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6-21 17:08:24 来源:笔趣阁

长安城北城,外交部办公大楼内部,英国公使亚尔曼端坐在三楼一处靠窗户的椅子上,一边等待汉国政府的回复,一边观望着外面的景物。

人流、车辆川流不息,各式农业、工业产品错别有序的摆放在店铺和摊位上,往来的人群走走停停,不时从集市旁的店铺中,购买几件节日庆祝的用品和家庭所需的工业品。

相隔十余年时间,再次回到南美,升任英国驻汉国公使的亚尔曼,望着窗外的场景,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十四年前,阿根廷联邦政府尚存,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是叫做科尔多瓦的时候,亚尔曼作为一名外交新贵,来到阿根廷担任英国驻科尔多瓦领事馆副参赞,十四年后,南美汉国席卷拉普拉塔,阿根廷、乌拉圭两国在1878年那场战争中成为历史,南美汉国的华人,取代了西班牙裔白人,成为了拉普拉塔地区的主人。

西班牙式的哥特建筑犹在,只是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换成了来自远东的华人。

亲眼目睹了发生在拉普拉塔地区政权更迭的事实,亚尔曼在为阿根廷、乌拉圭白人们感到惋惜之余,也不禁对南美汉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

当前的世界是白人主导的世界,黄种人、棕种人、黑种人,在西方列强国家眼中,都是低人一等的存在,但是华人这个被拿破仑大帝称为沉睡的巨狮的种族,没有在远东大陆苏醒,却在南美南部,由一群最底层出身的华工,用了短短二十余年时间,便完成了由农业国到初级工业国的改变,纵观世界诸国,除了德意志国和美利坚国抓住新型工业革命,早晨了国家综合实力的跳跃式提升外,便只有南美汉国一国取得了类似的成就。

虽然沙皇俄国和远东一角的东瀛国也在效仿西方列强进行新型工业革命,但是对比他们两国拥有的工业和国民基础,他们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与南美汉国相比,仍然拥有不小的差距。

十余年前,依靠秘鲁华工起家,相继打败巴西帝国、阿根廷共和国,占据巴西南部两州和阿根廷北部五州的南美汉国,被西方诸国称为南美普鲁士,而十四年后,本土华人、白人、印第安人总量达到1742万,钢铁总产量超过奥斯曼帝国、荷兰王国,跃居世界第八的南美汉国,摘掉了南美普鲁士的称号,被英国、德国赋予了新的称号,南美洲的德意志。

南美汉国经济、政治领域全面向德意志靠拢,1880年至1889年间,德国政府加大了对南美汉国的投资力度,总计超过万人的船舶、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等方面专业人才和价值达到七千万两白银的工业设备,从德国本土,源源不断的运往南美汉国。

德国方面出售、赠送的各种机械设备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为已经在欧洲普及,不具备专利壁垒的技术,少部分为汉国花费重金和使用技术交换手段,换取的前沿先进技术,不过,不论是已经普及的一般工业技术和具有优越性的前沿先进技术,南美汉国政府全部一概接收。

大工业体系是一个涵盖数千细分领域的整体性工程,即便是一些在欧洲多国普及的工业技术,引进到本土后,也能补足本土工业在相应领域的短板,达到工业领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目的。

经济领域接受德国有偿援助,政治领域借鉴德国经验、同时根据本土实际情况,筹备君主立宪制度,进行政治领域改革与创新,

教育领域,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吸收、学习德国工业、科技、军事知识。

而军事领域,德国政府每年定期向南美汉国派遣三百到七百名不等的军事教官和军工技术人员,一方面以德国模式,指导改进汉国陆海军的训练方式,另一方面则在某些新兴军事领域,组建联合研究机构,对飞艇、潜艇、重机枪等领域,以技术共享的方式,双方共同派遣专业人才,进行重点技术研究和攻关。

击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德国陆军被尊称为欧洲陆军典范,成为许多国家陆军效仿的对象,而和陆军相比,德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则落在了英国、法国之后,勉强和美国、沙皇俄国、意大利王国处于同一水平。

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法两国,是本土政府早已心知肚明的事实,但是和喜欢藏着掖着、往往狮子大开口,把购舰交易与政治挂钩的英法两国不同,德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相对而言更厚道一些,再加上汉德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选择德国海军为效仿对象,更是基于国家大局的第一选择。

汉德两国的全方位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的,在南美汉国从德国获取急需的技术、工业资本等方面的好处时,德国方面也借助输出工业设备、技术、资本,获取了极为可观的收益。

经济方面,德国出售的技术和工业设备以及双方在农业、畜牧业、化工、内燃机等领域展开的经济交易,为德国提供了总计超过一亿白银的市场份额,借助南美汉国的工业订单和在化工、电气、内燃机等新兴经济领域换取的前沿技术,德国本土工业在原有的人才、技术储备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单从工业增长的角度看,1870年一1875年德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仅为27

1875年一1880年,增长幅度达到41

1880年1886年为52

即使在1882经济危机过后的1885年1899年间,德国工业年均增长幅度仍然跃升至61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英、法等国,仅

次于汉国和美国。

此外,在1870年至1889年间,德意志帝国的工业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十九年间,德国企业的平均生产指数由

100上升到360,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由100上升到225。

快速的工业增长使后起的德国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仅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了法国,1889年,排除殖民地的加成因素,单以欧洲本土工业产能而言,又超过了英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德国,“科学技术研究受到政府广泛的支持,此外,德国政府将汉国方面提出的组建联合研究机构的模式引进到欧洲本土,倡导德国大型工业公司建立独立的研究部门。到1899年,德国有127家大型技术公司拥有独立的研究机构,其中,最大的研究部门中受雇者多达200人。

德意志帝国在工业方面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本国固有的基础,但是汉德两国间的全面合作,尤其是汉国在化工、电气两个主要新兴领域中,对德国相关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对德国经济、工业的腾飞,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电气工业领域,

1876年时,德国在工业调查中还没有设电气一栏,数千名电业工人都被列入其他项目之下。到1882年,电气工业一栏中已有8600名工人,1888年更增至107000人。

著名的西门子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德国电气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872年,该公司员

工不到600人,1880年增至1500人,1885年增至3200多人,到1888年时更猛增到近10800人。

到1889年年初,德国已有135家电气公司,资本总额达102亿马克。而德国电气工业总产值在1872年1889年间竟增加了28倍。在电气工业的发展中,或许电缆产品的输出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在1870年代,德国还

没有什么电缆工业,1875年到1880年,平均每年也仅输出3万英镑的电缆产品,然而到1888年,其输出量竟达到624万英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口德国电缆最多的竟是电缆工业故乡的英国。到1889年,德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的34,而这一年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国的美国,其电气产品市场份额仅占21。汉国电气行业技术储备不如化工行业,仅仅在水力发电等几个细分领域在国际市场,占有部分份额,总体市场份额很低。

化工工业领域,德国是仅次于南美汉国的化工新兴强国,但是受到西方列强国家贸易保护的影响,汉国的化工产品,除去橡胶等部分垄断性领域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外,就整个大化工领域而言,反而是德国占据了最大的欧洲市场份额,

数百种由南美汉国最先发现,并运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再与德国方面进行技术交换后,迅速增强了德国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许多小型企业,借助德国政府引进的化工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大型化学工业企业。

例如,巴登苯胺公司在1865年建立时还只有30名工人,到1889年年初,已拥有职工4000多人。

而在1880年一1885年的短短5年中,德国就成立了112家化学公司,资本达9200万马克。到1889年,德国已拥有108家大型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33290万马克。化学工业生产也呈现出汉国开花、德国结果的一派繁荣最象。

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德国取得了比历史上更进一步的工业发展成就,而南美汉国也借此机会,成为南美洲唯一一个,在整体领域,初步实现工业化的新兴强国。

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往日的盟友,很可能因为一场战争,成为需要提防的敌人,而以前的敌人,也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能够结交的盟友。

二十一年时间足够完成一代人的更迭,经历二十一年的变化,汉国经济、人口、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跃居南美首位,以1889年年初的汉国实力而言,再次使用武力,直接遏制南美汉国的方式已经无济于事。

英国陆军数量、综合战斗力,在南美洲战场上不具备优势,放弃海外其他主要殖民地的利益,把精力投放到南美方向,一门心思遏制南美汉国的发展、扩张,也在英国资本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步步收缩的情况下,失去执行的意义。

无论承认或者否认,汉国都已经成为了南美汉洲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力量,英国方面如果不想彻底退出南美市场,必须转变原有的政策方针,满足汉国的部分扩张需求,拉着汉国一块,抵挡美国方面对南美洲的势力渗透。

英国公使亚尔曼主动联系汉国政府,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便是获取汉国支持,反对美国全面介入南美事务。

其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南美汉国的遏制性政策,改善与南美汉国的政治关系,并且在巴拉圭局势恶化到无法收拾的情况下,默认南美汉国对巴拉圭的实质性占领。

从英国方面来说,南美汉国的成立与崛起、南美洲各国局势的失控,都是因为小洛佩斯主动发起巴拉圭战争而引起的,

巴拉圭战争结束后,小洛佩斯借助南美汉国在阿根廷乌拉圭方面的扩张为掩护,出兵占领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等地区,将巴拉圭领土面积扩增到100万平方公里以上。

作为引起南美洲局势剧变的源头,英国方面最初接受了小洛佩斯掌控巴拉圭的现实,但是,小洛佩斯狂妄、自大、迷信武力、不修内政的一系列行为,却使得巴拉圭国内经济持续衰退,工业、农业因为战争波及,几乎被彻底摧毁,为了获取维持军队的资金,小洛佩斯在控制区范围内,滥加赋税,不仅巴拉圭本土农民不堪重负、频频起义、暴动,连英国在巴拉那河流域的商业活动也受到严重影响。

巴拉圭当初签订了巴拉那河流域通航协议不假,但是受到巴拉圭地方局势动荡、很多地区军阀头目各自为政的影响,当英国商船途径巴拉圭控制流域时,经常遭遇各种武装份子以及化妆成武装势力的巴拉圭政府军劫略掠。

英国驻巴拉圭公使的抗议每每传递出去,却难以得到巴拉圭政府的积极回应。

因为财政收入,赖以为依靠的巴拉圭政府军是维持小洛佩斯强权统治的根基,如果在军费补贴严重匮乏的时候,强行制止地方军阀势力获取军饷补充的自主行为,那么,留给小洛佩斯的局面,便只有被往日效忠的军队赶下台一条路。

英国政府早已放弃对小洛佩斯的拉拢政策,而没了利用价值的小洛佩斯和巴拉圭,只剩下作为筹码的价值,用以拉拢南美汉国或者巴西共和国,至于南美汉国和巴西共和国两方,哪一方能将巴拉圭吞入口中,则只能依靠双方的实力和表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