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66 新飞船序列

塔防战略 266 新飞船序列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怪物在A国莫名其妙闹了一波,事情不大,损失也很小,就是留下了特别多疑问。

游戏中没有任何人见过类似的怪兽,所以这种能力比小小怪兽略强,却远不如小怪兽的物体,是不是土球原生的怪兽呢?

分析家们分析了一波,没有任何定论出炉,只能给出几个可能性,推测是受到孢子、辐射、杂交变异影响产生的新品种。

其中辐射影响的可能最小,因为事发地周边并未投放过核弹,距离最近的Ca遭了一波核弹的地方,直线距离都有一千公里。

另外两种机会均等。

突如其来的女怪兽,是怪兽危机中的一个小插曲,不过也又一次给正在从太空里寻求后路的人们敲响警钟。

不过警钟尽管响,生产力短期内却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大多数事情还得按部就班的来。

月表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智人机器人已经打通了冰层,开始种菜。

对室内种植进行了几天的观察,认为情况不错,便开始首批月球宇航员的筛选,与相关飞船的准备。

月球基地和鲲鹏空间站不是一个系统,暂时还是由C国主导,另有几个外国合作方。

计划首批成员为四人,而且很可能数月都不会再上第二批人,所以人员还是从几个国家的传统宇航员中挑选。

飞船也换了,改为用C、R两国共同研制的,用于适配R国新建电磁轨道发射器的新飞船,北方之星号。

R国的发射器口径为4.1米,北方之星号也因此缩了一圈,从地表发射时最多容纳六人,没有内部货舱,仅有一个小小的休息区。

北方之星主要作为应龙的补充存在,上天后也会从事地月轨道的运输,但无法外接太重型的货箱,主要运人、食品、零食、日用消耗品。

C国自己的飞船,应龙三号此时也在进行组装前的最终测试,会比北方之星更早就绪,但这艘飞船短时间内不会升空。

应龙三号和前两艘船相比,主体稍微小了一点,改为全电推动力!

没错,这是首次在飞船上采用全等离子推进技术。

虽然外星人章鱼提供了相关资料,但受限于材料基础,推力始终上不去,最终应龙三号不得不用0.1千牛的推进器凑合一下,四个五合一主推进部加一起才三千牛推力。

对比一下,一般地表发射时,五米直径的芯级,一级发动机加助推器总推力接近一万千牛。之前的化学动力上面级推力也能达到六十千牛以上。

那么三千牛的主推力,能飞吗?

当然能。

把近地轨道速度作为相对速度零,只要推力能克服稀疏气体粒子撞击造成的缓慢减速,就能给飞船提供加速度。但因为每一次转移轨道需要更长的推进时间,在轨道控制上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三千牛推力,能在应龙三号搭载货物,总重量超过五十吨时,提供一个0.1米秒平方不到的加速度。

这个数字看起来十分离谱,得加速十个小时,才能达到逃逸速度。

但是否离谱,还得具体看目标任务。

应龙三号,是为红星自动空间站准备的飞船。

从土球近地轨道抵达红星轨道,需要V约4000米秒,土球上现有的推进器,想要把几十吨的自动空间站送去绕红星轨道,把组件发射上去在未来空间站组装,都至少要近百吨燃料。

电推就不一样了,两吨都用不了!

抛弃传统燃料,自重减轻时所需的总推力也相应减少,能免费获得大量的V,别说现在推力已经到千牛级,哪怕只几百牛也值得一用。

实际上现在在轨的卫星所使用的电推系统,推力连一牛都没有,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防止卫星坠回大气层。

应龙三号所使用的电推推进器,是在未来空间站用来调整姿态的推进系统,改进后得来,所有的材料都是未来空间站的零重力加工系统生产的。

通过改变推进机制,应龙本身自带的V十分巨大,如果整个航天体系的计算没错,它本身直接作为上面级,完成入轨,仍然能保留约20000米秒V,当然这是没有加载货物时的动力。

另外,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入轨,确保应龙三号不会凌空爆炸或掉到地上,其火箭部分也要做相应调整,还需要利用发射货物的时候做几次相关发射实验,采集数据。

预计两个月内完成应龙三号各项准备,四个月左右,达到发射就绪状态,届时,红星自动轨道站也将在未来空间站完成组装,等待任务启动。

之所以会多出一个红星任务,不得不说,还是受到了人类早期执念的影响。

红星是人类最早关注到的异常“星星”之一,在文字都没有成形的时代就有壁画记载,其它几个与真正恒星轨迹完全不同的行星,也有差不多的待遇,它们各自都留下了很多神话故事。

作为众多行星之一,红星绕日轨道与土球最近,科学家推测它曾经也是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很可惜由于距离太阳稍远且自身重量不足,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失去了磁场,然后被太阳风一顿摧残,失去了所有的游离氢元素。

哪怕是现在,它的温度范围也比其它几颗行星更友好,空气中充斥的二氧化碳,能用来提供低成本且源源不断的氧气。

即使不考虑情怀,红星作为一颗重力较低的行星,在太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具备很高的价值。

比如移民试点,如果在红星能实现内部永续,不用外部补给,哪怕人类拓展宇宙的目标,至少能增加一个数量级;又比如太空电梯,在红星建造的技术难度就要比土球低一大截,如果连这个都建不好,更遥远、物资支持难度更大的地区就别幻想了。

总之在各项目都进入稳定期,等待着新装备、设备到位的时候,顺便照顾一下红星开发的需求,合情合理。

时间来到二月,本月最重要的任务,还是鲲鹏空间站扩建。

应龙二号往返了几趟,到二月初,鲲鹏空间站低重力环框架施工结束,并通过了气密与小颗粒撞击验证,正在往里面填充设备。

鲲鹏低重力区主要作为种植用,但短时间内电力供应跟不上全面种植,部分区域会暂时用作生活舱。

这个时候,可以开始为第二批人员上去做准备了。

准备分为地面和天上,天上,鲲鹏空间站现有人员会暂时放下手里的实验,重点做植物育苗和培育。

全人造光种植的好处是生长周期稍短,要不了几天就能估算下月产量。

地面准备工作,还是发射计划。

应龙系列作为一种在太空里反复使用的客货两用载具,并不适合从地表送人上去,成本是一方面,主要是应龙的复杂度较高,复杂度和可靠度一直都是死敌,复杂度越高,各项检查工作就越耗时,不利于高频次的应用。

3.35米常规火箭使用的载人舱/逃生舱分开发射的方案可靠性不错,但传统火箭本身的成本高过电磁火箭,还是觉得亏。

所以C国改了一条3.35米的发射井,也就是最早用来探路的一号井。

和五米口径的超级井一样,改造完成后一号井也可以实现客货两用,它会送第二批人员上鲲鹏空间站。

五米井当然也没闲着,只是五米井涉及的保密技术更多,没舍得用来对接鲲鹏空间站。

五米井的常规载人任务,会由一个新的飞船型号,“龙门”来执行。

龙门可以看作没有转轨运载能力的简化版应龙,长度砍掉一半,能够用于再入大气层。

它将是人类历史至今为止,最大的载人再入器!

和逃生舱功能是不是有点重复?

有区别,龙门因为足够大,设计有一定的自持力,食物不算,只考虑氧气和水循环,可以支持八人在太空滞留十五天。

另外还配有一套新式的罐头形态应急系统,这个罐头平时是宇航服保管箱,必要的时候可以单独减压,进行出舱活动,比如回收被毁空间站的物资。

可以说龙门才勉强算太空逃生舱,而之前的那种只是个单纯的再入器,如果离了土球的大气环境,会变成延时杀人机器。

龙门还有一项重任,它会携带两个轨道推进器及其对应的内置液态燃料箱,一起回到地面,并且还要回收再用!

内置燃料箱要被提出来,因为它加上相关管路也是额外重量,如果不能通过测试,后续就要改回常规返回模式,既进入再入气动加热前抛弃一切多余重量。

龙门的首次试射,放在二月十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