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6-21 17:08:24 来源:笔趣阁

大雁北飞,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冰雪堆积了一年又一年,南部亚寒带地区的高大乔木换了一件又一件绿色的新装,而在滚滚岁月年轮的推动下,崭新的汉帝国也以它特有的姿态,快速成长着。

年间,本土地区,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四十三,中级学堂适龄学生入学率百分之十二,高等院校适龄学生入学率百分之零点三。(高等院校入学率包括海外留学生)

年,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六十七,中级学堂入学率百分之三十一,高等院校入学率百分之一点二。

年间,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八十五,中级学堂适龄学生入学率百分之四十一。高等院校入学率百分之二点四。

年间,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九十三,中级学堂入学率百分之四十七。高等院校入学率百分之三点七。

经过二十一年的持续性发展,国民教育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本土新生儿完成了初级教育,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按照一个稳固的数值,逐年增加。

1882年以前的十四年间,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是政府培养高校人才的主要方式,长安大学(长安,原科尔多瓦大学)、

国立医科大学(长安)、国立南华大学(新京)、帝国理工大学(原中央理工大学与罗萨里奥大学合并)、松江大学(原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长安工业大学(偏重于化工,其他五所大学中化学专业大部分合并进去,以化工工业为主!化工相关学科为辅,)、陆军军官学院、海军军官学院

一共五所理工科类高等院校,一所医药类专业大学,两所陆海军军官学校,也以学校派遣的方式,将优秀的学生派往海外,采用23的联合培养模式,即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两年的教育,然后再经过学校推荐,以交换生的身份,继续教授三年的海外教育。

23模式意味着学生要多接受一年的高等院校教育,不过多付出一年的学校努力,归国后,这些学生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会进入国家科研机构、国营钢铁联合企业、电气、化工企业等机构。担任助理研究院、或者见习工程师等高待遇职位,

而剩下来的约百分之四十的学生,经过政府考核和筛选后,将分别进入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府技术管理机关等机构,继续发挥本专业特长,为国家教育和行政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1882年之后,随着归国留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中级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

1884年5月,松州(布宜诺斯艾利斯州)州政府向教育部申请筹办松州州立大学,9月,经过教育部派出人员的实地考核和政府内部审理通过,坐落于松州首府,同时也是接受中央政府直辖的松江府第二所高等院校,松州州立大学宣告成立。

受松州州立大学成立影响,扬州、洛州、吴州、江州、淮阳府等地方州府政府,纷纷加快筹办本土高等院校的脚步,

至1986年1月初,经过中央政府审核,吴州州立大学、扬州州立大学、洛州州立大学、魏州州立大学、淮阳大学新京大学(与国立南华大学不同,新京大学级别等同于州立大学,比由原新京大学改名而来的国立南华大学要低一个等级。)云州州立大学、江州州立大学、光州州立大学、楚州州立大学、晋州州立大学等十一所地方高等院校相继成立招生,而经过大学扩建风潮后,

本土总共拥有20所高等院校,其中长安大学、松江大学、陆军军官学校等八所老牌名校为重点建设高校,接受教育部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直接由教育部和政府财政部分批拨放。

由于建校时间较早,拥有与海外高校在教师、学生等多个层次的学术交流、合作经验,八所老牌高校得到了相比普通州立院校更加充裕的教育经费,同时其教师团队和学生生源质量,也比普通州立院校完高出不少。

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受限于教师团队和生源质量的问题,即使时间发展到1889年,八所老牌名校加上十二所创建时间稍晚的州立院校,适龄青年的高等院校入学率也只是缓慢增长至百分之三点七,这个数据也即意味着,一百名适龄青年中,平均只有三点七人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接受大学教育。

要知道,1889年初,本土出生的第一代新生儿,年龄最大的已经有二十一岁,而这一阶段的适龄青年中,本土出生的学生人数,已经占到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基本接受初级教育,一半以上接受中级教育的本土适龄青年,绝大部分没能通过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则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高等教育的稀缺性,想要获得高质量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仅仅依靠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接受高等院校的珍贵性,尤其是获取进入八所老牌高等院校带来的社会地位提高,吸引了大量有志于科技知识学习的青年学生,他们或是在本地州府刻苦读书,然后参与全国统一组织的高等院校升学考试,或者是在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同时对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然后再自主参加八所老牌高校组织的特殊理工学科招生考试。

广受本土国民关注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虑,其录取率虽然不能与科举考试录用的进士比例相比,但是一朝进入高等院校就读,四年学成毕业后获得的高社会地位工作,还是让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的普通华人百姓们,把读书上大学,当做最有出息的门路。

1889年1月份,最新一份人口统计数据出炉,本土人口数量达到1742万,

而与此对应的本土高等院校新生数量,也达到26万人。

26万名高校新生,撒到广袤的国土上,也只不过占据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点四八,和进行全面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高端技术人才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但是26万新生毕竟是本土高等院校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持之以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直不间断的发展下去,汉国本土培养的高端技术人才,未尝没有与英、德、美、法四国一较高下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