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轩辕新明录 > 第三十七章 赐宴与阅兵

轩辕新明录 第三十七章 赐宴与阅兵

作者:林芫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11 09:47:49 来源:笔趣阁

六十圣寿的大典自从二月初三就开始,一直要持续到二月二十三,期间整个京城张灯结彩,宫里宫外喜气洋洋。虽然并没有多少人真心为了皇帝的六十大寿感到喜悦,但庆祝六十大寿的各种工程和活动足足花去了六十万两银子,京城里无论商肆老板还是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有份从这次庆典中获得利益,自然个个都喜上眉梢。

郑克臧的身体明显比之前好了许多,乘船从南京赶来参加圣寿庆典。虽然穿越者们并不希望皇帝、太子和郑克臧齐聚京城,但招讨大将军不参加圣寿庆典有些说不过去。邹树人从卫戍旅调动了两个营的羽林卫士,在内城和皇城各处设岗,以策万全。

大明皇帝的圣寿,各国使臣自然要进献寿礼。朝鲜、日本、琉球、安南这些亲近的国家一早就准备好了寿礼,运到京城,就等着寿诞当日献上。缅甸、暹罗、高棉等国也不远千里遣使入觐,敬献礼物。

不曾想到的是,就在大典前五天,一个蒙古台吉派出的贺寿团到达了京城——蒙古各部的亲王、郡王、台吉们派人进京送礼贺寿是分内之事,但这个贺寿团到达京城之后,居然向朝廷报告,同行的人当中,有十多位是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策妄阿拉布坦挟持了这个使团,跟着他们来京。

军机处倒也没有惊慌,就命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们单独居住,并且抽空召见他们。

使者们的意图倒是非常简单——策妄阿拉布坦的部下在草原上狩猎的时候,碰巧抓住了这个蒙古台吉,并且从台吉的口中问出了大明皇帝圣寿的事情,于是便强迫台吉将他的十几个手下与贺寿团一起送来京城。不仅如此,策妄阿拉布坦还准备了两大车的礼物,作为寿礼送给大明皇帝。使者们还说,策妄阿拉布坦希望准噶尔汗国与大明两国交好,互市通商,不再兵戎相对。之前的使者曾经讨要塞卜腾巴尔珠尔和钟齐海,这一次也不再要求,甚至表示可以将噶尔丹夫妇的骨灰赠还姐弟俩,以示友好。

策妄阿拉布坦的这个举动倒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洪诚丘判断,可能是沙皇那边因为噶尔丹之死,不再向准噶尔汗国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策妄阿拉布坦与大明决战的意志有所松动,也有可能是策妄阿拉布坦在准噶尔本地的统治出现了问题。

项绍宽等人也都认同洪诚丘的推测,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判断策妄阿拉布坦是真心求和还是权宜之计。更何况,策妄阿拉布坦还占着科布多,喀尔喀蒙古各部就无法回到祖先留下的草原上生活,现在讲和,太便宜策妄阿拉布坦了。

众人商量了之后,决定给策妄阿拉布坦写一封信,由使者带回科布多——即刻启程,礼物大明收下了,也赠送了一些回礼,但使者不准参加皇帝的圣寿庆典。信里的内容就是告诉策妄阿拉布坦,如果真心讲和,就放弃科布多,退回伊犁,如果坚持在科布多骚扰喀尔喀蒙古各部,那么大明必定要与策妄阿拉布坦决战一番。

使者们倒也并不坚持,收下信和礼物之后便启程返回科布多。

准噶尔使者的这个插曲并没有影响圣寿大典的进程。全国各地赶来的三百位民间贺寿者在圣寿前两天,也就是二月十六日,得到了保和殿赐宴的恩典。

在决定为皇帝大肆操办六十圣寿之后不久,常镇业就与许纬辰商议,可以趁此机会广市恩泽,既收拢人心又赚取银子。具体方法是出售皇帝六十圣寿观礼套票,总计三百张,分给各省拍卖,价高者得。三百位圣寿观礼套票的持有者可以于整个圣寿庆典期间在京城观礼,最重要的礼遇之一就是可以得到保和殿赐宴。

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也负责举办三年一次的科举殿试。殿试的时候是三百位考生应考,所以圣寿观礼套票的数量也限制为三百张。

平民百姓通过花钱的方式进入紫禁城享受皇家宴席,好像还是非常罕见的事,令每一位观礼者兴奋不已。赐宴在中午进行,观礼者必须衣冠整齐,于巳初时分在东安门外集结等候,由鸿胪寺官员和太监一起引导,穿过东华门入宫,到保和殿入席就座。皇帝莅位之时,众人再起身叩拜。

从吃的角度来说,宴席中规中矩——菜单一共十道菜点,包括一个冷菜拼盘、一份开胃汤、两道下酒前菜、三荤一素四道正菜、一份甜汤和一份什锦面点,另有酒一壶、暹罗香米饭一碗——不算奢华,但绝对精致,当然也管饱。另外,酒壶、酒杯和饭碗都是特别烧制,有“大明定永皇帝六十圣寿”字样,还赐给织锦袋一只,可以将这三小件装入带回留作纪念。

享受宴会美食期间,三百人以十人一组,在太监的引导下,轮番到御前叩头请安颂寿,并且得到皇帝回赐大红“寿”字帖一张——名义上是皇帝手书,实际上是皇帝书写样张之后雕版印刷而成。

宴席用罢散席,皇帝先行起驾,众人跪叩恭送。然后再由鸿胪寺官员和太监引导,出了西华门,到太液池及各处宫观教堂自由参观,官员和太监不再陪同,但所有人必须在西安门落钥之前离开。

赐宴的第二天,也就是圣寿庆典前一天,圣寿观礼套票的持有者还可以在承天门前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观看六十圣寿阅兵仪式。

承天门前的格局,从光复京城开始就一直在改造。原本从承天门到大明门之间,有一条几十丈宽的千步廊,千步廊两侧是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穿越者们心心念念的,自然是将这块地方改建成与现代承天门广场相似的格局。于是唐云沛大笔一挥,大拆大建。原有千步廊全部拆除,两侧的六部、都察院等衙门也迁往东院、西院办公,原有建筑一并拆除。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西三座门和大明门组成的正方形沿线密植柏树,形成柏树墙。柏树墙合围的范围里,就相当于现代的承天门广场、大会堂和军博馆——当然,此刻是空空如也的一片空地。按照穿越者们的计划,这块大空地的西侧,将来会建起一座叫作“帝国议事堂”的宏伟建筑,而东侧则规划了大明皇家博物馆、大明皇家剧院和大明皇家书画馆这三套件。

参加圣寿阅兵的军队来自泰山镇、常山镇、锦衣卫、銮仪卫、绿旗满洲蒙古和海军北洋舰队、长江水师等多支部队,由邹树人加操一个月,以掌握阅兵的要领。受阅部队总共四千人,分十个方队,依次从长安左门进入,沿天街向西经过承天门前。每一方队经过,皇帝便挥手示意,方队则报以“大明天下无敌!吾皇万寿无疆!”的口号。

所有十个参演方队走完之后,会重新在广场上列队。皇帝下了承天门,改乘四马并辔的御辇,到参阅队伍前受贺,然后向参阅队伍赏赐阅兵纪念章和每人五两赏银。

阅兵仪式结束之后,观礼者下观礼台,自行散去。等到圣寿的正日子,仍然在东安门外集合,准备观摩最重要的大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