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遇上无限流主神该怎么办 > 第一百零三章 易氏庙与易与史家

S市有一座世界知名的文物保存博物馆——商文古庙,也称易氏庙。

商文古庙保存着商朝时期的大量古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保存得最完整且成体系的记载历史的碑文!

夏史多为龟甲壁画,商周时期多为碑史。

商朝时期文字体系杂乱,虽然夏商周朝时期流传下来的龟甲、碑史不算少数,但是现今所能解读的只在少数。

这些数千年前的文字内容绝大多数都是靠秦朝后期文字大一统后的所著新史的基础上去考究与……猜测。

其实说到底,在秦末汉初当时也仅仅是按新史猜测古史。有多少可靠,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更别提几千年后的现在按几千年前的“新史”来猜测更早的古史。

虽说要还原数千年前商周时期的“原貌”是痴心妄想——毕竟真实的历史已经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了。

但是总的说来,有总比没的好不是么?

要知道,夏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名人们仅仅加上他们的出生年月日和出生地等信息整理成书,就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整个历史书都要厚实。

更别提生前详细的大小事件,正史,野史,传记之类。

如此辉煌璀璨的历史长河,怎么也不可能被聊聊数万字,数十字能记录得清的。

但是即便记录得如此“偏颇”和“冰山一角”,但是也造成了夏国历史课最让人心烦了。

毕竟刘尹知道的纸鸢世界那个和夏国相似的中国的小孩子们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主课,史实和历文竟然不是主课!

虽然刘尹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外语这东西,但是语文多多少少还是能理解一点……可再怎么说,最少比刘尹小时候学的《史》,《格》,《艺》这三门反人类的主课好多了吧!

你看看纸鸢世界的小孩子多幸福?我们小时候那简直了,我跟你讲……

当然,刘尹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他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可以站在“高处”以自己的“经历”来轻视他人的经历。

S市商文古庙,说是一个庙,其实是也不是。

商文古庙最早其实是商朝中期一位历史记录官员“易”的老家。

商朝时期有正规历史记录官员。

官职分三阶,上望,中平,下镇。

每阶分正达,副喻,共6品。

而“易”官职中平喻,是记录上阶与添加补充整理之责。

这个易也是当时一位奇人,是历史上可考的,有记录的,可能的第一位强迫症患者。

他在职期间最喜欢做的就是嫌弃上司。

因为当时商文并未统一且纷繁杂复,同时整个国度中还有更加杂乱的夏文也在同事使用。

当更加杂乱的夏文和杂乱的商文凑一块儿后……

易就像是有强迫症一样完全看不下去,硬是要把上阶发放下来的记录文档全部按照自己的文字习惯整改为当时最先进,但是并未流行的现代称为“新商文”的文字。

当然,他这样做可得罪了不少人。

所以他官居中平喻一十七年,未升一阶!

要不是其人颇受当时王子卞喜爱,老早就该凉透了。

上面这事儿是易自己记录并且刻碑传承至今。

这些其实还不能算多奇。

真正的奇就奇在,正46岁的易因年岁退位归老返回当时史称博现今为S市的故乡后,直至他68岁老死,22年间他总共在自己封赏的宅邸里刻碑367块!

而这367块刻碑分国史86章!帝王传记23章!地理77章!

86块国史碑文记录了当时商朝与商朝共存的15小国,地理,文化,商贸及其重要人物!

23章人物传记记录了当时历史里从黄至商23位最杰出与最昏庸的帝王!

其中有一篇只有一个开头,那篇碑文就是记录的当时商朝的国君。

至于这一篇为什么没刻完……历史上几千来好奇的人太多了。但是逝者已矣,到底为何,真像已经不在了。

有人猜测,刻到那里的时候易已经太老了,老得已经刻不动了。

但是这个猜测站不住脚,因为当时可能刻碑的并不是易,而是易的子孙根据他的讲述所刻。

当然也有不少其他的猜测。

只是最终,也就仅剩猜测了。

另外77章地理,囊括了当时商朝叫得上名号的城市,名山,大湖,河海!

包括现在S市最大的河流“灵江河”也是沿用了碑文上所记载的灵字。

几千年来灵江河只有极少数改道外,大体上竟然未曾变化。

这些记录甚至比当时商朝官方的史文还详细。

当然,不排除官方史文被战争毁坏了不少的原因……

除开勉强完整的《国史》86章,《帝王传记》23章,《地理》77章外,剩下的那180多块碑文其中有120多块已经因为时间或者其他原因损坏了,内容已经不可识别。

但据《大汉本史》所记载,这120多块损坏碑文里应该还有21章《国史》和3章《帝王传记》,41章《地理》。

虽说碑文损毁令人心痛,但是《大汉本史》里有一部副书专门记载了这共367块碑文的所有内容,名为《历文本纪》也称《易传》、《易氏历记》、《易平喻文》。

随后历经隋唐文字革新,这位碑文的内容也经历了后人的多方“传承”,已至今日。

如今《历文本纪》属于随手在网上一查就有全文,小孩子们的课文上自然也有,但那用“诡异”而“美丽”的文字雕刻在石碑上的碑文却有着另外的意义。

而在保存相对完整的石碑中,有清晰可考的50多块石碑是易这个人的另一奇……

这50多块石碑上记录的全是易他自己……

内容比如:他找了几个老婆,生了几个孩子,叫什么,小名叫什么,最近鸡蛋,野猪肉又涨价了多少之类的…………

碑文记录有记易最小的孩子甚至是他62岁时出生的……

至于个中内情……要么感慨易大师老而弥坚……要么只能一首绿光送给他了……

当然,最后那句只是心里想想都是对这位大师的不尊重。

周继商时是易大师过世100年后的事了,当时易大师一族已经亡于盗匪。

本来对于史官,所有正朝都是尊敬并敬重的。周朝帝王也并没有祸及史家(非姓史),易大师一族亡于盗匪也许是天意吧——毕竟整个夏国历史上所有王朝交替时,中立的史家都会得以幸存来着。

周继商,周朝初立,尊礼顺民。

当搜索幸存易氏一族无果后,周朝帝王只得把这位大师故居和保存尚算完好的刻碑一起以香火饲之,并以此鼓励史家。

而后世史家就以易氏庙为尊。

也形成了后世《国史》,《地理史》为重,《帝王人物传记》次之的记史习惯。

只是因为“易”开了一个奇怪的头,这些史册之中也常常混入各种各样的史家的个人史就是了……

那一个个史学家们的个人史,被戏称为历史上最早的小说。

其中8禁的,18禁的都有……

几千年下来……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史家们多少都有点被易大师带歪了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