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39 天基武器的第一枪

塔防战略 239 天基武器的第一枪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死亡权杖的名字很有神秘色彩,用大白话讲,有点像左轮步枪。

左轮和步枪放在一起好像有点奇怪,但不用纠结这些细节,反正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死亡权杖的“左轮”,送的不是弹头/弹丸,而是弹夹,这也是电磁系卫星武器用的最多的供弹方式,方便切换不同类型的“子弹”实现各种打击目的。

它总共有十个弹夹,由于供弹结构的关系,有两个可以进行额外扩容,当然,C国现在造的并没有扩容,基本功能都还没用明白呢。

现在装备的是死亡权杖资料自带的两个弹丸型号,与C国按其标准改进的核弹头。

最基本的弹丸是钨芯弹。

科幻片里的不要信,天基钨芯弹并不能制造类似核爆的效果,这东西主要用于打击地下目标、摧毁机场。

钨的熔点很高,构型合适的时候不会在进入大气的过程中烧掉。硬度用处不大,在天基武器的弹道速度下,目标是水还是钢板没有区别,都会在碰撞瞬间爆炸,不过动能扩散方向主要还是集中在弹道方向,冲击波规模不大,更不会出核爆蘑菇云。

钨芯弹是死亡权杖最短的弹丸,重量较轻意味着发射更省电,更容易做到连续投放。

第二个就有一定科技程度了,射线弹。

射线弹有点像人类早期使用的化学气相激光……理解为会乱射激光就行了,不过作为天基武器,射线弹是通过气动加热作为能量源产生气相团实现效果的。

射线弹有两个缺点:第一,它为了保护气象团不快速散开,结构比较特殊,导致无法直接碰触地表,最多只能用射线扫射地面;第二,切入大气层倾角过大时,会导致在较高的位置激发射线,由于大气不利于射线传播,此时等于白给。

C国对试做品经过地表实验,判断该弹头爆炸时,会在数十公里内随机选择人伤害视觉,说人话就是数十公里内都有失明风险。而在距离爆心较近的区域,会产生射线切割效果。

核弹本身没什么可介绍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现有唯一一种不需要天基动能加成的弹头。

不仅不需要,天基武器的弹道速度反而是负担。几十公里的大气层一闪就过去了,不利于核弹头定高爆炸,可要说降低发射时电磁系统的电流吧,原本三十秒的延迟会变得更长,更难以命中移动目标了。

结合了部分外星人的口述经验,天基核弹采用了一种此前土球从未用过的体系:等离子保护层。

等离子保护层,是游戏中电磁武器的基本配置,通过气化一部分表层,降低外部气流摩擦,以实现减小阻力的目的。

这样的地步C国做不到,但有了基本概念,反过来却很容易实现!

借助气动加热,气化一部分外皮,既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防止核弹内部电器结构损坏,同时借助微气动造型,利用气化表皮的增压效果,实现快速制动。

地表能做的都做完了,实际表现如何,就看实测结果。

失败也没关系,科学院还准备了备用方案,既加装一个头部反向推进器,在进入大气层之前进行制动机动。不过减速后弹道受到大气气流影响会更大,因此还需要更强的内部计算机以及额外的变轨能力,最终会大幅度减小战斗部最大爆炸当量。

八月三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并再次检查过,向UN通报核爆实验,死亡权杖武器实验开始。

面对三万六千公里外的轨道打击,要说大家信心满满的认为精度会很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把实验场放到了大中洋西侧,“军事演习”通告三天前已经发出,暂时海域是清空的,不过有A国的护卫舰在划定海域边缘偷瞄……是惯例了。

做海上实验,虽然有遭遇小小怪兽爬船的风险,但有护卫舰和潜艇跟着,把大部分人救回来问题不大,如果在陆地实验却发生了轨道偏离打到城市、工厂什么的,官方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除了海面、低轨道卫星,死亡权杖身边还有个观测者,这是专门为观察死亡权杖的状态特制的卫星,不需要观测时是颗普通的通讯卫星兼土球观察卫星。

上午九时,死亡权杖自检通过,“左轮”动起来选择弹药。

大家最关心的是核弹,第一颗当然也是核弹。

弹药选择完成,入膛。

瞄准具机械臂松开,进入战备状态。悬浮瞄准具是为了避免死亡权杖本体影响到瞄准精度。

瞄准具通过动量轮变更姿态照准。

激光定位瞄准具,本体启动RCS系统调整姿态,达到一定范围后关闭RCS,转为动量轮微调。

当两者无法被激光系统测量到相对运动时,动量轮也被磁悬浮系统束缚,与两者脱离物理接触,瞄准完成。

电磁加速系统通电,加压加电流,达到指定数值时,磁悬浮弹丸锁解开。

整个瞄准过程只有一个重点,所有能够动的东西,在最后发射时,都必须处于磁悬浮状态,不能让武器系统受任何动能影响,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可能。

比较浪费时间,但这套系统的确是土球现在能造出来,精度保障率最高的系统。

旁边的观测卫星这一刻连拍了一百张照片,只拍到一线虚影穿透漆黑的太空。

一如超级计算机给出的结果,三十余秒后,远望观测船瞄到大气被穿了个洞。

几乎就在同时,“军事演习”区域发生核爆!

很快指挥中心拿到计算结果:圆误差,三百二十米。

三百二十米圆误差,不算小,但考虑到攻击来自三万六千公里外,而且发射后全程没有动力,也没有陀螺导航仪,这样的误差已经算是等于直接命中了!

指挥中心有几个家伙都哭了。

最近数十年,虽然说起来又是信息化战斗又是隐身飞机啥啥的,但究其本质,与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差别不大,都是海陆空作战。

这次核爆成功是人类首次引入天基武器系统,外层空间,不再只是情报场。

有人就要说了,之前那不是造不出,而是国际公约限制了太空武器发展。

这种的就是太年轻,把世界想的太好,某些霸权国家真的在乎过国际公约吗?比如某个从未加入过UN海洋法公约的国家,时不时还拿海洋法攻击别国;国际公约加了又退,退了又加也不少吧。这些玩蛋玩意如果真能造出实用的天基武器,你以为他们不会造?

他是造不出来!

当然,死亡权杖实验之前,土球的确是有两种太空武器,不过都是以攻击卫星为目的的,手段不外乎剪太阳能板和撒石墨粉,低端得很。

R国联盟体时期的核动力巡天核弹也算一个,但那东西也受几十分钟一圈的轨道限制,做不到需要时立刻能打。

只有死亡权杖,别看它瞄准那么一大堆事,整个瞄准到核爆的过程,加起来还没七分钟,是真正实用化的天基武器,如果C国在姿态控制方面的水准继续提高,它的响应速度还能更快。

C国测试指挥中心的人心中激动且不去说,测试还在继续。

接下来测试的是射线弹。

注意,更换弹夹后,需要死亡权杖本体重新与瞄准具校正位置,所以并不能做到各种不同弹丸连发。

射线弹测试的结果有点迷,据低轨道卫星和远望观测船传回的结果,似乎是形成了对东北方向一百二十度的锥形放射区,其他范围里,只有稀稀拉拉几根射线切过。

问题不明,估计还是有什么技术或生产缺陷,也可能是穿透大气时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变化。

好像不太有用的亚子。

指挥中心临时决定再发一颗射线弹。

这次的情况比较像话,基本形成了对下方半球区域的无死角切割,也排除了技术原理方面出问题的可能,应该还是大气问题,或者前一颗是次品?

威力方面,根据观测得到的数据,大概只能在一千米内切开钢板,五千米左右最多造成皮肤烧伤。

需要说明一点,射线弹的射线是不可控的,也不会像激光一样定向一直射,就是乱扫的,如果一直点住一个目标,能级低一个数量级一样能杀人。

测试进入最后阶段。

最后一项测试是连发机能,使用的是钨芯弹。本来想测试核弹连发的,不过内部有不少人担心国际影响不利,甚至有可能打到观测船队,只能延后找机会。

这一轮发射五发,实际测试表明,连发对精度的影响还是难以忽视,额外的影响主要来自弹夹供弹动作。

五发测到的圆误差,最小的两百米,最大的三千米。

这样的连发精度,难怪在外星人眼里是初级天基武器呢。

钨芯弹威力,前面提过钨芯弹以几十马赫的速度冲击,打到水面和打钢板效果是一样的,但其实还是有区别。因为穿透大气层过程中外层会被气动加热,内部还来不及变化,实质会形成外面软里面硬的效果,软质层会第一时间倾泻动能,同时对内部形成缓冲,硬质层则会稍后一丁点才会在下方释放剩余动能。

在海面进行观测时,很难计算出精准的攻击当量,只能弄个区间。以标准TNT做数值,大概在200到300公斤之间。

这点TNT,也就炸翻一个篮球场吧,不过天基钨芯弹的动能更倾向于定向冲击,实际破坏力是要大于TNT的,相当于把该重量TNT埋到目标体内爆炸。

总之,死亡权杖测试成功,没有打到旁边的岛子上去造成国际事故。

从这一刻开始,整个东中洲含东南半岛、岛国范围,安全都上升了一个等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