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70 月表的任务(上)

塔防战略 270 月表的任务(上)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时间很快跳到三月。

R国的北方之星号飞船提前几天上天,与未来空间站完成自动对接,随后通过自动与人工双重安检,有一个快速开启舱门时的火灾警报小BUG被抓出来处理掉。

三月九日,首批月球任务乘员组搭乘3.35米口径的一次性飞船抵达空间站,北方之星进入任务准备期。

三月十一日,龙抬头,诸事皆宜,未来空间站轨道角度对应的地月转移轨道时机恰好。

走你!

北方之星脱离空间站,进行一次反向RCS加速,快速与空间站拉开距离。

一分钟后点火,发动机燃烧150秒,将飞船投入地月转移轨道。

经过十八小时飞行,飞船被月球捕获。

与自动降落方案不一样,北方之星为了安全起见,仍然采用传统登陆策略。

其转移轨道会飞掠月表上空一百公里处,在近点执行短暂的逆向加法线推进,收拢轨道呈圆形,并且轨道掠过极地基地上空。

这一步其实和直接“砸”上月表的第一阶段减速是一样的,只不过减速完变成绕月轨道,并不会砸到地面。

飞法比“砸”上去要更费燃料,因为不砸上去,难以通过入轨精度的控制,直接进入极地轨道,首次变轨需要额外的法线或反法线方向推力修正。

好处是有了绕轨时间的缓冲,通过飞船本身传感器传回地表的数据,进行部分任务微调,能够有效增加登陆安全性。

一边绕着月球飞,一边和地表完成协同,数小时后,距离极地数百公里时,飞船再次启动发动机,进行数秒的短暂逆推。

这时候速度不足以继续绕行,受月球引力影响,开始缓慢加速冲向地面。

后面和自动降落一样,通过两段式减速,第一段后抛下货运箱,第二段实现飞船平稳落地。

经过绕轨阶段的微调,本次登陆精度非常高,北方之星号落点距离基地仅有两百米。

其实现有的经验和计算能力,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月表还可以更精确,但没必要,月壤是一种对设备十分危险的物质,扬尘有可能让一些直接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出故障甚至损坏,在专业停机坪建立起来之前,降落时保持距离对双方都好。

乘员们做好准备,北方之星全船减压,舱门开启,似乎又是个新的时代到来。

四名乘员两男两女。

C国有一男一女是真的夫妻,两位都是二十八岁前拿下博士学位的狠人,分别是人类生物学、植物杂交育种系统的,其中男的在读博时跟女的好上后,还另修了植物遗传学位,前期会辅助妻子工作。他们是和肌肉女白卿一起入选的,只是因为身体状况不行和男女私情之类的个人因素,前面几轮空间站任务没轮上。

另一名C国男性,是正经宇航员,由一线空军驾驶员竞争进入航天员体系的。

顺便一提,C国将太阳系内任务人员称作航天员,太阳系外才叫宇航员,所以现阶段叫航天局,不像A国叫宇航局。因土球绝大部分语言中未作区别,所以统一称作宇航员。

最后一名是R国的女性宇航员,两个字,漂亮!

淡金发、淡绿眼珠、高而直的鼻梁、皮肤白皙、大长腿,身高差一点到一米八。

正如同C国的大长腿男人都上交给国家了,隶属于官方机构的R国美丽女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可怕的职业,燕子。

这是一类曾经在西中洲扳倒了无数大佬的,活跃在R联盟体时代的特工,与之对应男特工叫乌鸦。

不管是不是吧,反正这位精通六国语言还拿了两门医科学位的R国美女通过了心理、体能和事故应变笔试,C国没有理由拒绝R国的推荐。

这组人和之前计划的有点出入,并不都是传统宇航员,问题就出在熊妹身上。

本次R国给的推荐名单,一男两女,男的太帅,看起来也不太像正经宇航员,三选一好像没区别。但选上熊妹后,这边再弄三个男宇航员就不太合适了,女传统宇航员倒也有,现在其中一人在鲲鹏空间站,另一人准备下一轮去未来空间站换班的。

于是乎两口子入选,相关的基地发展计划也稍作调整——种更多粮食。

离开北方之星,两口子先提着几小箱子补给去基地,飞行员和熊妹还有一项工作,放电缆。

北方之星将作为一套能源装置摆在这里,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救援或撤退。

电缆是特制的,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普普通通的铝芯线,一套是超导线,通过特殊设计的电缆接头,会在外界温度降低到零度以后一段时间,启动超导模式。

此外,它里面还有一根气管,用于帮助铝芯线工作时散热,也可以接入冷却系统提前启动超导模式。

把线设计得如此复杂并不节能,因为改成纯超导线加制冷管,省下的重量多运一块太阳能板,都能把省下的能量找回来。

新型线更多的还是为配合月球开发使用的一种新标准。

月球上有很多地方地下温度在零度以下,可以直接让白魔导启动超导模式,但随着开发进度,真空本身不导热,部分地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温度上升的情况,如果是矿洞,电缆也有遭受落石等因素破坏的可能。

这套复杂度略高的接线系统,就是为了能在某些情况下,电力不至于突然彻底断掉。

电流过大时直径不够的铝芯线很容易融毁,不过至少能获得一个叫停前方工作的时间。尤其月球重力低还没有空气,工作难度相比土球矿坑内高出好几倍,在有一定电力的情况下进行现场修复处置,总比用应急灯和手持设备安全、快速。

新型线材充分考虑运输成本,不惜增加了生产成本,不算接头,每米重量0.23千克,一千米也才230千克,就这点重量,因技术和生产难度,价格能顶上十几公里的十千伏电缆。

刚刚投下来的货箱里还有十公里线材,接头在北方之星的另一个小箱子里。

效果也非常可靠,超导模式不提,在应急模式下可以以120A电流稳定工作,通过电控系统改为损伤模式,可负载500A,并能承受1500A瞬间电流。这样的电流负载能力,在六分之一重力的月球,足以支持绝大多数类型故障的设备需求。

北方之星既然是个电力单位,它当然专门为此做了准备。

除了自身太阳能板加热电电池,在极地总计约1500瓦发电能力,另外在机身两侧各有一串新型缆线接口,可以额外接一堆太阳能阵列。

……没错,北方之星自重里最大头的是一套控电系统,设计时很贴心,在基地条件合适后可以将其拆下来。拆除后,它的发动机和主舱之间只剩下下半截,会十分难看。

飞行员和熊妹不用管外接阵列,只负载拉线。

两百米,因为重力低、宇航服笨重,不好走路,弄了小半个小时才搞定。

四人都抵达基地后先吃点东西。

无重力环境吃东西虽然外人看起来挺有趣,但经历多了就是一种折磨,宇航员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才能从中找到乐趣,不至于因此暴怒。

月表重力虽然低了点,可好歹也是重力,在这个环境下就可以喝粥,用敞口杯子喝液态饮品和水,绝对比用管子嘬享受得多。

一边吃饭庆祝任务初步成功,一边跟地面任务中心开了个短会,两台智人机器人去北方之星,用它自带的几套太阳能素材铺设阵列。剩下的智人机器人也分成几组去回收空投箱。

除了北方之星丢下来的两个箱子,比它晚出发,但通过“砸”向地表方式降落,早三小时落地的应用一号还带了三箱货物。

机器人身上的设备功率小,月球又没有健全的GPS体系,全靠目视、计算和雷达,熊妹负载在基地里协助智人机器人,能把回收效率提高一点。

两口子留在基地,查验智人机器人的种植成果。

飞行员则前往机器人开出来通往冰层的隧道去做现场勘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