武器的射流速度每秒约一万公里,对比一下,工业上用来切钢板的高压水枪,射流速度只有1500米每秒,并且在几公分外就会发生雾化失去切割能力。

把粒子加速到该速度,有两个关键装置:熔融炉和加速轨道。

两个装置都遇到困难。

熔融炉,是一种用来把盐熔融的装置,根据盐的类型不同,以及设计目的差异,温度从两百度到三千度不等。

理论上熔融炉温度越高越好,可是作为一个移动武器,整这么高的温度,战斗时只能像早期火炮一样固定使用,否则无法处理的废热会让整个车辆、飞行器出大问题。

地表又不像太空里,就那么几套东西,可以不计成本的往里面砸。

……然而废热问题都都还是比较靠后的瓶颈,解决起来相对难度不算高。

一个难题是熔融舱的流动性。

很多盐经历熔融后,再冷却会生成其它物质,并且均伴随着结晶现象。而结晶有可能“长”在金属上,导致难以通过再加热完全去除。

经过了多轮材料筛选和实验,最后还是选择了会产生积碳的碳酸盐……说是石头好像也没错,但可以公开的信息显示不是碳酸钙。

废热问题,最终不得不向成本和系统总重投降,选择隔热陶瓷。

陶瓷本身的导热性能就很差,定向研发的隔热陶瓷导热率非常低,完全包裹熔融舱后,上千度的温差,每秒只能传递几焦耳的热量,比较有利于维持外部温度。

期间项目团队也考虑过使用黑魔导系列超导体,但那东西启动温度都要几百度,如果完全通过电流直接加热,能量消耗太大。

另一重担心则是为战士们考虑,如果真的要动用这种武器,恐怕根本没心思顾及太多面板数值,黑魔导的超导温度范围太小,稍有不慎都可能引起超导线路融毁。

白魔导这边,虽然射流与超导体的温度差异,带来的热辐射、空期热传递问题还存在困难,但克服起来的难度低不少。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升温很慢的,加速轨道一开,把冷空气粒子一并加速推出去,期间只要控制好射流带来的热辐射,冷却系统的压力有限。

加速轨道这边的困难更奇特,甚至是整个科研体系第一次遭遇到如此奇怪的瓶颈。

绝缘膜厚度。

粒子武器化,需要在很短的距离里给粒子赋予巨大的能量,如果按照外面电磁轨道发射器那种几毫米粗的超导线去弄,根本无法达到指定速度。

超导线必须再细一点,更细一点。

半路上项目组还专门成立了两个三十人的小组,给厂家改进设备,成功做出了十五微米的线芯。

这线有多细?

儿童头发丝的直径在三十到四十微米之间,意味着一根小孩头发抽空可以做出个三芯小电缆,空间还有富裕。

这款超细线芯出来之前,C国量产的最细线芯直径是40到50微米,继续做细容易断裂,也没有相应需求。

不过能保持连续加工的线芯做出来,绝缘漆却拉了。

现有的喷漆技术,喷出来的漆面至少都要四十微米,才能做到没有孔隙。

漆包线是烤漆,凝固和收缩会让厚度好一点,也没好到哪去,超导线传递的电流,可不是几十几百安培这么点,绝缘是刚需。

结果就这一个项目协调各方支援,折腾了半年时间,才给弄出最终直径35微米以下的漆包线,如果放大看,这绝缘层比例跟平时所见的普通塑料皮电线差不多。

还是粗,但是为确保绝缘性能,已经没办法再做细了。

大牛们还在那闷头改工艺呢,结果上面一纸命令,要求必须在年底前至少小批量装备,有问题以后再解决。

没办法,只能硬上。

加速器给出三个线路一起推进。

一个是单线线圈;一个是类似轨道发射器的线圈集合,既加速环外面是一个个类似变压器线圈的完整线圈排列出来的;最后一个线路是绞线。

其中绞线也是利用刚刚改进的工艺做的,用六根线绞起来,烤漆,做成最终直径八十微米的绞线。优势是强度大,在超导启动之前能通过更大的电流,给射流加速时,各节点热量也更为均衡。

没太多意外,最终绞线获胜。

单线线圈的可靠度太差,室外试验场都会烧断,甚至有缠线过程种线芯就断掉的情况,技术太不成熟,放到坦克之类的载具上,根本不用打了。

线圈集合的复杂度相对于载具武器而言,还是太高了点,在加上冷却需求,全系统重量、成本都高了点。

强行闯关之后,就出现了前文提到的情况,射程不够。

项目组按现行装备的电磁坦克的炮体为重量基准,制作了一门实验炮,结果往外面三千米就没有杀伤力了。

但必须要强调一点,不愧是外星武器,这东西在五百米内的破坏力十分惊人,直接把一米厚的均质钢锭,给烧穿了个窟窿。

击穿一米均质装甲好像有点弱,毕竟坦克炮的穿甲弹都能打到1500毫米了,问题是损耗。

粒子流武器,一次发射只消耗一百克碳酸盐,一发120mm穿甲弹,哪怕装药少一点,也得十五公斤起步吧。

这意味着使用粒子流武器的坦克平台,只要能对接城市电网,单场战斗中弹药几乎是无限制的。

可惜,再强,也掩盖不了它现在攻击距离不够的缺陷。

项目组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什么好办法,必须增加全炮重量。

上面也不含糊,章子一盖,按155mm自走炮的火炮系统及动力系统重量设计。

现在八倍体和十六倍体钠电池的产量各自都有提升,全电电磁坦克也有少量列装,动力系统重量自然也包括燃油等附加重量。

此外,自走炮的重量也不仅仅是个口径造成的炮重差异,还有装弹系统和弹药重量,这玩意一发炮弹都是三十五公斤往上,弹药舱要按吨算。

把它们一通换算,重量、空间、能源都宽裕了许多,项目组短期内也无法解决高能粒子被大气糟蹋的问题,只能往上堆电力,增加粒子通量。

时间临近八月,东边J国又差点被怪兽推倒,项目组才终于拿出一款在八公里外,对二级怪兽有杀伤力的炮,还是实验版。

来看成果的军官眉头紧皱明显不太满意,载具还没定型,但因为时间紧还是签下单子,直接转入采购阶段。

接下来将有几十家企业一起设计生产全电化新型自走炮,首车下线只给了两个半月,并要求在年底前交付两百辆,意思是最后一个月的月产量要达到120辆上下!

为了人们的安全,继续加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